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典读后感有感
《周易》是一本由靳极苍著作,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易》精选点评:
●虽晦涩 细读收获无穷
●看看
●我觉得我对这本书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基本上只把里面的卦象当作解释算命运程的用途,还不能和人生的哲理搭上关系,我还要努力的研究这本书~~~~~~~~~~~~~~~~~~~~~~~~~~~~~!~~~~~~~~~~~~~~~~~~~~~~~~~~~
●第六十四篇太惊喜了
●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易六爻 既是平衡
●好像懂了一些,但很模糊,好深奥!我得努力了······
●2016.2.2 原名《周易卦辞详解》。还原出周易是占卜记录的原貌,可自洽。因为儒家的系辞传,使易经的作用有了升华。
●不是这个版本
●人生必讀
《周易》读后感(一):平易近人
很平易近人的翻译,没有神神叨叨的阴阳五行,我很喜欢。当然要是专门的阴阳五行我也很喜欢,不过那得够纯粹。
靳老的文字看着有股气,一股离经叛道的气,联想到他的年纪,莫名的有些可爱。
《周易》读后感(二):《易卦通解》
高三暑假,受好朋友的影响,入了《周易》的坑,从此,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明白了诸如“潜龙勿用”“否极泰来”这样辩证的道理,家里买了四本《周易》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关于象数,义理部分不是很明确,在哲学,生活应用方面注入的太多。但是今年寒假读的一本《易卦通解》我觉得作为入门之后的书籍再好不过了,《易卦通解》是一本老书,90年代后就没有再版了,但是开启这本书的时候带给人的却是惊喜。这本书在象数,义理方面阐述的很详细,如第26卦——大畜卦中九二爻“舆说輹”解释如下: 九二得乾卦中位,以刚居柔,与六五相应,在乾被艮蓄止的时候,被六五所止。因为九二刚柔适中,故能自觉停止前进,积蓄力量,把自己的车拆卸。乾为大车,动则在坎卦下位,坎为轮。是车与轮的脱离…… 这本书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他没有《象》传,只有对《彖》传的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本对《周易》非常好的一本注释书,喜欢象数的,以及入门之后的人都可以看。
《周易》读后感(三):译注尚可
前几版的作者貌似是靳极苍先生,我这版却换成了张善文先生。
据说靳先生的译文相当好,我毕竟是没有看过。
对于一个稍微有点易学基础,但对其精深的内容还一无所知的我而言,这本书的译注:
1、注释部分比较满意,以精简为上。部分需要特别强调的句子缺少注释,也许是在下水平问题。
2、译文也较为信达,但不算很雅,不影响阅读。译文后的结论对初学者很有帮助,也是质量较高的译文了。
3、译注者摘录的名言警句,感觉有所偏颇。一些名句,例如“天行健,君子……”“地势坤……”这样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言,反而没有摘下。另外一些比较不经见的句子,却摘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与大众的趣味不同=。=
4、几个问题:
A:《坤》卦的六二,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翻译是不学习也未必不获利。
《说文》:習,數飛也。从羽从白。凡習之屬皆从習。似入切。
习字的古意并不是学习,而是一个模状貌的词,表示多只鸟飞起。我认为这句“不习无不利”中的习,不应该翻译为学习。如果要表示“学习”这个动作,为什么不用“学”而用“习”呢?
翻译成学习,意思的确有些奇怪。不学习,未必不获利,难道周易在预测文革么……开个玩笑。如果翻译成多个人一起共事的话,那就是,不与人扎堆儿,也未必不获利,意思就通晓了。
:《比》卦,应该是熟语“九五之尊”的来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译注者没有将这个告诉大家。
C:《大有》的初九说“艰则无咎”,翻译成“必须牢记艰难才能无所咎害”,也显不妥。
D:爻辞里多次提到的“建候”,真的是“建立诸侯”的意思吗?存疑。
《周易》读后感(四):孔子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深谙《周易》并有独见的人
“圣人” 孔子五十岁以后,他当了鲁国的太宰,开始接触到被视为国家最高机密的《周易》,从此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不释手,须臾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读《易》韦编三绝”。他感叹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对《周易》给以充分肯定,并大加赞扬。《系辞》中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大道,如斯而己者也。”指出《易》不仅包括宇宙变化之规律,也包括社会发展,创造事业的道理。他对《周易》的独到理解,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深谙《周易》并有独到见解的人。
孔子专门著述“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文字即《易传》,对《周易》进行历史性的解释,成为对《周易》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成为学《易》必读之作,因而《易经》,成为五经之首。孔子书《易传》,对《周易》的解释,使只有五千余字卜筮性的《易经》转化为哲学著作,使之发生了质的升华。孔子释《周易》之前,人们都以为《周易》为卜筮之书。文王演《易》把它视为卜筮之书。所以卦爻辞中多以吉、凶、悔、吝来判断卦的好坏。孔子以《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七篇来解释《周易》,范围囊括天、地、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显示我国古代光辉的科学智慧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它的取象比类,阴阳对称,刚柔调和的整体思维,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象数思维,表现了我国独特的思维特点。它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发展观;万物变化日新,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思想;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认识原则;人能“赞天地之化育”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等,成为我国古代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指导原则。
孔子在《易传》中指出,卜筮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内容则是以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我们应当看到卜筮形式之下的真实内容。又对蓍、卦、爻、辞作了精辟的哲学分析,来阐述《周易》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在卦爻辞的解释中特别重视“时”和“中”的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时效性,先时或后时,都会造成失误。《系辞》中每句话都表现哲学的色彩,比如“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等,就连《序卦》的六十四卦排列,也表现其必然性。《易》从伏羲画八卦始,文王演《易》使之成为《易经》,但是不被人们理解,又经孔子释《易》撰《易传》,才被人们接受。《易传》成为学《周易》的必备之书,只有通过《易传》的解释,人们才能弄明白《易经》的真谛。所以说《易经》成书“世经三古,人经三圣”。“三古”即伏羲远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近古。“三圣”即圣人伏羲,圣人文王,圣人孔子。孔了释《周易》,点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炬,使《易经》的光辉穿透历史尘埃,照亮了现在以及将来。
《周易》读后感(五):致吾友春花——六十四卦通俗解说
一、乾卦。卦象为【天上天下】,是乾卦的“自重”形象。
卦辞:元亨利贞 详解:极好,利于所问之事。(ps:元即副词“很”“非常”“极”;亨作“好”来讲;利贞连读,即利于所卜问的事情。)二、坤卦。卦象为【地下有地】,是坤卦的“自重”形象。
卦辞:元亨 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 先迷而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安贞,吉。 详解:此卦极好,利问外出;若有所往,先是得不到居停主人,之后才能得到(ps:我的理解是,可否能引申为先是找不到目标,可是慢慢的准能找到?暗指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所收获?)。但要往西南方向去才可获利,反之去东北则失利。要是卜问者安居不动,则吉祥(ps:在家待着就平安无事?) PS:这句“利西南 不利东北”,其实是有着很简单朴素的历史因素的!当时正处于原始部落时期的周民族,其东北方是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的商朝,比自己强大得多;西南方则是比自己弱小的西戎。根据双边实力的差距,周易全书一直在强调,要往西南发展,别去东北碰壁233333三、屯卦。卦象为【水在雷上】(即上坎,下震。详见八卦形象。)
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详解:此卦极好,利于所问,但不需自己出面,委托给代理人来处理(ps:用我自己的语言解释的)四、 蒙卦。卦象为【水在山下】(即上艮,下坎。)
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详解:此卦好。不是我去求人,而是人来求我,这样所问的事情就有利;反过来去求人,就不利了。初筮就是第一次卜问,是敬而信的,所以卦就告诉你如何如何,若以此第一筮为不信,而再筮;又不信而三筮,就是亵而不敬,当然就不告诉你什么了。(ps:这是告诫卜卦的人,卜卦这事儿不要过量,事不过三哈~)五、需卦。卦象为【水在天上】
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详解:得此卦者,有所获,很安好。卜问的事情吉。要是出外,利于过大河办事。PS:抽线的想,唐三藏当初过流沙河的时候要是卜上一卦,是不是就得此卦了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