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妖怪》读后感摘抄
《跷跷板妖怪》是一本由[日] 伊坂幸太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跷跷板妖怪》读后感(一):伊坂幸太郎的命题小说
上周末的晚上,想找本小说读,最好是中篇,于是读了这本书。
故事大概内容,从一个男人对家庭琐碎的抱怨开始。父亲意外去世后,为了照顾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母亲,把她接到家中。妻子和母亲一样,不外出工作,整日料理家务事。就这样,婆媳两人在家,关系不合,日子不好过。
读起来由于过分接地气,以至于平平淡淡,但在这时,小说视角切换到妻子,一下吊起读者的兴趣。通过回忆与丈夫最初的相遇,揭示了她隐藏的身份:情报特工。虽然婚后选择退隐,但是她有着超强的观察力,高超的沟通技巧,以及打斗武艺。
不过,她也苦闷,面对婆婆,好像无计可施,不管她怎么做,婆婆永远在挑刺。随着对这个家庭的深入了解,她开始怀疑公公的意外死亡,很可能是婆婆为了骗取保险。当丈夫受到同事陷害,被迫自杀,她去营救,在最危急的关头,才发现居然婆婆也曾是特工,而之前公公的死亡原因,也渐渐浮出水面。
家庭主妇和特工,两个刻板印象里南辕北辙的身份,融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效果。加上故事的前期铺垫充足,不少婆媳矛盾的细节,当我们将自己代入妻子的身份时,就有种不自觉噗嗤一笑的幽默。
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有个杀手来了,妻子和他交手,打斗难免弄乱屋子,等下整理起来倒是小事,但把柱子还是墙上弄出刀痕,那就不能忍,因为每当一点点的刮擦,婆婆就露出不满意的嘴脸,说出尖酸的话语,那这还得了。这个情节太有意思了,面对生命的威胁,这是还在因为婆婆而烦恼。当然后来还是打赢了,毕竟是专业特工。
作为周末夜晚的消遣阅读,读着很愉快,很享受。
在这个中篇小说里,有普通人的婚姻琐碎,有离奇的命案,有悬疑,有犯罪,有打斗,偶尔还有妻子和丈夫之间甜蜜的爱情。一会儿紧张,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浪漫,在接近两个小时的阅读体验中,这些情绪都经历了,得到满足。
这本小说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故事,第二个故事也是中篇,开头还算可以,也是从普通的生活入手讲述,但看到后面是关于未来的题材,暂时先放下了,等以后再读。并非是书的问题,而是我对这类题材没有很大的兴趣。
还是说回第一个故事,虽然整体感觉很好,但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婆婆这个人物形象没有“立”起来,更多是感到婆婆只是为了推进故事的情节而存在。关于这个重要角色刻薄的原因,曾经从事特工的身份,都没有更完善的交代。
不过,得知这本书的两个中篇,其实是杂志社的主题系列,给作者命题,然后再去创作,倒也能理解了。以学生时代写命题作文的方式,作家接受杂志社给到的“山人与海人注定无法相处和睦”,再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水准是出色的了。
最后,分享个从这个中篇小说得到的启发。
关于小说的命题,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和另一些人无法好好相处,是宿敌也好,是孽缘也罢,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永不往来。作者选择了妻子和婆婆作为故事的核心,仔细想,就很巧妙了。在婆婆眼里,碗洗得不好,家务不好,孩子不生,哪怕是作为特工的工作能力也挑剔。简直是绝对的宿敌。
小说中,作者化身为卖保险的神秘男子,石黑市夫,他向妻子说的话,是故事的核心: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地方,都存在着海与山的争斗。虽然碰撞也不是坏事,带来了进步,但有时,更好的方式是尽量避免碰面发生争端。
当妻子追问,石黑市夫究竟是谁,他回答,他只是旁观者,永远观望着山与海争斗,但他厌恶争斗,却又不得不当裁判,所以他是个“讨厌看比赛的裁判”。妙啊,小说家大概是这样的感受吧。
给四颗星,谢谢周末夜晚的陪伴。
准备搜伊坂幸太郎的其他书读一读。
《跷跷板妖怪》读后感(二):除了独特文风,还需要被人铭记的作品
选书读也是有区别的,我喜欢读写作手法简单,通过讲述一个人的成长就能把你感动到无法自控的那种。而有些人喜欢读烧脑的书,同样是讲述一个人的成长,可是这个人偏偏要几度轮回,还要穿越古今。我曾经与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探讨过,为何我觉得不错的书,你却觉得很一般,他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因为我们所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对人生的感悟也不同。
今天与大家分享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作品《跷跷板妖怪》,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过来的,我以为这部小说应该是与《哈利波特》系列相似的带有魔幻色彩的作品,实际上并不魔幻,不过故事中增加了未来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多重精彩元素,并将悬疑与家庭伦理相融合,也足够烧脑的。小说的上半部围绕日本间谍、特工、婆媳关系、经济泡沫展开;下半部围绕送信人、AI、记忆对调进行讲述。现在写作中所流行的元素,在这部小说中都能找到影子,给你意想不到的故事体验。
伊坂幸太郎被称为日本文坛独树一帜的天才作家,以特有的幽默感和多重的构想力著称。曾获得书店大奖、山本周五郎奖、新潮推理俱乐部奖等诸多奖项,并五次入围直木奖。代表作有《金色梦乡》《余生皆假期》《死神的精度》等。不过我现在读书读得多了,已经不被这些编辑的推荐语所迷惑,不管你是什么天才,不管你获得什么奖项,最终还得以作品征服我才行。
我年轻时,经常被一些所谓的噱头影响,买了很多的烂书,这些书至今都躺在书柜最下方,甚至落了很多的灰尘。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记得以前喜欢一个歌手,一定是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喜欢一位演员,一定是看了一部他主演的影片。喜欢一位作者一定是读了一部他撰写的小说。可是,自从有了图书经销商之后,很多不知名的作家都会被冠上各种头衔,什么榜单第一了,获得什么大奖了,有的甚至吹嘘已经在多个国家畅销千万册,像我这样没有定力的人就会去买,买回来一看并不是我喜欢的作品,硬着头皮读完,完全无感,不仅浪费了我的宝贵时间,而且我越来越对这样的宣传排斥、反感。
我们都知道好的书不用宣传,也会有读者诚挚去推荐的,举个最简单的事例,我国的四大名著,还用写什么推荐语吗?还用宣传他们获过什么大奖吗?只要是中国人,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收藏一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更有甚者,原版的、白话文版的,不同出版社的,不同编校者的都存留一套,为什么?名著就是名著,不管经历了多久,人们依然会喜欢,甚至热爱。
伊坂幸太郎与我是同时代人,热爱电影和音乐,深受柯恩兄弟、披头士等艺术家影响。1996年创作处女作《碍眼的坏蛋们》。他曾以推理作家闻名,但现今并不拘泥于推理。日本作协对伊坂幸太郎的评价是:既能把暴力凶杀写得仿如日常生活般轻松,又能从不经意的对话中迸发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他想象力丰富,故事看似一团乱麻,结尾却常常令人高呼过瘾 ,并用其独特的“爱与勇气”打动了一大批忠实读者。
读这部小说,我确实有些吃力。感觉故事总是在冲突中游走,上下部分似乎有两个主角,讲述两个故事,其实故事又都是有关联的,如果你不是一页一页地读完,一定会理不清头绪。比如看似普通的妻子,真实身份却是特殊部队的间谍。再比如,身为保密信差的水户坐在列车里,一名男子忽然在他身旁坐下,委托他送信给老友。不料,那竟是一封遗书,男子随即跳车自尽。很多的想不到,很多的困惑,会伴随你读完整部小说,最后,你还要反思,作者讲了这么多离奇故事,到底想讲述一个什么主题呢?
宫部美雪称:“伊坂幸太郎是天才,有独特的文风。像他这样的作家将背负起日本文学今后的命运。”我真希望伊坂幸太郎能写出一部经典的作品,就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一样,一部能够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精品,能够被其它国家的读者喜欢的作品,足矣。
《跷跷板妖怪》读后感(三):应该如何解决婆媳问题
山人于海人的对立自古有之。每一场冲突背后都有着故事。 据说自由来往于山于海的人目睹了争端的人曾经这样说过。 海里的贝壳为何会跑到山上来? 这是海人曾经到过这里的证据吗? 好好相处不就好了。
世界上有许多不好过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
地震、疾病、暴风雨,每天都有无数的人面对巨大的损伤和痛苦,我们常常认为自己不幸,但我们的苦恼和他们相比不过是垃圾碎屑。
故事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我们的女主人公宫子,是一个优秀的间谍,活跃在各个战场和城市之间。在一次任务发生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我们的男主人公北山直人,至此,他就陷入了爱情的螺纹当中。
他选择了退出,组织过一个平凡人的生活。
可是平凡人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他无法预料到的事情。
平凡人的生活中也每天都有故事发生。
我和我的婆婆
和婆婆的关系就像是山人和海人一样,两者,本就不应该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当中。
曾经我们天真的认为:“那是我喜爱之人的父母,我们肯定可以相处的很好。”
事实上,无论什么生物,只要在狭窄的空间里共存,就会发生争斗,因为人际关系中不存在绝对没问题。相亲相爱的夫妻,可能互相咒骂甚至离婚;一直尊重的师傅也可能让弟子再也忍受不下去;通力合作的团队还会突然将伙伴视作蛇蝎,这些都不稀奇。
宫子和婆婆的第一次见面也并不愉快,在他们见面的酒店中,正好赶上了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袭击,因此宫子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不暴露身份、保证自身安全上。
忽视了对于婆婆的关注,这也导致在以后的生活中,她认为婆婆对她拥有了偏见。
其实,她的婆婆也曾经是一名优秀的间谍,隐藏的比宫子还要好~
两个女人,同样的优秀,同样的为了爱情退出了自己的事业,选择回归家庭。
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人拥有着对于陌生人绝对的敏感,但是往往在面对最亲近的人时候,常常会不知所措。
婆媳之间最大的一个共性是
是单纯不喜欢对方,还是对儿子(老公)身边的女性采取了一概敌视的态度。
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是最好的结果。
家人之间要有秘密吗?
秘密
是这个家庭中的核心问题。
在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之前,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之前的二十多年中,都曾拥有一些难以启齿的伤痛。
在面对这些伤痛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了逃避,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直人父亲离去的蹊跷,让宫子对自己的婆婆产生了怀疑
身边看似亲近的人,还是会有属于自己的秘密。
在探求秘密的时候,你仿佛走入了一个深渊。
不知道前方的路,到底是 什么样的。
你会感到孤独和彷徨。
这是宫子和直人在探索秘密的过程中的感受~
一本书,为何能够成功的被出版,并且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
是书中表达的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会面对的。
人们能够从书中找到共鸣
为什么悲剧永垂不朽?
是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过得生活是多么的平凡又幸福。
《跷跷板妖怪》读后感(四):《跷跷板妖怪》:人类只有在不断争斗中才能前进吗?争斗有时不一定要分高低,像跷跷板一样保持平衡就好了!
在日本有这么一个传说,山人来自于大山,长着一双大耳朵,海人来自于大海,长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山人和海人自古不相容,一旦相遇,必生事端。唯有相互远离,才能保持和平。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么一个宿命式的话题展开的。
《跷跷板妖怪》由两个中篇小说组成。为了纪念杂志《小说BOC》创刊,共有八位作家参与到“螺旋计划”中,本书即为该计划的作品之一。“螺旋计划”依照某个“原则”,将古代到未来的日本作为背景,创作了九个讲述两个族群对立的历史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 但所有作品通读下来,眼前就会出现一幅互相关联的庞大绘卷。
本书中的两篇小说由伊坂幸太郎创作,分别讲述了昭和后期(1951-1991)和近未来(2020-2070)两个时期的故事。伊坂幸太郎擅长以超现实笔法打破推理小说的框架,被誉为"天才作家",这两个故事秉承了他的一贯写作风格,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同时又不失生活的乐趣和幽默。能把这种命题式小说写好,足以彰显伊坂幸太郎的想象力和天才写作能力。
《跷跷板妖怪》中的两个故事看似独立,却又有着一定的关联,相似的故事内核让人不禁思考:人类到底是在争斗中前进还是在合作中前进?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争斗依然没有消失,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会不会陷入到了一场争斗的螺旋之中?
01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二十世纪80年代左右的日本,美苏对峙,日本房产泡沫经济开始。
前特工宫子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毕生所学竟然在婆婆世津面前全部失灵。宫子在结婚前是一名优秀的情报员,她自认为掌握了必要的与人沟通的技巧,没想到这些技巧在婆媳关系面前丝毫没有用武之地。自从公公意外身亡,婆婆搬来与他们夫妻同住后,宫子和婆婆的关系江河日下,常常因为一些琐事吵得不可开交。她们的关系就如同传说中山人和海人的关系一样。宫子的丈夫直人也倍感烦恼,认为婆媳关系甚至比美苏关系还要难搞。
一次偶然的机会,宫子意外发现了婆婆的亲人全部死于非命,敏感的职业神经,让她展开了一场对自己婆婆的调查。宫子怀疑婆婆为了骗取保险金杀死了自己的亲人。然而宫子的调查备受阻碍。
带着偏见和情绪去解决问题,我们往往不能得出最客观的结论,所见会被扭曲成我们所想的样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自然也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宫子甚至一度认为婆婆已经开始对自己下手了。正在此时,直人作为医药代表因为发现了某医院存在骗保行为而被追杀。宫子和婆婆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联手救出了直人。为了琐事她们能争吵,为了共同的爱人她们也能合作。而婆婆的往事也在这件事后也逐步被揭晓,原来婆婆也是一名特工人员,她的家人都因为她的工作而被人所害。了解了这些以后,宫子和婆婆也达成了和解,但是宫子和直人还是决定搬家,也许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山人和海人正确的相处模式。
正如跷跷板的两端一样,其实有的时候不一定非得争出高低,保持平衡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一旦达成某种共识,也许争执反而会变成愉快的合作。正如同孩童玩跷跷板一样,一个人反而体验不出来其中的乐趣。
02
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近未来时代,2030年人工智能韦雷卡塞里研究不断发展,眼看人工智能即将失控,他的开发者寺岛准备将它销毁,但是却遭到了人工智能韦雷卡塞里的反杀,它利用互联网散播虚假消息,不断制造事端,寺岛在火车上把最后的一封信委托给水户直正后,跳车自尽。
水户直正作为一个信用良好的自由投递员,成功的将这份委托信交给了寺岛的好朋友中尊寺敦,中尊寺敦也是韦雷卡塞里的开发者之一。水户万万没想到因为一封信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旋涡之中,他和中尊寺敦合力破解了信中的密码,找到了人工智能韦雷卡塞里的毁灭代码,正在此时,他们被人工智能迷惑的警察认定为东京骚乱的策划者,警察毁坏了记录代码的机器。在特工老奶奶宫子的协助下,他们成功避开了警察得以逃脱。正在万念俱灰之时,中尊寺敦说也许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水户的眼睛。
原来水户小的时候发生过一起车祸,他的家人在车祸中全部丧生,只有水户活了下来。年仅八岁的水户因为受伤接受了眼睛手术。而此时人工智能正处在研究阶段,需要借用更多的人体不断搜集数据,于是水户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被植入了记录仪,也就是说水户的所见会全部被数据中心记录保存下来,而只要调出来水户看到的代码画面就可以重新启动毁灭程序。
水户在看到自己所见的过去影像时才发现,原来使自己感到痛苦的记忆一直都被自己刻意隐藏和扭曲了。幼年发生车祸根本不是无人驾驶失控,而是因为自己扔出的绘本干扰到了父亲的操作。而那个和他一起幸存下来的邻车男孩桧山也并不是一直为难他的人,相反是他一直在为难桧山。
水户终于敢于直面那些他一生都在逃避的事实,看透别人很难,看透自己更需要智慧和勇气。你所看到的客观事实也可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变成被曲解的想象,只有当你跳出当时的心境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审视自己,才可能真正认清自我。
他和桧山本都无辜,奈何命运使其对立,最终水户死在了桧山的枪下,这似乎就是山人和海人的宿命吧。唯有远离才能相安无事,而一旦靠近就会玉石俱焚。
以人工智能韦雷卡塞里的认知来看,人类的对立永远不会消失,但是对立能够使人进步,风平浪静的状态不会发生任何事,只有冲突,才能变化,有了变化,人才会进步。可是人会疲倦,会休整,但是机器不会,它没有欲望,没有情感,顺着这条道路前进,不知会把人类引向何方。而韦雷卡塞里是否被销毁文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人类的未来会走向何处一切都是未知。
对立确实是永恒的存在着,不管是家庭的对立还是社会的对立,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还是在未来时代,我们似乎永远和它共生共存。对立在人类的发展中到底是起到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呢?为什么我们如此厌恶对立,却无法消除它?我们人类的发展似乎不是在向前,而是陷入到了一种争斗的循环当中。这也许就是“螺旋”想表达的意义吧。
突然想到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说法倒是和本书的理念十分契合。像韦雷卡塞里那样故生事端,我们人类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了吗?我倒是认为,自然和社会资源毕竟有限,各方有对资源的需求,就必然会有争端的产生,我们内心厌恶着争端,却又不得不为之战斗,以求取片刻的平衡。而我们人类正是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走向更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和平,也期待着这样的“螺旋”不是一个无解的闭环,而是一个能够引领我们人类不断上升的社会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