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落的声音》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1000字

2020-12-01 02:30: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1000字

  《花落的声音》是一本由明洁著作,New York :Atheneum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1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落的声音》精选点评:

  ● 这本书不是只能用一个"好"字形容的

  ●一般般的文字,倒是真的非常清淡

  ●中国佛学院。。法源寺。。

  ●类似这种游记加随笔的书我觉得还是陈丹燕写的更好些。

  ●一本看了前言便觉得安静,想继续读的书。很想在一个午后,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听花落的声音……这在厦门时是常事,坐在南光二教室里的木条长椅上就能感受得到,回北京后倒成了难得的奢侈了。

  ●法源寺广告书

  ●居士写得真好,升出无限向往之意

  ●佛寺散记

  ●喜欢里面的人、物、景,尤其是那几张插图的照片

  ●《空谷幽兰》译者明洁三次寻访法源寺,与众法师结缘,写出了这本《花落的声音》,我觉得她挺牛的,这么短的经历就能写出一本书。其中分享了她的佛学知识,对佛的感悟,还有法源寺的前世今生。相比《莲花次第开放》兰若偏向于佛对自己生活的感化和对禅的感悟,本书更侧重于佛学知识的介绍。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一):心静,静心

  封面很淡雅,内容很简洁,但却不是随意的应付.有彩图的介绍,更真实的接近法源寺,更细致的观看法源寺,需要静心,才能看到内心,需要心静,才懂得欣赏.淡泊,自在,悠然,无欲无求,难还是容易?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二):法源寺的导读手册

  作者按照不同时期去法源寺游览的经历写的,有法源寺的历史,有法源寺的风景变迁,也有作者的心境变化,很容易读。

  读过很想去法源寺转一圈,亲身感受一下。

  由衷感叹,在我们身边渐渐流逝的活历史,希望法源寺能好好保存下去,可以触摸的历史可以留存得更久一点。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三):美在哪里

  是不是一定要大河之源,群山之颠,瀑布之下,我们才能看到美.当然不是.

  这本书教会我们另一种欣赏美的方式---

  银杏树班驳的树影,长满青苔的灰砖,飘落的槐花,一切细小的景致,都美的那么惊心动魄.

  如果我们的心是空的,一切就都可以进来,一切就都可以充满我们.

  这本书有着自然的美,也有人性的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它注定不会是一本畅销书,它只属于少数安静的,有诗心的人.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四):瑜珈焰口招请词(闻于北京法源寺)

  放焰口这一习俗,源自《救度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经中讲述阿难在闲静处习定,忽有一饿鬼,腹大如鼓,脖细似针,口喷火焰,来到阿难跟前。阿难大骇。饿鬼自云名“焰口”,告诉阿难,三日后阿难也会堕入饿鬼道,像他们一样。阿难十分惊恐,急忙跑到世尊面前求救。世尊便让阿难如法设食,布施饿鬼道上的广大众生,并且教给阿难必须的咒语。如此,阿难不但没有堕入饿鬼道,反而增福增寿。后世遂将这一做法传承下来,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大开法门,施甘露味,普令一切饿鬼饱满、生欢喜心,乃至超生天上。

  瑜珈焰口据传是苏东坡写的,其实是伪托,但是焰口中几段招请词的确极有味道,摘抄如下: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如是英雄将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南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鸟。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如是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功夫;铁砚磨穿,十载漫施辛苦。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如是文人举子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非成败转头空,王侯将相,多少风流人物,浩荡千年,皆尘归尘、土归土。这几段招请词,不像布施饿鬼,倒像《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几度波折,几许沧桑,回首望尽前尘路,且吟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花落的声音》读后感(五):喧嚣中的宁静

  初春的沈阳,春寒料峭,虽然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早早的脱掉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漂亮衣服,但是即使是今天(3月10日)依然有零下10度的气温,冬天迟迟不愿离开这座古老而喧闹的北方都市。

  这几天一直在和Henry、Jobs忙活一个项目,有些紧张,有些期待。在上班的路上读了一本温暖的小书,使我能在忙碌中有些许的轻松,在寒冷中体会片刻的温暖,在喧闹中感受一阵的宁静。

  前一段读《空谷幽兰》,对那本书的译者明洁就有了一些期待和好奇。那本书的悠扬的文字、飘逸而空灵的感觉相信没有译者对隐居者和宗教深厚的感受是很难这样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巧听说明洁写了一本书,名《花落的声音》,就迅速搞来一本,静静的读完。

  这是一本游记。本来刚拿到书的时候有一点的遗憾,觉得游记估计没啥看的,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东西,无非是作者的一点感受,但是看进去才知道,虽然本书的主线是作者3次游历了藏在繁华北京南城的法源寺的点滴感受,但是里面凝结了作者对于法源寺、佛教的深厚的感情和领悟,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喧嚣背后的宁静。本书的简介说的非常的切合实际。

  书中文字优美,一贯的保持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佛学的功底,并且有多幅优美的图片,让人如亲临其境,仿佛和一位恬淡的老师一同游历一样。

  书读完了,对作者明洁又多了一些了解的期许。查询了一下,在网络上,关于明洁的记录不多,只有一篇比较详细,是在小叶菩提的博客里面有一篇叫做“兰花为什么这样香《空谷幽兰》背后的故事”(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8f3c80100aok4.html)

  在那篇博文中,对明洁是这样描述的:

  明洁原名董晓鹂,大连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后在大学任教。1994年,明洁到河北柏林禅寺参加禅夏令营活动,在明洁从北南下的同时,还有一个从南面武汉北上而来的大学教师黄总舜,他是武汉大学一位著名的美学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这次夏令营活动中,他们仅有过目光的一次交往,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时令相似的一天,他们双双独自一人,一个从南,一个从北,竟然再次出现在柏林禅寺。神奇的相遇,他们走到一起了,在这里,他们作出了一个让世人大为惊诧的决定:辞职来到河北修行。此后,董晓鹂改名明洁,黄总舜改名明尧,两人焚香素食,在河北虔心苦修十年。

  同学相别近十年后,我到河北专程去看望明尧,在那里,第一次见到明洁,不像苏格拉底研究美、欣赏美、执着追求美而自身却是金鱼眼、高颧骨,明洁俨然是从画中莲花上走下来的观音菩萨,美丽、沉静、亲切、高贵、悲悯、纤尘不染,浅浅淡淡中涣发出一种神秘和能量。这种印象是所有见到明洁的人共有认识。这也往往让人想不通,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要“出家”呢?

  明洁学习的是德文,但是她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她的文字清新、流畅、细腻、优美。近年来,除《空谷幽兰》外,她还和“同修”明尧一起共同翻译了《与生命相约》、《活得安详》、《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迹》、《生命的转化与疗救》、《步入解脱》、《切穿妄想的金刚石》、《呼吸!你活着》等。他们翻译的法国一行禅师的《与生命相约》、《活得安详》,在诗意、轻松的阐述中,告诉了人们生命的美好与庄严,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与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除了理性的阐述外,还有一些易学易做、行之有效的“活得安祥”的方法,同样慰藉了许多孤独、流浪的心灵。此外,他们还共同编写了大量佛学丛书,如《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以悟道为线索,精选了中国历史上490位禅宗大德开悟见性的因缘故事,是目前介绍禅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统的一部禅宗史专著。他们编写的很多著作成为佛学院的经典教材。

  不知为何,这样一位托凡超俗的女子让我想起了Jane,也是一样的文弱而坚毅,但是一样有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女子,不知她们是否相识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