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原树海》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青木原树海》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执导,马修·麦康纳 / 渡边谦 / 娜奥米·沃茨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一):青木原树海
马修把失魂落魄的亚瑟演得到位,带我们见识了青木原树海的神秘,趁来得及好好珍惜爱的人。继一部庸常的青春片和一部低廉的《应许之地》后,格斯·范·桑特成功地借由《青木原树海》彻底遁入了虚无。美国遇见日本,格斯·范·桑特表面上看是遇见了Naomi(Watts),实则拜的是Naomi(Kawase)草木哲学的门下,东施效颦的结果当然是邯郸学步。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二):景色不錯哦
青木原,日本的自殺聖地。男主在妻子過世後跑到這裡來自殺,才來一會兒就看到渡邊謙演的自殺者在尋找出路,然後男主就莫名其妙去幫助他找出路了,然後本來是來自殺最後變成兩個人一起找出路逃生⋯⋯最後男主被護林員救了,然後來青木原找他的小夥伴,原來小夥伴不是真的,是個鬼魂(?化身一朵小花花)⋯⋯小夥伴還告訴了他妻子最喜歡的顏色和季節⋯⋯男主回到美國開始了幸福美滿的生活⋯⋯WTF⋯⋯看看青木原的景色還是不錯的⋯⋯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三):❤️
还是一部非常范桑特的电影,里面丈夫为妻子买茶叶的阐释,将一直以来的人际疏离之感进行到底,只是这次人物关系放置到了夫妻这种特殊关系之间,名存实亡的爱情,无望的职业生涯,将主人公推向青木原树海。而青木原树海则是一个巨大绝望的具象化表达,在这里面的沉浮恰似拓海与主人公的相处,从中挣脱,实际上也是一种与过去自己的和解,对过去爱情的释怀。
“比如,我会给她买一盒茶叶。但我会等到不太满也不太空才倒进去 ,那样她就不会发现,也不用选择要不要谢谢我。那是个游戏,也是我们拥有的全部。”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四):受欢迎的马修为什么决定演出异色作品《追忆的森林》?
马修 · 麦康纳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很久。在 90 年代后期,他精悍的容貌,时轻飘呼的存在感给他人以深刻印象。在00年代很热门的作品中却陷入无法改变的状况。那时的心境也许是,在巨大的森林里继续寻找自己的旅程吧。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五):总还是会有所动的地方。
亚瑟在妻子死后决定选择一个最好的地方自杀,原因是他惭愧于曾经对妻子的所作所为。森林中遇见另一个自杀的人,两人决定先离开森林。亚瑟最后逃出了森林,也决定放弃了自杀的想法,因为他发觉妻子从来就没有离开,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与自己相处,他也因此真正获得了救赎。
影片最后“黄色和冬天”算是作为暗示出现也算是达到了一个感动点,结合亚瑟与他妻子临死前的对话,我们终于感动于原来森林中相伴的一直都是亡妻,而且亡妻还对他说了那段救赎他的话。你可以说那是幻想,也可以说那是灵魂,但无论怎样,我们总得需要些什么来支撑我们度过眼前的困难。
这类表演我感觉最难,由里及外,马修其实并不出彩。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六):懂的人会喜欢 不懂的人觉得闷
青木原这个电影吧 我感觉打分应该1、2星或者4、5星 3星反而没有那么合理。 我是属于打4、5星的,当看到手套箱里找个口红都能吵起来,前一秒恩爱有加,后一秒吵翻天这种情侣的相爱相杀描写,真实到可怕。全片,沉闷,看到后半段,才能感受到马修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忏悔,自责,以及无能力。当与编剧和导演有这样的通感之后,其实,无论是片头的昏暗,女主死的莫名其妙不明不白,还是Kirro和Fuyu作为暗示的幼稚,这些都不重要了。 欧维和这个电影完全不一样,欧维是丧妻之后,重新找回生命价值和乐趣的一部电影,告诉人要正能量,说实话我觉得是主旋律,我豆瓣应该也打了不少分。 但是青木原,立意在爱情,更sophisticated一点,其实是更深沉,更内敛,更深情一点。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七):睡不着啊睡不着
此刻凌晨1:12。
我已经在床上躺了一个小时又十二分钟。
在我第三次提醒之后,室友依旧没有减小敲击键盘的声音和哗啦哗啦翻书的声音。
我有点想发火。然后我忍住了。
集体生活的摩擦很多。你总得找到一个途径去宣泄这些时不时惹你厌烦的琐事。这就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缘由。
吵了一场架,气得浑身发抖无法入睡,泪水饱盈在心头却塞住流不出来,想看一部虐得惊天动地的片子找一个突破口,然后找到了这部电影。
怎么形容呢,算是殊途同归。这部电影真的谈不上多虐,因为我基本没注意到情节,大概就是两个人走来走去走来走去,我觉得倒是更像风景片。但这种近乎白噪音的氛围却使我很快的平静下来,慢慢入睡。
所以这部电影,从故事情节从技巧价值上来讲,我给不了多高的分,但是能让人平静这一点我却要给高分。最近一直很喜欢这种流水账式的白开水电影,之前开着当背景音乐的小森林也是如此,干净的bgm,柔和的声音,多棒多适合学习。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八):一个叫亚瑟的男人舍不得死
评分为什么这么低,看到水土不服的片名已感受到一半。老美文化本来就丧,拍生死题材自然素材一定要坚守住阳光自然力量之美,可这个通篇阴冷压抑毫无生机和温度,鬼片都比他强,还把森林美其名曰树海,中餐西厨,是不是作死。
同时期有个叫欧维的男人低调虔诚求死,但做过的好事太多,前缘碰巧接连上门打断了他的实施计划,一直死不成是顺应人心,最后求仁得仁也不逆天意,过程舒适。
对比之下,马脸渣男是出轨有理心虚还找架吵,气死老婆之后高调烧钱去死,还磨磨叽叽死不透,最后竟被亡妻的灵魂救赎,简直违背人心,令人不适。这不仅是分低的直接原因,也是导演三观过多暴露的结果。
本来看完这个题材的好片应该想去了解青木原的相关历史和导演之前的佳作,由于观影过程始终处于一万只艹泥马撕逼及懵逼的状态,就此作罢。
为了拿影帝老美的面瘫受性男们这两年是争先恐后丧妻,可他们在妻子生前死后的感情戏表演都让人不是很懂。颜值演技又值巅峰的闹米演谁的娇妻都是暴殄天物级的和谐,一不小心容易成为花瓶陪衬,赶快做回绝对女主最安全。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九):招魂
orry,我说的招魂,不是要在青木原树海里做一场法事,安抚那些临终后悔却找不到来时路只好哭泣着在奈何桥飘荡的亡灵,而是Gus Van Sant不知何时遗失的魂魄。
其实我很喜欢青木原树海里那婆娑的树影与分不清远近的风声,连穿透层层叠叠茂盛枝叶的阳光都如此惨白,让人想起前年在京都比叡山东海道登山步行道漫步时的那种寂静与清幽,没有风的时候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在耳边盘旋,在远离都市烦嚣时感受到的未必都是宁静,也有来自死亡漩涡的诱惑。
可惜偏偏这个粤语里的西方“鬼”来到东方自杀,在原始森立里遇见日本“鬼”,人鬼情未了纠缠数日,终于顿悟生命可贵,麦当劳出品的怀石料理味道实在太过诡异,不断闪回的碎片过往拼凑出的生活,其实期待我们看出些什么?真实抑或救赎的感召?
最好笑的是,应该是毫无赚钱养家还贷的美国教授嘲笑因为被降职一心自杀的日本工薪族,这哪里是迷失东京式的文化差异,若然真有鬼魂,那必定是吸去了Gus Van Sant的才气。
最后森林里那一袭红衣,想起《宝藏猎人久美子》里消失在极寒之地的菊地凛子,没有狼外婆的森林,吞噬从日本来到美国寻找《Fargo》宝藏的女子;另一个故事中,一心去寻死的美国男人却在日本得到救赎;一场跳大神后,Gus Van Sant还是老老实实在美利坚异想天开吧。
《青木原树海》观后感(十):死亡和小清新真的没法凑在一起
两星送给青木原的景色和马修。其实世界上自杀圣地不止一个,但主角这个美国人偏偏选了东方色彩的青木原,你可以说他抑郁又文青才选择了遥远浪漫的地方去死,但作为观众我只觉出了编剧就是个小清新。看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想他一个西方人到底为啥要来日本死?为啥?有意思吗?真的不是装逼?后面又涉及了一些东西方文化碰撞方面的探讨,更加重了违和感,还跑题。都已经不太想活的一个人了还会关心这些有的没的?人在这种生死游离的状态下,对很多事情其实更多所表现的是漠然和无兴趣,与其讨论这些不如从文化共性下手,让他们两个不同肤色背景的人的相遇显得更自然和融合些不行吗。当然马修自己把一个失意之人的形象还是刻画的入木三分的,这锅应该是由根本就不怎么熟悉东方文化的编剧来背。
而演员渡边谦这边,他眼神实在太犀利身材太精壮高大,再加上字正腔圆的英文,俨然一个社会精英中流砥柱,在他身上我找不到一点点中年失意的日本上班族的影子,即使影片里把他弄得浑身是伤,刻意弱化他的气质,也还是掩盖不住演员强势的气质。演员挑选完全错误。当男主和他说起自己在婚姻上的不忠并为此后悔时,我真心觉得编剧脑子有水,连日本社会男性对于外遇的主流观点都还不太了解呢,就把自杀地放日本了?渡边作为日本人听了男主不忠的故事后留下的眼泪让人觉得虚伪和造作至极。我不觉得渡边的角色所代表的大多数日本男性能真正理解西方婚姻cheating带给一部分人的打击,甚至为男主的故事动容。再次证明编剧不熟悉东方文化,生搬硬套。
灵魂和精灵这些迷信的梗非常陈腐。还有各种回忆穿插也是老套的手法,影片节奏不太行的样子。
诸如以上种种,电影扑街也是意料之中了,我是看完之后才查了新闻。玩自己根本没明白的东西,只能把深刻搞的肤浅。编剧的想法很天真,浪漫和死亡哪有这么容易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