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事考读后感100字
《戊戌变法史事考》是一本由茅海建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5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戊戌变法史事考》精选点评:
●颠覆性的研究。
●写的太散了
●读的不是很认真,但很有收获……厘清了戊戌变法的大概轮廓。话说,我要是当时的大臣,我也会diss康有为,没有政治经验,为人又张狂、轻浮,好大言,光绪帝靠他们这类人变法,怎么可能成功。如果用张之洞这类人,反而不会倒退如此明显,我要是袁世凯,也不会站康有为这边。
●一百多天时间的事情让茅海建说得那么透彻,不容易。
●看本书第一篇即可。
●精彩绝伦,适合对事件有大体把握的读者。戊戌变法之所以扑朔迷离,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康有为等人在海外作伪史,由于他们是事件的亲历者,许多人不加辨析地采信;二是戊戌变法的时间太短,许多事情相互重合,不容易厘清。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的目的,就在于“史实重建”,利用一手资料考证当时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非常辛苦,也非常难得。本书是论文集,涉及到戊戌政变的过程,张之洞与沙市事件,司员市民上书,光绪帝对外观念以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非常细致。有新的观点,对于过去的研究,本书也一一列举,证明或反驳。光绪与慈禧之间对于政务轻重有“事后报告”与“事先请示”的差别,光绪试图增加自己的权力,这是慈禧突然回西苑的原因;袁世凯的高密在此之后,导致了政变及事态扩大。这是常常有误解之处。茅海建真是宝藏啊。
●这书是运用档案的杰出代表,人生偶像啊
●对戊戌政变的经过和各方的行为作了精确到小时的还原,主要前人成果和分歧也都一一交待。对于只是试图获得一些较确定史实的读者非常有用,比如我。
●很不错,依然功力深厚
●到底是争权夺利还是思想解放?今年竟是一个周年,有时间再看一遍
《戊戌变法史事考》读后感(一):非常见功力
自从一看茅海建的书,就认准了这个牌子。而这家伙也委实不让人失望,这两年搞的几本书,都功力依旧,考证扎实,并没有因为名气渐响就生拼硬凑,实为楷模。听说去年离开北大又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了,令人高兴。
《戊戌变法史事考》读后感(二):好书!
茅老师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有史料依据,而且对史料当中靠不住的地方都会一一解释清楚,这种态度不是易“老师”和阎“老师”随便在cctv-10里面随便讲讲能讲出来的,这种对历史真相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这个浮躁的社会来好好反思的。这样的作品值得让人品味,别且能让人有所得有所悟。
《戊戌变法史事考》读后感(三):史实重建
这本书是作者对戊戌政变研究的论文集。几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戊戌变法的不同侧面。
其中重头戏当然是戊戌政变发生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这一部分大量引用宫中文档,细密考证政变前后几天各方行止,得出结论:政变有一个过程,触发政变的可能是光绪接见伊藤博文、杨崇伊的密奏,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打算完全收回权力、康有为滞留京畿激化双方矛盾、袁世凯告密不是政变发动的起因但促使政变升级。茅先生也很坦率地说明,在政变的关键时间:八月初五11时至初六日早朝前,两宫必有接触,并直接导致慈禧决定训政,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还未能厘清。茅先生志在厘清错误及不可靠的成见,重建史实。其细密考证令人折服。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
以前读历史,总觉得慈禧万恶,若百日维新成功则中国或可走上强国之路。读完本书对开放中下层官员上书后275件建言的分析,痛感积弊沉疴之国,恐怕不能从内部改良。康有为全无政治经验,所谓制度局能否起作用另说,制度局之倡议即引起当朝大臣坚决反对,改良从何谈起。看上去,康跻身中枢的愿望远大于其治国的良策。从中下层官员的上书看来,大多数上书有赶时髦之嫌,并无创见或从今日看来并不可行。茅先生也检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策,如铸币修路等。总体来看,当时国人对西学的了解仅为皮毛,在此民意官意基础上,维新恐为空中楼阁。
有意思的是张之洞调京一事。张之洞主持洋务颇有成效,政治经验丰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颇能为朝野各方接受,若由他主持朝政,也许维新的进程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可是造化弄人,张竟因一偶发的沙市事件而错失进主政的机会。话说回来,积重难返,张一己之力能否力撑危局,胜算也不大。
最后一篇论文论述日本对政变的态度,也值得一读。中国人对日本感情复杂。日本当时主政的人物,由于自身的维新经验,对中国的维新是充满同情的,虽从国家利益出发日本人并未有什么大动作,但还是救助了康梁等多位维新人物。再后来日人对同盟会、孙中山的帮助等等,应该说对中国之革命是有助力的。
以前看文学、电影多了,对瑾妃很同情。瑾妃的确太惨。不过从本书得知,瑾妃侍宠卖官,得罪于慈禧亦为有因。
《戊戌变法史事考》读后感(四):戊戌变法,值得深究
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曾经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缜密的统计数据,科学的逻辑推理,可以说,《天朝的崩溃》是建国以来最优秀的一本鸦片战争史著作。后来的《苦命天子》与《近代的尺度》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先生优美的文笔,无论是严谨的学术论著还是带有点通俗味道的历史传记,无不让人拍案叫绝。
戊戌变法是晚清史之中的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洋务运动走到尾声的时候,夕阳下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回归传统还是效法西人,我们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半中半西的洋务运动终究里外不是人,昔日的领军人物或死或贬,内外交迫之下,我们被迫进行了一次变法试验。
从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变法来看,失败远远大于成功,除了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让秦国成为七国之霸以外,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代的张居正变法无不以失败告终,而变法的失败,也为王朝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这一次的变法,将会是如何的一个结局?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料想得到。
或许说,这场所谓的变法,其实质并非变法,更多的是夺权之争,帝后间的夺权,帝方选择了打着维新旗号的一群士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与八十年代末期的那两次政治事件也出现了相似的地方),而作为对立方,后方则是依旧站在保守派边上。一场记载上轰轰烈烈的所谓变法,从今时今日那些真实而详尽的资料看来,只不过是打着变法维新的幌子争权夺利罢了。
走过那道阴暗的门廊,历史上那些维新派的真实面目让我们汗颜,所谓的公车上书是假,所谓的皇帝重用是假,所以的劝说袁世凯兵变也是假,真真假假的历史让我们惮目结舌,原来,真相竟是如此,那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一点不满意的地方,此书充满了大量的考证资料,一方面,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另外一方面却也难免削弱了书籍的可阅读性,即便是坐惯冷板凳的我也不怎么能够提起足够的兴趣去一一考证其中的内容。书的资料非常的详尽,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作者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进行研究,可是书的内容之中,作者自身的观点却显得弱了许多,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是让人不怎么满意。以先生的才华,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的表现,理应不该如此,或许,加多些作者自身的观点,尤其是通过史料的堆砌之后分析得出的观点,更能锦上添花。
日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各方面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戊戌变法史事考》的最后一章也对此做了相应的讨论,这方面国人至今的研究仍然是处于一个比较狭隘而且肤浅的程度,若能下大力气下去的话,肯定大有内容可搞。
《戊戌变法史事考》读后感(五):清史论坛重新开啦!!!!!大家相互转告~~~
把妹,勾男,找安慰,找得瑟来清史论坛 御姐、萝莉、怪叔叔、女文青应有尽有 要银子、要当官、要清穿,要搞基来清史论坛 学知识学文化学历史还是来清史论坛 清史论坛,一个傲娇的论坛!
绪皇帝存世的老照片有7张,你见过么?
辅国公爱新觉罗载泽的朝服老照片,你见过么?
奉恩辅国公爱新觉罗载灿的朝服老照片,你见过么?
恭亲王存世的朝服老照片有6张,你见过么?
肃亲王存世的朝服老照片有5张,你见过么?
醇亲王存世朝服老照片有5张,你见过么?
贝勒载涛的朝服老照片有4张,你见过么?
贝勒载洵的朝服老照片有5张,你见过么?
顺承郡王的朝服老照片有2张,你见过么?
庆亲王的朝服老照片有7张,你见过么?
贝子载振的朝服老照片有5张,你见过么?
载涛、载沣、载洵、载振四个人的朝服合影,你见过么?
顺承郡王、庆亲王、摄政王的朝服合影,你见过么?
端郡王的朝服老照片有6张,你见过么?
荣禄和女儿瓜尔佳氏、女婿载沣的合影,你见过么?
清末20位总督大人的老照片合集,你见过么?
清末13位巡抚大人的朝服老照片合集,你见过么?
清末11位提督大人的朝服老照片合集,你见过么?
清末11位军机大臣的老照片合集,你见过么?
清末22位公主格格的老照片合集,你见过么?
童年的光绪帝和载沣的朝服合影,你见过么?
李鸿章和美国总统的合影,你见过么?
李鸿章和德国首相的合影有4张,你见过么?
李鸿章与英国女王的合影,你见过么?
李鸿章与英国外交大臣的合影,你见过么?
11位蒙古亲王贝勒的朝服老照片,你见过么?
还有很多很多,并且老照片还在不断增加中。
如果你想看到这些罕见、乃至绝版老照片,请登陆
清史论坛:http://qslt.net/
郑重承诺,以上所列人物均为属实,且确实为老照片,绝非画像、油画之类。希望看到皇族宗室觉罗老照片的,进入论坛后请点击“宗人府”板块;希望看到清末大臣老照片专辑的,进入论坛后请点击“吏部”板块。真诚的希望您能从本论坛中找到您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本论坛欢迎清史爱好者的加入,期待您的光临,谢谢。
本论坛为国内知名清史专门论坛,资料丰富详实,真诚邀请清史还好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