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孩偷偷取走奶奶28万养老金,这个锅别再让原生家庭背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女孩偷偷取走奶奶28万养老金,这个锅别再让原生家庭背了!

2020-12-11 19:15:14 作者:读书君 来源:樊登读书 阅读:载入中…

女孩偷偷取走奶奶28万养老金,这个锅别再让原生家庭背了!

  作者 | 樊登读书 · 刘小娴

  主播 | 樊登读书 · 夏萌

  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孙女取走奶奶28万养老钱”的新闻,成了热点。

  在记者的报道中网友了解到:

  程奶奶的儿子意外去世后,留下了生前积蓄的十万块钱,老人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十几万和这笔钱,一起存到了孙女冉冉的名下。

  老人想着,这钱可以给孙女做嫁妆,或者以后孙女可以拿来开个小店糊口。

  没想到的是,孙女将这28万的全部家当,分了七次从银行统统取出来了,据说是给了自己交往刚三个月的男朋友。

  奶奶在女孩包里找到13万现金,在记者的追问下,这个“男朋友”出示了女孩转账给自己2万块的记录,另外剩下的13万,目前不知去向。

  网友的评论很多,有人指责银行,有人指责女孩,有人指责“男朋友”。

  在事情真相没有大白之前,我们没有办法做出相对客观的评论。

  但是在这个新闻中,更多的却是能看到一个女孩,在成长中的茫然与无助。

  每一个疯狂行为的背后,都伴随情感的伤痛

  刚认识三个月的男朋友,冉冉就愿意为他倾尽所有,毫不在意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什么她能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

  其实,从冉冉是个失去父母的孩子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父母亲情的缺失,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会是一个巨大的伤痛,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冉冉一定是非常渴望爱的。

  情感缺失的人,大多都是童年遭遇过不幸的经历,受到过伤害,遭遇虐待,或者被周围群体排斥,多数出现在单亲家庭或者孤儿。

  他们会比较敏感,多疑,不轻易相信任何人,可是一旦他们相信谁,就会全心全意的忠诚,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受到伤害。

  看到微博上,有人发过关于情感需求的一段话:

  每个人对爱的需求,就像是一块海绵,其实大家的海绵都一样大。

  只不过有些人早早就被灌注了饱满的爱,而有些人的海绵,在小时候就因为感情缺失,变得愈发干涸......

  冉冉就像那块干涸的海绵,遇到水,哪怕只是一滴,也会觉得是甘霖吧。做出这样大胆且疯狂的举动,便不会令人觉得太奇怪了。

  每一个疯狂的行为背后,都有可能伴随着一份情感上的伤痛

  在《听见她说》第二集里,杨紫扮演了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剧中她声泪俱下,控诉了妈妈26年来的偏执和疯狂,对自己的伤害。

  因为爸爸在妈妈怀孕期间出轨,妈妈不但闹得爸爸身败名裂,还要把自己的愤怒和伤痛,强行移植到女儿身上。

  她在粥里下毒逼女儿喝下;

  她不让女儿见爸爸和他的家人;

  她监视女儿身边所有的朋友;

  她偷看女儿日记;

  她要女儿时随地接听电话;

  她让男孩离开自己的女儿,越远越好......

  受过伤的人,虽然也迫切的渴望爱,却不知道如何去和爱相处,要么是接受得毫无底线,要么是抗拒得如临大敌。

  我们本能的会追求幸福和美满,当家庭环境不完美时,我们便总是拿出“原生家庭”来说事。

  在《自定义人生》这本书里提到,获得幸福和美满的根本,不是来自于家庭环境,而是在于:

  

  即便你此刻身处的环境很糟糕,你仍然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面对做错事的自己,选择逃避还是接纳

  在采访冉冉的视频中看到,面对记者的镜头,无处遁形的女孩把自己紧紧裹在被子里,始终不肯面对记者。

  女孩的内心,一定是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所以躲在被子里,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一点不可怕,如果不会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或者今后不停的反刍这个错,才是真的可怕。

  多年以来,我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一段错误中走不出来:

  我当初因为总是忙着工作和玩耍,根本就忽略了陪伴奶奶,直到她突然去世,我才体会到这份亲情的珍贵。

  这段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错,一直在反复提醒我,自己是一个自私又愚蠢的家伙。

  因此,这也让我对自己极度的否定。

  这就是我一直“反刍”自己错误的结果。

  曾经和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闲聊,她让我说出对自己的评价,我张口就给了自己不下十个负面的标签。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对自己否定让我一点都不爱自己。

  看到《自定义人生》中,关于自我接纳的指南后我才明白:

  真正的爱自己,并不是在物资上给自己最好的,而是能够坦然接纳自己的各种不完美,包括自己的愚蠢和曾经犯过的错。

  好在,冉冉还没有全部用完奶奶的积蓄;好在,奶奶会求助媒体;好在,可能还有机会弥补。

  歌德曾经如是说:

  我们有决定自己言行的能力,所以我们会犯错。

  然而,我们有决定自己言行的能力,所以我们也能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

  人生第四悲:少子无良师

  我们常说人生的三大悲:“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可能在冉冉家轮番上场过了吧?

  因为儿子去世的时候,留下的这10万块储蓄,老人是费了好大一番折腾,才从银行里取出来的。

  所以老人为了防止自己万一不在了,孙女也遇到同样取钱难的情况,便把这笔钱存在了孙女的名下。

  由此可见,老人是非常心疼自己的孙女的,但这也正好为孙女犯错提供了“方便”。

  很多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背负沉重,遭遇到命运的苦难时,他们不但自己默默承受,还会尽自己所有去保护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

  他们会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孩子没了爹妈已经够可怜的,自己要加倍疼爱才能弥补孩子的伤痛!”

  老人在这样的认知下,往往又会控制不好,将这份心疼演变成了溺爱。

  新闻中看到,奶奶得知钱没了,情绪失控动手打了冉冉。

  老人此刻的焦虑,一定也不知道如何发泄,毕竟那些钱,真的是沾满了自己的血泪,同时也饱含着希望啊。

  平时的万般疼爱,突然变成了暴跳如雷,当成年人的情绪失控,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时,往往会令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读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的朋友,一定都会觉得,小哥白尼是个非常幸运的孩子。

  虽然没有了父亲,但他有一个非常睿智的舅舅,能带着他一起成长,在面对生活种种状况时,可以引导他学习思考。

  可惜冉冉没这么幸运,身边没有遇到这样睿智的人,她的情绪问题,一定没有能够得到足够充分的疏导。

  美国健康协会,曾对153所大学的近10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当被问及过去12个月的经历时,研究者得到了以下结果:

  84.3%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不知所措;

  60.5%的人感到非常难过;

  57.0%的人感到非常孤独;

  51.3%的人感到极度焦虑;

  8.0%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

  人生的第四大悲剧,便是“少子无良师”。

  

  此刻多希望那位记者,能在采访结束后,放下手中让女孩避之唯恐不及的摄像机,暂时停止追问事件背后的真相,坐下来和女孩好好谈心啊。

  引导冉冉对自己做的这件错事进行反思,告诉她错在哪里,该如何面对这件事,该如何承担结果,可能和追踪13万的下落比起来,是更大的慈悲。

  真希望冉冉能够尽快明白:

  情感缺失的悲伤,不是她的错,曾经做错的事,也能被原谅。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的内心,好好接纳这个不完美的家,和这个犯过错的自己。

  

  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写在最后

  希望更多在成长中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能读一读《自定义人生》这本书。

  学会和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聚焦认知自我,发展完整的自我,形成新的平衡。

  卓别林在《当我开始爱自己》这首诗中写到: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成熟”

  往期文章精选

  自 律丨早 起

  婚 姻 | 养 育

  幸 福丨情 商 | 沟 通

  格 局 | 思 维 | 选 择

  内 向 | 焦 虑 | 自 卑 | 废 掉

  改 变丨认 知丨独 立 | 断 舍 离

  长按下方,关注樊登读书。每晚7点,陪你用读书点亮生活。

  喜欢,就点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