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读后感1000字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是一本由[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精选点评:
●前言比故事要更吸引人,比较佩服能清晰解剖自我创作过程与文本的人。“只要一个人还没有写他的第一本书,他就拥有自由。”
●介于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人,既有儿童没有得残酷又有成人没有的真诚,于是在自己成立的世界里晃荡,但起码他有与成人交流的成本。直到蜘蛛巢里的枪消失,与成人交换的成本没有了,一切都显得没有意义起来。
●细读下来趣味横生
●很好看。这个支队就是意大利。
●略嫩的……革命文学??
●卡尔维诺第一部长篇小说。读卡尔维诺的东西会感觉到他一直在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已经熟悉得不得了的东西,倒不见得是为了看出什么新鲜的点,可能只是为了看得更仔细更清晰。
●好
●这是卡尔维诺的第一本长篇,24岁的卡尔维诺就已经这么通透
●静不得心,如同嚼蜡。是你无聊?还是我无聊?
●这是不成熟的小说作品,比起他后来作品里天花乱坠的技巧,这部处女作无疑是有点拙劣的,但这依然是我心爱的卡尔维诺的作品,也是读了之后才愿意去了解他,完全没有想到,他竟然参加过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后来宣布退出意大利共产党,和再后来的种种,我曾经以为文学于他游戏的成分更多,现在想想,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一个写出树上的男爵的作家,即使有童话般冷静而客观的笔触,但终究是在用文学和世界交锋。最值得一读的无疑是最开始他自己多年后为这本书写下的前言。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读后感(一):一个孩子眼里的成人战争
皮恩,一个成人眼里的孩子,却用孩子的口吻,嘲笑这成人世界里的战争,这个战争关于贪欲,当然也涉及了人的卑鄙和丑陋。故事其实只是卡尔维诺支撑自己叙述的一把伞,更多的时候,卡尔维诺在考虑,是什么造成了社会里的种种困顿,甚至已经威胁了孩子的生存。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读后感(二):只想到两个事
1. 好像这是他第一个长篇小说,所以以为不可能很好。
2. 能读出作者的心灵很好,到处都有柔软的婴孩儿皮肉一般的质感。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读后感(三):意大利式限制级版的小兵张嘎
即便仰仗卡尔维诺这个当下如此火热的名字。
不知是早期的卡尔维诺过分谦虚还是藏匿锋芒,除了一些小段落和小句子写的有趣之外,全书基本是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里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只是把背景放在了意大利。孩子还是那些孩子,早早参与革命等等,对于我而言后半本显然开始无聊了,卡恩越来越像小兵张嘎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出现,即便他有个妓女姐姐这么不革命的身份。可谁让这是发生在意大利呢。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读后感(四):通向蜘蛛巢的小径
时隔多久啊,看完了一部小说,上一部是在14年吧?刚和同学打完羽毛球回来,坐在图书馆的椅子里,衣服贴在身上冰凉。下午吃饭时,这位同学和我说,她有时会突然跑到西溪校区给他男朋友来个惊喜,然后还会在自己买吃的东西的时候给她男票也买一份,然后在收件人处写上世界上最帅的男人,或者狂霸酷叼拽的某某, 直到他男票说,哎呀,你不要再给我寄东西啦,每次我都不在学校,还要让同学代取,很麻烦。也是这位同学,她忘记了自己的英语考试时间。有时候一个人和他的外表竟然如此的不像。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读后感(五):先这样吧
作者说了很多,人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小孩和成人之间永远有道消解不了的墙,孩子有个不允许成人进入的世界,落地便有了。这本书最好的评论就是作者自己的序言,第九章就是作者自己关于革命,关于抵抗,关于暴力的看法,写的辩证真实也无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渴望。不了解历史必然会重复历史,不知我国的真实是什么,公众所接收的是脸谱化的革命浪漫主义。《鬼子来了》的伟大在于它说了真话,没有革命觉悟的农民马大三确是最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