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尔与群山》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加布里埃尔与群山》是一部由费力比·巴博萨执导,Caroline Abras / João Pedro Zappa / Alex Alemb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布里埃尔与群山》精选点评:
●3.5 独特的手法加上充沛的情感,让一切仿佛时光倒流,除了男女主角外都找回了加布里埃尔遇见过的人,曾有的快乐、争执此刻在追忆潸然后变成美好。或许正是浪漫率直的性格造就了他在我们眼中不切实际的穿越非洲之旅,可惜缺乏对大自然最基本的敬畏造成悲剧。在热爱大自然与实现自我愿望之间,他的自私令人惋惜。
●所有的赞美和批评都不重要了,我就想说:挺了不起的,做这样一部电影。
●走不到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灵魂与自然的对话,人性的返璞归真.........
●你们看到的是自由,是探索;我看到的是枉顾规律的任性和毫无意义的死亡
●注目未来单元开幕。有这样的朋友和旅行,值了
●且行且珍惜。
●不知为何联想到了Le grand bleu,巴西人的非洲之旅一定有寻根的意义所在,群山围绕的马拉维,定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之一,特别好奇Gabriel的濒死体验,不知还有没有其它的记录
●群山很多,但你只有一个
●上千迷路的故事
●虽然是真实故事,但是作为影片真的很无趣.这种纪实性的,《maru》感觉比这个有意思多了,《127小时》也更震撼,这个平铺直叙,故事也没什么亮点,主人公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突然莫名其妙就死了,无语
《加布里埃尔与群山》影评(一):20180624
看完电影,从电影院钻出来,两侧的大道上是同志游行的队伍,地上满是彩虹和避孕套,站在马路牙子上,有种离开城市和成熟文明很久的感觉。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也不断想起前年夏天在约旦浩瀚如海的沙漠里的情景,还有自己四十岁爬上喜马拉雅山的愿望。
在城市里呆久了,觉得原始的初级的简单的东西真美。
《加布里埃尔与群山》影评(二):奇妙首映夜
坐在那里的时候 觉得 这就是我啊 但G是比我还要勇敢的我
想到了Into the wild 但导演说 这部片子是以别人的视角来讲故事 而Into the wild是从自己的视角来讲 当然 还有 Into the wild是逃离 而这部片子是融入
他没有以纪录片而是以Fiction来创作这部电影是因为他希望他的朋友 也就是影片主角Gabriel 永远是现在式 他不希望把他留在过去 希望他永远是living着的
我问他是什么让他拍这部片子 是因为被Gabriel这种探险精神impress到而拍 还是只是出于朋友角度 想要记录下他的故事 以此纪念他?他回答说 是出于朋友角度 也是因为在Bresil人们都不知道Gabriel真正的死因 有很多瞎猜测 而他想告诉他们真正的原因 他想告诉他们不是因为非洲人或者非洲怎样 他想告诉他们这个fact
为了拍这部片子 他重走了Gabriel走过的的路 重新遇见了Gabriel遇见的所有人
我觉得这部片子很真实 我觉得我仿佛不是在看电影 而是真的置身于那个环境中 仿佛就是我在旅行 每一个镜头每一秒都好真实 甚至Gabriel和Louis的拥吻 都好真实 爱从荧幕溢出来
提问的时候 有位Madame说 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很平庸 因为我也在这个领域工作 在非洲待了几十年 见过太多这样的年轻人 但你不平庸 作为朋友 能用这么大的勇气记录下这个故事 我为这样的友谊感动 谢谢你 特别是替Gabriel谢谢你
看完出来追着导演问问题时遇到一位在NGO和世界银行工作的 得知我也在这个领域时 跟我探讨发展学到底是什么的madame 原来就是当时提问的那位madame 后来她给了我建议 并且一再提醒一定要往上走 要努力地学 然后留了联系方式说很愿意帮助我 告别的时候 我说 我的路才走到一半 可你的路已经走完了 她回答说 走不完 路是永远走不完的 她还说 我的同事八十多岁了还在岗 我们至少还很希望帮助这一行年轻人 让他们成长地更快
同行人看同行人的故事 一样的人看与自己一样的人的故事 奇妙
《加布里埃尔与群山》影评(三):加布里埃尔与鳄鱼
前段时间,有两只鳄鱼在网络上突然走红。
戴着眼镜的那只,是大热少年漫画《鬼灭之刃》的作者吾峠呼世晴的自画像,由于作者本人并未公开个人照片,所以许多粉丝在制作表情包时会以这只卡通鳄鱼对其进行指代。
穿蓝色秋裤的那只,是四格漫画《100天后会死的鳄鱼》中的主角,读者们站在上帝视角观看他的死亡倒计时,而他依旧每天在发呆,网购,追漫画和看搞笑节目中度过,对未来的一切全然不知。
预见未来并不是什么新话题,但与主角知晓命运后不断与之抗争的故事相比,鳄鱼的故事显然要更加残酷,也更接近我们难以预料的生活。
恰好我近期也看了两部类似的作品,所以打算放到一起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个是《加布里埃尔与群山》,偶然在酒店的电视上看到,大量留白的海报在一众花里胡哨的超英电影里脱颖而出。
影片开篇是一段长镜头,低沉悠长的吟唱中,两个黑人在一望无际的山野中劳作,忽然,其中一人停下来,他招来远处的同伴,指了指山脚下。
“我找到那个白人了。”
加布里埃尔就静静地躺在那儿,看起来和那些我们曾见过的累得睡在路边的背包客没什么两样。
导演在开篇便向我们说明了他死亡的结局,然后把时间拨回到他旅程的起点。
加布里埃尔刚刚高中毕业,他计划在升入大学前,先利用一年时间来环游世界,他将目的地选在了神秘又遥远的非洲。
他花钱大方还自来熟,不论去哪里都可以很快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甚至有人给自己的儿子也起名叫加布里埃尔以示纪念。
我在生活中挺打怵这种人,除了自来熟和话唠外,更致命的是他们往往极度自信,永远听不进去他人的建议。
比如,在爬乞力马扎罗时,经验丰富的向导建议他一定要放慢节奏,适时休息,但他认为自己年轻健壮,有过几次登山经历,而且又急着见女友,偏要将五天的路程四天走完,最后完全虚脱,被向导搀下了山。
在坦桑尼亚,他与女友会合,他们兴致勃勃地相互拍照,分享见闻,接吻,和吟诵马里奥·昆塔纳的诗,但毕竟不同于逍遥自在的单人旅行,二人在旅程中很快滋生了一系列矛盾。
比如,挨宰。
当加布里埃尔的身份从背包客独行侠变成了漂亮女生身旁的恋人,当地人采取的接待策略也大不相同,他们开始主动找上门来做导游,带他们去各种纪念品店,疯狂向他们推销手串和布匹,哭诉家庭的悲惨遭遇,向他们索要资助。
他感到不爽,而女友则觉得他冷漠,没有情趣且斤斤计较。
再比如,处事原则的矛盾。
两人在跟团去草原时,意料之中的遇上了黑心旅行社,约定好去看大迁徙的项目被临时取消,女友和大多数人都觉得在外旅行不想有太多纠纷和不快,而且看狮子看角马都差不多,便选择了接受。
而加布里埃尔则不肯让步,试着说服所有游客,并与导游理论,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不过最终导游选择了妥协。
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女友则觉得他让整个旅程都变糟心了。
再比如,时间冲突。
女友要早起去看大象,加布里埃尔却坐在电脑前发了一早上邮件。
等两人赶到时,大象园已经关闭了,女友很生气,只能去摸摸小马。
而等他们离开这里再前往山谷时,蹦极项目已经停止接待顾客,加布里埃尔又感到无比沮丧。
如此总总,里面的场景,对白都极其真实,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而不管代入哪一方我发现都很令人窒息,你本可以一个人自由自在,现在却非要为了另一个人调整自己的作息,对不断更改的出行计划作出妥协,去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浪费时间,要一直说着情话防止对方感觉被冷落,用词还要小心翼翼不能让对方感到冒犯。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寺庙听见一对夫妻吵架,男的絮絮叨叨抱怨一堆后大吼一声,
“你说我图什么啊?”
我也不是很懂你们图什么,可能也就图一乐吧。
但是你们看起来也不快乐。
加布里埃尔和女友都不快乐,所以在肯尼亚的最后一天,他们分手了。
接下来他又开始了单人旅行,虽然住宿条件恶劣,当地住民也不太会用相机帮他拍照,但这却是他最轻松舒适的状态。他之后又去过许多神秘又偏僻的地方,依然在坚持写邮件,依然不把向导的忠告放在眼里。
而这一次,他迷路了,并没有像自己对向导保证的那样在天黑前赶回村庄,马拉维的夜晚降温很快,加布里埃尔最终在睡梦中冻死在了群山之中。
在路上,他或许为这段恋情的终结感慨过,或许对未来的专业方向纠结过,或许为所剩无几的路费苦恼过,但他从未想到过自己的生命会在这段旅途中走向终结。
他像那只鳄鱼一样,在死亡前的第九十八天还在订购一年后才可以发货的云朵被子。
区别在于加布里埃尔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很巧的是,前不久的旅行中,我随手带的《横道世之介》也是这样的故事。
整部小说将少年横道世之介的大学时光与多年后众人的未来穿插,也是从开篇就点出,男主角在多年后会在代代木车站为救助一名不慎跌落的陌生人而被地铁当场撞死。
知晓主人公的命运后,这个普通大学生在路边发呆的情景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和许多小镇青年一样,来到大城市东京上学的横道世之介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路上的年轻人们个个打扮时髦,大饭店的价目表看得他心惊胆战,有时还能看到大明星在街头做宣传。
在这里,他被朋友仓持和阿久津唯坑进了桑巴舞社,内向又不太自信的他第一次在舞台上跳起了张扬的舞蹈,而那两人却很快因为要生孩子而双双退学,而横道世之介被认作了新生儿的干爹。
这使我不禁想起以前排舞蹈节目、话剧演出,还有准备乐队比赛,啦啦操比赛的日子,那是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燃烧的瞬间,你记住每个动作,每句台词,熟悉每个按键的位置,知道自己最好看的微笑弧度,这种对身体的掌控感很棒,会让你觉得自己与这具身体无比默契,紧紧相连。
后来,他又和孤僻帅气的男同性恋加藤成为了朋友,并因此结识了后来的女友,祥子。
在我个人看来,祥子这段感情线的展开完全是全书最大的败笔,原本多彩的青春故事瞬间垮成了俗套的“天真白富美爱上我”,我不懂为什么男性作者总是执迷于这种桥段,武侠故事,玄幻故事,科幻故事,古风的,西幻的,架空的,总之和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富家大小姐结婚就是男主最好的归宿。
而且,作者也完全没讲清楚这段感情的来龙去脉,感觉祥子突然间就喜欢上了世之介,然后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带这个小镇男孩吃昂贵的晚餐,去游艇派对,邀请他来自己城堡一样的家中做客,而她的父母也莫名其妙的对这个一脸呆相的男生十分满意。
我在读到这里时,甚至一度怀疑这是场阴谋,也许下一章世之介就会被下药毒晕,然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某个器官被移植给了祥子的某个亲戚。
但是并没有,作者就是这么过分地描述着这场美梦,某些女频总裁文还要让总裁有人格缺陷,女主有闪光点呢,但在这里,祥子是个绝对完美的女生,她年轻,美丽,富有,还无比体贴温柔,时刻给予世之介鼓励,肯定,她没有任何架子,赞美世之介的家乡,还成功融入了世之介的社交圈,他的亲人,朋友都喜欢她。
而反观世之介,因为自己有天特别想上床,便把骨折的、腿上还打着石膏的祥子拉到路边的廉价旅馆做爱。
我忍不住想大声质问,祥子,你图什么啊?
可能也就图一乐。
而后面在高级妓女,初恋和白富美之间的幸福抉择则让我更困惑了,高级妓女只是碰巧和他偶遇了几次,初恋只是因为圈子相同才会重逢,我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懂世之介是怎样得出前两者也喜欢他的结论的。
这让我想起了四叠半的三女篇,明明是美女牙医喝醉了对谁都亲昵,笔友实际是损友假扮的恶作剧,充气娃娃更是学长的私人物品,但男主依然可以陷入纠结。
——啊,究竟该选择哪一位呢?
只要你够自信,人生也可以被你过成galgame。
尽管后面世之介的跑偏让我有些失望,不过书中关于社团,打工,友情的部分使之依旧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好作品。
就像那个曾与加布里埃尔吵架的导游说的那样,一个生命的逝去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就算你讨厌他,与他是敌人,你也不会希望看到他死去的消息。
伊藤润二有部漫画作品叫《漫长的告别》,在这个故事里,人在死后会在世间留下残像,像生前那样继续与人交谈,拥抱,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淡去,最终彻底消失。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在面临诀别时是不是就会更从容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