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精选

2020-12-03 04:56: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精选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是一本由罗尔纲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精选点评:

  ●师门五年记很感人,可以从中学到治学的方法

  ●啊~~真的很喜欢胡适啊~何必一直用圣人的标准去严苛他

  ●会做人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不会做学问 但是知识分子之间那种清高纯粹的友谊确是令人向往的

  ●土拨荐

  ●“不苟且”“拼得用极笨的死功夫”“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

  ●映像最深的是,罗、和胡子入共

  ●唉

  ●每逢临考时节,我就会看闲书咧。不过其实我什么时候都在看闲书。 胡适的学说与思想,所涉极少,不敢妄言。但从书中所见,其治学的严谨,为人之温煦,实足为垂范。兴许这就是真儒家的为人与立世?虽然志趣与观念方面,胡适与钱穆迥异,但在这方面,倒颇有相似之处。那从胡适与钱穆等人之可敬可爱,倒可见真儒家之可敬可爱。 增补的篇目,也大有可读之处。也可见罗尔纲先生对尊师的一片敬信之意。

  ●师门五年记写的好,后边胡适琐记逊色。

  ●将真诚作为常识普及教材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一):师者

  读过各种关于胡适的事,都很有兴趣,读来也很有乐趣。这本书除了对胡适学识、为人的各种介绍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胡适谈到做老师该做到的几个方面。好的老师不光要为人师表,还要给学生学术上哪些指点。胡适在罗尔纲的学术道路上所起的作用,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二):泪下

  不知看到谁讲了一句,说是重读此书,再泪下。

  最近看了些胡适和罗尔纲的东西,于是找来读。不算后面的胡适琐记及补入的资料,《师门五年记》实就五十页左右。罗尔纲,只是平实地说出了胡师在其学术道路甚至人生之路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一真埋在深心处的不安和感激,所写全是实感,既不哗众也不欺己,六十年过去仍能再版,所言所讲可谓至死不悔。

  胡适也极重此书,自费重印在许多重要的时候赠给了许多重要的人。我想他和后来的读者们一样,看重的并非对自己的赞美之词——虽然这些赞美放在他身上全不过分,他希冀的是用一个真正受教然后成才的谦恭学子之心感化更多的人。

  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学生此世不知尚存多少,这样的文字大概不会太多了。

  重读,没有泪下,心中渐澎湃不能止息。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三):时间的沉淀

  quot;适之与我由学生而至交,与朱经农之与我相若。适之名满天下,学生亦名满天下,而数十年来,迄于逝世前一星期,无论口头或书面,无不称呼我为老师。在我的生涯中,最大部分消磨于商务书馆之任务,然推荐我商务书馆当局者实为适之。适之于四十七年自美返台以后,其言论行动辄与我商量,亦多受我的影响,即其回国就中央研究院长职务,亦由于我的力劝。因此,彼此间之关系实甚深切。其致我最后一函系本年二月十七日所写,其中尚有询我何时有暇,想过来一谈,不料遽尔永诀,哲人其萎,至堪痛惜!"——王云五 《自撰年谱初稿》

  读这样的文字,总是会不自禁地将思考问题的角度在时间刻度上拉得很长,换句话说,容易思考一辈子的问题。也许真的要等到垂垂老矣,才能真正体会这种一生一世的关系吧……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四):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

  胡适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学者之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虽然青年时代即暴得大名,但却为人极为谦和,丝毫没有架子。《师门五年记》就生动的反映了胡先生的高风亮节。

  罗尔纲先生的小书部头不大,薄薄的50余页,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浓浓的师生情。胡适先生金针度人,对罗尔纲悉心指导,一步步指引他、帮助他走向学术的殿堂。胡适先生不仅仅对罗尔纲如此,对吴晗、对唐德刚莫不如此。胡先生的学问好,人品更好。胡适先生在台湾不断重印《师门五年记》,无他,指导世人,无私润物。“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先生把自己的方法无私奉献给大家,我们对这份宝贵的礼物要认真对待,努力学习,不负胡先生的倾心指导。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读后感(五):煦煦春阳的师教

  罗尔纲先生其他书我都没有读过,对他不好评价,如很多朋友提到的那样,我也注意到,前面《师门五年记》称“适之师”,后面《胡适琐记》称“胡适”,可谓两个极端。

  稍加回忆,唐德刚提到胡适时是“胡先生”,胡颂平则一律是“先生”,都不如“适之师”来得情深意切,也都比“胡适”二字来得恭敬。读完有些费解,罗尔纲先生著《胡适琐记》时实在已是90年代。

  此外,《胡适琐记》书中很多材料引自后来者余英时、胡颂平,引证固然是为了少错误,却不免对这位曾亲炙者感到稍许失望。

  就我看来,本书价值主要在前面薄薄50页的《师门五年记》,三十年代师生间的脉脉温情,让人神往。

  沐浴着北京春天的阳光,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翻完了这本小书。

  另:随手百度了下,米粮库胡同四号后来成了邓小平住地?真孤陋寡闻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