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梁山泊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梁山泊读后感锦集

2022-03-14 15:19: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梁山泊读后感锦集

  《梁山泊》是一本由佐竹靖彦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山泊》精选点评:

  ●对一丈青的考证研究很精彩,一丈青可能是身上有一丈长的青龙刺青,而扈三娘的原型则可能为南宋初一丈青马夫人的分身之一。我一直以为一丈青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头发特别长的意思(从白发三千丈和青丝揣测之)。

  ●哈哈,有意思

  ●短章小帙,正堪一读

  ●两个罗贯中的见解很是惊人啊,后记里面还说了几本日本水浒研究经典。

  ●考据详细,但是不好看。扫了一遍放下了。

  ●这是本以考据为主的书。我个人更喜欢十年砍柴写的那本谈水浒的书

  ●对水浒的研究,毫无疑问的权威还是我国,但很喜欢日本学者的这种不带个人好恶,不偏不倚的评论态度。尤其是书中对扈三娘诨名的考据,简直太妖冶!

  ●此书只翻了前半部分,感觉就历史论述和文笔表达而言,似不如宫崎之作。

  ●辛德勇先生作序,点出佐竹氏的研究“始终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出发,来认识具体问题”,颇能得其妙处。有些章节还是很精彩的,譬如考证绰号的来源,从而推定书中某部分的形成年代(虽然他考订得对或不对,个人也评价不来,只是觉得有几个说得还是在理的)。

  ●一丈青

  《梁山泊》读后感(一):有详细列表

  非常非常有帮助。且有地图注释。

  不知当时他们看水浒有没吓一跳?可能看到金批水浒还要再惊吓一蹦。不过《三国志》借助游戏的威力似乎已经广为人知。《宫本武藏》,咳,目前来说跟《水浒》相比是难望其项背。

  《梁山泊》读后感(二):由此书看日本的汉学功夫

  下午从图书馆借来《梁山泊--水浒传一0八名豪杰》一书,作者为日本学者佐竹靖彦,此书为中华书局“日本中国学文华”丛书九种之一,此前曾读过其中兴膳宏的《中国古典文化景致》。

  日本人治学很下功夫,对文献掌握得非常娴熟,小问题能钻得很深,读来甚觉精致。这本研究《水浒》的一百四十页小书亦透出了这个特色。作者是位史学家,主治唐宋元史,对唐宋元期间的文献了如指掌,体现于他对《水浒》的研读中,即对小说中众多人物故事的原型出处能随口道出,信手拈来,令人信服。  

  此书对《水浒》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宋江、鲁智深、李逵、公孙胜、扈三娘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之积淀,结合史实、文学作品之流变,考论人物之由来,绰号之含义,博采众长而能阐发新意,让我再次领略日人做学之风采。

  比如,作者指出李逵是个戏剧中的舞台主角,是随着“元代杂剧的发展而造就出来的英雄”,他的行为常以“模仿”为基调,“他的生存空间是呈现于舞台上的梁山泊世界。”作者还从其绰号入手,着重分析了李逵行动小组,即征方腊时期与混世魔王樊瑞、丧门神鲍旭、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的五人组合,所具有的民间文化意义。读来颇有新意。

  所谓厚积薄发,其如是哉?

  《梁山泊》读后感(三):水浒的由来

  日本佐竹靖彦著 韩玉萍译 中华书局

  为王晓平编的“日本中国学文萃”之一

  这本小书主要探讨《水浒》形成的历史背景,特别对人物外号等有独到见解。貌似日本还有许多大部头的水浒研究。

  好汉们的原型主要有三种。一是太行山附近的军官集团,如林冲,太行山以前是对抗辽的前线,有好几位好汉都和大种经略相公有关,种姓的边陲将领历史上有好几个。二是梁山泊附近亦商亦盗的私盐商等,如阮家三兄弟,梁山泊是黄河入海口附近泛滥而成的大湖,宋时朝廷控制不力成为走私商人和强盗出没的地方。三是小官吏-衙役团伙,如宋江等。另有编外人士鲁智深、公孙胜等。

  《水浒》最终版本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义士列传,最为生动精彩。第二部分为梁山聚义,确立宋江领导地位。第三部分为讨辽。第四部分为讨方腊。从水浒故事的发展、早期版本《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来看,作者认为《水浒》100回最后版本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罗贯中只是诸多编纂者假托的笔名。义士列传部分来自宋元的说书(如鲁智深)和戏曲(如李逵),这部分在民间千锤百炼广泛流传,所以语言最生动活泼,人物个性鲜明。讨辽部分纯属虚构,是编撰者为满

  足汉民族自尊心编造出来的。讨方腊部分类似,但方腊起义又部分出于史实。为了使梁山好汉从强盗到忠义的过渡,编撰者安排了第二部分使宋江成为领导,导致宋江性格非常古怪,史实部分的宋江性格委琐,却被硬性安排成渴望招安的忠义形象,并用九天玄女确保其地位。出于同样的情结,安排了关胜(关公)、王雄(病关索)、孙立(病尉迟)、杨志(杨令公杨业后裔)等角色。除杨志因有人物原型而显得饱满之外,其他假托历史人物的形象都很苍白,卢俊义是刻画最糟糕的角色。为了使攻辽显得合理,引入了秦明、关胜、呼延灼、张清等马军,虽然出场很多,形象仍然单薄。公孙胜也是为了确保对辽作战胜利而引入的。到讨方腊部分,为了结束故事,公孙胜退出,换上樊瑞。

  《梁山泊》读后感(四):一丈青

  此书好读!

  严谨的态度与行文的趣味性兼具,爱水浒者必爱,不爱者看过必爱。

  书中单辟一章以扈三娘的绰号“一丈青”为例诠释了每位英雄皆有的绰号的重要性。这简直直接戳中我的兴趣点。

  据个人印象,“一丈青”这个绰号的来历在原文中似乎交待的并不清楚,所以我脑袋里对于扈三娘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比较模糊,各种传说杂糅在一起,让本来就够平板的形象更加“纯平”。

  现罗列一下听说过的观点:

  二 与本草纲目中所载植物“百丈青”有关,再引伸出蛇和龙的意义,最后归结到青龙刺青。由于龙形刺青可以在身上蜿蜒盘旋,所以达到三米多的长度也能够理解。不过扈三娘并不是从黑帮加入抢劫团伙的,待字闺中时就在身上刺下三米的青龙这得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三 有人直接指出一丈青是一种大蛇,常见于北京香山地区,长一丈余,色黑,常隐于草丛中,见人不跑迎头而来,非常吓人,当地百姓恶其名曰一丈青。以之为绰号喻其狠辣。

  四 又说有古代妇女的铜质首饰名一丈青者,“其状:铜质,宽5毫米,长18厘米,上端呈钺斧及蛇矛状,下端扁尖,非常锋利,可为裁纸刀。”有装饰头发、固定发髻、分理乱发的作用。还有古代妇女当防身武器的作用。

  五 高岛氏指出《红楼梦》中有名为“一丈青”的簪子,《红楼梦鉴赏辞典》注释道:“一丈青:一种兼带挖耳的细长的簪子,一头尖细,一头较粗,顶端作小杓状。”似与王矮虎的五短身材形成对照。

  六 洛阳有黑牡丹名一丈青,但得名传说脱胎于水浒,应与绰号的形成无关。

  七 在通俗文学中一丈青常指扈三娘的一头长发,也有武侠化的一丈青指长发或黑绸编成的三米套索,乃是扈三娘的独门暗器。也许最简单的想象反而最有说服力,我从小最信的就是这种说法。

  ……

  结论尚无。

  《梁山泊》读后感(五):女泼皮一丈青

  写于明万历末年的水浒戏《黑旋风仗义疏财》,其故事与现行本《水浒传》几乎一致,不过其中有一处,差异较大。说李逵和装扮成媒婆的一丈青一起下山,去教训欲强抢民女的恶吏。宋江问一丈青:“一旦被人识破,如何是好?”她的回答骇人胆魄:“要是面帕被揭,现出这张丑脸,便揪将对方脑盖,拖下石阶,劈碎其天灵盖。”

  读日本学者佐竹靖彦的《梁山泊——<水浒传>108名豪杰》至此处,几欲昏厥。

  众所周知,《水浒传》仇视女人。书中的女子,要么是潘金莲、潘巧云之类的淫娃荡妇,要么是顾大嫂、孙二娘之类的夜叉老虎,唯一的例外,大概就算是一丈青扈三娘了——其出身清白,其命运多舛,其武艺超绝,其貌美如花。《水浒传》对她的判词云:

  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

  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

  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虽只寥寥数语,可一句“天然美貌海棠花”,就足够教人想入非非了。扈三娘之绝色,除了正面描写,还可以通过王英的反应来印证。话说两军对垒,色狼王英一见对方是个女将,抢先骤马向前,挺枪迎战。本是性命相扑时,王英却为扈三娘的美艳所震慑,直看得“手颤脚麻,枪法便都乱了”。

  这样一个倾国美女,哪知道前身居然也是个丑陋的女泼皮,实在让人痛心哇!

  佐竹靖彦还在书中考证了扈三娘的绰号“一丈青”的来历。

  书中讲到,中国的王利器先生和严敦易先生都认为一丈青的“一丈”是比喻身高,日本学者高岛俊男还指出,《红楼梦》里的“一丈青”是指细长的簪子。综合这几种观点,可以认为“一丈青”里的“一丈”,是形容扈三娘身材高挑。按照高岛俊男的观点,“梁山泊英雄们大多身高约六尺至八尺之间,最高的是身高一丈的郁保四”,那么绰号一丈青的扈三娘即便没有一丈,至少应该也有六尺到八尺的高度——这更能看出她与矮个丈夫矮脚虎王英搭配对的绝妙之处。

  《梁山泊——<水浒传>108名豪杰》中对“一丈青”这个绰号的来历,进行了多方考证,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例如又有说法,由《本草纲目》中的“百丈青”,引伸出“青”字有蛇或者龙的意思,最后归结为“一丈青”实为长度为一丈的青龙刺青。同样还是《酉阳杂俎》,记载有一个叫崔承宠的地方小军阀,全身便刺有一丈长的青龙,刺青从右手开始,沿手腕和脖子一直到腹部,蜿蜒蛇行,沿大腿至尾骶骨结束,龙的长度大约一丈(三米)。佐竹靖彦认为,这正是“一丈青”的原型。

  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尚待字闺中,何以遍身花绣?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好在认真负责的佐竹靖彦继续给我们考证。四大寇之一的王庆,有个老婆叫段三娘。段三娘是被称作“大虫窝”的有名的女无赖,打架输给王庆后,爱上他并嫁与为妻。扈三娘、段三娘,王英、王庆,姓名搭配上极为近似;而丑角段三娘和英雄王庆结合,丑角王英和英雄扈三娘结合,在审美上也有相通之处。所以佐竹靖彦认为,扈三娘的最起初的前身在《水浒传》无数次再创作的过程中分裂成了两个人,高雅的变成了一丈青扈三娘,无赖的变成了大虫窝段三娘。至于“一丈青”本身所隐含的遍身刺青的含义,更多的可能是移嫁到了段三娘的身上——否则一个“天然美貌海棠花”的女子,却遍体都是文身,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熟读《水浒传》的人或许会发现,书中的扈三娘几乎从未开口说过话(整本书里只说了一句话,这句话非常有深度,极具启发性,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是在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第九十八回,说给琼英听的:“贼泼贱小淫妇,焉敢无礼!”——太帅了,全是脏字儿)。因为她的“失语”,也只能把这桩公案变成悬案了——当事人都不说话,我问谁去啊?

  杀猪网

  http://shazhude.net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梁山泊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