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三思潮》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第三思潮》读后感锦集

2020-12-12 00:13: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三思潮》读后感锦集

  《第三思潮》是一本由[美]弗兰克·G·戈布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173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6-05-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思潮》精选点评:

  ●他开始研究健康 固然是种突破 可惜不健康的人 比如我 看的就会比较绝望 似乎自己永远不能达到健康

  ●很不错的一本小本本,第一次接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what you believe,what you find

  ●无语凝噎,原本心理学界譬如弗洛伊德之流都是WSBT, 但老马是一只奇葩独秀,写了一本极有逻辑的励志成功学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入门读物,可以对自我实现有个大致的了解。

  ●还打算做笔记来着,结果是几乎把书抄了一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不知道身为犹太人的马斯洛是否和同样是犹太人的马克思心有灵犀。

  ●"自我实现"心理追求层次的理论果然十分经典

  ●需求理论与自我实现

  ●认识你自己,了解你自己,才能让自己慢慢成为想要的你。

  《第三思潮》读后感(一):马斯洛的思想理念

  如果想要了解马斯洛及人本主义学派,这本书是很好的参考书

  书中只是粗略介绍了马斯洛的理念

  无可否认,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理念是伟大的

  但却太过笼统,而心理学界自从确立了科学的心理学地位后,更看重科学、可操作性。而马斯洛的理论多了些思辨少了些实验,虽然如此,这种理念却影响了整个世界!让人们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华生的刺激反应的机械论当中走了出来,看到了更大的光明与潜能!

  《第三思潮》读后感(二):疗伤指南/入门读物

  概述马斯洛的当代心理学

  篇幅不长

  相信对以下两种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会很有帮助

  1已积累一定社会经验

  有兴趣了解当代心理学

  对心理健康的人的全面而深刻的定义

  的同学

  2身处心理混乱期

  或自觉困于“人生逆境”中不得解脱

  的同学

  无论看什么书

  我们总是习惯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本质上说

  心理学家的工作方式

  决定了它是一个科学家

  一个做试验的人

  而不是评论家

  所以马斯洛对健全人格的描述

  即便对于这样的我们

  也是极具说服力的

  因为它的描述

  或多或少地符合我们自己的观察心得

  而那些还没有被我们意识到的部分

  也更容易被“相信是正确的”

  《第三思潮》读后感(三):健康心理领域研究入门力作

  马斯洛的学说与弗洛伊德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既反对弗洛伊德学派仅以病态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的牺牲品,也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看作物理的、化学的客体。西方评论界认为,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以上是别人说的,照我的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的弊端去掉,一开始就引导人们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纠正和调整自己的心理。

  当年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课程,未能让自我脱出囹圄。

  自年少时迷茫困惑中解脱出来,此书于我有人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力与作用----是我人生中影响最为关键的心智转换读物。

  阅读此书而全面摒弃了对心理认为不健康而需要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手段进行解决的非健康性前提。

  而要了解成功学、成功心理学的源头,这本书是最棒的读物之一。翻译者语言文字精炼优美,是本难得的好书!

  因此,若要励志,必先修得其理论的根基。此书当为圭臬!

  《第三思潮》读后感(四):不再被视作科学但仍然意境高远的心灵哲学

  《第三思潮》我读过

  阅读时间:1996年11月

  12年过去了,我还是那么庸俗不堪,马斯洛却仍然伟大。 近期的情绪世界越来越逼回浦口的日子,久违的激素又重新开始分泌,不免从箱子里掏出这本确实已经泛黄的书。这是80年代那个版本,87年吧,应该属于那个黄金般的启蒙时代,和介绍萨特的那些一样的涌入中国蒙昧青年的心灵世界。大概应该是1996年南京那段孤苦伶仃的季节,从亲戚家拿到这本书,当时读来真颇受震撼。还有人在研究着我们之所以顽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的核心问题。“人性所达到的高度”,“单枪匹马创造与旧事物相违背的新事物”,“善于表达,一派天真,无拘无束”从马斯洛处信手拈来的都可以直接成了令人怦然心动的口号,再想想那些无聊的程序语言真是显得即蹩脚又旁枝末节。 时过境迁,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不再严肃的对待马斯洛,就像看着笑话的一样对待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无论如何,马斯洛仍然留下了一个意境高远的心灵哲学,他告诉我们生活在一个世俗轻快的世界上,但是在那之上还存在着一个不朽的高度,推动着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去到达。 呵呵,老妈在厅里面吵吵闹闹的真是扰得我无心思静下来,和十几年前一模一样,还是去跳绳吧~

  《第三思潮》读后感(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

  如果只是想了解马斯洛心理学的话,这本书不会令人失望。

  我认为马斯洛研究心理的起点是正确的。将人的本能和外界环境两个因素结合是一个合理的方法。

  但是如果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派都是研究精神错乱者而陷入瓶颈时,那么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马斯洛通过总结所谓的“成功人士”的优点来给全人类自我实现定下了一个标准,并且进而对道德设立了标准,则显得过于草率和主观。

  每个文化每个地域产生的不同文明都会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而只是笼统的判定柏拉图比希特勒成功并不科学。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成为伟大的哲学家或艺术家,仅仅通过马斯洛自己建立的标准就简单的断定那些人为未完成自我实现之人恐怕不合适。况且一个人是否成功还会受到内在因素诸如智力天分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马斯洛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是有科学验证的统一的道德标准做支撑,但既然人本性是好的,又人类为何又有那些坏的行为。其实对于“性本恶”的支持者来说,这也是一个难于解答的问题。或许人们将自己的行为划分为好坏时就必然陷入这个难题。大脑只有血肉,没有善恶。

  人脑是最复杂的机构系统之一,或许对心理学而言,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复杂系统理论还为时过早。

  我喜欢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尤其是”为满足的动机指引我们前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