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亭 贵族之家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罗亭 贵族之家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29 03:3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亭 贵族之家的读后感大全

  《罗亭 贵族之家》是一本由[俄]伊·屠格涅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亭 贵族之家》精选点评:

  ●他不会再迷恋生活,回忆好似蛇蝎,伴着悔恨将他咬啮……

  ●毛子小说都是一个病……

  ●X君说:装13又不是他的错……

  ●在这个时代读这本书的人肯定都或多或少会和罗亭有一点共鸣,理想的殉道者这一主题一直“孜孜不倦”地感动我,这次也一样,对俄罗斯文学一向很崇敬,不仅仅因为名字长...而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国家里写出来的文字却总有太阳的模糊意象在,这样的存在很迷人,也迷糊人。p.s.看完后无法继续下一册于是开始织毛线吃蛋糕迷卷卷...嘿嘿嘿

  ●理想主义青年的殒灭

  ●他的文字 让人莫名感动 而且是典型的 俄罗斯式的感动 大气 美丽

  ●看这书时有共鸣的人基本就是 “多余的人”了

  ●34章居然看得我热泪盈眶。最近果然是矫情了...

  ●上帝会保佑那些浪迹浮萍,漂泊西东的人么,自然也要看那些人是为何流浪,或者毫无分别,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重读这两部悲剧,依然心脏遽然跳动猛烈,大叹息。

  ●这书吧...当时因为喜欢一个女生,她在同学录里面写了我才读的,然后觉得写的好好.

  《罗亭 贵族之家》读后感(一):摘抄精彩片段

  quot;激情是我们时代最可宝贵的品质。我们大家都不可容忍的变得谨小慎微,与世无争,萎靡不振,我们都在睡大觉,血都冷了,谁把我们唤醒,给我们温暖,哪怕只有一刹那功夫,我们也得感谢他。"

  quot;俄罗斯可以没有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但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却不可以没有俄罗斯。”

  quot;世界主义——是无稽之谈,世界主义者是零,比零还不如;离开民族性就没有艺术,没有真理,没有生命,一无所有。没有个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人;只有鄙俗的人才可以没有个性。“

  ”愿上帝保佑,让他遭际的不幸洗涤尽他身上一切不好的东西,而只留下他身上美好的东西。“

  ”为青春,为青春时代的希望,青春时代的憧憬,青春时代的轻信和真诚,为二十岁时我们的心房为之跳动的一切而干杯。。。“

  屠格涅夫小说的少女总是那么优秀。。。

  《罗亭 贵族之家》读后感(二):……

  不想对屠格涅夫有什么评价,到是发现一些现象。有的书评或影评,用一些从别人那里看来的,听来的,自己也不太懂是什么意思或者自以为自己懂了的,郑重的词语组合成看似有理的一句话,然后这样的几句话再组成看似在理又在行的一段话,就成了所谓的书评。还有一种,相对更低级,不过稍微坦诚,自己不喜欢就是不好,也不管是不是懂了,客观公正装也不想装。

  总而言之,表达欲太旺盛,情绪超过了能力, 虚荣心促使他们不能不对任何事发表看法。以这本书的书评为例,我不认为能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读懂屠格涅夫,但评论里一些批评的声音却如此笃定,不过连我这种读不懂的外行人也可以看的出,这些评论究竟是在表达真正的内心观点,还是内心无法克制又不自知的虚荣。

  读书应该能让人变的更谦虚一点,更不确定一点,尤其是不确定自己心里一些看似正确的想法。连真正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推敲的观点,都可能在瞬间被推翻,何况是一时兴起的虚荣呢。

  如果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大可虚心一些,大方承认自己的普通,不必故作姿态,为难自己,强行输出。

  《罗亭 贵族之家》读后感(三):一个勇于去实践自己的梦想的人,就是值得我尊重的人

  一提起屠格涅夫的《罗亭》大家想到的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今天,我要替罗亭鸣不平。

  如果你只读了故事简介或者小说的一半,那样你才会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 如果他是行动上的矮子,他会“为大家做一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好事而 头发几乎全白了,腰背佝偻着,穿一件破旧的、缀铜纽扣的常礼服”吗?最后他死于巴黎工人革命的一场起义中,临死前还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和马刀。尼玛这个形象是侏儒的形象吗?!

  罗亭是一个伟大理想的殉道者啊有木有!他把他对娜塔莉亚的爱看做是本能的自私的爱,他对世俗的“屈服”,他也很纠结!只是因为她希望娜塔莉亚能幸福,而不是和他在一起吃苦,因为爱才“屈服”的!娜塔莉亚的爱是年轻炽烈的,不顾一切的,而罗亭的爱则是隐忍的伟大的。

  去尼玛的“行动上的侏儒”,被罗亭的口才所感染的人很多,真正理解他的人却没有几个,克己的罗亭只是一个单纯的孩子,你们却如此的诽谤他,臭不要脸的。正是因为当时社会的肮脏,才使罗亭显得格格不入。

  话说回来,思想和行动异常进步的人,总是在他生存的同一个时代得不到认可,最终被那个时代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心脏”,但是他的存在却是很意义的,他不是完全被消灭了,就像万历十五年间的张居正、戚继光、海瑞。他们的存在已经预示了一个落后体制的崩塌。

  真正推进社会进步的,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其实伟人都是站在黑格尔,彼得一世,孙中山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的,而罗亭就是巨人的一个缩影,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先行者。

  《罗亭 贵族之家》读后感(四):也请允许我以俄罗斯的名义向屠格涅夫致敬……

  超越于自己所处时代的伟大人物常常不能为他的时代所理解,这是历史上常有的悲剧。或许罗亭和列日涅夫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有人理解,罗亭就是幸运的。

  《罗亭 贵族之家》读后感(五):《罗亭》书评(写于2017-5-3)

  罗亭,可怜的人。书中人物列日涅夫说他“他的缺点之所以都暴露在外,正因为他不是个卑鄙小人。”我很赞同,所以我首先想对这个人物表示同情。罗亭是一个没有什么坏心思的善良人,还能说一口漂亮话,却流离失所,一而再再而三被驱逐。当然,如果仅把一个人的优点和他的悲惨命运联系起来,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如果不是像他这样容易看懂的人,我们又怎敢坦率地表达怜悯之情呢?

  读到罗亭和列日涅夫大学时代的描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活力,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列日涅夫是我很比较喜欢的人物,他向往美好的生活,青年的他充满爱和追求,而年长些后他变得成熟,拥有自己的思想,到小说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胸宽容,坦诚,有智慧的中年人。而罗亭却相反,我相信他很聪明,大学期间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因为他头脑清晰,善于总结,所以对身边的同学产生了影响。然而多年过去,他的心智却没有成长,仍是按照理论的一套来解释生活的一切。

  自始至终,我们能发现罗亭无时无刻不在推崇改革,大学时插脚列日涅夫的爱情,流落到娜塔莉娅一家时干涉庄园的管理,等等,最终也常因为“多管闲事”被赶走,他的所有所谓改革的理论,更多的只是纸上谈兵,就像他对待爱情。他做事仅凭死的知识,仅凭一时的情感,因为认为应该改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爱情,就去游说,去表白,他就是不吐不快。他太善于说了,这阻碍了他的思考和行动。

  我认为罗亭最大的缺点是怠于深入思考,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分析,列日涅夫说过他最大的可悲是不理解俄罗斯人,事实上,罗亭不理解任何人,他颠沛流离就是因为他永远不愿意真正观察他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人,因此他什么也得不到。这一点对现代人也会是重要的警示。事实上很多人,或者我们有时就会犯那样的错误:仅有美好的想法和听起来很完美的计划,然后去实践,事情却没有按预计的来,于是就放弃了。我们都会说,做事要灵活,做人要随机应变,毕竟现实生活变数太多,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不能意识到这些,就只会把精力耗费在计划之上,被小挫折所轻易打败,一帆风顺只存在于美梦里罢了。

  一个自认为有才能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毕竟是超级困难的事,光有崇高的责任感并不足够,应该多用脑子,多反省自己能做什么,结合现实分析,执行切实可行的方法,否则那种责任感只能成为心灵的负担,也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