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1000字

2021-02-02 00:2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1000字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是一本由乌云装扮者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一):Don't play the victim, Just Hygge !

  

书的快递到了之后,我一个不爱看书的同学拿起来翻了几页,然后说“送给我吧”。

我:“为啥送你?”。

他:“这本书看起来不错啊——好多图片!”

我:“......肤浅!”

然后我赶紧连夜看完,防止哪天被他偷偷顺走了。

很久没有读男性作家的书了。感觉里面有些句子的表达让我会心一笑——哈哈原来男作家都是这么想的啊。

最“直击”我心的一段话,是乌云装扮者记录的,他曾经的上级跟他说过的话:

如果你有任何需要达成的目标,如果你真的想做,并且尽力了,这个目标早就达成了。不要把精力放在让我相信你对进度很关心这件事上。如果你每天在表格里填的都是‘进行中’,那你向我展示的只是填表的进度。你自己变得松散的时候,并不会改变我是个严厉的人这个事实,我不需要看这些。

能够还原并分享一段对当时的他影响很大的话,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坦诚度的。很庆幸能够读到这些文字。

我突然感觉到,真正好的作家不是在讨好读者,去分析和迎合读者的喜好,而是真诚地表达自我。

书里面还有很多话,都和上面这段一样,让我直呼“太真实了”。尤其是后半部分的随笔。

甚至‘关闭朋友圈’都成了一种现代修行。

再说说前面的游记。(随笔我怕我剧透太多哈哈哈,预知后事如何,大家快去阅读~)

很少有作家如此坦诚:

事实上,我对哥德堡一无所知。甚至再火车到达这里之前,我也没能从脑海里检索出任何一个和这个城市有关的画面。我自信地认为,连我都不知道的地方,你们肯定也没有听说过(事实应该如此)。

(事实的确如此)

不过,读着读着,有好几次,我都觉得,实现做好一切攻略的旅行只发生在21世纪。

从未了解过,而后随心涉足的旅行才是真正意义上old school的旅行。

虽然我们追求的不是old school,但是old school也许也是hygge的前身吧!

Don't play the victim, Just Hygge !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二):愿你能去看更大的世界。

  世界这么大,我想我去看看。这句话火了很多年。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游,也有很多人反对。只是,旅游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生活,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乌云装扮者在《做一个内心明朗的人》这本书中写了关于旅游的故事,记录了旅游的真实。他认为真正的旅游并不是休息。读这本书,你会认识到你从未见过的人。你会遇见你从未去过的地方。

  本书的作者乌云装扮者有多重身份:作家、编辑、翘班旅行者和独立书店创始人。已出版作品《我很好啊,妈》。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听到书名,我以为是鸡汤故事。但是看完简介,我明白这并不是励志书籍,而是生活,是经历,是阅历。

  01 旅游对于乌云装扮者来说,不是工作,而是休息。他去过很多地凡哥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极其欣赏他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哪怕是做好的完全的准备,周密的计划,依然是意外发生。他写旅游很有意思,有故事,有感悟。

  在去一座城市前,他以为那里很会很无聊,当到达目地的,他才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这一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虽然,它的故事不是那么美好。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独特。他喜欢感受建筑。然而,他的导游并不喜欢那些建筑,认为它们太有存在感了。而作者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和建筑打交道。他说:“我们这一辈子都和建筑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城市而言,建筑又是比我们更长久的居民,它们充满了故事。”

  读他的故事,你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他的故事里有知识,有见识,有气度。这便是人生的阅历。

  02

  旅行看的不仅是风景,有意思的还有很多,还有其他人。作者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同行的人给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能让我们随心随性。就像作者本不想应酬,不喜多人吃饭。然而,他依然会扮演好客人的角色。

  然而在这次旅行中,琳陪他去了很多地方,服装店,家具店。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不一样。而临别前,他和琳的 对话值得思考。

  无论你待了多长时间、走过多少路、认识多少人、对这个城市有多熟悉,对那个城市而言,你都只是一个旅行的人,我们总会教导那种再也不会见面的朋友。 你完全可以为这样的朋友返回一座城市。 我们怀念一个城市,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除了城市,有时候,有些人终其一生只有那一面之缘。关于旅行,我们总会有遗憾。因为,我们总有到不了远方,总有见不到的人,这却是另一种美好。

  03 这本书中除了作者的旅游见闻,还有一些随笔。读他的随笔,是有一种思想的碰撞,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和我相同的观点。 作者的一位朋友曾是一名记者,因为喜欢文学做了编辑。很多都觉得她疯了,辞职去做一个下沉的行业。因为,她只要就在原来的行业,她注定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但是,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从此以后, 她被书包围,沉淀了很久,她成了四部曲的中文编辑。一年后,这套书登上了畅销书的榜单。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告诉你要不断往前冲。但只要坚守内心,依然能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不是谁都适合野蛮生长。有时候,比起不断地前行,更需要安静。

  作者还有一个观点,我极其赞同。那些不理你的人不是没空,而是,你没有那么重要。他提出了优先级的概念,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因人而异,因为总有人对你不重要。

  合上这本书的瞬间,我好像懂了书名《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其实,那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希冀。读他人故事,悟自己人生。愿我们任何时候都能笃定的做自己,活成渴望的模样。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三):愿你历经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曾有一位老师递交辞职书,只写了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我去看看。这句话火了很多年。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游,也有很多人反对。只是,旅游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生活,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我们想象中的旅游有沙漠,有江河湖海,有砂糖,有阳光,总之就是感受另一个世界。而真正的旅游很累。

  乌云装扮者在《做一个内心明朗的人》这本书中写了关于旅游的故事,记录了旅游的真实。他认为真正的旅游并不是休息。读这本书,你会认识到你从未见过的人。你会遇见你从未去过的地方。

  本书的作者乌云装扮者有多重身份:作家、编辑、翘班旅行者和独立书店创始人。已出版作品《我很好啊,妈》。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听到书名,我以为是鸡汤故事。但是看完简介,我明白这并不是励志书籍,而是生活,是经历,是阅历。

  01 旅游对于乌云装扮者来说,不是工作,而是休息。他去过很多地方,北欧,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极其欣赏他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哪怕是做好的完全的准备,周密的计划,依然是意外发生。他写旅游很有意思,有故事,有感悟。

  在去加拿大之前,他以为加拿大只有树林,会很无聊,然而到了加拿大,他才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哈利法克斯是泰坦尼克号沉默的地方,这一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虽然,它的故事不是那么美好。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独特。在哥本哈根他感受更多的是建筑。然而,他的导游并不喜欢那些建筑,认为它们太有存在感了。而作者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和建筑打交道。他说:“我们这一辈子都和建筑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城市而言,建筑又是比我们更长久的居民,它们充满了故事。”

  在哥本哈根大学参观的时候,同行的一位新加坡姑娘告诉他这座建筑采用的是胡同的理念,而作者查完资料之后却是土楼。面对他人的自信,他并没有纠正错误,这不是一种纵容,而是一种气度。

  读他的故事,你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他的故事里有知识,有见识,有气度。这便是人生的阅历。

  02

  旅行看的不仅是风景,有意思的还有很多,还有其他人。在去马尔默的路上,作者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同行的人给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如果有人阻止他想成为的人,那就离开他。

  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能让我们随心随性。就像作者本不想应酬,不喜多人吃饭。然而,他依然会扮演好客人的角色。

  然而在这次旅行中,琳陪他去了很多地方,服装店,家具店。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不一样。而临别前,他和琳的 对话值得思考。

  无论你待了多长时间、走过多少路、认识多少人、对这个城市有多熟悉,对那个城市而言,你都只是一个旅行的人,我们总会教导那种再也不会见面的朋友。 你完全可以为这样的朋友返回一座城市。 我们怀念一个城市,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除了城市,有时候,有些人终其一生只有那一面之缘。关于旅行,我们总会有遗憾。因为,我们总有到不了远方,总有见不到的人,这却是另一种美好。

  03 这本书中除了作者的旅游见闻,还有一些随笔。读他的随笔,是有一种思想的碰撞,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和我相同的观点。

  作者的一位朋友曾是一名记者,因为喜欢文学做了编辑。很多都觉得她疯了,辞职去做一个下沉的行业。因为,她只要就在原来的行业,她注定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但是,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从此以后, 她被书包围,沉淀了很久,她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中文编辑。一年后,这套书登上了畅销书的榜单。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告诉你要不断往前冲。但只要坚守内心,依然能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不是谁都适合野蛮生长。有时候,比起不断地前行,更需要安静。 作者还有一个观点,我极其赞同。那些不理你的人不是没空,而是,你没有那么重要。他提出了优先级的概念,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因人而异,因为总有人对你不重要。

  合上这本书的瞬间,我好像懂了书名《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其实,那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希冀。读他人故事,悟自己人生。愿我们任何时候都能笃定的做自己,活成渴望的模样。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四):《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因为远方,总有期待

  “当我发现世界上还有我不能做的事情、到不了的地方、得不到的东西、看不到的风景、等不到的人......就觉得很遗憾。其实,有的时候,留有遗憾就是旅行的意义。”变幻喧嚣的年代下,不知道那么一匹奔赴的身影在干嘛,而此时此刻,看到更多的便是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透着闪光,这或许叫做意义吧。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内容如其名,这是一本充斥着情感、生活、孤独、远方的书籍,作者是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荞麦,在这里,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细腻的笔触看到黑色且充满趣味的世界,也能看到一颗颗悄然而出的明亮内心,这或许是作者想要表现当今时代的伪装与漂泊,又或许是那潜藏在心底的期待。 1背起行囊是故事的开端 看似漫漫的人生道路,走起来长久,回忆起来却是如此急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又有多少人在犹豫如何走出第一步,打开书,他是乌云,29篇故事,不同的旅行、生活就这样娓娓道来。 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在这漫长的旅行篇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笔下这个叫做柏林的城市,在作者的记忆中,柏林是安静的、是舒适的,更是令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在自媒体的时代下,每一个从事这方面的人都会感受到手中的喧嚣,而作者奔赴远方却在寻找一份寂静,这是一份特殊的寂静,因为在旅行中,更想感受的是来自内心的呐喊,而不是跟随的寻觅。 而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中,除了沿途的风景,还有令你痴迷的城市的灯光,还有你想认识的人,“在重庆见到了所有我们喜欢的城市的样子”,在这篇随笔中,我仿佛也与作者一起置身在那所大都市中,又好像走进了复杂的山城;作者却把视角放在了简单的民间故事,一所中学的偶遇,一次简单的火锅,那仿佛是一次邂逅,却又萦绕在心中,正如篇中所说的那几个字:从容不迫。 背起行囊,我们已经开始了这场旅程,在今后的道途中,又会遇到多少的事事物物,作者喜欢大城市的灯光,像南京、武汉、重庆这样的大都市,这或许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而留下的不是多么壮观的回忆,那是简单而奔放的旅行,是我们背起行囊故事的续写。 2别样的思考,坚守的生活 作者是说:“我们都是坚守内心的人”,在漫漫的旅行背后,你知道有一种人间滋味,也是每个人的所在吗?那就是生活。 对于乌云这位装扮者来说,他去过很多的城市、国家,或许是旅行,又或许是放松和工作,但是每一场的路程都成了他此时的生活,我记得他在文中写到,他去加拿大之前,他想到的无非是一些景色和建筑,但是当他真正来到这个地方后,他才感受到原来到哪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他的故事中,我可能看到了很多自己没有经历,陌生的事物,但是我在这一刻却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体验感,除了对旅行和生活的描述,他也提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他的朋友是一名记者,后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成为了一名编辑,很多人看到这可能会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但是如果只根据爱好,不考虑当前的经济能力各方面水平是一种对自己的放纵与不负责,但他的朋友却义无反顾去做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要坚守的一份生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日复一日的过着,会焦虑、会担心,内心有过梦想,有过一份从未改变的坚守,但是又有谁能够做到义无反顾了,自此,梦想就真的成了梦,而生活也就成了压力。 这一刻,我突然看到他的那位朋友那种从容奔放的样子,那才是一个人生活的真正样子,也是很多人羡慕的样子,至于那些说他这样做是疯了的人,可能他们的内心也如他一样“疯了,”却不敢踏出这眼前的一步。 这个世界,我们都在行走,我们也都在思考,但是你知道吗,别样的思考可能会唤醒你内心的一份坚守。 3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些人或有些事,在岁月的时间里不经意的错过或失去了,偶然的拾起回忆,便会油然地生出一缕忆起往昔的浪漫情愫,便会有一种睹物思人之感,过往云烟之叹。”我不知道此时的你有什么回忆,但我知道此刻的你希望自己不畏迷茫。 蓝色的海洋上是翻滚的海浪,但你不知道在那之上,飘过多少生命的痕迹;蔚蓝色的天空上是漂然的浮云,但你不知道在那之下是多少双期盼的眼神,读完了29个故事,从旅行到生活,再从生活到旅行,蓝色的封面开始,便是蓝色的一场邂逅。 这是作者的随笔,却是读者心中的故事,茫茫人海,我们相遇又离开,离开又重逢,但你只要知道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此刻,只想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五):愿你历经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游,也有很多人反对。只是,旅游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生活,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我们想象中的旅游有沙漠,有江河湖海,总之就是感受另一个世界。而真正的旅游很累。

乌云装扮者在《做一个内心明朗的人》这本书中写了关于旅游的故事,记录了旅游的真实。他认为真正的旅游并不是休息。读这本书,你会认识到你从未见过的人。你会遇见你从未去过的地方。

本书的作者乌云装扮者有多重身份:作家、编辑、翘班旅行者和独立书店创始人。已出版作品《我很好啊,吗》。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听到书名,我以为是鸡汤故事。但是看完简介,我明白这并不是励志书籍,而是生活,是经历,是阅历。

01

旅游对于乌云装扮者来说,不是工作,而是休息。他去过很多地方,北欧,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极其欣赏他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哪怕是做好的完全的准备,周密的计划,依然是意外发生。他写旅游很有意思,有故事,有感悟。

在去一所城市前,他以为那里只有树林,到达后他才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独特。在另一所城市他感受到的是建筑。然而,他的导游并不喜欢那些建筑,认为它们太有存在感了。而作者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和建筑打交道。他说:“我们这一辈子都和建筑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城市而言,建筑又是比我们更长久的居民,它们充满了故事。”

在参观的时候,同行的一位姑娘告诉他这座建筑采用的理念死错误的。面对他人的自信,他并没有纠正错误,这不是一种纵容,而是一种气度。

读他的故事,你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他的故事里有知识,有见识,有气度。这便是人生的阅历。

02

旅行看的不仅是风景,有意思的还有很多,还有其他人。在作者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同行的人给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能让我们随心随性。就像作者本不想应酬,不喜多人吃饭。然而,他依然会扮演好客人的角色。

然而在这次旅行中,琳陪他去了很多地方,服装店,家具店。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不一样。而临别前,他和琳的 对话值得思考。

无论你待了多长时间、走过多少路、认识多少人、对这个城市有多熟悉,对那个城市而言,你都只是一个旅行的人,我们总会教导那种再也不会见面的朋友。 你完全可以为这样的朋友返回一座城市。 我们怀念一个城市,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除了城市,有时候,有些人终其一生只有那一面之缘。关于旅行,我们总会有遗憾。因为,我们总有到不了远方,总有见不到的人,这却是另一种美好。

03

这本书中除了作者的旅游见闻,还有一些随笔。读他的随笔,是有一种思想的碰撞,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和我相同的观点。

作者的一位朋友曾是一名记者,因为喜欢文学做了编辑。很多都觉得她疯了,辞职去做一个下沉的行业。因为,她只要就在原来的行业,她注定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但是,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从此以后, 她被书包围,沉淀了很久,她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中文编辑。一年后,这套书登上了畅销书的榜单。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告诉你要不断往前冲。但只要坚守内心,依然能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不是谁都适合野蛮生长。有时候,比起不断地前行,更需要安静。

作者还有一个观点,我极其赞同。那些不理你的人不是没空,而是,你没有那么重要。他提出了优先级的概念,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因人而异,因为总有人对你不重要。

合上这本书的瞬间,我好像懂了书名《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其实,那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希冀。读他人故事,悟自己人生。愿我们任何时候都能笃定的做自己,活成渴望的模样。愿你愿愿你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六):走一程路,感一份孤独,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

  

在生活里,什么样算是一个内心明亮的人?感受每一次陌生、冒险、别离,和对海浪、沙滩、人群的探寻,这是一个这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诗意的美好。

在书籍《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里,作者乌云装扮者,以自己29篇关于旅行、生活、城市与人的文章,呈现了29个奇妙世界隐秘侧面,让我们从书的每一个篇章里去看见这种内心明亮的感觉。

初次看到书籍的封面,微微带着纯然澄澈的蓝色天空,隐隐的白色云霞,点点的远山,在书籍的正中间,配上几个大字: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而旁边对于书籍的细细描绘,以及作者的名字,都带着一种让人想要去细思的感受,乌云装扮者,这个不像名字的名字,就好像是在把一句蕴藏着点内容的话语,悄然呈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想去思考想去探寻的念头。

在书中,那些细碎而自然的文字,从容而沉静的话语,就好像作者在对着我们隔着时空在遥远的国度,轻声吟唱,你好吗?我为你讲述一点我看见的点滴。有一种似有丝丝暖意,却又有着一种由衷的熨帖。正如作者在书面里所写,精于伪装也忙于漂泊,潜藏在乌云里蓄势待发。

将自我所感知的一种熨帖心情和都市生活里的淡漠融合在一起,有着细碎的温暖,却也有着淡淡的冷漠,这冷漠是对抗着人生中极致孤独的一种温柔,又像是内在的一种自我抚慰。

一、从细碎里看见淡入心底的暖,从有游历里看见心灵的故事

“你听过这样的比喻吗?喜欢一座城市就像喜欢一个人,讨厌也是一样的,不过要彻底讨厌一个人,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努力体现在你总是不断地给对方“最后的机会”。我决定不再喜欢伦敦(尤其是西区)的时候,是东区带给了我最后这个机会。”

这是作者在描绘在伦敦有雪,柏林寂静中的一段话,寂静的,琐碎的,却又在翻开书籍时,从心底撞上点什么,然后静默的看着品着,犹如我们在生活里,在一切琐碎的细节里,去看见和触碰到的内心的情绪,在他人的叙述里,婉转的轻柔的去看见那个独有的属于自己的心情。

在柏林探访的灵魂物品,作者喜欢柏林,觉得是一个不苍老的有大片树林的城市,同时也有过伤痛的地方,然而这伤痛却又意味着一种历史,因此作者在意识到这种历史感的时候,就放弃了在媒体上制作柏林专题的念头,他觉得有些故事是你讲不完的。

作者作为一个知名媒体人,书籍的文字里却带着 一种极为真实而轻柔的表述,与自媒体人那种喧闹似乎成了一种不一样的对比,更像是在文字里的一种清闲,在柏林那篇里的末尾,他描述这正门旁一战闪烁的小霓虹上的 说:“不要忘记……”

在停顿中把留下的“生活”二字缓缓描绘出来,留下一抹淡淡的韵味。

二、行走的除了风景,还有拥抱那城市

在作者描绘拥抱城市的人那一篇中,说道:

"很多人还是小看了自己适应新生活的能力,总会有完美的理由,让自己体面的离开北京、离开上海、离开广州,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回到故乡的怀抱中(但人类是不太可能回到洞穴里的——我们一直都在走向平原和更多的人群)。然而我是选择拥抱城市的人。”

这番独抒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随笔的末尾坦然地描绘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却并不不让人想要驳斥,在文章之前描绘着他对于城市的印象和感受,以及自己对于城市的那些独有的情愫,都在让人对他的表达感觉到坦诚,或许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和每个人所实际的内心信念,外部环境有关。

然而,在具体到每个人的内在选择上,如何去坚持并有条不紊,正如作者描绘了对于城市的另外的诠释,大城市更有人情味,是源于,城市中的人际关系都是自己亲手构建的,在城市里,有更多可以选择的社交场所和交流方式。而对于故乡的人情味则是基于上一代的人际关系的,在很多情况下,它是甜蜜的(负担)。

这样一番的思考,让人真正从中感受到一种随笔的随意间的一种深思,还有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的那种洞察,不是仅仅的抒情,却也有着一种思考的深邃。

三、坚守的内心,走出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温柔的坚定

“我们不能够变成那些跑得很快的人,不能变成那些喜欢热闹的人。但是,不野蛮地生长,也能让我们长成美好的样子。因为我们都是坚守内心的人。”

无论对于生活中作者自我内心的描绘,在体味景与文学作品的思考,在轻柔的叙述着属于自己的声音,自然而不被随意裹挟的前进。

在无数的或是野蛮的成长,野蛮的前进中,让自己长成美好的样子,走在自己内心坚定的路途上,边走边思,有足够的温柔和美好,让一切都自然生发。

书籍传递的是一种属于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探索,寻找,这份追寻,足以让我们为之动容,也为之默默祝福。愿我们都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七):在旅行中,找寻丢失的自我和救赎

林语堂先生曾说: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

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作者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荞麦,阅读本书,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细腻的笔触看到黑色且充满趣味的世界,也能看到一颗颗悄然而出的明亮内心,这或许是作者想要表现当今时代的伪装与漂泊,又或许是那潜藏在心底的期待。

作者通过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感受生活。或许在你的那个世界充满了灰暗与不堪,但是总会有那么一道光能照进来温暖你的心房。

这本书虽然只有短短的29篇文章,但却关乎旅行、生活、城市与人的文章,让我们在书里自由的寻找,去感受这股内心明亮的感觉。

01

曾经有一段时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被无数网友奉为至上名言,戳中了很多人内心一直想说但是说不出口的真心话。

或许有的人会说人生就这么短暂,为何不出去外面走走看看呢?

前不久看一部印度电影叫《女王旅途》,影片讲述了一位印度女孩“兰妮”在结婚前一天,未婚夫突然提出悔婚,不愿意娶她,发生这么大一个突变,她选择一个人去巴黎度蜜月。

在整个旅途过程中,她自己一个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在此期间,她还遭遇了抢匪,她一个人跟抢匪搏斗,最后保住了自己的护照等。

兰妮刚开始到巴黎,她的心情是一片阴霾,被未婚夫抛弃让她觉得自己非常糟糕。她在旅程的开始,会不断的想起未婚夫之前追她的点点滴滴。

在这期间,他也感到很迷茫,对自己的决定产生过怀疑。

但在慢慢结识了新的好友之后,在好友的帮助下,她慢慢认识到了之前的自己是多么愚蠢。未婚夫不喜欢她跳舞,她就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这段“女王旅途”对兰妮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新的环境,新认识的人,都让兰妮重新认识自己,最后脱掉了身上的思维枷锁,重新找寻到了真正的自己,开始活出自我。

作者在书里说过一句话:

“我们都是坚守内心的人”,在漫漫的旅行背后,你知道有一种人间滋味,也是每个人的所在吗?那就是生活。

生活或许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易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慢慢旅行路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生活的意义。

0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度过自己的迷茫期?

有个回答:“去外面看看,或许会有答案”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不妨到外面走走看看。不需到东京或者巴黎,也不用带着大包小包,你可以到走出家门,到菜市场、医院、马路看看,当成自己的一场独特的旅行。

很多人会觉得旅行,就一定要到国外、要家里很远还要带着很多很多的东西。

其实不然。

旅行的真正意义,旅游的意义不在乎,有多远,有多少人,而在乎,你跟这座城市、这的人有没有感情的关联。

作者在书里说到:当情感存在的时候,人们才有了联系,一座城市才真正坚不可摧

对于乌云装扮者来说,他去过很多的城市、国家,或许是旅行,又或许是放松和工作,但是每一场的路程都成了他此时的生活。

我记得他在文中写到,他去加拿大之前,他想到的无非是一些景色和建筑,但是当他真正来到这个地方后,他才感受到原来到哪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他的故事中,我可能看到了很多自己没有经历,陌生的事物,但是我在这一刻却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体验感。

03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些人或有些事,在岁月的时间里不经意的错过或失去了,偶然的拾起回忆,便会油然地生出一缕忆起往昔的浪漫情愫,便会有一种睹物思人之感,过往云烟之叹。”

我不知道此时的你有什么回忆,但我知道此刻的你希望自己不畏迷茫。

蓝色的海洋上是翻滚的海浪,但你不知道在那之上,飘过多少生命的痕迹;蔚蓝色的天空上是漂然的浮云,但你不知道在那之下是多少双期盼的眼神。

读完了29个故事,从旅行到生活,再从生活到旅行,蓝色的封面开始,便是蓝色的一场邂逅。

这是作者的随笔,却反应了大多数读者的心声,茫茫人海,我们相遇又离开,离开又重逢,但你只要知道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此刻,只想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八):用内心去感知旅行的意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那年我去了凤凰,体会了沈从文笔下的美丽湘西,云淡风轻之时,天空湛蓝,连空气都变得淳朴而又娴静了起来。黄昏时分,近处的河水静静流淌,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忘却了城市里的繁杂,也忘却了时光的流逝,只是感受着这人间烟火。旅行的意义,我想,大概也就如此了。

林语堂先生曾说:“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在《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里便有着这样一个流浪者,他精于伪装,却也忙于漂泊。“关于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内心”是他给自己的标签。他是孤独者,更是流浪者,他行走,他却也在思考,于是,旅行与随笔成为了他对于“在路上”的最好解读。

他是乌云装扮者,他便是那个流浪者,漂泊者。他将你也许无法去到的地方,搬到了你的眼前。旅行,从来也不会这么的孤独了。

1、风景并非一成不变,你一定要看的东西,永远在下一个旅程。

在新斯科舍的海边,他想去看最美的银河,想去追赶星星。但旅行,哪会有那么多的尽如人意,天空中云层覆盖,到底也未看到那美丽的银河,更没有眨眼的星。同事很是戚戚然,他却是坦然与期待着下一次的旅程。

我忆起了自己那年的衡山行,我与同伴相约着,凌晨时分便坐着缆车上了山,想着一定要看到衡山最美的日出。

可有着我们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一场最美的山顶观日出,到底是变成了一次熙熙攘攘的集会。

在山顶上忍受住了困意,忍受住了寒冷,却就在太阳要从云层间冲出地平线的那一刻,人们喧闹着,推搡着,呼喝着。虽尽早的占据了所谓有利的观景位置,却也在人头攒动中没有了任何缝隙。

那最美的日出,到底是没有在那个时刻,那个时分就这样完全的映入到我的眼底里来。

那时的遗憾,不言而喻,可我却不后悔那深夜的等待,和对于太阳跃出云层的继续期盼。

就如他所说:风景并非一成不变,你一定要看的东西,永远在下一个旅程。

2、梦想中的目的地往往让人失望, 意外到达的城市却总是让人惊喜。

他在丹麦著名的美丽城市哥本哈根骑行着抵达夏天,随后又来到了有“童话镇”之称的欧登塞。他在这里停留,慢慢的品味流淌在这座城市里的童话味道。他去吃了这里的特色美食,去逛了安徒生博物馆。

他说在欧登塞的街道上,总能看到地上会有一串串的脚印,原来这是安徒生的脚印,从他的故居一直的延伸出来,通往了海边。

“梦想中的目的地往往让人失望, 意外到达的城市却总是让人惊喜。”这是欧登塞给他的最大印象。

他说到达欧登塞的那天,下着小雨,这座城市,那般清新。

这像极了,那年我的另一次旅程,我们去了一个海边的城市,大家慕名去了当地的一个海鲜馆,游人如织,队伍排了长长的一行。

于是,怏怏的离开,随意的挑选了一家看起来也还算干净的小馆,新鲜的食材都被很是直观的摆在了眼前,没有豪华的玻璃缸,就用最是朴素的那种大塑料盆里放置着。

挑选了活蹦乱跳的新鲜鱼虾蟹,却也品尝到了最是新鲜的海味。

想着若是排队等到了那个很有名的餐馆,估计早已饥肠辘辘的要紧,任它再是美味,也成了聊以果腹的简单食物,怎么也品不出那份好来了吧。

所以,小意外有时候也没什么不好,如同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闯进了你的生活,又是另一种美丽,另一种惊喜。

3、走过许多的地方,我们不希望自己是匆匆过客,却希望感知旅行的真正意义。

他说:即使所有人都无法逃脱过去,也要找到认真旅行的理由。

从北欧到南欧,从期盼星河,到拥抱大海,从漫步街区到在小径里独自躇行。从骄阳到雪山,从小雨纷飞,到和煦柔风。

他走过,相信每一个人其实也都走过。

不同的,只是他行走在不同的国度,而我们行走在各自的旅程里。

我们曾经那样热切的盼望着自己能够逃离一种生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尘世之大,早已箍不住我们想要探求的心。

犹记得曾经的自己,一直在告诉自己,因为一座城,爱上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便留了下来。

可,任谁,其实都是时间里的匆匆过客,你这个时间里那些想法,在另一个时间里,早已不同了彼时。

当那些无力感,孤独感一点一点的袭来,当发现这世界上,我们会有太多到不了的地方,得不到的东西,看不到的风景,等不到的人。

遗憾自己终将成为了一切一切的匆匆过客,才发现,这其实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

冬日的一个午后,一束斜阳透过窗户,暖暖的打在了我的书桌上,我置身于阳光中,手中的一本《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我体会到了那句,身未动,心已远。

这世上,行走的人很多,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开阔了起来,我愿做那个内心明亮的人。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九):愿你历经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曾有一位老师递交辞职书,上面只有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我去看看。这句话火了很多年。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游,也有很多人反对。只是,旅游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生活,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我们想象中的旅游有沙漠,有江河湖海,有砂糖,有阳光,总之就是感受另一个世界。而真正的旅游很累。

乌云装扮者在《做一个内心明朗的人》这本书中写了关于旅游的故事,记录了旅游的真实。他认为真正的旅游并不是休息。读这本书,你会认识到你从未见过的人。你会遇见你从未去过的地方。

本书的作者乌云装扮者有多重身份:作家、编辑、翘班旅行者和独立书店创始人。已出版作品《我很好啊,吗》。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听到书名,我以为是鸡汤故事。但是看完简介,我明白这并不是励志书籍,而是生活,是经历,是阅历。

01

旅游对于乌云装扮者来说,不是工作,而是休息。他去过很多地方,北欧,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极其欣赏他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哪怕是做好的完全的准备,周密的计划,依然是意外发生。他写旅游很有意思,有故事,有感悟。

在去加拿大之前,他以为加拿大只有树林,会很无聊,然而到了加拿大,他才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哈利法克斯是泰坦尼克号沉默的地方,这一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虽然,它的故事不是那么美好。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独特。在哥本哈根他感受更多的是建筑。然而,他的导游并不喜欢那些建筑,认为它们太有存在感了。而作者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和建筑打交道。他说:“我们这一辈子都和建筑生活在一起,但是对城市而言,建筑又是比我们更长久的居民,它们充满了故事。”

在哥本哈根大学参观的时候,同行的一位新加坡姑娘告诉他这座建筑采用的是胡同的理念,而作者查完资料之后却是土楼。面对他人的自信,他并没有纠正错误,这不是一种纵容,而是一种气度。

读他的故事,你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他的故事里有知识,有见识,有气度。这便是人生的阅历。

02

旅行看的不仅是风景,有意思的还有很多,还有其他人。在去马尔默的路上,作者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同行的人给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如果有人阻止他想成为的人,那就离开他。

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能让我们随心随性。就像作者本不想应酬,不喜多人吃饭。然而,他依然会扮演好客人的角色。

然而在这次旅行中,琳陪他去了很多地方,服装店,家具店。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不一样。而临别前,他和琳的 对话值得思考。

无论你待了多长时间、走过多少路、认识多少人、对这个城市有多熟悉,对那个城市而言,你都只是一个旅行的人,我们总会教导那种再也不会见面的朋友。 你完全可以为这样的朋友返回一座城市。

我们怀念一个城市,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除了城市,有时候,有些人终其一生只有那一面之缘。关于旅行,我们总会有遗憾。因为,我们总有到不了远方,总有见不到的人,这却是另一种美好。

03

这本书中除了作者的旅游见闻,还有一些随笔。读他的随笔,是有一种思想的碰撞,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和我相同的观点。

作者的一位朋友曾是一名记者,因为喜欢文学做了编辑。很多都觉得她疯了,辞职去做一个下沉的行业。因为,她只要就在原来的行业,她注定是一个优秀的媒体人。但是,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从此以后, 她被书包围,沉淀了很久,她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中文编辑。一年后,这套书登上了畅销书的榜单。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告诉你要不断往前冲。但只要坚守内心,依然能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不是谁都适合野蛮生长。有时候,比起不断地前行,更需要安静。

作者还有一个观点,我极其赞同。那些不理你的人不是没空,而是,你没有那么重要。他提出了优先级的概念,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因人而异,因为总有人对你不重要。

合上这本书的瞬间,我好像懂了书名《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其实,那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希冀。读他人故事,悟自己人生。愿我们任何时候都能笃定的做自己,活成渴望的模样。

  《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读后感(十):读书旅行,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

人生实苦,唯有自赎。

先来看一则悲伤的新闻:12月23号早上9点27分,长沙湘府路大桥,滚滚车流中,一男子突然停下车,翻越护栏跳入湘江。

路边一辆车的行车记录仪,恰巧拍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12月的长沙,气温只有几摄氏度,但他毫不犹豫,从停车到跳桥,只用了几秒钟。

16名救援人员乘坐2台救生艇迅速赶到现场施救,到中午时跳水男子被打捞上岸,遗憾的是,他已死亡多时。

随后的电视台报道中,男子妻子的一番话,让人无尽唏嘘。

新闻报道截屏

该男子年仅31岁,夫妻俩刚买房不久。事发时,男子刚刚送了老婆上班,并无异常举动。妻子说,丈夫曾在工作中和领导发生不快,单位领导当着很多同事的面训斥丈夫。

事情曝光后,众多网友感慨不已:这如此年轻,刚买了新房,美好的生活才开始,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结,才会让一个人,要在大桥上跳进冰冷的江水,没有丝毫的迟疑? 著名主持人鲁豫曾在《偶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谁,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那一定只有他才会懂。 他突然迷茫了,对这个世界失望了,也彻底灰心了。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早上,你也许还在匆匆上班的路上,有些人却已经永远消失了。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时刻,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

答案在《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这本书里。

书籍作者乌云装扮者

作者乌云装扮者,是一位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曾在多家杂志社就职的他,如今成为专职旅行家,以他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出不一样的世界。

虽然书名取得有些鸡汤,但打开这本《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你会发现作者没有喊口号、打鸡血,而是以导游的身份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一路的风景和感悟,让人读罢不觉跟随作者的镜头,开始了一段周游世界的旅程。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旅行主要记录了作者旅行中的景物;第二部分随笔则是在旅行中的思考。

接下来让我们打开这本《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沉浸在那些如沐春风般的文字里,让日子不再单调,让灵魂不再孤独。

旅行,让生命不再焦灼

作者的第一站是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住在白点海滩边的酒店,平静的海面上偶尔掀起温柔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灌木丛。抬眼处,是一道皎洁的月光。

那一刻作者想起了北京的妈妈,还有她做的月饼。

结束这段旅行的时候,作者平静地告诉我们,他丢失了手机,因为没有及时备份,里面的照片全都遗失了,但那又怎么样呢?因为一旦开始旅行,人生总有遗憾,就像这个世界上总有我们不能做的事情,到不了的地方,得不到的东西……

当镜头转向北欧,作者笔下的丹麦、瑞典、芬兰、挪威,有着茫茫的海面、孤独的岛屿,却居住着一群爱生活的人。雪山那边,山涧溪流潺潺不绝,晨间浓雾从水中升起,这片自由而干净的土地,让人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

在游历巴塞罗那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选择,你会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城镇?”,作者认为城市充满了想象力,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不管你是否接受,未来的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平原,走向更多的人群,积极地拥抱城市。

读书,是打开外界的钥匙

在随笔部分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因为在工作中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渐渐地被很多人投诉,但他并没有感觉到愧疚,反而有些冷漠。因为在他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不是因为忙,也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不理你,而是因为你没那么重要。

一位熟悉的同事离职了,作为曾经的职场精英,作者当时觉得很难过,同事却开导他说:“当你热爱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付出,这样有一天即使你换了工作,也不会后悔,不用带着过去的悔恨去完成现在的工作。”

作者深以为然。

不情愿地工作,原因有很多,因为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不是为了实现梦想,而是为了谋生,而为谋生去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舒适可言的。

如果对一份工作感到不快乐,作为职场人应该明白,确认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然后换一份能实现价值的工作,因为能体现价值和能力的事情,本质上是快乐的。

……

类似这样顿悟的文字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在想,如果开篇那位跳桥的男子能读到这本书,或许悲剧可以避免。

读书旅行,做内心明亮的自己

一个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所以有了那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教会我们思考,而旅行却教会我们与灵魂对话,教我们不断从环境中学习和累积,让自己心智更加成熟。

我们离开,我们旅行,我们阅读,我们成长,其实都是为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或者说更真实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