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查密莉雅》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查密莉雅》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2 04:36: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查密莉雅》的读后感大全

  《查密莉雅》是一本由[吉尔吉斯斯坦] 艾特玛托夫著作,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50元,页数:3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查密莉雅》精选点评:

  ●又一次感受到苏联文学的大气沉重,以土地河流麦秸草原劳作为背景的最朴素深重浪漫的爱情。

  ●但愿我画的每一笔,都飞扬着丹尼亚尔的歌声!但愿我画的每一笔,都跳动着查密莉雅的心!

  ●探索自我,探寻爱情,真爱至上的故事!

  ●故事有点思想启蒙的意思;也许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是很正常不过的出轨行为,在三十年前却是让人不齿的行为。

  ●用蜜汁和琼浆揉合成的篇章

  ●“你好,白轮船,我来了”

  ●收了三部小说,《查密莉雅》读得最开心,《永别了,古利萨雷!》让人激愤和无奈,《白轮船》最忧伤,孩子最后化为鱼游走了吧,这样的人世确实不值得留恋。

  ●…又美又真挚

  ●孤单的人儿,谁也别想把你夺走! 我老早就爱你了。当我还没有认识你的时候,我在爱着,等待着你,你终于来了,就象知道我在等你似的。”

  ●6月最后一堂课,给学生推荐这本小书的时候还不知道作家已经作古。帕慕克说艾特玛托夫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深以为然。

  《查密莉雅》读后感(一):健康的爱情

  读本的第一篇《查密莉雅》,讲述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作者的笔调很喜欢,对感情的描写非常细腻,对景物的描写非常大气,笔触间是对生活的爱,对爱情的歌唱。他写欢喜是那么活泼,写痛苦带着悲悯,追求的是健康人情。

  《查密莉雅》读后感(二):美丽的爱情故事

  读本的第一篇《查密莉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讲述了一段美丽的爱情。草原、蓝天、河水清清,年轻的男子唱着动听的歌,漂亮而野性的女子倾听着、动情着,终于他们挽着手走向了远方。作者的笔调很喜欢,每一句话都包含了申请,写欢喜的场景是那么活泼,写痛苦带着悲悯,追求的是健康的人情(真正的爱情冲破了世俗的禁锢和所谓的幸福)。

  《查密莉雅》读后感(三):赞美爱情

  不过是一段简单的爱情故事,却如此的撩动心弦,像看似平静的大海,后面蕴含了无限的力量。

  美貌的查密莉雅嫁在一户殷实的小康家庭,丈夫因战争去了前线,在集体农庄轰轰烈烈支前大生产的氛围中,查密莉雅满足于家庭的和谐,防御着男人们的追求,却又渴望着远方丈夫爱情的滋润。然而,她的丈夫除了不能陪伴身边,更没有给予心灵的抚慰,偶有写信回来也都是“官样”文章,一次又一次的让查密莉雅失望。这时候的复原的丹尼亚尔回到了农庄,除了一身旧军装外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而他的生活除了集体劳动外,也与别人格格不入,或傍晚站在高台,或晚上睡在河边,有自己的世界。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之间有种磁铁般的吸引,不需要直接的接触、不需要语言,互相的默然吸引。一次偶然的机会,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及作者)一起送粮,一个恶作剧让丹尼亚尔背负了他本来力不能及的粮袋,他拖着跛腿一点点挪动的时候,也是一点点展示自己内心力量的时候,查密莉雅一点点加深的心痛直到大声的喊出,两个人的心第一次的剧烈碰撞。觉察陷入爱情的查密莉雅有意回避,好像是外力轻轻的阻挡,可实际上是吸引的不能自拔,于是乎在丹尼亚尔的沁心的高歌中,查密莉雅的心被俘获、被深深的抓紧。爱情的火花变成了燎原的烈焰,两颗心终于贴到了一起,两个人终于背起一点小行李走向了他们的新生活!

  相比这炽烈的爱情,虽然有失去亲人的遗憾和道德的谴责,作者更多的是赞美和祝福。

  《查密莉雅》读后感(四):查密莉雅

  作者是吉尔吉斯族人,这个民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而此书则有着浓郁以及别样的民族风情。当然特有的风景也是其重要特点。

  《查密莉亚》:这是个一点都不唯美也不浪漫,甚至“政治”上极为不正确的爱情故事。可这爱情真是绝对的真爱,甚至“我”做为查密莉亚的小叔子也赞美着。查密莉亚身上体现着草原儿女敢爱敢恨的真性情。

  《永别了,古利萨雷》:古利萨雷就是塔纳巴伊,在这一马一人的身上直白地表现出前苏联农业政策的失败,农民以及农村受到了残酷“剥削”。

  塔纳巴伊年轻是先进份子,甚至把自己的朋友打成富农流放了,然后又参加了二次大战。回来后先成为放马人,这时遇见了古利萨雷,结下了一生的因缘。不久机械化,马没有用了,于是又去放羊。这段是此作品的重点情节。由于“官僚主义”(书中是官僚主义,但现实看来是前苏联的农村政策的必然),羊群大批死亡。而领导不分青红皂白张嘴就骂,如是塔纳巴伊所说:一幅牧主的嘴脸。塔纳巴伊气不过“反击”了领导。于是被开除出党。

  而古利萨雷由于过于出色,被各界领导看中,成为座骑,还因为性子过烈而被煸。

  作品以老人塔纳巴伊和老马古利萨雷失意回家为现实,穿插着回忆。把前苏联农村和农牧民的悲惨境遇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领导们的飞扬跋扈,滥用职权的样子令人痛恨(书中最后希望塔纳巴伊恢复党籍更多是成书时的现实所迫)。如此体制,不亡不合天理呀!

  《白轮船》:此书颇有些环保理念,另外有着大量的吉尔吉斯民族的传说内容。而白轮船以及长角鹿妈妈则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

  作品表现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入侵,守林员在偷筏着树林。而带给“我”温暖和想像力的爷爷最终也屈服了,开枪杀死了民族的象征长角鹿妈妈。“我”的白轮船之梦也破灭了。

  《查密莉雅》读后感(五):诗意的忧伤

  爱上《查密莉雅》是在多年以前。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正深深地迷恋着《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对外国文学并不太感兴趣。但在一次语文课上,年轻的女教师作为题外话,竟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查密莉雅》。那种几近崇拜的神情溢于言表。年少的我很快被她的情绪所感染。心弦就这样轻轻被拨动了,为着查密莉雅那带点野性的美丽,为着少年的回忆和善良真诚的心灵,更为着跛脚伤兵丹尼亚尔那超凡脱俗余音袅袅的歌声。

  放学后便不顾一切地钻进书店,买来了艾特玛托夫中篇小说集。

  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用他的成名作为我打开了一扇外国文学的大门。他那浓浓的像蜜和酒一样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清新的生活气息,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诗意的忧伤,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文学世界,别一种人生和爱情。

  查密莉雅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在少年的眼里,他的嫂子简直就是女神的化身,他崇拜她,爱慕她,在那个反法西斯侵略的非常年代,哥哥去了前线,嫂子查密莉雅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和少年心中的精神支柱。然而,有一天,另一个男人——其貌不扬的退伍残废军人丹尼亚尔撞进了查密莉雅的生活,亦扰乱了少年宁静的心。一开始,少年对查密莉雅的选择十分不理解,也看不透丹尼亚尔在想什么。直到给前线战士运粮的路上,丹尼亚尔敞开了自己的歌喉时,少年才霍然明白查密莉雅爱着的丹尼亚尔,不仅仅“只有一件破大衣”,而且“在精神上比我们所有的人都富有”。少年深深地被丹尼亚尔的歌声所打动,“这仅仅是歌喉呢,还是另有一种从人内心深处发出的更重要的东西,一种最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最能表露最隐秘的心曲的东西”。他一下读懂了沉默寡言的丹尼亚尔,发现查密莉雅爱的是一个感情深厚的人。少年预感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却又情不自禁地为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的爱情的不断升华而兴奋而感动。最终,少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秋天的傍晚,查密莉雅抛开世俗的偏见,大胆、勇敢地握住了爱情和幸福,和丹尼亚尔一起穿过长满芨芨草的小路,头也不回地朝着小站的方向走去……

  的确,《查密莉雅》并没有百转千回的复杂故事情节。后来,很多人甚至拿她和《廊桥遗梦》媲美。然而,我以为《查密莉雅》决非一部落套的“私奔”类小说,而是一部真正的吉尔吉斯民族风情史诗。艾特玛托夫以无与伦比的浪漫情怀描绘着——干草堆的清新气味、草原的一望无际、劳动场面的轰轰烈烈、天空的深邃辽远、人物情感的真挚热烈。还有丹尼亚尔的歌声,那天籁般穿过千年的世俗,回荡在悠长人生旅途中的歌声,不禁让人回忆起美好童年、少年的种种往事,让那颗渴望爱情的心为这痴狂;这充满着深情的歌声,就像爱的天使,划过天际,留下爱的永恒画卷。

  在我的心目中《查密莉雅》是无与伦比的,是不朽的爱情名篇。因为,没有谁能像艾特玛托夫那样,对吉尔吉斯的山川和哈萨克草原倾注如此深沉的感情,更没有人能将富于民族特色的风物人情与真挚热烈的爱情如此紧密地糅和在一起。作者在对高山、对草原、对土地放声讴歌的同时,亦对爱情对友谊进行了优美的礼赞,从而让不朽之爱与河流山川永存于人间。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我读过的爱情小说不计其数,但没有一部作品能像《查密莉雅》那样令我思绪万千、柔肠百结。每每回忆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内心即刻被一种充满诗意的淡淡忧伤所浸洇,被无以名状的美所陶醉。此时,独一无二的查密莉雅就会伴着丹尼亚尔的歌声,像立体电影一样朝我走来:远景是暗淡的秋天的天际。在遥远的群山上方,秋风催赶着片片疾驰的行云。近景是一片赤褐色的长满艾蒿的草原。道路黑黝黝的,刚刚下过雨之后还没有晒干。路旁是已经干枯的、被踩断的密密丛丛的芨芨草,顺着被冲洗过的车辙,有两个人的脚印伸向远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