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丹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罗丹论》读后感锦集

2021-01-27 04:15: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丹论》读后感锦集

  《罗丹论》是一本由[奥] 里尔克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丹论》精选点评:

  ●!大师+大师

  ●给文艺学资料打四分

  ●“像大自然一样地工作”

  ●因为“罗丹的情人”这部电影,而读了“卡米耶传”,因为卡米耶而看了罗丹论。事实证明正史和野史总是有差距,男人的眼光和女人的视角难免有距离。每个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心酸或壮烈,因为每个雕塑家都有颗不甘平凡的灵魂。

  ●诗人对雕塑家无限敬仰与热爱,雕塑家却谦虚地把诗人放在雕塑家之上:“雕塑家由于他的愚钝,必须费许多不可信的努力才能了解艺术女神”。但其实,雕塑家又说出了“到处用‘雕塑’代替‘上帝’”的话。根源都是对艺术的臣服啊。

  ●让有意义的都安息,我们来讨论些无意义的事情吧

  ●里尔克最强大的力量,在于他能用“有”精确地命中乌有

  ●也在想象生命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的自己平静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冰凉躯体,仿佛不是我自己,有一种解脱感? 想了想,既然是无法改变的最终归宿,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抗拒和害怕的了

  ●地震时,家里的水管裂了,这本书被水淹,然后生霉了。

  ●顶峰的三次方

  《罗丹论》读后感(一):里尔克的文字没问题 但是图片不够好

  里尔克写得如他一贯 读这本书时 几乎满眼看到的全是里尔克抒耍的文字 而全然忘却关于罗丹作品的艺评了

  翻译很不错 大部分都是主谓宾定状补齐全的长句 舒缓流畅而用词优雅

  图片量不少 都是罗丹的代表作 大部分黑乎乎 看不清楚 不过也没什么 毕竟不是画册

  另外这个页面 书的定价添加错了 应该是19.8

  旁边卓越有售那里添的也不是这本书 而是另一个版本

  《罗丹论》读后感(二):摘自里尔克

  ——人们必须学会不用话语和表情填满整个午后,而是留下余地,好像我们塑造的人物还会长大一样。我确信,另一种东西自会到来:轻微的生活像一片暖意和一束光芒那样展开,它将安静明亮地驻留在一切的上方,超越一切话语和过程,只是,人们必须给予它空间。

  ——不是我在歌唱,是一切在回响。

  ——我们就好比果实。我们高高地挂在古怪交错一起的枝杈上,许多风吹着我们。我们有的是我们的成熟,甜美和美丽。但造就这一切的力量是从一条遍及世界的根上,通过一条相同的树干流入我们每个人体内。我若想为这根的力量作证,就必须在最孤独的本性中依赖它。越寂寞,越庄重,它的共同性便越感人,越有力量。

  ——寂寞使人安静使人倾听,这个古怪的隐士便听见了至今无人听见的许多声音。恰恰是最寂寞者拥有最多的大同。有人听到的那广阔的生命的旋律要多些,有人要少些,他们因此在这伟大的乐团里承受的义务也或多或少。那听见了整个旋律的人便是最寂寞者,最大同者。他将听见任何人都听不见的东西,因为,他在自我完善中听懂了在别人听来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东西。

  …… ……

  《罗丹论》读后感(三):石头有生命

  《罗丹论》,里尔克著,梁宗岱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次觉得石雕有生命,是很多年前在四川,跟小华他们在嘉陵江边的一个小公园里,看到草丛中有个小石狮子。

  那个小石雕很旧了,已有破损,身上长满青苔,就那样落在草丛中,我看见它,觉得它不是石头,而是活物。它的生命跟真实的动物又不同,它有一种长久而永恒的生命。

  今天我看这本书,真切地想起它来,仿佛如在目前,那瞬间的情态,憨厚天真的样子,小孩子般的神情,在石头上永生。如此真切——从来不曾想起,永远不会忘记。我想起它,就仿佛想起人世间一切真正好的东西。此刻我明悟到,这种生命有别于活生生的自然生命,它有另一个名字,艺术。

  好多年前有一回,我在小榄工作,大伙一道看一份报纸,报纸上的插图便是罗丹这幅《永远的偶像》。男女相吻的裸体。这个被歌颂的瞬间震撼我心,正傻呵呵地凝视,却听到同事们轻浮的调笑。

  现在我想回到那里,告诉他们,罗丹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是想对大伙讲一个黄色笑话,他不是要拍一部三级片。我想他无意去勾起任何一个人的性欲望。正像他雕刻其他的生命瞬间一样,他雕刻这个人类相吻的瞬间。这个瞬间如此美好,饱含了生命的美丽、爱恋与激情,因而它是最值得被留念的瞬间。我要是这样说,像不像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书呆子?或者说,我本来就是这么个书呆子。

  比这更美的是《吻》,那是花,是伊甸园,是美梦中最永恒的美梦。《地狱之门》也许更伟大,那是永远沸腾着的痛苦,人的心灵因饱尝过这种痛苦而丰厚。它们就这样在那里,永远在那里,它们自己呈现着自己。批评家们的口水无能损毁,里尔克的生花妙笔亦难以添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