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读后感精选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是一本由阮胤华著作,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读后感(一):“爱的语言”,心存爱敬,气顺神安
11.17日是我妈妈的生日,之前,她说不要操心这事,让MM(我女儿)安心学习就好。后来我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在女儿的帮助下给她做了贺卡,上面感谢她和爸爸养育了我们,还把我们养得这么好,最后,我写道,妈妈,我爱你。以前,我是没有力量说这句话的。
和妈妈相处中,我总是在物质上尽力照顾她,可总觉得和妈妈无法交心,这一直是我的遗憾。学习了“爱的语言”后,我对父母多了一些了解,心中多了一份敬,想到妈妈时,我的心变得柔软一些了,和她说话,为她做事时也自然一些了。这也鼓舞到了我,我会继续前行。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读后感(二):我的送书故事
书昨天晚上就到了,我没在办公室,老张没问我帮我带回一本。晚上见朋友就直接送朋友了,本想自己一睹为快,想想朋友四年没见,难得一见,忍痛割爱了,所以昨晚没看着。摸着书的厚度,不厚不薄,很适合看。真好! 今日到办公室看到两叠书,清雅的绿色。心里雀跃着想立刻送人。 书斋送了他们五本,隔壁的设计大师和他的助理一人一本。 外面大厅在讲心理学课程,两个工作人员坐在那里,我很想送他们两本,因为不认识,犹豫着。末了还是没送。 我意识到我太兴奋了,太想让大家看到这本书了。但是书斋那五位年轻人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认真看。我觉得我送得稍微有点轻率。 但我还是想尽快的让别人能看到这本书。 晚上吃完饭又想送某人两本。老张批评我了,说,你送得太快了,说明你不珍惜,你看某某会看书吗,要送给想看书的人。你要送他,最多送一本。 我说你说得对!我也这么想,要送给想看的人!(我接受他批评,因为我也有意识到,但我知道自己不是不珍惜,是不冷静 )正好某某不在,好吧,就先不送了。
我的送书故事报告完毕。
愿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2020.11.8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读后感(三):爱的语言教你如何沟通
上午刚收到《爱的语言》三本书,送给老板一本,送给办公室女同事一本。出差的时间到了,一把抓过刚拆封的书放入背包,在高铁上落座后,迫不及待的拿出来读。
在前言中读到“修身”和“齐家”这一段时,作者把传统文化中的遵循理想和讲原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启发到我了。我们身边多少人是凭感情的好恶来处理家庭&工作关系呀!
另外书中的案例都是工作生活中的,也在我的身边发生过,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我想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从书中如何对待下级的案例里,我还得到了启发,“对会议决议的尊重和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我把我们工作中经常开低效率会议代入案例中,其实是可以找到办法的。
书中其他和父母、老公、孩子沟通的案例和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多么的相似呀,还有这样柔和的沟通方式,并不是非要吵的你死我活、横眉冷对呀。
非常好的一本书!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读后感(四):前言/第一页
读到“从彼此的角色出发来处理人际关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旦我们不情愿,就会感到压抑和纠结;二是,一旦自己的期待落空了,心理就容易不平衡。这样,彼此的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
这两方面的问题我曾经都遇到了,而且痛苦巨大!我卡住了,很长的时间都处在无解的绝望状态,这个状态持续的年头多了,人抑郁成疾,几乎活不下去。
后来,看各种书上各种课,尤其是受非暴力沟通的启发,终于找到两个策略来面对上面两个问题。一是,只做自己乐意的,由衷的给予,不乐意就宁可什么都不做;二是,放下所有期待,“活在当下”,尝试接受所有的情况,尤其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绝不自责,绝不愧疚。还有个大前提是,无论你面前是你的父母亦或是你的伴侣、子女,或是别的什么人,我只是视对方为芸芸众生中一个“特殊的生命”!
这种面对生活的姿态确实解脱了我巨大的痛苦,但我整个人却越来越另类,好像飘在空中的云朵,远远地望着地面上的人间烟火。与父母家人的关系看似不冲突不压抑,其实只是我一个人的不压抑不冲突。孩子痛哭流涕地说我对他不抱任何期待了~爸爸怒斥我“这就是你们学的:你妈就是死了也就是该死了?!”
帮助我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的,是阮胤华老师的爱的语言,阮老师提醒我们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考虑彼此的角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贴合日常的丰富指引。我接受了一些外来思潮的影响,彻底解构所有的角色,这实在是偏激和僵化了!这并不尊重当前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自然我越努力“无条件的接受”,越与平凡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家人朋友对我有看法有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我正在认真地去学习爱的语言,我重拾起对家人的期待,也渐渐重视关系中的角色,尤其提醒自己注意对父母长辈的敬。父母家人对我调整姿态后的反馈是令人鼓舞的。关键是,我自己感觉好似从一场梦游中醒来了,脚终于踩到了土地,心也活回来了。至于只做自己乐意的事,当我看到了自己对父母家人深深的情感,即使有些事可能很有压力,我也是愿意顶着压力去做的。我现在再也不追求无时无刻都保持喜悦和自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