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复仇》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复仇》读后感精选

2021-02-11 04:3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复仇》读后感精选

  《复仇》是一本由森村诚一著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仇》精选点评:

  ●三星半。叙事不错,结局有些弱啊!二倍速。

  ●不够刺激...

  ●还凑活

  ●《エネミイ》(《敌人》,2000,栋居弘一良)

  ●现在完成了三分之二,案件还在错综复杂之中,不过我竟在二分之一处发现了凶手的迹象,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凶手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森村同一系列的几部作品,对他的写作风格还是有点了解的。今晚应该可以看清凶手的真面目了!!!

  ●还行

  ●有一个很大的bug,情节和文字也都比较无趣。

  ●***每个人都有一个会推理的女朋友!我也想要一个会推理的女朋友!(。

  ●这个故事太过狗血了。

  ●一般般。开头展开很广,结果过程和结局就和开头的展开一样——读者都想到了推理小说就很没味道。。。

  《复仇》读后感(一):无巧不成书

  发现森村诚一特别喜欢复仇的模式,当受害者无法通过法律伸张正义,就走向了民间自助的方式去“替天行道”。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没有绝对公平,而且没有绝对正义。最后受害者的家属,放弃了仇恨,选择了平静的生活,甚至得出要依靠法律获得正义的结论,我想,这是编辑或者说社会的要求吧!毕竟舆论要导向积极、乐观的正面结论。

  从推理小说来说,这本书太过于巧合。也许是断断续续读完的缘故,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反而到最后觉得作者在绞尽脑汁地凑结尾。毕竟要把四场谋杀、四个参考人以及两个凶手编织在一起是在强人所难了。虽说无巧不成书,但若过于巧合也难免让人觉得牵强、做作!

  只能说,这不是森村诚一的标准水平!

  《复仇》读后感(二):复仇究竟为何

  

人的仇恨就像是宇宙一般没有尽头。从没有法律的时候复仇就已有之,法律的早期更是有同态复仇。现代社会显然不会用这种思想来运作,但是当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规则、制度和法律没有作用时,我们又该如何呢?就像是森村诚一的《复仇》以为中所说:复仇就像是已燃尽的灰中重生的火焰。人终究是感性动物,人可以从仇恨中走出来,这也是人自我防卫的一种方法。但,终究也会让自己失去生活的意义。人为什么要复仇,如果不是失去了最亲爱的人,主人公怎么会从普通人变成连环杀手呢?我们不要探究究竟复仇是对是错,我们该如何复仇,最好的当然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但如果连最后的防线都没了呢?我们是该接受命运的安排,就此放弃我们的家人?朋友?还是毫不顾虑的展开血腥的复仇呢?这还是取决于自己。活着的人肩负着死去人的意志,但这难道是死者想要看到的吗?人活着就要有目标,复仇也是一样,复仇后空落落的感觉会让你失去作为人的活下去的意义。所以选择遗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复仇也不算是坏事。我相信法律制度一直在进步,遭受不幸的人也是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一环。复仇者最终能否得到救赎还是个未知数。

2020-4-18

  《复仇》读后感(三):社会派推理的主题永远是揭示社会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个权贵子女伙同几个混混欺凌同学,致使同学自杀——校园欺凌事件;

  一起绑架杀人却没有调查出结果的悬案——社会治安败坏;

  一次暴走族酿成了车祸最后却只判了短期监禁——国家法律漏洞;

  一场黑社会活动对普通家庭的毁灭打击——黑社会运动泛滥。

  结果是权贵子女活了下来,依旧富贵,而其他人都成了鬼。

  森村诚一向来不以本格推理见长,他是个公认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家,他也从来没有以本格派推理要求自己,所以这本书,不,他的小说基本上很难在推理方面有所建树。

  具体到了这本书,可见的,巧合实在是太多了,太多的巧合对一个小说家而言是致命伤:说明他对故事本就没有多重视,他主要还是想讲述这个社会。

  站在写作的角度上看,正常的应该是凶手和复仇者协会的四人一点接触都没有,又或是直接陷害,这二者都是加深“犯罪者是谁”这一谜团的套路手段,如果这样写,或许本书的刺激感会加强。

  森村诚一是社会派推理作家,他关注的不是推理,而是小说。他成名的几部作品,引人关注的不是小说本身,而是体裁主旨的惊世骇俗。

  不过想用200多页讲清楚这么多社会问题,显然是吃力的。

  森村诚一的问题也多是社会派推理的问题:社会派推理的主体还是在推理,但通过案件来讲,实在是非常的牵强——罪犯个个都飞黄腾达,受害者个个生活艰难,十多年不接触的人物因一起案件重新聚集~凭几起案件就想把社会讲清楚,不太现实。

  社会派推理没有解释的欲望,只有揭示社会的欲望,这本身就是流行小说的界限,然而既然主旨是社会,自然少了许多的刺激:不要指望社会现实有多刺激。

  于是当很多人抱怨森村诚一、松本清张这类社会派推理大家的小说多半沉闷时,却很难明白大师本就想要沉闷——他们要揭示社会,而不是专注推理本身。

  有意思的是,上个世纪东西方的推理都走向了不同的地方:欧美开始流行硬汉推理,最后成了犯罪小说;日本则走上了社会推理,最后到了东野圭吾,成了社会本格推理。

  推理小说有其局限性,社会派推理的局限性就像森村诚一的这部小说一样,他们没有放弃推理,但又显得并不在乎。

  《复仇》读后感(四):森村模式

  理想中的侦探小说还没有找到,如果达芬奇密码算侦探小说的话,它算是比较接近我的理想的了。可惜的是,丹布朗毕竟不是侦探小说家,不具有侦探小说家的一项共性——出书多,往往是一系列一系列地出。我没有仔细想过个中原因,难道是因为侦探小说家都脑筋较为灵活所以写起书来比别人快?还是因为侦探小说毕竟不如文学小说需要时间的积淀,多少带点商业性质?不过不管原因为何,我喜欢这个共性,因为当遇到一个喜欢的侦探小说家时我喜欢一气呵成地把他或她的作品读完。只有一两本的话,是满足不了我的……

  看过的侦探小说不算多也不算少,柯南道尔的,横沟正史的,江户川乱布的,阿加莎的,爱伦坡奖的,需要强调的是,我都没有把他们的全部作品看完,很多都是看了三四部,然后觉得实在不对自己胃口便放弃了把一整个系列读完的想法。

  本来想好好地逐个逐个地评论一下以上作家的,但是鉴于某人的电脑没有五笔,打字打得我很憋屈……看来真是要习惯用拼音了,大势所趋阿……谁还用五笔这么老土……555

  那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之所以迷上了森村诚一,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就符合了我的要求,而是我欣赏他的写法,每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风格,但是侦探小说家尤甚,简直已经算得上是有了个写作模式了,森村的模式恰好符合我的胃口。以下文字有书透嫌疑……

  森村模式:

  1,没有特别出色的侦探或警察,没有一个出现在所有作品中的代表式人物。(这个嘛……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有金田一一这样的固定角色出现的。注:文中的金田一都是指金田一一而非金田一耕助)

  2,凶手的作案手法并不是十分的高明。准确来说,基本上都不属于智力型犯罪。(我还是比较欣赏金田一中那些令人敬佩不已的缜密的作案手法。)

  3,会有多宗命案交织。第一次看森村的小说,我很自然而然地把所有命案都联系在一起了,如果不是同一个人干的,那么至少也是关联谋杀,但事实上……您确定您要听书透么?……事实上有些命案只是恰好时间上吻合或者人物有关联,但如果没有这些命案,却又确实解不开书中的主要案件的谜底。反正不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哪些才是我们要追捕的犯人犯下的罪行,哪些不是,哪些只是受害人命衰而已……

  4,last but not the least,也许这点才是最吸引我的,那就是,森村的书会让读者很自以为是地参与进去,他也像大多数侦探小说一样,会留下悬念会留下线索,但是,更离谱的是,他甚至会在书的开头就直接“告诉”你谁是犯人,虽然实质上并不是……但我第一次看他的小说时还真被他骗到了,心想:“不是吧,一开篇就告诉我犯人是谁,那还有啥好看的阿。”那本书就是《复仇》,第一章就说有一班人想组成受害人联盟,一副要找仇人复仇的架势,还描绘得跟真的一样,唯一让我坚持读下去的原因是我想看看他们究竟要怎样复仇。而事实嘛……不告诉你,反正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也不是你想的那样=,=

  当然,森村的作品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点逻辑上根本就说不通,有些又太不切合实际了,破案的技巧性也不是很够。但我还是一本接一本地看,我想知道他又是怎么地自圆其说,又是怎样地出乎我意料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