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地球上的城市的读后感大全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是一本由(英国)理查德·罗杰斯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精选点评:
●结构很清晰的一本书,理念也不错,不过有的时候太过理想化
●小小的书,大大的关怀
●可以快速浏览,也可以字斟句酌。好书
●就是太贵了
●宣传片
●(pg.69 错误:1768-----1748) 在milano新落成的fondazione feltrinelli顶楼阅览室读完这本书,城市天际线尽收眼底。结合milano、ferrara和岳阳,这些城市尺度、变迁的异同被这本书串联起来,或者说这本书也许能为任何一个当今城市找出注解。
●除了惊叹于理查德·罗杰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前瞻视野和理念,更深刻感受到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全书洋溢着激情和力量感。然而,对于罗杰斯在书中描述的美丽、安全、公正和公共的城市,有种乌托邦的遥远感,虽然这的确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也诚如他所言,这样的城市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绿色工业城市、一个密集城市、一个紧凑型城市,对市民、服务设施、交通政策和能源的关系有着宽泛的理解,而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具有的。感叹伟大的建筑设计师是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虽然改变世界需要市民和决策者的共同协作,或许我们可以寄望于对于建筑、城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出社会文化精神,并最终影响城市规划的决策和建设,但在这本书出版的近15年后,我仍然没有看到这种变化的发生。
●“可持续的城市——公正美丽创造生态易于发生人际交往紧凑型和多中心丰富多彩的城市
●理查德罗杰斯的里面在本书里讲的很清楚了,密集型城市,但是陆家嘴的案例还是太过理想。
●罗杰斯立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念,倡导紧凑型、复合业态的设计理念,城市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更多的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建筑空间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来满足不同使用的需求,围绕中心城区的开发提升而不是无节制的扩大城市的占地范围,历史建筑进行有创意的改造利用而不是一味保护,阐述了罗杰斯的诸多理念,有一定的启发性。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读后感(一):迫不得已的城市
这是一本讲城市以及建筑文化的书。作者是紧凑型城市的倡导者,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地球并不大,城市要合理运用资源。
一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人类的贪婪,在社会行为上,我们连蚂蚁都不如,因为蚂蚁都能够决定他们城市的正确大小、特点和功能,所以我们应该向蚂蚁学习,建设密集型的、多中心的新型城市。
作者在90年代应邀参与过上海陆家嘴的整体结构规划,提出的紧凑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紧凑混合缩短交流距离而减少汽车的交通量,高密度建筑高低错落接纳最大日照,道路减少,提高城市效率,公共空间增加,加强人的亲近与交流。
总的来讲,作者是一个城市主义者,一方面可能出于职业生计的考虑,另外一方面,也是面对人类的欲望迫不得已而为之。美好的说法是,城市人文与创造之美也是地球的一部分,糟糕的可能是,我们这些人文与创造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读后感(二):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我的心中响起了娜姐哀怨的歌声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This isn't where we intended to be.
虽然作者是英国人,例证都来自欧美城市,但是从第一句话开始,这本书中的每一页都能印证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
quot;无目的都市蔓延成为生态系统最大的摧毁者。"
quot;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的乡村贫民向那些新的消费城市迁移,而这些地方大都对穷人的生存状况漠然视之……在发展中国家,穷人被放逐在不断膨胀的棚户区中。非官方的或非法的居民数量往往超过正式的居民数量"
“许多穷人活在肮脏悲惨的环境当中,忍受着环境的极度恶化以及污染和侵蚀的恶性循环。城市被用来容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穷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社会缺少基本的平等,而城市面临更为严重的社会失衡,并产生更大的环境危害——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从来是不可分离的。”
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对公共空间的丧失造成城市内部的两极分化。街心公园变成给汽车行驶的立交桥,自行车道变成机动车道,行人步道变成停车场。“富有的人把自己用铁栅栏封闭起来或干脆迁移出城。在那些封闭的、私有化的空间,保安站在门口,穷人禁止入内。而缺少金钱的人就等于没有护照的人,一个阶层被排斥了。市民权——人们对环境的共同的责任的概念——不复存在,城市生活变成了一个两层的结构,夫人生活在受保护的领地里,穷人则被迫住在城市中心的贫民区……我们建设城市市委按我们共有的家园,然而,如今城市的设计却使我们彼此疏离。”
“从城市的外围开始,首先是一个毒环(Toxic Rim),由巨大的垃圾处理场,废弃物处理坑和污染工业构成的大圈。向内移,经过有大门或有报案巡逻的郊外别墅区……”作者是不是来过北京呀?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读后感(三):城市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理查德罗杰斯试图从城市的文化,建筑,未来,实例等方面来提出诸如可持续发展等的城市建设观念,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收获和感想。
众所周知,随着劳动分工的不断分化,城市与乡村产生了分离,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变量间的互相平衡而逐渐生存发展,作者认为,在现今的城市,平衡关系被打破,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摊大饼式的城市蔓延,被孤立于平民窟的低收入居民,彼此分离缺少交互的居民,堵塞的交通……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政府,建筑师规划师,还有商业力量的共同作用。
*建筑师规划师
金经昌教授曾说,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作者则更进一步表示,在如今贫富差距巨大的状态下,规划师要更多关注穷人,这不是一种偏袒,而是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的市民权当受到重视,会激发出自下而上改变城市的生命力,没有基本人权的改善,何谈城市的和谐;
而城市的空间,也应该被设计为多功能分区混合,彼此亲近的,作者提倡一种高密度的紧凑型城市模型,并认为在现今的建造水平下,它可以兼顾资源利用和城市其他功能;
至于建筑,应该在设计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供日后使用时灵活调整作用,而不是专为某种功能而建造,从而造成浪费,浅进深,更好地利用自然的照明,减少与自然力的对抗等,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政府
城市注定不断发展,交通则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门,一个混合功能的紧凑型城市更加需要始终围绕交通,以交通为核心进行布局建设;
在金钱方面,税也不应该只是被当做收入手段,而应该是起到一种积极的调整作用,是影响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工具,如利用土地征税来优化对土地的利用,从而避免无序蔓延。而且要摒弃诸如先污染后治理或者只抓 GDP的做法,任何对社会造成的破坏都应以某种形式估价,通过手段使得其产生的利润在补给社会本身后再加以利用(实际上,我国也正在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加大了各种要素向农村的覆盖,这也是一种利润的反馈);
至于城市的单调分区,当局往往认为混合功能的区域不便管理,但实际上,那些被强制单一分区的城市会在交通堵塞,能源和时间的浪费,自然条件的损害等方面造成更大损失,而且对于那些由于规划而进入贫民窟的居民来说,隔离和权利的被剥夺会造成更深刻的社会代价。每一个城市都可以凭借若干项职能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发挥中心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多种职能(尤其经济)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镇群,而不是单一功能的无机拼贴;
曾有人说,“ 让人们步行愉快的城市,一定是个高品质城市“,这句话实际上反映出良好交通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必须围绕着人,城市建设一定要让人更方便。工业化带来私人汽车的增多,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似乎更需要对资源的珍视,政府需要积极布置公共交通线路,减少居民依赖私人车的程度(实际上,城市蔓延的一个原因就是小汽车的推动,故此举还可以减缓城市蔓延的速率);政府固然需要重视城市的规划,建筑的建设,但是,人永远是城市的主角,我们始终要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利用现代技术来使人的生活更美好,建设美丽的城市,发展公共空间,培养市民的自豪感,促成公共参与,使城市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人与人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想到 巴塞罗那坚持以公共空间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思路,拆除限制城市发展的城墙,将规则化的理念体现在街道布局,为当代城市发展提供了统一尺度。
*商业力量
作者发现现今的建筑或社区设计往往偏向于单一功能,这是由于建筑商单一追求功能的所谓高效或者便于管理而导致的,事实上,开放思维的空间,那些多功能的,各个功能被整合为整体的建筑或社区更加具有人性,有着促进居民交融的功能而不是造成疏离。
未来的城市需要是可持续的,亲切绿色而又高效的,唯有各个要素间的有机配合,才能组成未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