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范蠡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范蠡读后感1000字

2020-12-23 03:29: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范蠡读后感1000字

  《范蠡》是一本由夏廷献著作,解放军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3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范蠡》精选点评:

  ●夸张。

  ●兴一国,灭一国,(兴越灭吴),孙武没做到,诸葛亮没做到,范蠡做到。中国史上辞官第一人,知进退,且知何时进退。世人夸赞商人的陶朱公即是范蠡,19年3次将千金散给穷人,重新创业,认为创业精神最为可贵。

  ●范蠡,陶朱公

  ●做了功课,选择后关于范蠡的书买了两本,对比之下这本还是比较适合看的。有所得。蛮好的,推荐。

  ●凑合

  ●深刻,

  ●虽然此书一般般。但我很喜爱范蠡这个人物。类似的我觉得赵普也是个有谋略的人。却贪恋功名财富还有美色。二者不能比较啊。。。。

  ●近日重读此书,大长裨益

  ●极限挑战家,复国谋臣,一代商圣,权钱皆可抛的真才子,写的还行

  ●有很多人是只能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共享福,很多开国国君都杀(弃)与之拼天下的功臣,还好范蠡懂....。从政优者,必经商宏达,成功的“秉性”是相通的....。范蠡和张良一样,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免遭杀戮。真正的才能的人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范蠡》读后感(一):范蠡范蠡

  很喜欢范蠡这一人物。但是由于历史久远,与这一人物有关的信息太少。能在图书馆意外的发现一本历史小说范蠡,我非常兴奋。就内容来说,也没有让人失望,里面暗藏了许多需要细细品味的智慧。人物性格饱满,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最后一目不免让人有些伤感,欲掉泪。人在穹宇中还是免不了成为一只不起眼的蝼蚁,活着,死了。

  这本小说没有腻腻歪歪的情节,下笔干脆利落,叙事简洁流畅真实动情。比之于现在市面上许多有关历史人物的书籍来说,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这本都很干净。我非常喜欢。可是,奇怪的是,看的人却不多,有些可惜。

  《范蠡》读后感(二):奇才 范蠡

  和萧军那本《吴越春秋史话》比起来 觉得这本看范蠡更形象,更客观、全面。

  把范蠡这个旷世奇才,名副其实的商圣描写得比较白话

  像范蠡这样高瞻远瞩的谋士怎能和西施扯上关系 作者的指正 感觉还是小人诬陷

  看了书才知道《卧薪尝胆》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电视剧 没有史实的严谨性 过分要求戏剧性 和看过的日剧《风林火山》相比 可惜啊 怎么都是历史题材 别人日本人几千人打仗有板有眼

  文化不自然渗透入心 咱们的作品感觉儿戏而已 误导民众

  《范蠡》读后感(三):当代为何难以“累十九年三致金”?

  作为数千年来生意人的集体偶像,范蠡的经商思维已经被研究了无数遍,据此发家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要说到最终的社会效应,莫要说名扬四海、薪火相传,仅仅保证善始善终而不被曝出假冒伪劣、官商勾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等,已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富好行其德”这般美誉了。

  儒商精神过时了?质高货真是傻子?各种欺诈、炒作,鸡犬升天,昧着良心一夜暴富......

  敢挑战规则和底线,就有机会弯道超车;睁眼说瞎欺瞒的人越多,就越引以为豪,前簇后拥。

  因为一再加速的贫富差距,过于刺激的物质环境,远比古代更容易让人迷失。

  本质上,人心无依无靠太久,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儒家道家思想尚且无法更接地气。

  无怪乎只有范蠡这般境界,才能人心、功勋、财富,一个不落。

  神州大地,需要重新孕育文化的种子;星火燎原,还得靠全新的教育模式播种。

  《范蠡》读后感(四):范蠡:权、钱皆有皆可抛的伟大人物

  对范蠡的印象最初始于西施,是了解四大美人开始慢慢了解范蠡的,虽然最后发现其实范蠡和西施未必是真正泛舟游于五湖之上的。

  百家讲坛说,范蠡是恋着西施的,虽然范大夫年级大了,对西施的爱情也许是单恋,证据是范蠡离开越国后取名“鸱夷子皮”——西施沉江时包裹的皮囊。我想事实如何并不重要,最好他们是真的泛舟去了。

  虽然知道范大夫是通过西施,但是很快我就将对西施的感情依附于了范蠡。他是个值得我崇拜的人物。

  和同为楚国人的文种从楚国到越国,对着干起了同为楚国人伍子胥掌权的吴国,开始了一场楚人争霸赛。结果,以弱越的最终胜利为结局,这是范蠡的第一个伟大:能治国,能治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留书,未能救下文种,但是他能弃权,知道何时退,这是他的第二个伟大:能弃权,能识人。

  范蠡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他用剩下的几术三致千金,又散尽千金。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这是他的第三个伟大:能致富,能散财。

  其实还有很多可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他真的是都做到了,这么伟大的人怎能让我不崇拜呢?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对范蠡的介绍的书实在是太少了,且大多数依附在西施的情人这个论调上,实在是埋没了伟大的人才。想要认识真正的范蠡,我想还是得看这本书的。

  《范蠡》读后感(五):夏廷献——《范蠡》——我都忘了,我怎么得到这本书的了

  我都忘了,我怎么得到这本书了的。只记得,当年,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读这本书,被范蠡折服,更为其扼腕。当年的折服,只是快意消遣后的惊诧,对他的谋略、他的精神,并未多加思索。当年的扼腕,也只是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世人对范蠡的描写如此稀微。

  而最近重读此书,才发现,我们历史空白的,却是如此伟大的一个人,范蠡——鸱夷子皮——五湖大夫——陶朱公,一个二十年亡吴兴越,谋胜子胥,计过孙武的人,我们历史略去的,是一个和晏婴、孔丘同时代的春秋时代的伟人。

  我们景仰越王剑、我们盛赞卧薪尝胆二十年灭吴的勾践,却没有像记住伴随阖闾的伍子胥那样记住伴随勾践的范蠡。

  同为兵家奇才,孙武能以强吴克弱越,但范蠡却能够以弱越攻强吴。同为楚人,同为治国奇才,子胥身败于自己服侍一生的夫差手中,只杀忠言直臣的属镂剑下,而范蠡却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同为楚人,同样位高至上大夫、相国,伍子胥都能拥有司马迁一席《史记·伍子胥列传》,范蠡却只能隅于《越王勾践世家》、《货殖列传》的只言片语中。

  问题,就出自于范蠡聪明到能够激流勇退,就出自于范蠡聪明到能够全身而退后白手起家二十年到富甲列国。所以,史料只有只言片语,所以,范蠡著述无完整篇幅见诸于世,所以,陶朱公,有生之年美名远扬,却无法被楚人所接受。

  但是,如果范蠡如同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他就不再是范蠡;但是,如果范蠡如同张良一样隐居山林整天清贫不洗整日梅兰竹菊,他就不再是范蠡。他也许能够成为小说中的忠勇神将、世人口中的贤臣逸士,但是,他已不再是那个范蠡。

  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个范大夫,这个聪明到历史都可以差不点将其忘却的,范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范蠡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