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戰爭的读后感大全
《比利戰爭》是一本由丹尼爾・凱斯著作,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00,页数:4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利戰爭》精选点评:
●24个比利的续篇,无比好看。
●没有第一部那么好,但是充满希望
●略逊于前作,病患【老爹】的自杀让人心痛,如果24种人格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利一定是个天才。
●多年前读过 压抑
●有些像流水账,混乱,看完自己难保自己不变成比利╮(╯_╰)╭
●赐予我亚瑟的理性,雷根的体魄,老师的知识吧!!!嗷嗷嗷嗷嗷嗷嗷!
●只有战胜自己,才会有出路
●他是个英俊的年轻人,是画家,是黑客,是机械专家,是街头混混,是越狱大师。他是英伦绅士亚瑟,也是斯拉夫恶霸里根,亦或是无所不知的「老师」。威廉•密里根,他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是疯狂版的Neal Caffrey〜
●15-11. To Billy。
●《24个比利》的续集,记录比利如何战胜自己,在一次特殊的事件中溶合了另外23个人格,成为一个新比利~~
《比利戰爭》读后感(一):传奇般的人生
看完 24个比利 之后,对比利之后的人生很好奇,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来还有第二部 比利战争 。其实这本书也只是写到比利回归社会而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只是他犯案被抓之后,辗转于医院,管制中心这些年的记载。比利战争,既是他内在人格之间的战争——融合与分裂,也是比利和管理人员的战争。看书之前我也觉得一个抢劫犯强奸犯,这么危险的一个人物,怎么能因为精神异常有多重人格就获判无罪呢?让人觉得这样的判刑不公平。可看了这两本书以后,让我对比利充满了同情,只希望他能够快点离开利玛医院这类的地方,希望他能进入雅典健康中心得到好好的治疗。他是非常聪明非常具有创造力的人,可是因为多重人格的关系,却变得很混乱。让人觉得挺可惜的。
《比利戰爭》读后感(二):【專文推薦】《比利戰爭》
今天終於把《比利戰爭》看完了。 《比利戰爭》是《24個比利》的續篇。在拜讀過《24個比利》後, 對書中的主角比利的印象(或是他各個人格的印象?)真的十分深刻。還記得我是由一封fwd mail開始對他產生興趣的~ 這次他聯合內心的多重人格,一同在地獄般的利瑪醫院為尋求尊嚴而奮鬥。
本來還以為跟《24個比利》一樣,是open ending 的。可是情節出乎意料,最後比利真的康復了, 而鬥爭和風波都停止了...而結尾的結局也很好。這不是一個虛構小說,而是真實的故事。不過愈看內容就愈覺得驚訝,很難聯想到是真的。
整體來說, 還是上集《24個比利》比較有趣, 可能是新鮮, 也可能因為描述了他各個不斷轉換的人格, 就好像有很多個不同個性的角色登場一樣。 至於本集, 多是集中於社會上對比利的攻擊, 說得是比利與傳媒、醫院、哥倫布市、假釋局、法院跟自己內在的戰爭。沒有很多的趣事,反而很多時候也很沉重和無奈。無奈的是在固有制度下, 比利經常成為了犧牲品…
每次在他的病情有轉機的時候,下一個惡夢已經在等著他,然後不斷迴轉…我覺得比利已經是很堅強的了,每件事都成為傳媒焦點又不斷受來自各方的攻擊。老實說, 那種環境下正常人也會瘋掉啊!
最喜歡的一段:
「我知道遭受虐待會讓一個人變成施虐的人。沒什 理由,但這或許是我之所以受到那 多痛苦的原因。也許的真該把一切做個結束。我現在知道我曾經對她們做過的事,會讓她們這一輩子都受苦。我覺得非常抱歉。萬一她們因為我的行為,繼續循環下去傷害其他小朋友怎 辦? 哦、神哪,請檷讓她們像我一樣,在自己的心中找到寬容,治好她們的傷痛吧!」
「我想這表示我必須先原諒米查 ...... 我會告訴他已經原諒他了,那 他的靈魂也就可以原諒在小時候傷害他的那個人,也許,寬恕可以一直上溯到過去,然後改變未來。人們必須停止再互相傷害了。」
《比利戰爭》读后感(三):【專文推薦】找尋生命中的「圓圈」——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找尋生命中的「圓圈」——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往往,我們會苦於追尋所謂意識的完整;因為內在的某部分缺陷,求助於各種幫助。對一般人來說,這原是艱澀難解或甚至得耗費一生苦心經營的人生課題,而且在複雜的社會機制下,人心尚且難測,更遑論是本書中具有24種人格的主角威廉˙密里根(比利)了。
讀過《24個比利》的人都知道,比利是個具有24種人格的多重人格分裂者,也是美國史上第一個犯下重罪卻獲判無罪的人,在這件相當特殊的真實案例中,比利原本有治癒的可能,卻因政客為了一己之私而不斷無情打擊,社會大眾因懼怕而產生排拒,加上流於權勢工具的社會體制箝制,逼使人格即將融合為一的比利再度嚴重分裂,最後改判轉入專收精神病重罪罪犯、人稱地獄醫院的州立利瑪醫院。於是,就此展開一場大規模、長達十二年的《比利戰爭》。
《比利戰爭》是《24個比利》的續集,也是社會制度對人權自由最殘酷無情的烙印。於外,比利必須面對醫院裡毫無人道的生活,受到遊走正常世界邊緣的變態戒護人員虐待、電擊、要脅、毆打和敲詐;於內,卻同時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人格混亂,也由於不當醫療與強制性的藥物迫害,導致比利常因沮喪、絕望而差點兒將自己帶入死亡之地。然而,就在比利即將崩潰之際,心底卻不斷響起一個聲音:我要活下去……
在本書中,比利展現了無以倫比的強韌生命力,在非人的對待中,企圖爭取做為一個人的尊嚴,尤其是藉由極高的藝術創作能力來抒發情感的方式,強烈諷喻所謂正常世界的平庸、脆弱與無知,一如比利最完整人格的「老師」所言,分開獨立的人格會比完整融合的人格力量更大,更有能力來對抗這個殘酷虛偽的世界。若再深入探討比利犯罪的原因,故事中也清楚呈現出因果關係的輪廓,一如結尾部分比利發出的喟嘆,虐待他的繼父是否幼年也曾遭到同樣的殘暴,於是將憤恨移轉到下一代,若是他所傷害的人基於同樣的心理狀態繼續殘害下去,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如何。
再者,我們畏懼於精神病患者可能帶來的傷害,但是否就意味著有權利支配他們的生活、意識,或甚至是生命?當我們剝奪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人權時,是否自己也變成了殺人兇手?在傷害造成之後,又是否該給彼此一個機會?懲罰與原諒間的界線,又該劃在何處?
《比利戰爭》儼然是一場生存之戰、人權之戰。它不僅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自由,也以精神病醫學的角度與優美的文學方式,藉由探討社會邊緣人的痛苦掙扎,喚起大眾對生命價值與生存權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不論遇到再大的困難,絕不能放棄希望。
《比利戰爭》读后感(四):【書摘試閱】
早餐過後,那些恍神和個性內向的人漫無目的地徘徊著,其他人則坐在活動室的一角。幾個戒護人員圍坐在圓圈裡的桌子旁,吹噓他們昨晚喝得多醉,又上了幾個妓女。胖歐吉和禿子傅立克巡邏A病房兩個大廳時,一位重度病患在角落突然倒下,早餐灑了一地。
負責人盧山姆開始派遣戒護人員到其他病房,把接受專業治療的病患聚集出來。
史鮑比反戴一頂藍色的棒球帽,雙腳靠在木桌上,坐著翻閱一本舊雜誌。他口嚼泡泡糖,肚子上面放了一台手提收音機,耳裡塞著一個白線耳機。
四十五號房那位蓄著鬍子的藝術家喬梅森和另一位病人在下西洋棋。
體型巨大的蓋伯躺在地上,一個比鮑比還瘦的小傢伙坐在蓋伯胸口上,一張搖搖擺擺的椅子中。蓋伯做著拱橋,又上又下,那年輕人被當成人肉啞鈴,以顯示噁心的程度。
「你讓理查下來吧,」鮑比說,「在他不行之前。」
蓋伯慢慢放低椅子,理查趕忙跳了下來,跑到鮑比身旁一言不發地喘了幾口氣。
鮑比說:「好,你順便幫我拿點咖啡過來。」他像是在回答理查一個沒說出口的問題。
理查笑著跑出活動室。
亞倫看到眼前彷彿心靈感應的溝通方式,不禁皺起了眉。「他要幹嘛?」
「喝苦艾水。」
「你怎麼知道?他又沒說。」
「他不用說我也知道。」鮑比微笑道:「卡理查很害羞、很內向又很沒自信,他怕別人當他是個討厭鬼、不理他。你很快就能學會從他的表情知道他要什麼,不過有時候我還是會試著讓讓他開口說話。」
「我有留意到。」亞倫說。
「理查在幫蓋伯做運動,所以我要謝謝他的參與。他很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你就像哥哥一樣。你覺得這樣好嗎?不久之後你就要一個人轉去監獄裡了。」
「我知道,」鮑比悲傷地低下了頭,「我一定會想念這個小傢伙的。我希望等我走了之後,你可以幫忙看著他,比利。他似乎還滿喜歡你的……別讓其他人欺負他。」
「我會盡力而為。」亞倫說。他著手開始他第六場的單人紙牌遊戲。
看到理查,令亞倫想起安靜、內向的瑪麗。他記得嘗試讓她開口說話、擺脫抑鬱症的事。如今,他希望她能來看他,但利瑪和雅典市相距甚遠。她得換好幾班公車,光是到這兒就要花上她一整天的時間,他知道如果他開口要求,她一定會來的,但他不想讓她那麼辛苦。
他把臥舖下找到的信拿了出來。他不知道是誰拆了信,但他認為自己同樣有權利看她寄來的信。她細小的字跡令他想起,她是如此的內向,彷彿試著要將字跡藏到這個辱罵不堪的世界之外。
他拾起了鉛筆和紙寫道:「我想妳,瑪麗,我希望你可以來看我,但我知道我再也不會見到妳了。我想妳不要來會比較好,如果妳來了,人們就會知道我多麼在意妳,我怕他們喜歡妳、怕我妹和我媽會被別人利用來報復我,我們法忍受那樣的事。」
他把信裝進信封裡的同時,聽到了胖歐吉在外頭大喊:「羅更!密里根!卡理查!梅森!史鮑比!霍威爾!布萊索!還有布萊利!到圓圈來!中午吃藥時間到了!」
一般病患先拿藥。然後傅立克會對恍神和內向者逐一檢查。亞倫無法忍受Stelazine,他決定時間一到就讓別人接手聚光燈的位置和藥劑。他眨了眨眼,然後……
湯姆發現自己緩慢地走在朝圓圈去的隊伍中,鮑比和理查閒蕩在他身後。
「真痛恨他們給我的廢物。」鮑比這麼說,「我一開始吃這些藥,舌頭就會腫起來,視線也變得模糊,我甚至沒有辦法思考。直到他們給我Cogentin才解決一直尿尿的副作用。」鮑比指指理查,「他吃的是好的舊Valium,淺綠色的小藥丸。」
原來如此,湯姆想,現在是吃藥時間。門兒都沒有。他試著離開聚光燈卻不得逞。沒有人想出來吃那些藥,為什麼偏偏是他?
※附註:文中「亞倫」和「湯姆」都是比利(密里根)的24個分裂人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