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300年读后感精选
《经济学300年》是一本由何正斌著作,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8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300年》精选点评:
●适合高中毕业准备上大学的学生们阅读
●看了一个月,终于让老子给看完了。终于,经济学入门了。。。简明易懂,就是得有耐心,有时稍嫌不过简洁,启发人的好书。看完可以对以往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各个学派的历史及现状渊源有个整体把握。供以后作为参考书用亦可。顺便可以对敕个西方国家300年经济的发展变迁历程有个基本了解。
●A. 老实说非常一般,非常不具备一本学术著作应有的格式。B. 战后部分明显比之前的写得好。C. 其实作者的苦口婆心看起来也是萌萌哒,就冲它多给两颗星吧!
●经济学神器
●今天一个上午读完 简单易懂 介绍了经济学的大致历史 构建了一个框架 入门基础级的书 也概括了主要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流变过程 当然要想将经济学历史总结得全面太有难度了 自然有很多内容没有涉及
●拿来入门还是不错的。
●拿到这本书,画了差不多5个多小时读完。这本书对于非经济学人士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或通识类读物,比如对建筑学来说可以算是个良好的参考。但从前言和自序得看出来,本书的论调非常倾向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个人觉得,在当今中国这样的负福利国家,体制还没建立完全就大力鼓吹自由主义还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本书花了两个月,每天下午坚持看三个小时,虽然财经大学毕业,一直喜欢在图书馆泡着,但是相逢这本书还是毕业后在市图书馆碰到。如果说这本书是入门或者原理,有太贬低了作者,这部书可能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于世界经济的认知,更是对中国国情的分析。还有对于各国主流经济思想的认知。就看每一个读者自己想要的内容而定。真心感谢中国有这样的经济理论研究者。可惜中国的咨询公司靠声誉过日子,作者可能还缺乏过硬的名头而被主流抛弃。也为作者感到一丝悲凉。满腹经纶可能无处施展,作者更向往德国或者美国的经济学家享受的社会地位吧。厌恶好大喜功,屁股决定脑袋的中国式行政吧!学问人的落寞是国家的可悲,试问谁最终能够瓦解中国的官本位?
●写的太浅了。
●像是課本,動辄馬克思認為。
《经济学300年》读后感(一):经济学说的发展简介
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很多学校本科阶段都已经取消了。负责的老师会在讲微观经济学之前,把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给学生梳理一下,但由于不少学校课时有限,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但缺失相关知识,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建议相关专业的同学在本科阶段把这本书作为一个课外阅读读物。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比较生动,脉络比较清晰,但如果想了解各个流派具体的思想,那么还需要补充很多知识。总之,推荐推荐推荐。
《经济学300年》读后感(二):读史而至更替
读经济史之类的著作,倒不是去具体研究每一种经济学思想,主要要吸取的是经济学思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每一种经济学思想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它对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这才能对今天的我们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后面慢慢添加,预计一周读完
《经济学300年》读后感(三):科普性质的经济学读物
买之前也没细看,对作者也没做过了解,结果被书名冲昏头脑。
事实上,经济学300年这种书还是西方人来写比较好。
一来,写的都是国外的经济学大师,中国人对他们的人生背景的了解毕竟不是看几本传记补得回来的。
二来,中国的意识形态环境对人的约束还是挺大的,有些人有些话有些事不能写的太细,太真。
书的范围涵盖的比较全面,有名有姓的基本都写到了。但是每个人写的都不深入,内容很浅显。适合给中学生看,培养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
另外,由于作者的出身,他自觉不自觉的给部分非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带上了一层批判的色彩。
《经济学300年》读后感(四):力图达到消遣境界的专业书
趁京东、当当恶战之东风,50元从卓越拿下,厚厚八百页,煌煌百万言,绝对物超所值。
目前刚简单翻了翻,还不好下最终结论,但感觉作者的态度很认真,虽说又是“编著”,但总结的东西还是下了功夫的。
另外,从语言上,作者力图使这本书具有一定的消遣性,行文中大量使用经济学著作里少见的形容词、感叹词,另外每章后有漫画,每位重要经济学家都有轶闻式的小传,总之是极力向通俗读物靠拢,有些想看正儿八经经济史的读者可能不适应——毕竟“经济学300年”这么牛B的书名很像本经典巨著。
再说两个小地方:首先不要被大部头吓住,因为字很大,看起来倒是很舒服;另外书后的两个附录不错,一个是17世纪以来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简介,一个是1969-2008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简介。
此书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