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墙上的书写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墙上的书写读后感精选

2021-01-15 00:38: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墙上的书写读后感精选

  《墙上的书写》是一本由洛维特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墙上的书写》精选点评:

  ●沃格林可以;海德格尔比廊下派的洛维特距尼采更近;洛维特写文言必称“自哥白尼以来人从一个中心掉落到X之中”;墙上的书写是一个悖论,他不读帕斯卡尔他爱帕斯卡尔是悖论的隐喻;尼采一个真诚的人,伪善的死敌

  ●里面洛维特的几篇文章实在太棒了~

  ●只是浏览,难得翻译得能看懂的哲学作品,待继续。

  ●尼采是一个反对基督教的“基督徒”

  ●最喜欢,收获最大的基本上都是洛维特的。

  ●洛维特和沃格林启发很大,后面几篇太基督教了,不是很感兴趣。

  ●看不完了,呜呜呜

  ●洛维特一贯的冷深邃

  ●洛维特不错,尽管有一些观点不认同。沃格林真是大神,看不懂- -。。。

  ●洛维特太强了!

  《墙上的书写》读后感(一):哲学书还真的很难看

  冲着刘小枫和基督教去的,原以为能从中看出尼采也是个异教徒之类的新鲜事儿呢,结果意料之外了,讲存在,讲虚无,讲各个哲学家之间的学术继承与批判.那叫个晦涩啊......只是感觉离散数学里头的逻辑推理这时候是有机会用的,恐怕也只有在这儿有机会了.

  《墙上的书写》读后感(二):美育代宗教

  蔡孑民先生的这个提法虽然不见得有什么深刻的地方,却简单明了。因为这本书里面唯一一篇几乎让我觉得不知所云的文章,似乎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希腊的诸神,在希腊人那里,在尼采那里,是一个审美现象吗?

  某种意义上,我是个对美毫无经验的人,正如我对宗教毫无经验。但这不过是因为我对于这两者说不清道不明。一种无法诉诸言辞的经验大概是所谓“私人”经验。“私人”让我想起了“私人论证”“私人语言”这些几乎纯粹否定性的说法。

  布鲁门贝格的审美致力于像基督教之于中世纪基督徒那样成为一种为生存赋予意义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为生民立命,这可能吗?

  诗意地栖居,除了神经质似的诗人们,谁能为之?

  不要跟我说什么偶尔为之,仿佛早上是个猎人,晚上是个诗人是一种真自由似的——不过,也许是一个自由的笑话?

  不能对什么都无所谓,但,也许,也不要对什么都过于严肃?

  问题依然在于,我们该如何生存——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在一个诸神隐退、上帝已死、毫无诗意的世界上?

  《墙上的书写》读后感(三):永恒生命就是此间生命、大地和现在瞬间

  最重的负担。——一天或一个晚上,一个恶魔偷偷地引诱你进入最孤独的孤独之中,并且对你说:“你正在过的和以前所过的生活,将不得不再过一次,并且还要再过无数次;里面没有任何新鲜玩意儿,但是你生命的每一次痛苦和每一次欢乐,,每一个思想和每一声叹息,每一件事情,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或者多么至关重要,都将在你身上重现,整个顺序都一模一样——乃至这树木间的蜘蛛和月光,以及此时此刻的和我这个人。生存的永恒沙漏不厌其烦地翻来覆去,你随此而翻来覆去,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粒灰尘而已”若果如此,你会怎么样?难道你不想豁出去咬牙切齿地诅咒那说这一番话的恶魔吗?或者,你是否经历过那可怕的瞬间?你曾经如此回答他:“你是一个神,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比你更神圣。”如果你真的这样回答了他,无时无刻这样的声音“再来一次,再来无数次,怎么样?”这个问题难道不是人行为的最重负担吗?或者,你有多么想另你自己和生命独汲汲于此终极的永恒确认和认可。

  还有什么?是对勇气和生命更大的考验?它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能否肯定生命?肯定我们此时此地的生命。

  《墙上的书写》读后感(四):【一些摘录】

  理解历史中的哲学论说,首先需要搞清楚论说者的意图和语境:为何如此说、针对谁说。理解尼采的反基督教论说,必须尽力搞清其思想史背景。基督教乃相当复杂的欧洲历史和思想史现象,无论从历史和思想形象来看,基督教都不是只有一种形象。因此需要问,尼采攻击基督教,针对的究竟是谁(哪一种基督教)?这些问题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清楚。比如,为什么尼采很少涉及希腊教父、拉丁教父和中世纪经院神学的思想言论?尼采与基督教的理解究竟以什么为基础?

  尼采对基督教的攻击主要集中在其道德主义方面,而尼采自己清楚,就原始基督教或者基督教信仰的实质而言,根本就不是一种道德主义,道德主义的基督教不过是启蒙生的基督教。显然,尼采是基于近代以来的启蒙思想来攻击基督教的——以至于在尼采那里,“基督教”的具体含义就是“启蒙精神”。颇有眼力的思想史家洛维特将尼采哲学看作从笛卡尔开始的西方近代哲学的终结,正是从笛卡尔,一个哲学的上帝出场了。一旦这个哲学的上帝被自己的卫士——哲学的证明杀死,道德的上帝就会取代哲学上帝的位置。

  尼采肯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者,没有“神”,对于尼采来说,生活是无法承受的。但尼采信奉的究竟是什么“神”?思想家们的理解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或者认为尼采是隐匿的基督教上帝的寻求者(雅斯贝尔斯),或者认为尼采是希腊异教神学的复兴者(海德格尔、洛维特)。施特劳斯对两种看法都不以为然:尼采是旧约圣经和希腊古典智慧的传人,这两种智慧都?诚和热爱大地——包括热爱和忠诚于此世的不幸、恐怖和困窘。对我们来说,无论尼采寻求的是犹太教的上帝还是希腊异教的上帝,尼采的“神学”都与欧洲精神的命运紧密相连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