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的影评大全
《我们在这里》是一部由赵静 / 石头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在这里》精选点评:
●终于看到了这个纪录片 1. 很多不规矩的人被逼着离开北京。所有艺术家被命令搬离圆明园,躲的躲,逃的逃。抓艺术家,安全局警察,徘徊在门口。 2.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表扬:“女同性恋只有你们这些国家才会有的社会问题” 3. 中国政府在妇女权利这一议题,只提了一句“不同意给予女同性恋人权” 4. 在一个被警察包围的公开场合,拉拉们在中间开心地跳舞,只有一位中国拉拉。 ……
●信息量大,学到很多。
●咦 这部之前酷儿影展巡展也看过
●
●11.19@港大。 大學睡了四十個女孩。 然後我們全都做了⋯⋯
●没想到这样让人热泪的运动也曾经机缘巧合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相信95妇会为当时许多的国内潜伏着的女同带去了勇气、力量。Lesbian rights are women rights, women rights are human rights.一切平权,皆人权。
●在法国文化中心看的。石头整个人气质非常好 尽力地解答一些说实话不那么好说的东西。至于纪录片本身就是很涨见识,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竟然有那么多好玩的细节,什么出动100个已婚警察去维持秩序,什么在北京搞同性派对,原来那个时间就有那么多人致力于女同权利,真的致敬。以后我也尽力。
●Proud of you, all of you
●何小培说话太有意思了 可以考虑做相声
●中国女权运动发展史影像版。女同运动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在中国与妇女权益保护分道扬镳,独自上路。1995年真是一个美妙得到现在都让人震惊的年代,报纸上可以公开讨论同性恋,世妇会上的女同帐篷里充满故事,还有像摇篮一样的susan家……“那Garry现在呢?”,“还没找到,有人说看到他了”。
《我们在这里》影评(一):所有人都睡了
出乎意料的有趣,从95年北京世妇会上宛若奇葩的全世界拉拉代表,到8位代表了“全中国”的拉拉聚会;从暗戳戳跟地下工作一样的聚会,到那句“所有人都睡了”让我下巴自此失踪;从有违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精神病”患者到先进孩子们各种略嗨的个体宣扬方式。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我来说,90年代强压下的本土LGBT活动,尤其是拉拉活动那是相当陌生啊,看得出虽然有很多困难,却异常得激情四射,我可以想象在沟通和咨询没有那么发达和丰富的年代,前辈们那种对眼的兴奋所产生火花的力量。纪录片节奏很轻快,信息量强大,意犹未尽哦,期待更多作品。
《我们在这里》影评(二):评
片中的亲历者讲述起拉拉和女权都是神采飞扬的,本拉拉看着很激动。回顾当代大陆女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我看到这个群体自由欢脱又充满勇气的样子,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平等的渴望。原来在这片土地曾有人为女同权益做过这么多的抗争,有过这么多对于女性权益、性少数群体权益的思考,这些抗争和思考缓慢而切实地改变了一些什么,这就是发声的意义。
“如果我们的性少数群体,我们不做调研,我们如果不发出自己的需求,如果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那这个法律不会自动地纳入这方面的内容。而这个方面的声音,你要靠别的团体来发,别的团体不可能发,因为他不了解这个群体的特殊需求,他不可能为这个群体代言。”在这个女同超话还随时毙命的时代,发声仍旧具有迫切性。
《我们在这里》影评(三):被熬死的正是我们自己
昨日大家一起,看了《我们在这里》,大家唏嘘,说环境变化,不如人意。
有人嬉笑说熬死xx就好了。
好好活着,在什么的情况下也维持尊严地活着,不放弃追求地活着,可以谈熬死xx。而咱们,池中污泥,熬死的也早就是咱们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咱们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像活着里那样活着,想去熬死世界上咱们不喜欢的一切,只是肉身虽然活着但是早就死了。
还有人提到说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ta并不知道,每个人的过好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方式,有些人想要改变环境,也是在“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出过好自己的生活这种话的人,并不是诚恳地想要好好生活,而是想订下一种标准,然后去judge别人。这些人类口中的 “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是鼓励我自己/大家好好生活,前路可期。而是在说,请你,安分守己,别想搞事。
这是平庸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