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释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释梦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6 02:37: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释梦的读后感大全

  《释梦》是一本由[奥] 弗洛伊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7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释梦》精选点评:

  ●万字读书讨论笔记

  ●高端...其实并不是很明白

  ●颇好看。对一个多梦又渴望知道缘由的人来说能在这书找到规律性总结的答案也是种安慰。「一切我们思想所拥有过的东西都不可能完全失去的」

  ●从来没有想过梦是可以这样去解析。弗洛伊德从最原始的性欲来解析梦,去探究我们最原始的欲望和恐惧,这个视角是很新颖的。 凡梦皆由性而起,如果说是凡梦皆由欲望而起更为准确。 考试的梦,下落的梦,在惶惶度日的日子里常常会来侵袭。当梦大多为惊恐的时候,或许是时候审视下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己的身体

  ●作为一个啃完两遍并运用其中技术成功解析了很多梦的老读者,强烈建议大家先读最后附录一:《论梦》!全书的核心思想在这篇文章里面做了概述,包括全书中会用到的几个经典梦例。读完这个就有个基础,再从头读,会轻松一些。

  ●对读孙名之的中译本和A. A. Brill的英译本,可见孙名之总体还不错,但一些关键术语的翻译似乎不妥,比如用“伪装”译“distortion”,用“润饰作用”译“secondary elaboration”,明显是Brill的翻译更合乎原文。

  ●断断续续两个多月终于啃完了。然后发现这么大本砖头你只要记住一句话“梦是欲望的满足”然后直接跳到第七章就行了,前六章基本翻来覆去解释和“证明”这句话的。PS:我对弗洛伊德近乎无赖的论证方法没办法评论了,辩论队的学着点。

  ●我以为我能看懂。我想多了。

  ●人生之书

  ●牛逼的翻译

  《释梦》读后感(一):惊喜与惊讶

  原来陀枪师姐里那个关于心理变态的姐姐的源头是在这本书里

  原题: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回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

  《释梦》读后感(二):经典还是要耐性子读一读的

  很久以前翻过,泛泛一瞥,没有留下什么。现在终于又打开了,经典的东西还是要读一读,很有益处的。不过这一pa的东东还是太玄,不适合平常人去深入了,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实证一点的东东。想到了在生命玄机上有人对一位仁兄说对意识有兴趣而想去神经所有点诧异,不过我倒觉得蛮正常的,虽然现在大家离这个层次还有好远,不过有这样的想法有什么错呢,只有具体工作时候能踏实就好了。呵呵,偶尔来灌灌水,不然生活中又聒噪了。

  《释梦》读后感(三):一个差评

  读了十几页,翻译流畅,作者本人逻辑也非常清楚,即便是初次读这类心理学书籍也毫不费力!力荐!2017.04.09

  失望,虎头蛇尾的书,非常需要读两遍才能读懂的书,“移置作用”“前意识”等等名词很早就提出来,但在后文才提出其解释,对读者来说非常受罪。另外,有的逻辑也不是很连贯,反驳别人的意见也毫无力度,可能更多在于其历史价值,而不是学术价值,就像郭沫若的《女神》一样。2017.04.21

  《释梦》读后感(四):犹太人弗洛伊德

  因为喜欢弗洛伊德,几年前qq起名字的时候,随手起了这个名字,再没变过。

  大学的时候粗略读了一些。最近读,是半年前的事情。弗洛伊德很敏感。有时候,我做梦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而且能够意识到梦背后的动机。

  我没有全面读完这本书,因为德语的习惯,思维起来很别扭。

  我个人认为,梦的主要手段就是通感,把一种类似的感觉在现在脑子里。以这个为基础,就有了象征/暗喻之类的手法。。。。。

  这是最根本的。。。。。

  《释梦》读后感(五):2015年1月

  即使是弗洛伊德这般的天才在释梦时依然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便是如何准确记录一个人的梦境,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证这个记录不被篡改或是无意识地歪曲。

  流传甚广的女孩葬礼心理变态故事原来是出于弗洛伊德的这本书

  社会科学的终极难题在于其研究的是人及其行为,而研究的手段往往要借助于人本身的语言文字行为等,而它们都存在着消失、遗忘、变形甚至伪造的风险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关于童年记忆的梦例分析太过为了分析而分析,有硬套的感觉

  弗洛伊德梦的工作一章 金龟子的梦 可以按照孩子的心理来写一部小说,类似蝇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释梦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