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理想生活读后感1000字
《何为理想生活》是一本由[奥] 伊戈尔·约西福维奇 / [荷] 朱迪丝·德·赫拉夫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何为理想生活》读后感(一):《何为理想生活》与植物同居
【Sahara’s Booklist】 人生的答案,都在书里。
- - - - -
都市丛林博客社群集锦
书中做客5个家庭
主人们介绍他们与
《何为理想生活》读后感(二):绿植相伴,妙不可言
每天踩着钢筋混凝土生活的我们,也期待着一个“都市丛林”。
它如梦如幻,绚丽迷人。
它清新别致,香气迷人。
它舒适治愈,愉悦身心。
可是对于一个上班族,一个忙得昏天黑地,连仙人掌都会养死的人来说,它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不过翻开这本书,这个梦又清晰而迫近了。
书中说,“把植物养死不是世界末日,而是选择新的植物的理由!”
当然,我们用心呵护,把植物们养育得生机勃勃,自然是更好不过了。
玛瑞的阁楼被她设计成植物宝库,也是一个乐园。老式家具、陶器、蕨类、芦荟,让这里充满活力。深深浅浅的绿,使生活充满韵味。在这里,器物装饰与植物们达到了和谐统一。
迪安夫妇的原生态工作室,十分迷人,精心陈列的陶器和郁郁葱葱的植物摆放在一起,让人情不自禁嘴角上扬,那些优雅生动的植物是最贴心的伙伴,每天带给人惊喜。
施密特有一本“丛林手册”,记录着植物护理技巧和移动之后的成长对比,她每周会拿出固定时间养护植物。可爱的植物与室内风格完美结合,让人永怀热爱和乐观。
……
本书介绍了多位人气博主的绿色之家,让人获取了很多建设“都市丛林”的灵感。书中还介绍了植物的养护技巧、造型技巧、搭配技巧等,都十分实用。
读罢这本书,心动了,也许是时候给自己置办一个“都市丛林”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但有绿植相依相伴,也是件妙不可言的事了。
《何为理想生活》读后感(三):可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很久之前听那首民谣,"你是一匹野马,可是我家里没有草原"。听的时候,怅然的不得了。太扎心。因为,日子被我过的,没有草原。
1
实在想不到,家里怎么会没有植物。最起码,去甲醛的,总要有一盆绿萝。但中国人啊,总是会觉得无奈。我们太喜欢把日子过的功能化、有用化。如果没有用处,干嘛要在家里摆一盆植物?
想起很多年前,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和另外两个人同住的我坚持养一盆小吊兰。换宿舍的时候,抱着这盆小吊兰,去了另一个房间。
那个房间里啊,唯一的窗户是对着北面的。没有充足的阳光照进来。虽然我安慰自己,可以一个人住一个宿舍,不用和别人分享空间,在那时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然而就在两个月之后,吊兰因为长久看不到阳光,枯萎了。我忽然心里一堵。吊兰看不到阳光,我也看不到。
我咬牙,把所有的积蓄掏出来,问家里要了支持,在这个城市买了一个房子。因为阳光,因为植物,我留在了这个曾经想离开的城市。
可是翻开这本书,很心虚,我的家里还是没有草原。我也并不想要一片草原,我想要一个角落,里面有植物。
2
我喜欢这本书里,直白的说,如何与植物共生。
太多的钢筋水泥,让我忘记了和植物共生是一种本能。我们甚至以为,现在的日子,就是一种最好的日子。
美好,本身并不是一种昂贵的资源。当我们人为地把这种资源变得昂贵以后,奢侈品成为美好的代名词。可惜,一个数万元的包包,并不能保证家里有一片绿色。
翻开这本书,会看到各种角落的照片,那些照片里,告诉我们,可以怎么样让一株植物好好地站在那里。让生活变得安静美好。
不会摆设?看照片。无论一片繁华的波西米亚,还是冷静而优雅的北欧风,从模拟开始,并不难。
难的是,我们要记得去照料植物。因为这是在照料生活本身。
3
年纪一点点长起来。我懂了两件事。
第一件:人总是孤独的。因为心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的。而这样的独处,需要一个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更多的是通过物理空间,来丰富我们的灵魂空间。于是,植物是一种标配。
第二件:生活需要经营。因为生活的经营,需要去设计。而这样的设计,植物是成本最低的。
我是一个随着年纪变长,越来越喜欢安静和独处的人。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也是一种植物。只是我还不清楚,自己是哪一种植物。
可是,如果我不是植物,为什么每次翻开这本书,看到其中的龟背竹、青苹果,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柔。
或许,我可以成为一株树。
这很美好。
《何为理想生活》读后感(四):打造水泥丛中的森林
笔者作为一个被同事公认的“植物杀手”,居然敢翻开这本书!
原来养过的植物都死在我没有科学和用心养殖的手上!看完实在觉得对不起我养过的123456盘多肉……此书的插图和排版都很精美,图片高清,翻译不错,阅读体验很流畅。不仅教了怎么打理植物,还教了陈列的技巧以及植物的别样用处。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枚“植物杀手”,又或是想为家中增添绿色装饰提高生气,那么不妨打开《何为理想生活》,相信你在这本书里面一定能找到来自于种植植物的乐趣。
(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笔者是南方人,从小家中都不乏绿色植物,每年春天母亲都会采购一两盘新的绿植小伙伴,家里的绿色逐渐也就多起来了。懒惰如我,在办公室也摆了一盘坚强的水培绿箩,有篇推送说减压有两种低成本方式,一是到户外去亲近自然,二是在工作环境中摆放绿植,大概是能刺激人产生什么快乐的因素吧。
绿色能给人带来舒适的心理暗示,让人感到冷静和平和,这是理想生活中不能缺少植物的原因,小小的植物能为人带来大的的能量。
(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作为一个陈列师,阅读这本书是有惊喜的,因为里面有几位主人翁是室内设计师和陈列师,关于如何陈列植物让他们为空间产生功能性的观点有专业的见解。例如摆放比较高的仙人掌在视觉上可以拉长空间的垂直感,为低矮层高释放压迫感;卷曲的青苹果竹芋叶子可以带来灵动轻盈的空间质感,使人感到轻松;用不同高低的植物搭配起来形成小森林,营造出丰富多层次的居住空间,都是一些简单而且实用的造型技巧,即使在商业空间中也可以运用植物来配合商品陈列。
(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对于植物新手来说,书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养护技巧。如果你不想和我一样成为植物杀手的话建议好好阅读书中的这一部分,每一种有介绍的植物都有对应的养护技巧,关于位置/温度/浇水量/肥料等信息,这就不用担心辛辛苦苦养半天收获的是一棵枯草了。
(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近年来受“ins风”的影响,龟背竹成为精致家居必不可少的背景,再配上极简风的金色花盆大理石桌面,谁又不是社交网站中的品质生活代表呢?但养植物,快乐的不仅仅是社交网站炫耀的那一霎那,像冥想一样,用心浇灌的过程,和植物互动,看着这些植物的成长把家变得越来越温馨,这也是一种持续给内心获得宁静快乐的方式吧。
博主们和几种甚至几十种植物同居一室,尽管它们是安静的生命,但也会发出自己的语言,可以细心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在养植物这件简单温馨的小事上,不妨像书中的主人翁们一样,放下浮躁去体会吧,去理解植物的心声。
(以上为龟背竹,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书里介绍的植物我最喜爱的依然是被我养死的多肉(或仙人掌),一是不需要太多的地方就可以养上几盘了,二是它们天生有一种“雕塑感”,像一座有生命灵动的雕塑一样伫立在桌面上,三是很容易融入环境,无关装修风格,多肉总是不会错的。尽管仙人掌的摆放可能关乎风水,有各种说法说该摆在哪里或不该出现在哪里,但这并不限制我对它们的喜爱。
(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最后是来自一个铲屎官的额外重点提醒:如果家中有小动物,特别是猫咪,一定要确认你想养的植物对猫无害,很多人类喜欢的植物对猫来说都是毒物,严重者致死,种植前请谨慎查阅。
那么,你想在家中种下哪一种植物呢?
如果还没有答案,那就在这本书慢慢寻找答案吧,看看别人的家,别担心养不好,书的末尾有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有没有时间打理,都能挑选到合适的植物。
如果你选好了喜欢的植物,接下来的事就是用时间、爱和照顾,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水泥丛中的森林啦。
(图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