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1000字

2020-12-11 01:15: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1000字

  《西方美术简史》是一本由房龙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87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005/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美术简史》精选点评:

  ●天啊,我真的对绘画无爱=。= 所以……就不评价了……

  ●第一次读教科书意外的艺术史类书籍,比较简单不绕口,我用电子书看,很多画作效果可人,可是作为历史线书籍有太多作者自己的观念,适合非本专业以外爱好艺术的人初读/在形容洛可可时期时所用的之语我比较喜欢“这种伤感主义使站在时代之船驾驶台上的人看不清正确航行,直到撞到暗礁,船毁人亡的时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翻译得真得太烂了。

  ●西方艺术之光

  ●太簡了也~

  ●看了之后其实没太理解。以后应该还会有机会再看。

  ●够在几百页的篇幅把欧洲几千年的绘画都介绍一遍非常不错,去欧洲看博物馆之前可以看看。就是文字和插图没有关系看着比较头疼,应该先只看文字,然后再看插图和介绍比较靠谱。

  ●什么时候不科普 艺术场 国际锅

  ●插图过多严重影响阅读连贯性...别的都很不错嗯嗯...

  ●了解一下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一):好读又易读

  浅显易懂提纲挈领,是一本好读又易读的书。简要精到的介绍不仅适合孩子们和入门者阅读还适合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西方美术史并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们。

  还喜欢作者简要的评论,在这样简述艺术史的著作中较少见到作者独具思考的视角,这本书做到了。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二):可以同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同阅读的小书

  大学期间,还是在87年,总觉得老家是小县城,对于外来文化的兴趣,使我很喜欢历史上的西方经典美术作品,以及一些经典英文歌曲.

  这本小书,页数不多,内容简洁,可以同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同阅读(女儿自一岁半开始识字,现在阅读这些图书,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这本书有187页,去掉附录,只有185页.

  且,与房龙所著的同名大部头 相比较,他自己也说,其实并非是上本书的简单改写.

  房龙将他自己对绘画艺术方面的想法都写在了这本小册子中.这些想法恰恰是逐渐形成于上一本大部头艺术史的过程中!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三):比较明白艺术和时代的关系

  这本书说的是美术的简单历史情况,由时代环境背景下艺术家生活的情况还有艺术的走向。

  在罗马时期的画家是没有行动自由的,可以作画的机会非常少,是一种“规定的”艺术形式。在哥特时期由于教会的支持,画家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在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宽裕,人对美的追求,艺术家得到尊重。在巴罗克时期绘画不是突出的形式,因为除了低地理国家和西班牙以外,受战争迫害,不利于画家创作。在洛可可时期艺术家呈现的作品很美丽,但是缺乏男性的气概和力量。在20世纪画家获得个性的解放。

  作者说“通过理解过去画家作画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的评价现时代的画家。”看这本书能让我更清晰的明白历史环境下艺术的走向还有每个时代背景下的需求。因为之前看了《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所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故事和时期都能连贯上。值得一读~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四):串起珍珠的项链

  说到西方美术,你能说出几个名字?达芬奇?梵高?毕加索?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同样都是他们的名画,审美差距这么大?我一无所知。我只是支离破碎的看过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一些名画,通过朋友的《每日名画》APP欣赏部分画作。在美术的审美上,主要靠直觉。

  看到这本《西方美术史》纯属偶然。在搭乘地铁的间隙一点点的啃食着,居然也看完了。回味起来,真心觉得这本书好,值得推荐。我难以一下子说出其中的美妙,就宛如在你困顿劳累之时,喝到的一碗煲汤。初尝清淡,回味无穷,滋补养身。在这里,我说说我自己的获益,也希望读到这篇书评的朋友也能够看看这本书,看过的朋友能够常翻翻。

  第一:对西方美术史的系统总结。

  房龙虽然是个美国人,却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所以在这本书中,对西方美术史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看了书之后,我才了解到西方美术史源于埃及壁画,后来到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洛可可以及现代艺术,每一个部分房龙都会提到那些你可能耳熟能详的画作,以及其历史背景以及艺术价值。看完整部书,对于为什么现代化长成这个样子会有个非常清晰的答案。

  第二:美术审美的提升。

  房龙对书中画作的点评是不厌其烦的,有些甚至会介绍故事的背景、模特的故事、颜料的原料等等。更加难得的是整本书中,他都保持这一贯的审美思路,让你从头到尾读下来之后,现在跑到国家博物馆,也可以看懂一两张莫奈的画。就仿佛看了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之后,仿佛我们也能对《最炫民族风》或者《富士山下》品评一番。

  第三:对历史发展理解的加深。

  洛可可,这个在我看来无病呻吟的风格,在历史中,却是旧时代的终结以及新时代的召唤。作为最后一个国际风格,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风格能够风靡世界。而这种纤巧,也反映出在美术创作上,各种技巧喧嚣竞技之后,收场的落寞。而就在这落寞中,传递出一种“优雅”的气概。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不管是贫穷或是富有,不管是体弱多病或是体魄健康,不管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或耄耋暮年的老人,不管是圣人或者是罪人,都必须谨记一点:要优雅地死,无畏地吃苦,有一种适度优雅的功成名就的感觉。而我想,后面的美术发展,无论如何,也不会跳出这个优雅的格调。除此之外,书中对不同风格在历史中的地位已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这就是我看过这本书的收获,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几段点睛的句子,让你在短时间内对西方美术史获得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毫不夸张的说,你看完之后,下次的饭局中,你将成为别人眼中的评论家。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五):《西方美术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术简史

  【美】亨德里克·房龙

  版权信息

  2014-09-02

  “生命短暂,而艺术长存”。古希腊先哲希波克拉曾经如此感慨。或者说,正是因为艺术家有着超越死亡的欲念,我们才可以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艺术作品中看到人类不朽的艺术精神。

  2014-09-02

  西方美术主要涉及三大类型的样式,即绘画、雕塑和建筑。其中绘画中除了用工具图绘的作品之外,还有镶嵌画、板画和彩色玻璃画等。雕塑是三维立体的造型、有圆雕、浮雕等。

  第一章 画家究竟想做什么

  2014-09-02

  史前洞穴绘画艺术

  古埃及绘画艺术

  爱琴海岛屿及古希腊绘画艺术

  古罗马及早期基督教绘画艺术

  2014-09-02

  野牛

  洞窟画局部 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洞窟 公元前15000—前12000年 野牛身长195厘米

  2014-09-02

  受伤的野牛

  拉斯科岩洞壁画局部 法国 约公元前15000—前10000年 野牛身长110厘米

  2014-09-02

  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他已不重要了。因为在画家的画室里,美和丑只是相对的,只要能激发起画家的创作灵感,使他拿起画笔或排刷就足够了,其他的问题就留给评论家和观赏者去思考吧。对画家来说,画一完成,工作即告结束。

  2014-09-02

  欣赏一幅画时,首先要问自己:“这个人究竟想告诉我什么?”然后要想一想它所处时代的情形。也就是说要完全抛开我们现在的立场,完全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画家的感受。

  2014-09-02

  曾一度失传的克里特岛及其他爱琴海岛屿的文明,被认为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文明。直到50年前发掘之后,我们才得以重新认识和了解它们。埃及人的艺术从这些岛屿传到希腊半岛,在那里延续了一千年之后,又传到北欧。因此,现在我们弄明白了这一点:希腊艺术只不过是3000年前古埃及艺术的延续。

  2014-09-02

  除了少数历史珍品以外,希腊的绘画都带有某种“幼稚性”,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愉悦人,却很难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当您参观了庞贝和赫尔克里纽姆的残壁上的绘画后,您对这一点会有更深的体会。古希腊人对于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不重视绘画,他们像对待一个领养的孩子那样,也善待它,偶尔也会在背上轻抚一下,但却从来没有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

  2014-09-02

  因此,要想看到真正优秀的镶嵌画,就必须到偏远一些的地方,像拉文纳(亚得里亚海上的一座可怕的村庄,可看做是公元5世纪时的纽约)或威尼斯。罗马的几座早期的教堂及意大利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镶嵌画,此外,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有镶嵌画的精品。

  第二章 罗马时期

  2014-09-02

  拜占庭基督教镶嵌画艺术

  俄罗斯基督教圣像艺术

  中世纪手抄本插图画艺术

  2014-09-02

  可生活在希腊和罗马文化衰落后的画家,却远远没有他们的现代同行那么幸运。首先,他们绝对没有创作的自由。公元325年,在尼西亚举行的基督教第一次世界联合大会上,公布了一条原则:画家不能随意创作,必须按照传统和教会的法规进行绘画。

  2014-09-02

  因此,要想理解中世纪的画家,一定要先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

  2014-09-02

  人们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作罗马艺术时期。罗马艺术起始于9世纪,终止于13世纪。15世纪上半期,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罗马艺术逐渐为哥特艺术所取代。

  2014-09-02

  宇宙的主宰基督、圣母、圣婴和圣徒

  镶嵌画 西西里岛蒙雷阿勒教堂 约1190年

  这幅镶嵌画镶嵌在西西里岛蒙雷阿勒教堂祭坛后的半圆形壁龛上,是大型拜占庭壁画的典范之作。公元843年,天主教会废止了禁止用人的形象表现圣母、圣子的禁令,拜占庭恢复了和西方艺术的联系,古典的艺术形式和幻象般的特质对拜占庭艺术产生了新的影响。这些在这幅巨大的镶嵌画中得到体现,画面气势恢弘、巍然雄踞于圣坛之上的基督表现得如同宇宙的统治者一般,他举起右手,为众生祝福。下面的圣母子及众圣徒画得比较小,相对来说,他们不是那么重要。当你走进这样的教堂时,仰视着这个在金光闪闪的墙壁上威严俯视的基督,感受到的强烈震撼不言而喻。

  2014-09-02

  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俄罗斯的艺术来了解拜占庭的艺术。拜占庭对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和艺术观念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0年前,沙皇帝国灭亡以后,有大量的俄罗斯艺术品遗失或被盗,这些艺术品辗转进入欧洲和美国。我们因此有幸可以在文物市场,一睹拜占庭艺术真品的风采。这些圣像作品中难有令人惊叹的传世之作,也通常难以引起买主的兴趣。因为这些圣像不过是一种历史遗迹,它反映出1600年以前尼西亚会议对艺术的奇怪规定。这个规定要求艺术家不能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来选题和创作,而是要严格遵守教会的律法和传统。

  2014-09-02

  三位一体

  安德列·鲁布廖夫(Andrei Rublev) 蛋彩颜料绘于木板上 1410—1420年 141厘米×113厘米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藏

  俄罗斯在10世纪皈依基督教,并最终接受了拜占庭传统,使之融合到俄罗斯的传统艺术之中。鲁布廖夫无疑是俄罗斯最有名的圣像画家,他这幅生动的《三天使》就是俄罗斯-拜占庭艺术鼎盛时期两种大不相同的文化融合的精湛结晶。这里讲述了《圣经·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三个陌生人拜访了亚伯拉罕,他非常慷慨地招待了这些客人,客人告诉亚伯拉罕他将拥有自己的儿子。即使亚伯拉罕的妻子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但一年之后他会得到一个儿子。原来三个拜访的客人就是上帝本人和两个天使。鲁布廖夫改写了这个故事,以三个天使代替了三个旅人,并以此表示基督教义中最热衷的画题—三位一体。画家赋予天使以优雅和高贵的气质,以表明他们能够象征三位一体的神。

  2014-09-02

  罗马艺术是一种“规定的”艺术形式,它限制了艺术家的手脚,使他们难以施展,也为我们免去了深入研究的麻烦,我们可跳过这一时期,直接来谈哥特时期的艺术。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过于夸张,有矫揉造作之嫌。

  2014-09-02

  艺术要获得正常、健康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在社会中具有实际价值。就拿一个失业者来说,失业不仅仅失去了有规律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失业所带来的一种不再为社会所需要的可怕的绝望感。依靠失业救济金来维持生计的画家、雕刻家或者音乐家,如果没有一个坚定信念(即自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至少对艺术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的支撑,就会渐渐死去,因为没有一个正直的人可以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的状况。所有的艺术家,无论是画家、建筑师、音乐家、作家、小提琴家还是舞蹈家,他们的成败荣辱都紧紧维系于社会的需要。罗马时期,确实不需要画家。罗马式艺术形式的本质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如果你见过18世纪魁北克建造的小教堂,就可以想见罗马式小教堂的规模了。当时,每个教区的人数都很少,也没有懂行的石匠来建造像样的大教堂。只有五六十个居民的小教区,似乎没有必要建造能容纳上千名教徒的庞大教堂,当然也没有必要费力在墙上绘画,因为愚昧的异教徒根本不懂得欣赏。

  2014-09-02

  再后来,人们不再满足于这种没有亮丽色彩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对颜色的需求。因为调制不同的颜料需要十分细致的技术,一旦怀有这种技艺的工匠遭到杀害或因饥饿而死,这种技术就有可能失传。因此,这一时期的绘画色彩十分单调。

  注: 绘画艺术和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相辅相成的。

  2014-09-02

  圣彼得(St. Peter)

  选自《奥斯科特诗篇》 约1270年 30厘米×19厘米 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

  虽然英语民族是一个公认的缺乏视觉性的民族,但英国中世纪的修道士也创作了美丽无比的彩绘手抄书,《奥斯科特诗篇》最可以代表这种成就。这幅《圣彼得》画像的作者无法考证,但无疑是一位英国的画家,画作的线条谨慎、精到,优雅中流露出内心的细腻情感。这些无不反映出英国人特有的民族性格。

  第三章 哥特时期

  2014-09-02

  早期哥特式

  代表画家:契马布埃、杜乔、乔托、

  马尔蒂尼、洛伦采蒂

  国际哥特式

  代表画家:《威尔顿双连画》大师、

  林堡兄弟、秦梯利、

  罗昂祝福书大师

  北方哥特式

  代表画家:康平、扬·凡·艾克、韦登

  晚期哥特式

  代表画家:博斯、格吕内瓦尔德

  2014-09-02

  圣母子荣登宝座(Maesta)

  杜乔(Duccio) 蛋彩画颜料绘于木板上 213厘米×396厘米 1308—1311年

  杜乔和契马布埃是几乎同一时代的人,都是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契马布埃的创新虽然令人激动,但比起杜乔的作品还是稍显平板。杜乔最伟大的作品就是这幅《圣母子荣登宝座》。这是受锡耶纳大教堂的委托而创作的,作品有正反两面,这幅圣母子荣登宝座是正面的主体部分,背面则是表现耶稣的一生的一组绘画。1311年6月9日,这幅完成的绘画被运往大教堂,成为锡耶纳城的一件盛事,像一位历史学家记载的那样,人们满怀虔诚与赞美之情,店铺关闭,万人空巷,铜钟齐鸣,整个城市都在为这幅伟大作品的诞生而激动不已。当这件巨作不再能迎合人们的口味时,它被切割成块后卖掉,如今这幅巨作散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虽然杜乔依然没有摆脱拜占庭刻板和程式化的影响,但他却重新解释了拜占庭的艺术,他的人物起伏有致的优雅外形显示出北欧画风的影响。这是将哥特式时期划分出来的精细入微的雅致风格的早期范例。

  2014-09-02

  圣母子荣登宝座(Maesta)

  契马布埃(Cimabue) 蛋彩颜料绘于木板上 385厘米×223厘米 约作于1280年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一般认为契马布埃是乔托的老师,他原名切恩尼·迪·佩皮,是13世纪佛罗伦萨最杰出的画家。他被认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虽然他还保持着拜占庭的风格,却一直在致力于摆脱拜占庭圣像画平面感的束缚,为绘画带来一些令人激动的新变化。这些在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圣母子荣登宝座》又称《有八位天使参加的圣母子的就职典礼》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是为佛罗伦萨的三圣大教堂所作的祭坛画。它在情感内涵上已经超越了拜占庭圣像格式化的呆板形象,对柔软衣服的纹路也表现得细腻而准确,圣母的宝座也是以开放的三维空间表现,所有这些都是极具突破性的新发展。虽然契马布埃确有其人,由于很多的作品都被归于他的名下,因此,这个名字已被视为一群意趣相投、敢于创新的画家的代名词。

  2014-09-02

  在中世纪(约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为了争夺对世界的绝对统治权,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两个强大的势力纷争不断。为了战胜对手,双方都竭尽全力寻求支持者。半开化的法兰克、撒克逊、塞尔维亚和波西米亚的贵族选举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并汇集在他的麾下。而教会却拥有更完善的组织和更丰富的知识。因而,在这场教会同阿尔卑斯山野蛮人展开的无休止的争夺战中,教会很自然地把艺术家看做最有力的同盟。

  2014-09-02

  西莫尼·马尔蒂尼是哥特式绘画的最杰出的代表,在所有的锡耶纳画家中,他是唯一可以与他的老师—伟大的杜乔抗衡的人。他的绘画仍然保留着拜占庭精神超然的传统,同时又流露出杜乔的富于

  2014-09-02

  这些凶悍的入侵者也建筑他们自己的教堂,这种新式的教堂看起来像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冲天大厦,这种建筑更多使用的是垂直上升的线条,而不是罗马式教堂那种低下的水平线。

  2014-09-02

  哥特式建筑发展缓慢,并且从未真正盛行过。罗马式建筑依然存在,直到15世纪末,才真正被哥特式建筑所取代。画家们未能避开时代潮流的影响,在纯粹的罗马式风格的教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典型的哥特式绘画作品。

  2014-09-02

  圣母子、圣乔治和圣安东尼(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s George and Anthony Abbot)

  2014-09-02

  安东尼奥·皮萨内洛 (Antonio Pisanello) 蛋彩颜料绘于木板上 47厘米×29厘米 约1450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2014-09-02

  圣安东尼和圣保罗的会见(The Meeting of St Anthony and St Paul)

  萨塞塔(斯特凡诺·迪·乔凡尼)(Sassetta或Stefano di Giovanni) 蛋彩颜料绘于木板上 48厘米×35厘米 约1440年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2014-09-02

  面对审判者的死者(The Dead Man before His Judge)

  霍尔斯的诺汉书大师(Master of the Rohan Book of Hours) 霍尔斯的诺汉书插图画 约1430—1433年 29厘米×21厘米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中世纪蔓延整个欧洲的鼠疫夺去了近三分之一的人的生命,这场灾难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冲击在哥特式一些艺术作品中得到体现。这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现实主义作品,和林堡兄弟的微型画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位佚名的大师表现出对死亡的意义及它的无法抗拒性的深刻理解。在众多的骷髅中,消瘦的尸体沿对角线可怜地放置着,华丽的布料似乎象征了具有生命的人类的尊严,而这些,都会随着尸体一同幻灭在坟墓里。死者抬起头将灵魂交付给上帝,相信上帝赎罪的能力。这位佚名大师因在霍尔斯的诺汉书中的精彩插图被称为霍尔斯的诺汉书的大师。他是中世纪最有创造性、最令人激动的艺术家。

  2014-09-02

  为了不伤害孩子的感情,我们最好还是打消疑惑,尽力去理解他们的想法。这也是我们欣赏过去的艺术作品所需要的态度。要想对那些长期被遗忘的画家所要表达的东西有一点理解,我们首先是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成功,但经过努力,就能做得更好。这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耐心并做更深入的研究。

  2014-09-02

  阿尔尼诺的婚礼(The Arnolfini Marriage)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2014-09-02

  扬·凡·艾克是一个善于使用象征的画家,他所细心雕凿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2014-09-02

  让我们来尝试着理解和欣赏中世纪的原始作品。先从乔托的画入手,要理解他的画,首先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试图表达的东西。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在精神受到长期的禁锢之后,追求荣耀和美好事物的意识开始觉醒。

  2014-09-02

  反映现实,这是那些中世纪艺术的开创者及他们的后继者们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他们尽力向观者描述的就是他们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东西。和后期宗教题材的作品相较,你能立刻发现它们的区别。比如,当我们观赏伦勃朗的绘画和蚀刻版画时,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所表现的那些盛大的、富丽堂皇的圣经故事中的场景,是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

  2014-09-02

  基督下十字架(Deposition)

  罗希尔·凡·德尔·韦登(Rogier Van der Weyden) 油彩绘于木板上 约1435—1440年 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韦登是十五世纪中期佛兰德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师承扬·凡·艾克和康平。虽然事业起步较晚,但却硕果累累,他的作品流传到欧洲很多地方,甚至影响远至西班牙和意大利。他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大师,这在“基督下十字架”中表现最为突出。这幅画的布局很简单,它着重于表现人类的死亡与悲伤的本质,从来没有一幅同种题材的画作包含着如此浓烈的哀伤。除了抹大拉的玛利亚之外,其他的人物没有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悲伤。画家十分谨慎却又极其准确地把握每一个人物的情绪,没有任何不恰当的渲染。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可信,将我们卷入一场壮美而可怕的经历。

  2014-09-02

  我在《艺术》一书中提到过,阅读传记体的《阿西西的圣芳济》和但丁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生活中的追求和梦想,这是了解中世纪后半期的艺术的最好途径,要比费力地去阅读100本有关艺术的书要有用得多。

  2014-09-02

  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会对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像佛罗伦萨、威尼斯这些世界级的城市,充满了机遇,也是鱼龙混杂的地方,既有奢侈的浮华也有贫困的凄惨。这为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宁静的省城锡耶纳和罗马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在那里,教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每一件事情都是由那些神在世间的代言人来决定。米兰出现了著名的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位伟大的画家,他如果没有在工程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会更大。然而在那不勒斯这个人种混杂、慵懒和政府腐败的地方,必然会产生出与米兰完全不同的画家。

  2014-09-02

  他们都试图用一种绝对真实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他们所描绘都是他们身在其中的真实世界,真实的程度不亚于现代的照片,甚至它们比照片还要真实。

  2014-09-02

  人间乐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 油画颜料绘于木板上 约1500年 中间幅220厘米×196厘米 两侧各220厘米×96.5厘米 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博斯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令人印象最深刻,作品最具独创性的画家。他独特的直探人心深处的怪异画风,以及令人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即使在五百年之后,仍然对达利、恩斯特等超现实主义画家产生深刻的影响。博斯以他卓越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幽默感描画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面貌,以及人类的卑劣与愚钝。由于对人性的本质描绘,即使在今日看来,他的充满神奇、鬼魅、虚幻而且神秘的画作依然令人赞叹不已。《人间乐园》是博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绘画风格的所有特质都在其中得以尽兴再现。这幅三联画最左边描绘的是伊甸园,中央是关于原罪的画面,右边是原罪的结局—“地狱”,它并不是真实的地狱,更像是描绘充满人类破坏行为的“地狱人间”。

  2014-09-02

  法国瓦兹的圣皮埃尔大教堂,是建于1225年的哥特式建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哥特式建筑“飞扶臂”的结构。

  2014-09-02

  直到15世纪初,一种用油溶解颜料的全新做法流传到意大利。相传是生活在穆塞山谷的两位兄弟(哥哥休伯特·凡·艾克死于1426年,弟弟扬·凡·艾克死于1441年)发明(或称为“完善”)了这种绘画方法。当然,这就是意味着从公元1420年起,全世界都开始用这种新的方法绘制画

  2014-09-02

  从13世纪到15世纪,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在改进他们的绘画技术。北方人发明了油画—一种把颜料和油料调兑后使用的绘画方法,这是对绘画艺术的一大贡献,而南方人则因运用透视绘画技巧大大推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如果没有透视法,现代意义上的绘画是不可想象的。这些生活在北方和南方的画家们,拥有同样的信仰,为着同一个理想而奋斗,他们在精神上和艺术上也是共通的,当他们欣赏对方的作品时,一定是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了。

  2014-09-02

  ■ 哥特时期作品集

  意大利

  乔瓦尼·契马布埃(1240-1302)

  《圣母加冕》阿西斯,洛厄教堂

  杜乔·德·博尼塞纳(1260-1319)

  《圣母子荣登宝座图》锡耶纳,大教堂博物馆

  乔托·迪·邦多内(1266-1337)

  《哀悼基督》,帕瓦多,阿雷纳礼拜堂

  《圣弗兰西斯的葬礼》,佛罗伦萨,圣克罗斯

  《与天使一起的加冕圣母》,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西莫尼·马尔蒂尼(约1285-1344)

  《天使报喜》,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博士中的基督》,利物浦,皇家学院

  安布罗乔·洛伦采蒂(活跃于1305-1348)

  《祭坛画》,阿雷佐,圣玛利亚教堂

  安吉利科·达·菲耶索莱修士(1387-1455)

  《圣母加冕》,佛罗伦萨,桑马科

  《最后的审判》,柏林,弗里德里克皇帝博物馆

  《基督降生》,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比利时

  休伯特·凡·艾克(1366-1426)

  《羔羊礼赞》(扬·凡·艾克完成,根特,圣贝文教堂)

  扬·凡·艾克(约1380-1441)

  2014-09-02

  《戴红头巾的男子》,柏林,弗里德里克皇帝博物馆

  《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伦敦,国家美术馆

  罗希尔·凡德尔·韦登(约1400-1464)

  《基督下十字架》,马德里附近,埃斯科里亚尔

  《天使报喜》,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德克·包茨(1410-1475)

  《祭坛画》,洛文,圣彼德大教堂

  德克·包茨(1410-1475)

  《祭坛画》,洛文,圣彼德大教堂

  汉斯·梅姆灵(约1430-1494)

  《圣凯瑟琳的婚礼》,布鲁日,圣约翰医院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

  2014-09-02

  意大利文艺复兴

  代表画家:马萨乔、乌切洛、韦内齐亚诺、

  波提切利、弗朗切斯卡、

  曼坦尼亚、贝利尼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

  代表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提香、乔尔乔内、丁托列托

  意大利风格主义

  代表画家:格勒乔、格列柯、

  罗索、布隆齐诺

  北方文艺复兴

  代表画家:丢勒、小汉斯·荷尔拜因、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北方风景画

  代表画家:帕蒂尼尔、彼得·(大)勃鲁盖尔

  2014-09-02

  圣罗马诺之战(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保罗·乌切洛(Paul Uccello)

  2014-09-02

  绘画颂扬尼古拉·达·托兰第诺在锡耶纳的一场历史性胜利,画面中戴着壮丽头饰者即为战争指挥托兰第诺,他是美第奇家族的朋友和盟友。乌切洛把这个战争场面表现得辉煌而富丽,没有一滴血沾污这个伟大的胜利,装饰性的植物以及以黄金浮雕的马具装饰都表达了这样的目的。画面呈现的不像一次战争,倒更像一次洋溢着喜气、炫耀似的华丽铺陈。画家有意将画面向内延伸得很远,意在表现透视法的神奇魅力。

  2014-09-02

  圣母加冕(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安吉利科修士(乔瓦尼·达·菲耶索莱) 油画颜料绘于木板上 佛罗伦萨桑马科女子修道院藏

  安吉利科是多明我会的修士,与马萨乔为同一时期活跃于画坛的人物。他的作品透出极为庄重的宗教感。他明快的色调,澄明的光影效果似乎都暗示了威尼斯画派风格的某种源头。

  2014-09-02

  波拉约洛是最早进行人体结构研究的画家之一,我们从阿波罗健壮的身体上可以看到这种研究的成果。波拉约洛兄弟漂亮、精确的制图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波提切利的创作。

  2014-09-02

  维纳斯的诞生(El Nacimiento de Venus)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蛋彩颜料绘于画布上 1484年 172.5厘米×278.5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维纳斯优雅地站在贝壳上,在西风神的吹送之下,伴着周围的包着金心的玫瑰,徐徐漂向幽暗的海岸,宛如海上漂送到人间的礼物。岸边是手持一袭华美长袍迎接她的四季女神。这些身材修长,轮廓清晰、线条柔韧起伏的全新人物造型几乎为波提切利所独有。波提切利受到了当时精确的制图术的影响,对透视学、解剖学及有关人文主义都有深刻的了解,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洋溢着诗情的想象。他可以说是绘画史上最典雅,最抒情,最秀美,也是最诗意盎然的大师。这些在他的杰作《春》及这幅《维纳斯的诞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波提切利是继马萨乔之后又一位保持了佛罗伦萨传统的画家。在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垮台之后,佛罗伦萨沦入狂热宗教改革者长达四年的极端统治之中,也许是为了适应这种统治,波提切利在这一时期画了一系列看起来相当笨拙的宗教画。

  2014-09-02

  达·芬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是如此广为人知,以至不知该从何处起笔来介绍这位空前绝后的天才大师。他出生于托斯卡纳地区一座名叫芬奇的小城,是当地一位律师的私生子。幸运的是,他的父亲承认了他,并出资让他接受教育。他歌喉出众,体魄强健,俊美绝伦。他研究的领域涉及音乐,数学,物理,建筑等等,他甚至还是潜水艇及直升飞机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才华的过剩致使他轻视自己的艺术才能,他甚至很少完成一幅画,有时还喜欢做一些鲁莽的技术实验。这幅绘于米兰圣玛利亚教堂墙壁上的壁画就是这种实验的牺牲品。这幅绘画史上以“最后的晚餐”为题材的最成功、最生动、最有深度的壁画,因为达·芬奇在绘制时采用了胶油,容易脱落,如今颜褪色衰,几乎看不见了。

  2014-09-02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盛时最为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雄健有力的风格对巴洛克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米开朗基罗出生于一个低层的贵族家庭,生活较为富裕,他鄙视绘画,宣称自己一生所使用的工具只有凿子。他迫于教皇的压力才提起画笔绘制的西斯廷天顶画,却成为美术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画面上美妙绝伦的人物涌动着近乎绝望的力量。米开朗基罗是第一个真正发现男性之美的艺术家,他赋予他们前所未有的雄浑力量。据说西斯廷天顶画中最伟大的就是《创世纪》,讲述上帝开天之初,创造天、地及人的情景。《创造亚当》是上帝在第六日创造人的情景。还没有接受灵魂的亚当虽然也具有米开朗基罗惯有的雄壮的男性之美,却显得毫无生气。他伸出一只倦怠、松弛的手臂,接受由上帝的指间送出的灵魂闪电。米开朗基罗以他强烈的想象力表现了天父的形象:亲切、坚毅并具有公正和慈爱。画家用四年半的时间才完成西斯廷天顶画,他不用助手,独自完成了天井壁画。以致因长时间抬头作画,只有把信高举在头顶才能看清,体型也发生改变,画家本人曾写过一首诗对自己的状况进行自嘲。

  2014-09-03

  提香是历史上几位最长寿的画家之一,他直到去世之前,一直统治着“威尼斯画派”。提香不像同时代的其他画家,对雕刻、金银首饰的设计及其他工艺品等无所不为,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绘画中,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超越自己,晚年达到艺术的顶峰,成为现代美术的先驱。他不仅以肖像画而著称,他的宗教题材的绘画同样精美绝伦。早年的提香曾和乔尔乔内一同在贝利尼的画坊学习绘画,并受到后者的影响。在乔尔乔内早逝之后,提香完成了几幅他的未竟之作,以致现在有些画作,人们已经辨别不清是两人共同完成还是其中某一人的作品。《圣母升天》是提香确定其在威尼斯画派权威地位的画作。提香设想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戏剧性场面,表现了升天的喜悦。虽然放置这幅祭坛画的教堂很大,由于强烈的动态,丰富而有力的色彩,即使在离祭坛很远的地方依然可以感受到绘画的冲击力。

  2014-09-03

  丁托列托比提香年轻30岁,是16世纪威尼斯美术黄金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他曾宣称他的志向是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有力素描结合起来。这位充满着激情的画家是如此的卓越,以致维多利亚时代最有见地的美术批评家罗斯金认为他甚至超过了提香。

  2014-09-03

  柯勒乔为我们表现了几位集身体的性感与情绪的温柔于一身的形象。他是一个温和的画家,他的人物通常具有甜美的肉感,不乏正确的骨骼结构。这幅画又被称为“爱的学校”,维纳斯的形象有几分抽象化,她迷人地斜依着,没有介入两个男性的活动。丘比特的脸隐在微暗的阴影里,有一股难以捉摸的暗流隐伏在他的身上。他似乎正在被一向孤高自傲的窃贼墨丘里所怂恿,学习那偷取人心,牵线搭桥的事情。柯勒乔并非是风格主义的画家,但作为风格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对风格主义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为帕尔玛几座大教堂绘制的精美的天顶画最能体现他对风格主义和巴洛克艺术所做的贡献。他所应用的缩短透视的技巧以及令人如临幻境的真实感都在风格主义画家那里达到顶峰。

  2014-09-03

  对现代人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要比中世纪的艺术更容易理解。因为15—16世纪的佛罗伦萨就像今天的纽约,充满恐惧、兴奋、暴力和罪恶。这里的人还有不同于现代人的特点:他们忏悔自己的罪恶,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对财富和世俗世界的事业充满渴望成功的激情。15世纪的人们对艺术依然怀有敬畏之心,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艺术是卓越的,是受到神灵点化的奇迹。因此,艺术家有创作的自由和选择绘画风格的自由,没有人(至少并不多)对其想法提出异议。

  2014-09-03

  布隆齐诺是16世纪中叶颇具代表性的宫廷画家,他冷峻优美的矫饰主义在当时的宫廷和贵族中颇受赞美,他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风格主义画家。他的大部分绘画生涯是作为佛罗伦萨公爵科西莫·德·美第奇的宫廷画师度过的。

  2014-09-03

  雪中猎户(冬天的景色)(Hunters in the Snow)

  彼得·(大)勃鲁盖尔

  2014-09-03

  彼得·勃鲁盖尔因喜爱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而被称为“农民勃鲁盖尔”,其实他却是一个见多识广,很有教养的画家。在北方画家中他是唯一可与丢勒匹敌的大师。

  2014-09-03

  他的绘画是荷兰绘画传统的延续,他接受了尼德兰画家博斯和帕蒂尼尔的影响,他的画既具有柔化的博斯怪诞、奇特的想象,又具有帕蒂尼尔充满激情、令人肃然起敬的风景。

  2014-09-03

  艾尔·格列柯是风格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激情洋溢的幻象。这幅“沃加兹伯爵的葬礼”十分鲜明地为我们呈现了这一点。

  2014-09-03

  艾尔·格列柯在有生之年极受推崇,他笔下拉长的形体总有一种超拔向上的动感,色彩异乎寻常的强烈,他的有所抑制的热忱,更有一种锐不可当的强烈冲击。

  2014-09-03

  老卢卡斯是撒克森选帝侯的宫廷画师,也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密友,他也因此绘制了大量的贵族肖像以及宗教作品。而在今天为他获得声名的却是他所绘制的煽情的、谜一般的裸体画。他绘制的裸体大大不同于同时代的丰满圆润的形象,却非常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口味。她们有着较小的、苹果般的乳房,微微隆起的腹部和消瘦的体型,有时还会戴着巨大的帽子,穿着长靴,佩戴着华丽的饰物

  2014-09-03

  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德国城市,如果允许建筑师自由设计的话,人们一定会看到令人愉悦的建筑风格,就像当时的画家所做的那样。这些画家们大都表现了奢侈与华丽的场景,但这是一种充实的奢侈和适度的华丽。这充分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迅速渗透到旧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在中世纪受到严格约束的思想获得了巨大的解放,被更广泛的、世界性的、正常的观点所取代。人类开始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他们仍然相信在这个星球上度过的时光是有限的,是在为通往未来的永恒幸福(也或许是永恒的劫难)做准备。

  2014-09-03

  哥特式晚期,北方的绘画受到来自意大利的影响,推动了北方风格主义的产生,其特点为一种相当表面,甚至造作的意大利式的浮华。扬·戈萨尔特是北方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跨越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两个历史时期,曾到意大利工作,深受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影响。他既继承了北方哥特式现实主义的传统,又热衷于表现古典艺术的华丽。

  2014-09-03

  帕蒂尼尔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哥特式世界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连接起了过去与未来。

  2014-09-03

  帕蒂尼尔风格独特的风景画是北方风景画形成的先兆。

  2014-09-03

  这个有着巨大的鼻子,正在伏案工作的学者,就是荷尔拜因表现的当时著名的学者伊拉斯谟,画家以此创立了描绘正在工作中的学者的构图类型。荷尔拜因是美术史上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他能极其准确地捕捉人物外形,同时使人物的精神在画中得到升华。

  2014-09-03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

  保罗·乌切洛(1397-1475)

  《圣罗马诺之战》,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马萨乔(1401-1428)

  《纳税的奇迹》,佛罗伦萨,卡米尼教堂,布兰卡奇小礼拜堂

  《逐出伊甸园》,佛罗伦萨,卡米尼教堂,布兰卡西礼拜堂

  2014-09-03

  菲利波·利比(1406-1469)

  《圣母、圣子和两位天使》,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圣母加冕》,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圣母像》,佛罗伦萨,巴赫收藏

  彼埃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约1416-1492)

  《费德利欧·达·蒙蒂菲尔罗夫妇像》,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复活》,塞普卡罗,市立博物馆

  贝诺佐·戈佐利(1420-1497)

  《东方三王的前进队列》,佛罗伦萨,卡里尔迪,美第奇宫

  安德里亚·德尔·卡斯塔尼奥(1423-1457)

  《尼克罗·达·托伦蒂诺骑士像》,佛罗伦萨,大教堂

  安东尼奥·波拉约洛(1429-1498)

  《阿波罗与达芙妮》,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金泰尔·贝利尼(1429-1507)

  《圣马克在亚历山大城布道》,米兰,布莱拉美术馆

  《安德里亚·文德拉明总督》,纽约,弗里克收藏

  安东奈罗·达·墨西拿(1430-1479)

  《年轻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卡罗·克里韦利(1430-1495)

  《祭坛画》,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梨树女神》,纽约,巴赫收藏

  科里墨·图拉(约1430-1495)

  《逃入埃及》,纽约,巴赫收藏

  乔凡尼·贝利尼(1429-1507)

  《圣母与圣徒》,威尼斯,弗雷日

  《生命之树的寓言》,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接触圣痕的圣弗兰西斯》,纽约,弗里克收藏

  2014-09-03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1431-1506)

  《三联画》,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冈扎格家族》,曼图亚,卡斯提洛

  《圣母荣耀》,巴黎,卢浮宫藏

  安德里亚·德尔·韦罗基奥(1435-1488)

  《圣母与两位天使》,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卢卡·西纽雷利(1441-1523)

  《潘神学派》,柏林,弗里德里克皇帝博物馆藏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

  《维纳斯的诞生》,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春》,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诽谤(根据阿佩利斯的作品创作)》,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圣母颂》,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彼德罗·佩鲁吉诺(1445-1523)—无生卒年

  《基督受刑》,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玛丽与约瑟夫的婚礼》,凯恩艺术馆藏

  多梅尼科·吉兰达约(1449-1494)

  《牧者来拜》,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乔瓦纳·托尔纳波尼像》,纽约,摩尔根图书馆藏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最后的晚餐》,米兰圣母院

  《蒙娜丽莎》,巴黎卢浮宫

  《圣母与圣安妮》,伦敦,伯林敦

  平图里乔(1454-1513)

  《亚历山大六世像》,罗马,梵蒂冈,波尔吉亚公寓

  维托里·卡尔帕乔(约1455-1526)

  《圣乌苏拉传奇(9个场景)》,威尼斯艺术学院

  2014-09-03

  安布罗齐奥·达·普雷蒂斯(约1475-1532)

  《年轻女子侧身像》,米兰,安布罗斯纳

  伯纳迪诺·卢伊尼(约1475-1532)

  《圣母》,巴黎卢浮宫

  《圣母子》,米兰,布莱拉美术馆藏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1564)

  《最后的审判》,罗马,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天顶壁画》,罗马,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圣家族》,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藏

  提香(1477-1576)

  《圣母升天》,威尼斯,圣母玛利亚古洛利奥萨·迪·弗拉里教堂藏

  《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基督下葬图》,马德里,帕拉多

  《阿里提诺像》,纽约,弗里克收藏

  乔尔乔内(1478-1510)

  《乡村音乐会》,巴黎卢浮宫

  《圣母加冕》,卡斯特尔弗朗科

  《暴风雨》,威尼斯,艺术研究院藏

  拉斐尔(1483-1520)

  《西斯廷圣母像》,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圣容显现》,罗马,梵蒂冈

  《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佛罗伦萨,皮提

  《吉利亚诺·戴梅迪齐像》,纽约,巴赫收藏

  安德烈亚·德尔·萨托(1486-1531)

  《有鸟身女妖基座的圣母玛利亚》,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柯勒乔(1494-1534)

  《拉诺蒂》,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2014-09-03

  《圣母升天》,帕尔玛大教堂

  《达娜厄》,罗马,鲍格才家族画廊

  帕里斯·博尔多内(1500-1571)

  《渔夫与总督》,威尼斯艺术学院藏

  阿尼奥洛·布隆齐诺(1502-1572)

  《携书的年轻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丹尼雷托·沃尔泰拉(1509-1566)

  《基督下十字架》,罗马

  丁托列托(1518-1594)

  《圣马可遗体的发现》,米兰,布莱拉美术馆藏

  《银河的起源》,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寺庙中的神迹》,威尼斯,圣玛利亚教堂

  乔瓦尼·巴蒂斯塔·莫罗尼(1525-1578):

  《裁缝》,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保罗·委罗内塞(1528-1588)

  《埃玛斯的晚餐》,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

  《卡那的婚宴》,巴黎卢浮宫

  《欧罗巴被劫》,威尼斯,总督宫

  乔多·雷尼(1575-1642)

  《费布斯与奥罗拉》,罗马,洛斯比利奥西馆

  比利时和荷兰

  彼得·(大)勃鲁盖尔(约1525-1569)

  《收获者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雪中猎户》又名《冬天的景色》,维也纳艺术博物馆藏

  杰勒德·戴维(约1450-1523)

  《圣凯瑟琳的婚礼》,伦敦,国家美术馆

  2014-09-03

  希罗尼穆斯·博斯(1462-1516)

  《三贤徒的爱慕》,普林斯顿大学

  昆廷·马比斯(约1466-1530)

  《埋葬》,安特卫普,美术馆

  扬·德·马比斯(1470-1541)

  《国王们的崇拜》,伦敦,国家美术馆

  卢卡斯·范·莱顿(约1494-1533)

  《下棋者》,柏林,弗里德里克皇帝博物馆

  法国

  琼·富凯(约1415-1480)

  《法国查理七世像》,巴黎,卢浮宫

  福兰克伊斯·克卢埃(约1510-1572)

  《瓦卢瓦的伊丽莎白像》,巴黎,卢浮宫

  德国

  马丁·施恩告尔(约1445-1491)

  《玫瑰花亭的圣母像》,科尔马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

  《亚当和夏娃》,马德里,普拉多艺术博物馆

  《自画像》,马德里,普拉多艺术博物馆藏

  《三贤徒的爱慕》,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

  《玫瑰花环的盛宴》,布拉格附近,斯特拉豪修道院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1472-1553)

  《帕里的审判》,卡尔斯鲁厄

  《撒克森的约翰像》,德累斯顿博物馆

  2014-09-03

  小汉斯·荷尔拜因(1497-1543)

  《迈耶家族的圣母像》,达姆施塔特,施罗斯加莱瑞

  《伊拉斯谟像》,巴黎卢浮宫藏

  《博尼修斯·阿默巴赫像》,巴塞尔艺术馆

  第五章 巴洛克时期

  2014-09-03

  早期意大利巴洛克绘画艺术

  代表画家:卡拉瓦乔、卡拉齐、

  圭多·雷尼、圭尔奇诺

  佛兰德斯的巴洛克绘画艺术

  代表画家:鲁本斯、凡·代克、伦伯朗、

  扬·维米尔、弗兰斯·哈尔斯、

  雷斯达尔

  西班牙巴洛克绘画艺术

  代表画家:里贝拉、迭戈·委拉斯凯兹、

  牟利罗

  法国古典主义

  代表画家:尼古拉斯·普桑、克洛德·洛兰

  2014-09-03

  卡拉瓦乔是用光的大师、静物画大师,也以精通前缩法而驰名。他还是最早的现实主义画家,与卡拉齐一起为当时充斥着风格主义的画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这种风格背离了风格主义的错综复杂,与文艺复兴盛期形式上的堂皇有更多共性,直到19世纪它才被称作“巴洛克”风格。

  2014-09-03

  这座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耶稣会教堂是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筑。

  2014-09-03

  世界上总会有这样的两种人:一种人可以在布满多彩的织锦和雕花家具的华丽大厅里,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和可爱的妇人,聆听动人的音乐,感受到极大的愉悦;而另一种人,却是采用截然相反的方式体验切实的幸福感受。他们不为世俗的享乐所动,充满着缤纷的织锦和雕花家具的豪华大厅里美丽的图画和可爱的妇人对他形同无物,动听的音乐也不足为闻。

  2014-09-03

  埃尔斯海默因为他的英年早逝未能把他全部的才能展现给我们。他留存于世的画作大多都是一些小幅的铜版画作品。但他所独有的魔幻般的、令人迷醉的气息却使人们对他印象深刻。埃尔斯海默出生于北欧,曾到意大利学习绘画。这使得他有机会将北方绘画一丝不苟的明晰笔法和南方画家对田园意境的追求结合到了一起。他的这种融合精神对他之后的包括鲁本斯在内的北方画家都产生了影响。《逃亡埃及》同样是一幅小幅铜版画,却表现了艺术上最神奇的夜景。左边的亮点是牧人燃起的篝火,右边一轮静静地悬在夜空中的皎洁的圆月与篝火达成平衡,中间则是逃亡的圣家族举起的火把,照亮了他们脚下的道路。银河横亘的星空被表现得如此美丽。

  2014-09-03

  就这样,“巴洛克时期”开始了。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可以帮助您记住这个重要的日期)是巴洛克时期的第一位杰出的大师,他死于1564年,这时,宗教改革运动已进行近半个世纪了。巴洛克风格在欧洲的一些地方,以及美洲新大陆的西班牙殖民地中都非常盛行,并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到1700年,教会和宗教改革派的冲突在相互妥协中结束时,巴洛克艺术风格失去养育它的土壤,走入穷途末路。然而,在这150年中,巴洛克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一座建筑物、每一部音乐作品和每一幅绘画,都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巴洛克风格。富丽堂皇是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征,它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给观众和听众留下最为强烈的印象。

  2014-09-03

  北方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非鲁本斯莫属,他出生于安特卫普,曾前往意大利学习,在随后的十年里周游很多地方,一位与他同时代的人将他誉为“诸画家之王,诸王的画家”。

  2014-09-03

  与卡拉瓦乔相比,里贝拉则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苦痛和煎熬,他将一种前所未有的、冷峻严酷的社会现实引入到17世纪的绘画中。

  2014-09-03

  英王查理一世行猎图(The King out Hunting)

  安东尼·凡·代克(Sir Anthony Van Dyck)

  2014-09-03

  这幅肖像画成为凡·代克最杰出的作品,甚至有些艺评家认为这是他的最高成就。凡·代克自幼即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14岁便创作出十分精细的绘画。18岁前后曾作为鲁本斯的第一助手工作过,受益颇多。虽然他不及鲁本斯卓然超群,但他的肖像画却超过了后者。他影响了几代的肖像画家,成为肖像画的一代宗师。他早期在意大利获得承认,后远渡英格兰,晚年的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度过的。他笔下的人物形容细削,风度超然而自信,开创了“英国肖像画”的传统。他本人则被查理一世封为爵士。

  2014-09-03

  夜巡(The Night Watch)

  伦勃朗(Rembrandt) 油画颜料绘于画布上 约1642年 363厘米×437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伦勃朗最巨大、最著名的油画作品。绘画由于发黑的清漆给人以如同夜景的印象,因此在18世纪末被误命名为《夜巡》。

  2014-09-03

  代尔夫特的风景(View of Delft)

  扬·维米尔(Jan Vermeer)

  2014-09-03

  这是维米尔最为神奇的地方,他能以最为真实的画面引发观者到达理想的层次。他这种真实性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性,而是含义更深刻、更持久的真实性。维米尔的静默感人至深,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具有“隐士”风格的画家却生活在一个有11个孩子和众多有权有势的姻亲的家庭,而那幢小房子里的喧闹从未在他的画作中留下痕迹。

  2014-09-03

  有城堡废墟和教堂的风景(A Landscape With a Castle and a Church)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

  2014-09-03

  作为风景画家,雷斯达尔超出了其他所有荷兰风景画家。他是个风景画的全才,不管是森林风景、海景、冬景或是层云叠起的天空,他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才能。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一丝悲凉,但尚未到达绝望。他从17世纪60年代末开始着手创作宏大的全景风景画,这幅作品就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2014-09-03

  风景:以撒与利百加婚礼(Landscape with Issac and Rebecca)

  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e)

  2014-09-03

  克劳德·洛兰绘画的主题永远是澄静优美的自然世界,但其进入这个世界的“借口”却都是人物,他们或是林泽仙女,也可以是《圣经》人物。

  2014-09-03

  洛兰与普桑却不尽相同,普桑构思作品,但洛兰则凭直觉就可以完成。

  2014-09-03

  花神的胜利(The Triumph of Flora)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2014-09-03

  病愈后,他转向比较收敛的智识性路线,以古罗马艺术为样本,发展出以理性、明晰和条理为根基的严肃风格,成为古典主义绘画的创始者。

  2014-09-03

  精心安排是普桑画作的另一个特点,画面中每一个元素都处在精心安排的位置上,甚至天空中的云朵也是平衡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

  2014-09-03

  米德赫尼斯的林荫道(The Avenue at Middelharnis)

  麦德特·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

  2014-09-03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霍贝玛已经获得了阿姆斯特丹海关的葡萄酒计量官这一报酬优厚的职位,不再依靠绘画谋生。这使他得以脱离其前半生的画风模式,创作出构图极其新颖、生动的风景画杰作。

  2014-09-03

  约伯与他的妻子(Job and His Wife)

  乔治·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Tour)

  2014-09-03

  拉-图尔的画风格十分鲜明,他十分注重光与影的二重性,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以及烛光达到的艺术效果令他欣喜异常。他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作为光源的蜡烛,并以此形成他近乎简约的个人风格:形象轮廓简洁,不加雕饰。他的这种过分简化在古典主义者眼里显得有欠庄重或是“粗俗”,但他生前确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4-09-03

  内利·奥布赖安(Nelly O'Brien)

  乔舒亚·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

  2014-09-03

  雷诺兹是当时英国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他深受文艺复兴绘画传统的影响,力求将昔日的巨匠的崇高绘画风格与现实模特儿的敏锐个性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宏伟的肖像画创作风格。雷诺兹对英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他在艺术、经济及社交上取得的成功,使画家这一职业获得了较高的地位。1768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建立时,他出任了第一任院长,他的巨大影响形成了学院派绘画的基础。

  2014-09-03

  卡洛四世的家族

  2014-09-03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

  2014-09-03

  戈雅生于西班牙,曾游历罗马,他不仅是18世纪最伟大的画家,还是一流的版画家,生前主要是作为肖像画家博得了名声,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他的才能不仅于此,他具有惊人的独创性,这在整个欧洲无人可比,尤其在他将近五十岁,并患上濒死的重病之后,他更以令人不解的形式发挥了真正的天资。

  2014-09-03

  巴洛克时期

  荷兰和比利时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

  《下十字架》,安特卫普,大教堂

  《草帽》,伦敦,国家美术馆

  《三女神》,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伊莎贝拉·布朗特像》,慕尼黑,大皮纳克泰克

  弗兰斯·哈尔斯(约1580-1666)

  《微笑的骑士》,伦敦,华莱士收藏

  《欢乐的伴侣》,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安东尼·凡·代克爵士(1599-1641)

  《圣·马丁分衣》,伦敦,国家美术馆

  《莱诺克斯的詹姆斯·斯图尔特公爵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玛利亚·路易斯·凡·塔西斯像》,维也纳,列支敦士登美术馆

  伦勃朗·哈曼佐恩·凡·赖恩

  2014-09-03

  《夜巡》,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解剖课》,海牙,毛里茨海斯美术馆

  《耶稣在埃玛斯》,巴黎,卢浮宫

  《亨德里克·斯托斐尔斯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杰勒德·豆(1613-1675)

  《肥胖的女子》,巴黎,卢浮宫

  杰勒德·泰尔博赫(1617-1681)

  《明斯特的和平》,伦敦,国家美术馆

  《打翻葡萄酒的女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菲利普·沃弗尔曼(1619-1668)

  《终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阿尔伯特·克伊普(1620-1691)

  《与男孩和牧人在一起的骑士》,伦敦,国家美术馆

  《牧牛景色》,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保罗·波特(1625-1654)

  《牛犊》,海牙,毛里茨海斯美术馆

  扬·斯滕(1626-1679)

  《乡村医生》,布鲁克林博物馆

  《王子生日》,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约1628-1682)

  《有城堡废墟和教堂的风景》,伦敦,国家美术馆

  《多伦特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彼得·德·霍赫(1629-1677)

  《拜访》,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扬·维米尔(1632-1675)

  《信》,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代尔夫特的风景》,海牙,毛里茨海斯美术馆

  2014-09-03

  《沉睡的姑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尼古拉斯·马斯(1632-1693)

  《摇篮》,伦敦,国家美术馆

  《论恩典》,巴黎,卢浮宫

  麦德特·霍贝玛(1638-1709)

  《米德赫尼斯的林荫道》,伦敦,国家美术馆

  美国

  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1737)

  《查塔姆之死》,伦敦,国家美术馆

  《约翰·汉考克的画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吉尔伯特·斯图尔特(1755-1828)

  《乔治·华盛顿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华盛顿像》,费城,宾夕法尼亚艺术学校

  英国

  彼得·莱利爵士(1618-1608)

  《宫廷美女系列像》,伦敦附近,汉普顿科特宫

  《克利兰德公爵夫人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戈弗雷·内勒爵士(1646-1723)

  《玛丽·伯克利女士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威廉·贺加斯(1697-1764)

  《自画像》,伦敦,国家美术馆

  《捕虾女》,伦敦,国家美术馆

  乔舒亚·雷诺兹爵士(1723-1792)

  《纯真年华》,伦敦,国家美术馆

  2014-09-03

  《扮作悲剧女神的希登斯夫人》,加利福尼亚,圣马里诺,亨廷顿画廊

  托马斯·庚斯博罗(1727-1788)

  《忧郁的男孩》,加利福尼亚,圣马里诺,亨廷画廊

  《希登斯夫人像》,伦敦,国家美术馆

  乔治·罗姆尼(1734-1802)

  《扮作酒神的汉弥顿夫人》,伦敦,国家美术馆

  《高尔半岛的孩子们》,伦敦,国家美术馆

  亨利·雷伯恩爵士(1756-1823)

  《自画像》,爱丁堡,国家美术馆

  托马斯·劳伦斯爵士(1769-1830)

  《自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小手指》,加利福尼亚,圣马里诺,亨廷顿画像

  法国

  尼古拉斯·普桑(1594-1665)

  《盲人奥瑞恩》,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惊奇的维纳斯》,伦敦,国家美术馆

  《花神的胜利》,巴黎,卢浮宫

  克劳德·洛兰(1600-1682)

  《风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意大利

  安尼伯尔·卡拉齐(1560-1609)

  《凡尔赛壁画》,罗马

  米歇尔安吉罗·阿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69-1609)

  《玩纸牌的人》,罗马,希拉宫

  2014-09-03

  《马尔他骑士像》,巴黎,卢浮宫

  《埃玛斯的晚餐》,伦敦,国家美术馆

  卢卡·焦尔达诺(1632-1705)

  《朱迪斯的故事》,那不勒斯,圣马蒂诺

  乔瓦奈·巴蒂斯塔·提埃波罗(1696-1770)

  《圣家族》,威尼斯艺术学院

  《锡耶纳的圣凯瑟琳》,维也纳,皇家画廊

  西班牙

  多米尼克·西奥多卡普里,以艾尔·格列柯闻名于世(约1545-1614)

  《沃加兹伯爵的葬礼》,托莱多,圣托马教堂

  《圣莫里斯与底比斯传奇》,马德里,埃斯科里亚尔

  《托莱多风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德格瓦拉红衣主教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弗朗西斯·德·苏巴朗(1586-1662)

  《崇拜圣托马斯·阿奎那》,塞维利亚,地方博物馆

  乔斯·里贝拉(1588-1656)

  《哀痛地抱着基督尸体的圣母玛利亚》,伦敦,国家美术馆

  《玛丽·马格德林》,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迭戈·罗德里古斯·德西尔沃·贝拉斯克斯(1599-1660)

  《奥地利的玛丽安娜像》,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酒神巴克斯》,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布列达的投降》,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侍女》,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1617-1682)

  《清净受胎》,巴黎,卢浮宫

  《维兰纽瓦的圣托马斯分发捐赠物》,塞维利亚,地方博物馆

  2014-09-03

  弗朗西斯科·乔斯·德·戈雅·露西恩特斯(1746-1828)

  《曼纽尔·奥斯里奥·德苏尼戈先生像》,纽约,巴赫收藏

  《卡洛四世家族》,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斗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第六章 洛可可时期

  2014-09-03

  意大利洛可可艺术

  代表画家:华托、提埃波罗、卡纳莱托、瓜尔迪

  法国洛可可艺术

  代表画家:布歇、弗拉戈纳尔、夏尔丹

  2014-09-03

  在中世纪,那场可怕的灾难是宗教改革,而在洛可可时期,则是法国大革命。当然这并不是说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破坏了中世纪和洛可可时期,二者都是促成新艺术发展的不可避免的事件,人类也因此被逐渐引向人格和精神解放的崇高性,这正是社会进步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我在1938年3月14日写下这段话时,还是疑虑重重)。

  2014-09-03

  令艺术家们深感幸运的是,他们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专职的传教士。他们只是借助雕塑、绘画或音乐再现时代的精神。这也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职责。我们不能因为洛可可时期的人们一味地表现生活的美好,似乎从不计较社会的阴暗面而指责他们,他们并不是无视社会中的阴暗部分,只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社会正在引入新的理性原则的时代,并且,人们正试图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社会中所存在的痼疾。

  2014-09-03

  发舟西苔岛(Embarkation for Cytherea)

  让·安托万·华托(Jean Antoine Watteau)

  2014-09-03

  华托是第一位杰出的洛可可风格画家。他1702年到达巴黎,并很快因开创了名为“游乐画”的风俗画新式样而声名鹊起。

  2014-09-03

  沐浴中的戴安娜(Diana Resting after Bath)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

  2014-09-03

  布歇是洛可可画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人,曾出任路易十五的首席画师,其甜蜜柔美的画风深受巴黎上流社会的赏识

  2014-09-03

  雷佐尼科与萨沃格南婚姻之喻(Allegory of the Marriage of Rezzonico to Savorgnan)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2014-09-03

  提埃波罗是意大利“洛可可”风格的巅峰人物,威尼斯画派传统的装饰性、生动性和艳丽的色彩在他的作品达到了顶点。

  2014-09-03

  大运河赛船节(A Regatta on the Grand Canal)

  卡纳莱托(Canaletto)

  2014-09-03

  卡纳莱托以描绘城市风光,尤其以描绘威尼斯的风光而闻名

  2014-09-03

  卡纳莱托虽然也遵循洛可可的传统作画,但他对建筑物的简洁和比例法则所具有的典雅比对幻想更感兴趣,他作品中的理性预示了18世纪末期新古典主义的出现

  2014-09-03

  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也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惜一切代价地表现那些富有魅力的事物。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不管是贫穷或是富有,不管是体弱多病或是体魄健康,不管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或耄耋暮年的老人,不管是圣人或者是罪人,都必须谨记一点:要优雅地死,无畏地吃苦,有一种适度优雅的功成名就的感觉。

  2014-09-03

  它是一种女性的艺术,明显缺乏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艺术作品那种公认的阳刚的男性气概及雄浑的力量。

  2014-09-03

  洛可可时期

  让·安托万·华托(1684-1721)

  《法国历史剧演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发舟西苔岛》,巴黎,卢浮宫

  琼·马克·纳蒂埃(1685-1766)

  《德庞帕多尔夫人像》,马赛博物馆

  《路易斯·亨利埃特·德布尔邦像》,马赛

  《扮作戴安娜的德康德公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尼古拉斯·朗克雷(1690-1743)

  《音乐课》,巴黎,卢浮宫

  让·巴普蒂斯特·西美昂·夏尔丹(1699-1779)

  《祝福》,巴黎,卢浮宫

  《自画像》,巴黎,卢浮宫

  《年轻的纺织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

  《维纳斯的梳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里纳尔多和阿米达》,巴黎,卢浮宫

  昆廷·德拉图尔(1704-1788)

  《让·雅克·卢梭像》,巴黎,卢浮宫

  2014-09-03

  《米勒·菲尔像》,昆廷博物馆

  查尔斯·安德烈·范路(1705-1765)

  《音乐会》,伦敦,华莱士收藏

  让·巴普蒂斯特·格勒茨(1725-1805)

  《破壶》,巴黎,卢浮宫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32-1806)

  《青春与浪漫爱情:幽会》,纽约,弗里克收藏

  意大利

  卡纳莱托(1697-1768)

  《威尼斯广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彼得罗·隆吉(1702-1785)

  《威尼斯的犀牛展览》,伦敦,国家美术馆

  弗兰西斯科·瓜尔迪(1712-1793)

  《里多托的化妆舞会》,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

  第七章 革命与帝国

  2014-09-03

  法国新古典主义

  代表画家:大卫、安格尔

  法国浪漫派

  代表画家:热里柯、德拉克洛瓦

  2014-09-03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有两种想法:一种是怀有巨大的革命热情,一种是考虑如何才能在革命中保全性命。

  2014-09-03

  杜米埃主要成就在于漫画的创作,他采用当时新奇少有的石版印刷术来完成他的政治或社会漫画。杜米埃之美在于他的讽刺之美,他为艺术鉴赏之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尝试。杜米埃是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人,在政治上对穷人充满了同情,由于漫画作品中的煽动性和尖刻的讽刺,他曾遭受审查和监禁。由于杜米埃主要作为一个漫画家进行创作,同时代的人很难把他看做一位优秀的严肃画家,如今艺术界承认他是画家的呼声渐渐升高。杜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