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的现象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的现象读后感1000字

2020-12-06 03:0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的现象读后感1000字

  《人的现象》是一本由(法)德日进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现象》精选点评:

  ●很有启发意义。为从前自己默默提出的假设提供了不错的解释——虽然这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假设。

  ●惊天大神棍。

  ●读这类书的目的在于串联我的思维逻辑,并且通过作者总结的一两句话一两个词而提升感悟力。本书前四分之二讲起源,四分之三的地方开始讲发展与思想和智力的问题,后面四分之一就没有读了。

  ●高中的时候生物老师还要我去看来着

  ●好难懂。。。

  ●15演化三特点:集中、进步、往而不返。演化是不息成长,成长三阶段:发散收敛浮显17切线能-发散。向心能-收敛,不受熵束缚,升华为意识|12第一原理:理化形态变化中,无可量的新能量显现13第二原理:熵化,损失为热量29在自然界安排人的位置,最重要的是阐扬人真正面貌和元老资格。有机物在地球初生时就已开始41分子区-大分子区-细胞区120生物圈外有精神圈123思想诞生:人跨过反省门槛153人是生物界大综合的上升之箭170演化=意识的提升,后者=产生结合204汇聚的性质,大统一。勒南及19世纪“科学的宗教”有道理,但错在认为对人性有信仰应排斥精神力量211需要基督信仰:信条、价值、成长力218宇宙体积增长,同时有机内卷和内化(心灵提升)225反对泛神论。宇宙统一中心先于一切且超越

  ●原来我思考的问题百年以前就有人思考过,并且给出了结局预测,关于对人存在的意义的思考真是个好问题!

  ●小宇宙的深究,慢慢看~ ~暂时搁置下~

  ●07/4/9 确实晦涩的书 很难懂。德日进自创的术语太多了。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归类 不过看过之后 还是觉得是人类学的。我对生物物种兴趣还好 不过很欣赏他从开篇开始的一句话:“一旦视线开阔到事体的全貌时,我们便会发现它实际上是具有支配力的,就像子午线都辐辏于两极一样,当科学、哲学与宗教趋近事体的全貌时都要收敛于一点。”即在时间的深渊里,许多线索是会收敛到同一个分散的轴的。我曾经这么想过 可就是不能这么生动的表达。或者说不从生物学角度 其他方面的 他的很多想法跟我竟是巧合般的谋和的。让我想法颇多。

  ●能自成体系,但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

  《人的现象》读后感(一):神秘、诗意的未来演化集成景象 [转]

  由这个古生物学家、耶稣会教士所写的神秘、诗意的未来演化集成景象,它预言了很多近来的发展。德日进普及了维尔纳茨基(Vernadsky)的术语“智慧圈”(noosphere)[精神圈(mind sphere)],表示思想、信息和通信的网络包裹着行星。——弗朗西斯•海拉恩

  《人的现象》读后感(二):超人性:历史的终结点

  这书就是另外一种语言的、乐观的“历史的终结”嘛

  1-人是世界演化的最重要事件与最终目标

  2-如果人是最终结果的话,即便面对浩荡的现时代,人本身没必要去焦虑

  3-焦虑个体的超越发展,即联成一体的超人性

  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神论的未来,大多数终极理论都是如此

  《人的现象》读后感(三):宗教科学调和论又一版本

  宗教和科学怎么调和呢?首先承认进化,但认为进化有一个最终而伟大的目标。这,就是德日进的方法。动物的种属总是愈发复杂而多枝蔓,而人无论身体还是文化,都趋向统一,并终结为一个由全世界人类组成的超人性当中(我得说……这是人工智能的逆袭吗?)

  这一类学者都相信:

  1-无论个体还是人类群体,都在进行一个有着完整剧本的演化行为

  2-这个演化的基础与终结,是一个超人性的存在

  3-当然,人性让这个世界与众不同,这个世界就是人性的产物

  这一类学者包括孔德、霍布斯、尼采,当然也有德日进,但他,算是出色的一位吗?为什么一个生物学家对于科学的哲思这么像鬼扯,单单是因为翻译问题?

  《人的现象》读后感(四):【读品·浅尝】人的现象

  萧敢:人的现象

  德日进神父的代表作《人的现象》又出版了一次,用的是台湾李弘祺教授的译本,据说卖得很火。德日进可不是刚刚出名的学术新星,逝世已有半个世纪,这本《人的现象》也早已有两个简体版了,现在却还能卖得这样火,这真让人感慨。

  关于德日进的最大的八卦,莫过于他在中国从20年代到40年代的考古活动,直接参与挖出了“北京人”。他应该算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从“北京人”的发掘过程来看,瑞典人安特生考察预测,美国的罗氏基金会出钱资助,法国人德日进筹划安排,中国人裴文中动手挖掘,哪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可发现“北京人”这样的成就和他的哲学/神学思想比起来,又要黯淡很多。他的著作在法国影响更大,被认为是柏格森之后最伟大的以“演化”视角思考世界的哲学家。似乎没有人会觉得“古生物学家”和“神父”这两种身份之间存在冲突。因为德日进的演化思想已经超越达尔文的范畴,前溯生命前的物质世界,后推超生命超思想的宇宙,中间则维系着人类思想构成的世界,非科学,非神学,自成一格。

  德日进自己把这部书定义为“科学著作”。阅读的时候,我们也必须遵循作者在序言里阐述的方法――“看,仅把目光集中在人身上”。

  [法]德日进:《人的现象》,李弘祺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9月,26元。

  【读品·萧敢】

  《人的现象》读后感(五):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却不能停止,也不能等待,因为生命在推动我们向前。

  在地铁扫完。

  今天看来德日进的许多观点基本上成了常识,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感觉。

  他虽然在中国呆了二十多年,但可以看得出,他对中国文化并不怎么感冒,他有很强烈地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在他看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只是在原地转圈,没有走向进化的优先层级。第142页的一段话表明作者其实对中国认识并不见得多么高明。这也许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看法。在德日进看来,所以非西方的文明最终都将走西方曾经走过的路,这是不可避免的。德日进在西方兜售他的学说没有成功,至少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得志的,他就到中国来搞考古了。他的生物学和神学最后成就了一种奇怪的理论。他觉得人只是进化层级中处于顶端的一个类别,从生命之前的物质社会向生命社会进化之后出现了人类,人类社会从来都是一个整体出现的,人只能是一个整体的人。人类只有有了思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人,但真正的人最后会走向孤独,肉体上的孤独,而精神上走向一种自由的热爱基督的状态。可惜,基督到现在也没有拯救这个世界。但作者很乐观,他觉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那个共产主义般的美好社会也许是可能的。

  当代的人充满了困惑,因为要面对各种问题,德日进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一要有一个兴趣,主要是在思想上的,第二是孤独,远离那些让你觉得讨厌的憎恨的人和事,第三是有爱,基督式的爱,第四是在希望的支持下邀请信仰的参与,第五是行动,因为进化是永久的过程。

  德日进说,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却不能停止,也不能等待,因为生命在推动我们向前。p160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