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方美术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锦集

2021-02-15 00:0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锦集

  《东方美术论》是一本由[日]金原省吾著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

  这本书是日本美术家对东方美术的概括,提炼,有很多比较内核的观点,理论。作者逻辑清晰,有条理,即使不是美术专业,读这本书也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可以当做科普读物。书里有关日本美术的内容占比最多,关于日本的和的精神,作者作了详细的论述,读完之后会对日本的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书里配的有插图,方便读者比对。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有失偏颇但有阅读价值

  此书并不适合美术入门者看(比如我)。

  作者对于日本美术中的“静”“和”等理念深入诠释,这是日本文化中的精髓,直到今日仍在哪里影响着当代日本。

  同时,译者的文笔也值得称道。

  然而对于中、韩两国美术的论述有失偏颇,在阅读时要仔细甄别。(和其写作背景不无关系,当时处于二战时期,为鼓舞国民所作。)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主观中日美术对比

  本书是日本美术史界的泰斗级人物金原省吾的代表作。书名虽然是东方美术论,但全书实际中着重论述描写的还是中日美术的介绍及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需要读者自己思考辩识了。

  本书成于二战背景下,作为一个读者很难忽略书中的大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是其局限性

  另外本书其实更适合美术专业对口的研究之用,普通读者很难轻松阅读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东方美术论》读后感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个地方景色非常美,但是也说不出来是为什么美,《东方美术论》就会像我们解释什么是美,美在哪里。 对美的见解只是书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中国美和日本美的关系以及区别,各自的优势。对于我们理解美有很大帮助。 书中也有一些对于中国的观点我不是很认同,总觉得是看低了中华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叭。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 有失偏颇,不失见解

  开篇定义了几个概念,略有逻辑问题,不影响定义。

  东方美术被定义为南北,蛮有趣的视角,失之简化,其实只是作为第三章的一个印子。

  日本美术内容丰富,颇有见地,从美学层面推理日本美术发展。风土,境,视,座都是有意思的概念,现代有更为熟悉的说法。译者难得的表现得很清晰。

  第四章书法解读有异议,书法能够成为第四种境界,说到底也是一种符号化的线条,超越符号化恰恰证明了符号性。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平淡的理论书籍

  “境”的概念贯彻于金原省吾东方美术的一切论述,没什么太多惊喜。总觉得东方人谈东方文化,谈中国文化,都是那三板斧。不太懂画,但在视觉上,没觉得日本画与中国画有什么完全不同的差距,风格几乎相近,手法几乎相近。根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我没觉得金原省吾的论述,与我的初中、高中老师解读古诗古文的原理有什么太大差异,只不过换一个名词,换一种表述,再加上一个外国光环罢了。

  以上纯属一个非美术专业读者的外在感受,非专业、非专业、非专业。理论讲的再好、词汇用的再精妙,都不如天赋来的重要。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东方美术论》读后感”

  “人世间总有什么是永恒的吧,只是生而为人,我等只能透过无常,远眺永恒罢了”

  人们总是有很多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所信仰的。比如,音乐,文字,影像,当然还有美术。不同的人所呈现的美术也必有不同,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不得不说《东方美术论》还是对中日的美术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自我感觉作者的主观意识是不是太强了一些,有些地方…但不管怎样作者选择了中日美术来作为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是说明作者对中国美术也是十分的重视的。最后想用一句大家都熟知的一句作为结尾,人人都应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理解(大误)日本美学

  日本美学近年来越来越流行,清淡、寡淡、极简,花道、园林、静室、浮世绘,谈到日本美学,总会浮现这样的词汇。而这本书就是为了提供一个抽象的答案——究竟什么才是日本美学。

  作者金原省吾据介绍是日本美术大师级的人物,在理论造诣和江湖地位上无可指摘,从书中也可以看出,对各式各样的案例和理论他都可以信手拈来,对理论概念的阐释也都比较有逻辑、有条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任何一种人类创造的活动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书中介绍的美学如此,本书的创作更如是。本书创作于二战时期,书中也有不少作者将美学与政治相联系的阐发,更何况无论是哪个民族,对自己民族的维护是自发的。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一些观点,对于他有失偏颇的地方,也需要再三警醒。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

  这本书确实不适合毫无基础的人看。譬如我,看的时候还要查资料辅助理解。

  读完之后觉得还是有学到不少知识。从前看日本的一些美术作品,包括读一些日本文学作品,虽然能体会到其中存在着的一种独有的美感,但是并不能明确地将我所体会到的感情描述出来。在这本书里,就把那些感受写了出来,对我有一定帮助。

  至于大家都在说的偏见问题,不下任何结论,因为我既不了解日本美术,也不了解中国美术,对朝鲜美术更是两眼一抹黑。只能说以前在一些博物馆看过展览,能感受到三国艺术风格的差异,想来任何一个有基础判断能力的人都能分辨出来。但是后续发展、潜力等方面,我实在是看不出。

  希望自己日后可以读更多的相关资料,到时候自有判断。

  《东方美术论》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有识、有趣也有瑕

  《东方美术论》第一遍读完了。感受比较复杂。一方面,对于作者金原省吾深厚的功底非常佩服,特别是对于中、韩、日三个民族艺术特征的概述颇有切中肯綮之处,又能要言不繁,特别对于中国美术、书画的论述,有别具只眼之处。不过,最佩服的还是他对日本艺术的论述,如译者所言,从美术论出发,串联起了工艺、书法、文学、语法、茶室及庭园布置等领域,特别对于“境”、“座”、“和”概念的分析,贯穿日本千年历史的脉络,简要精到,读完全书,不光对于日本艺术、审美观念乃至日本文化,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最后还要说的是,作者引经据典,文辞优美,娓娓道来,没有学术文章的头巾气,篇篇都是有趣、有识的随笔。这是一本随时值得重温和涵咏的一本书。

  不舒服的是,本书写于二战期间,目的不纯,受制于当时的意识形态,民族自大思想和军国主义思维处处流露,在对中、韩、日的艺术比较之中,抑中、韩扬日的倾向明显,且对中、韩艺术和文化的看法有简单化、片面化之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