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会给你写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不会给你写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04 02:4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不会给你写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不会给你写信》是一本由庞婕蕾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20-7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会给你写信》读后感(一):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我不会给你写信》

  

言情小说在读书的那几年从来都是被父母归为禁书。但是言情小说却是青春期的小孩子寻找情感认同的重要突破口。曾经我也因为看言情小说被父母和师长重重的训斥一番,自此便觉得言情无用。以至于成年后看的图书类型都偏向于社科类目。

年近30翻看这本言情小说觉得只要心思纯净便无惧“闲书”。关于言情小说,不管父母的态度是限制还是纵容,皆是出自于爱。两种态度的差别跟爱的深浅无关,区别只是在于表达方式不同。就如曾思羽和姚远的父母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一样。曾思羽妈妈觉得孩子身体最重要,不能为了学习而动摇了“革命本钱”。但是姚远的妈妈却觉得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交友之类的事情皆可抛之脑后。

曾思羽是一个被爱包围着长大的孩子所以她性格开朗,在班里也会有很多朋友。甚至连有一个温柔的妈妈也会成为她被人羡慕的优点。尽管她的妈妈也担心她会交友不慎,误入歧途。但是曾思羽妈妈的干预方式却比姚远的妈妈睿智太多,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15岁的孩子,需要的不一定是爱情,但一定是父母的包容和理解。父母的格局越大,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越高,孩子愿意和父母吐露的也就越多。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不容易走极端,也不容易早恋。

姚远妈妈也是爱孩子的。但是姚远妈妈的爱很难让孩子接受。所以姚远总是刻意回避跟妈妈谈及同学们的事情。诸如此类的妈妈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很多人把生活的重心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没有实现的学霸梦强压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取得一个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他们希望孩子不要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希望孩子过的比自己好。但是他们忘记了,生活除了理想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事项。比如,朋友,爱情,兴趣。

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控制,也可以是理解。未生育之前,我觉得孩子要完全听从长辈的教育才对。但是如今,我也有了女儿,也见识到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从“父母大学”毕业。所以我希望孩子你至少要知道爱的正确表达方式。不管是父母对待子女的爱,还是同龄人之间的“早恋”情愫。我相信只要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价值观取向上一定都不会有太大的偏差。相反如果父母明令禁止言情小说,孩子则会选择其他的阅读渠道。不仅阅读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反而会让孩子在这种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所以我觉得与其阻碍,不如疏通。

多跟孩子聊天,就像曾思羽妈妈那样。陪着孩子一起去经历青春。一起看言情,一起追星,对青春期的一切求同存异。相信孩子不会过激,十几岁的孩子也有是非判断标准的。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程度也会反射出孩子对周围世界的信任程度。如果你的孩子撒谎成性,那么父母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爱的方式有问题了。

  《我不会给你写信》读后感(二):《我不会给你写信》:十五岁的夏天,少女与学霸的故事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我听到最好听的歌,想分享给你。我读到喜欢的诗,想念给你听。一份信,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关于青春的故事。

《我不会给你写信》一书,讲述了女孩曾思羽与学霸少年姚远的一次偶然相遇,相似的爱好和共同的话题让两个人成为朋友。可是随着升学考试的逼近,姚远从曾思羽的生活中消失了,一直淡定的妈妈也变得有些焦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本书是上海女作家庞婕蕾的小说。她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铜奖、上海市作协会员年度作品奖励等多种奖项。多本图书被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列入“中学生读一本好书”推荐目录。

曾思羽与姚远本是两条永远也不可能交汇的平行线。一个是普通班的普通学生,一个是重点班的学霸。

因为一次爱心义卖,姚远买走了曾思羽义卖的一本诗集,两人因为一本诗集产生了交集。姚远开始注意到这个女孩。整个故事充满青春气息,从追星,一个爱豆如何痴迷于自己的偶像,因为偶像在跑步中如获神力。

谁人不曾年少轻狂过,谁人不曾有过少女心。故事还穿插了曾思羽母亲谢辰的青春故事。最终因为同学迟到31年的道歉,以及一个同学的突然猝死,让谢辰释怀了。

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冲刺中,曾思羽逐渐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曾思羽的父母不同于班里其他父母严苛、不近人情。

母亲在她与姚远的接触中,采取的态度,让她深深感动。母亲捧起曾思羽的脸说,抱歉,小羽,我并没有更多当妈妈的经验,你是我唯一的孩子,我只想好好爱你……母亲的爱在冬日的严寒里,如一股暖流从曾思羽的心尖一路传到脚上。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子女优秀。

曾思羽的父母到底为女儿做了什么?

妈妈废寝忘食帮她整理错题本,在买回各种教辅,帮她找出相对应的薄弱点后做几道题加强巩固;爸爸也会在公司吃过饭后,把历年来的数理化真题试卷拿来研究一番,找到出题老师的思路,回家帮她梳理;妈妈帮她做了中考英语词汇卡片,陪她跑步锻炼身体的时候和她一起背单词,背诵一个划掉一个;爸爸用理科思维帮她整理文言文虚词实词的记忆诀窍……

试问又有多少父母能和子女成为朋友,成为一起战斗的队友呢?

姚远的母亲为了儿子,坚决制止了姚远与曾思羽的放学路上的一起同行。最终姚远成为全市第一。

最后姚远送给曾思羽一个盲盒,他在信中问曾思羽,嘿,你会给我写信吗?曾思羽说,我想,我可能不会写信给你。但,我也并不十分确定。十五岁的夏天,又有什么是我可以十分确定的呢?

徐志摩在《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故事到这时结束了,另一个青春故事又开始了,就这样循环往复。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我不会给你写信》读后感(三):青春里的小秘密——我不会给你写信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思念丝毫未减。

耳边传来歌曲少年那熟悉的旋律和有点稚嫩的声音,让我在心里泛起无数的涟漪:

我们都曾年少过,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是否还坚持初心,风采依旧?这么多年的时间,是否让过去的一切得到了和解?

“妈妈,这首歌好听吗?”儿子打断我继续神游的思绪,盯着我问道。

“好听。不仅唱的好,而且歌词也写的好。”我如实回复道。

“我们同学也喜欢,老师也喜欢,所以,最近学校经常放这首歌。”儿子看我感兴趣,开心的跟我说。

“怪不得最近我来接送你,经常会听到这首歌呢。”我实话实话。

“好听的歌,谁会不喜欢呢?”儿子对我的回答超级满意,裂开嘴,露出了白白的牙齿。

看着青春期的儿子,脸上冒出来的青春美丽痘,再瞅瞅自己脸上日渐增加的皱纹,不由得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时间,我就从孩子变成了孩子的妈妈,身份大逆转啊。青春的印记已经在自己的身上找不到半点的痕迹,只留下心底里那少的可怜的青春记忆。

儿子每天都会跟我叽叽喳喳的说上半天,他感兴趣的话题,无非是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同学、老师、家长是最常出现的话题,甚至于一些传闻——某男同学和某女同学谈恋爱了等等,这种小八卦也是津津乐道。

很多时候,我都想打断他,都想告诉他,努力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其他的事情,别在意。可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实在是不忍心打断他的这点小八卦。后来想想自己在孩子这个年纪,好像也是如此,不由得任由他天天在我耳朵旁“呱呱呱呱”。

经历过青春的我,很好奇别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很久没有你的消息》和《我不会给你写信》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我不会给你写信》讲述的是:

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平行班的女孩曾思羽结识了学霸班的男孩姚远。看似相同的爱好和共同的话题,让他们成为了朋友。可随着升学考试的逼近,姚远仿佛消失了一般。

一直淡定的妈妈也变得有点焦虑,原来是年少时受到伤害的伤疤不能自愈。

故事的最后,妈妈与过去和解,曾思羽在爸爸妈妈的爱心式辅导下,成绩突飞猛进。姚远也寄来了曾思羽想要的经常在地铁上讲,却还未讲完故事的答案。

看看姚远的妈妈,曾思羽是幸福的。没有父母的高要求,没有父母的不理解。

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写,想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做怎样的父母?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值得我们深思。

聆听新语系列《很久没有你的消息》和《我不会给你写信》看似写给孩子的书,实则也是写给父母的,一起读起来吧,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不会给你写信》读后感(四):《我不会给你写信》:一缕青春的暗香袭来,重温一遍年少时暗恋的欢喜

  

(文/亦浓)

走过青春,路过你,一缕青春的暗香袭来,重温一遍年少时暗恋的欢喜。

——题记

01.《我不会给你写信》的温暖

聆听心语的《我不会给你写信》,讲的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的封面是淡蓝色,都说蓝色代表忧伤的颜色,它讲的故事却很温暖。

在去看心仪偶像演唱会的曾思羽,与学神姚远偶然相遇,此后,两人心有默契的每天放学后同路坐地铁回家,这一路成了彼此在繁忙的中考时期的解压的幸福时光。

但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姚远却失踪了。曾思羽的妈妈也开始变得焦虑,是跟陌生到访的阿姨有关吗?……

《我不会给你写信》,主人公是一个爱读诗爱写诗爱画画爱做梦的女孩(话说,怎么跟中学时代的我这么像呢—当然人家的高颜值除外)曾思羽,与学霸少年姚远从邂逅到彼此敞开心扉的美好故事。

辅线是曾思羽的妈妈少年时代被恶作剧闺蜜深深伤害的往事。贯穿着学霸少年与做梦少女每天放学后彼此之间分享的书中的几个温暖故事。

02. 那些值得回味的

几封很值得回味的信及与信有关的:

曾思羽一直收到的匿名暗恋者的明信片(情书吧);姚远转学后寄给曾思羽的信;

曾思羽给姚远讲的故事中加埃东寄给少女罗荷的走了五十年历经艰难曲折的信;

曾思羽的妈妈谢辰与暗恋的学霸葛友轩暑假的信件往来,及最后收到闺蜜们迟到三十年的道歉信;

姚远讲的故事中,香港男孩伍丹农与笔友书信往来修成正果的爱情……

迟到了五十年的加埃东的信,罗荷收到了,当年的少女已然白发苍苍;迟到了三十年的道歉信,谢辰收到了,当年无故躺枪的学霸后来的网络作家葛友轩已猝然离世……

青春是美好的,未知的一切就像是积攒的盲盒,在打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不是你最终想要的那一个。

无论曾经多么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只要是在努力着,并永远抱着美好的期待,就有了开启未知盲盒的底气。

03.忘记了吗?似曾相识的青春

似曾相识的青葱时代,原来,我们都曾年轻过,久远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久远了,那些开心或不开心的往事;岁月蹉跎青春易逝,或风采依旧,或,已然作古……往事随风,不经不觉。

年少时我们也曾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现在的我们却变成了自己当年不喜欢的样子,蜕变成了孩子们心中抵触的父母。

想想我们年少时的模样,其实,现在的孩子不就是在重复着我们走过的路吗?我们又如何给他们一个健全、幸福的青春生活呢?

或许,我们应该尝试着用年轻的心思去理解他们现在所经历的,理解他们对学业压力的牢骚,理解他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懵懂,理解他们因为少年的自尊或莽撞在探索未知前的迷惘和横冲直撞……

做好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像书中的曾思羽父母一样,做一个睿智的、有爱的父母。同样的,父母之间身体力行的爱才会滋养出有爱的孩子。

04.那些有爱的片段

“为了保住小命,爸爸这些年练就了一身求生本领,原则就是——老婆永远是对的,老婆可以有隐私,老公不能有,老婆生气的时候老公要第一时间哄,老公生气的话……不,老公是不能生气的!”

曾爸爸会宠溺地对女儿说“你妈妈呀无论多大都有一颗少女心”,宠爱妻子的男人,也会得到一个宠爱自己女儿的女婿的吧,家风也会遗传的。

“思羽,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你的队友”,妈妈会在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繁多时候,模仿她的笔迹帮她抄作业,会陪她锻炼陪她背英语单词,背会一个划掉一个,会在买回教辅资料后帮她找出薄弱环节整理错题本;爸爸也会在公司吃完午饭后拿出历年的数理化真题进行研究,帮她梳理出题老师的思路帮她整理重点……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我用我的,别人用别人的,我的未必就是对的,还可能是错的,可在当下,我只想这样好好爱你”妈妈对小羽说。

“在这样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她们在街头说着爱,似有一股吃过火锅后的暖流从曾思羽的心尖一路传送到了脚上”。

那次与妈妈的对话也“如一针强心剂注入曾思羽的体内”,曾思羽如有神助,在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曾思羽的同学们都想跟她取取经,但是,曾思羽该怎么说呢?或许,他们该让自己的父母去问问曾思羽的妈妈吧。

“小羽,未来你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你会上什么大学,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小羽,你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这就是养一个小孩的妙处啊,就像是抽中了一个需要长期养护的盲盒,还没到拆开的时候,所以,永远有期待。”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成长。但促进他们从里面打破的原动力是父母从孩子角度出发的合理的关爱,不是在一旁指手画脚的家长式“我说你做”,而是父母能够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的勇气。

对于基本交流靠吼的父母们,在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时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这本书就不错!

“这天早晨,已经是老妇人的罗荷,坐在窗户前读到一封信,一封她刚刚收到的信,上面写着:我是如此爱你。正对面窗户里的加埃东。那真是一封姗姗来迟的信,对罗荷来说,迟到了太久太久,她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老太太。”

“你每天坐几号线?”“12 号线。”那本诗集就这样被买走了,没有讨价还价。

“原来,在6月金色的阳光下,买走诗集的是姚远……”姚远,遥远,遥远的地方有诗和远方,有未知的未来……

  《我不会给你写信》读后感(五):一缕青春的暗香袭来,重温一遍年少时暗恋的欢喜

  

(文/亦浓)

走过青春,路过你,一缕青春的暗香袭来,重温一遍年少时暗恋的欢喜。

——题记

01《我不会给你写信》的温暖

聆听心语的《我不会给你写信》,讲的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的封面是淡蓝色,都说蓝色代表忧伤的颜色,它讲的故事却很温暖。

在去看心仪偶像演唱会的曾思羽,与学神姚远偶然相遇,此后,两人心有默契的每天放学后同路坐地铁回家,这一路成了彼此在繁忙的中考时期的解压的幸福时光。

但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姚远却失踪了。曾思羽的妈妈也开始变得焦虑,是跟陌生到访的阿姨有关吗?……

《我不会给你写信》,主人公是一个爱读诗爱写诗爱画画爱做梦的女孩(话说,怎么跟中学时代的我这么像呢—当然人家的高颜值除外)曾思羽,与学霸少年姚远从邂逅到彼此敞开心扉的美好故事。

辅线是曾思羽的妈妈少年时代被恶作剧闺蜜深深伤害的往事。贯穿着学霸少年与做梦少女每天放学后彼此之间分享的书中的几个温暖故事。

02.那些值得回味的

几封很值得回味的信及与信有关的:

曾思羽一直收到的匿名暗恋者的明信片(情书吧);姚远转学后寄给曾思羽的信;

曾思羽给姚远讲的故事中加埃东寄给少女罗荷的走了五十年历经艰难曲折的信;

曾思羽的妈妈谢辰与暗恋的学霸葛友轩暑假的信件往来,及最后收到闺蜜们迟到三十年的道歉信;

姚远讲的故事中,香港男孩伍丹农与笔友书信往来修成正果的爱情……

迟到了五十年的加埃东的信,罗荷收到了,当年的少女已然白发苍苍;迟到了三十年的道歉信,谢辰收到了,当年无故躺枪的学霸后来的网络作家葛友轩已猝然离世……

青春是美好的,未知的一切就像是积攒的盲盒,在打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不是你最终想要的那一个。

无论曾经多么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只要是在努力着,并永远抱着美好的期待,就有了开启未知盲盒的底气。

03.忘记了吗?似曾相识的青春

似曾相识的青葱时代,原来,我们都曾年轻过,久远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久远了,那些开心或不开心的往事;岁月蹉跎青春易逝,或风采依旧,或,已然作古……往事随风,不经不觉。

年少时我们也曾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现在的我们却变成了自己当年不喜欢的样子,蜕变成了孩子们心中抵触的父母。

想想我们年少时的模样,其实,现在的孩子不就是在重复着我们走过的路吗?我们又如何给他们一个健全、幸福的青春生活呢?

或许,我们应该尝试着用年轻的心思去理解他们现在所经历的,理解他们对学业压力的牢骚,理解他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懵懂,理解他们因为少年的自尊或莽撞在探索未知前的迷惘和横冲直撞……

做好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像书中的曾思羽父母一样,做一个睿智的、有爱的父母。同样的,父母之间身体力行的爱才会滋养出有爱的孩子。

04.《我不会给你写信》那些有爱的片段

“为了保住小命,爸爸这些年练就了一身求生本领,原则就是——老婆永远是对的,老婆可以有隐私,老公不能有,老婆生气的时候老公要第一时间哄,老公生气的话……不,老公是不能生气的!”

曾爸爸会宠溺地对女儿说“你妈妈呀无论多大都有一颗少女心”,宠爱妻子的男人,也会得到一个宠爱自己女儿的女婿的吧,家风也会遗传的。

“思羽,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你的队友”,妈妈会在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繁多时候,模仿她的笔迹帮她抄作业,会陪她锻炼陪她背英语单词,背会一个划掉一个,会在买回教辅资料后帮她找出薄弱环节整理错题本;爸爸也会在公司吃完午饭后拿出历年的数理化真题进行研究,帮她梳理出题老师的思路帮她整理重点……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我用我的,别人用别人的,我的未必就是对的,还可能是错的,可在当下,我只想这样好好爱你”妈妈对小羽说。

“在这样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她们在街头说着爱,似有一股吃过火锅后的暖流从曾思羽的心尖一路传送到了脚上”。

那次与妈妈的对话也“如一针强心剂注入曾思羽的体内”,曾思羽如有神助,在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曾思羽的同学们都想跟她取取经,但是,曾思羽该怎么说呢?或许,他们该让自己的父母去问问曾思羽的妈妈吧。

“小羽,未来你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你会上什么大学,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小羽,你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这就是养一个小孩的妙处啊,就像是抽中了一个需要长期养护的盲盒,还没到拆开的时候,所以,永远有期待。”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成长。但促进他们从里面打破的原动力是父母从孩子角度出发的合理的关爱,不是在一旁指手画脚的家长式“我说你做”,而是父母能够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的勇气。

对于基本交流靠吼的父母们,在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时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这本书就不错!

“这天早晨,已经是老妇人的罗荷,坐在窗户前读到一封信,一封她刚刚收到的信,上面写着:我是如此爱你。正对面窗户里的加埃东。那真是一封姗姗来迟的信,对罗荷来说,迟到了太久太久,她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老太太。”

“你每天坐几号线?”“12 号线。”那本诗集就这样被买走了,没有讨价还价。

“原来,在6月金色的阳光下,买走诗集的是姚远……”姚远,遥远,遥远的地方有诗和远方,有未知的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