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吉檀迦利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吉檀迦利读后感摘抄

2020-10-01 20: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吉檀迦利读后感摘抄

  《吉檀迦利》是一本由(印)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页数:1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吉檀迦利》精选点评

  ●宗教气息扑面而来,虽不是短诗和最,也能窥见大师功力

  ●发觉我的记忆力不如从前了啊,以前虽说不能一目十行,但是一目四五行还是可以的,现在连单词都转眼就记不全了,我觉得需要强化训练一下,正好前段看到吉檀迦利的片段,这本诗集是在我已不看诗歌也觉得诗歌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很久后偶然读到,然后被惊艳震撼打算试着背下来训练一下记忆力,好久没认真背过东西

  ●火车上看的,已经讲不出时的境,每个看的人处在不同环境可能都会有不同的体味,不要去提什么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你读他的时候不会去想到这些。

  ●能够感受自然力量莫名神圣带来的温暖,我正在final复习最心烦的时候,看不懂养老金社会福祉政策,但读吉檀迦利让我感受到被风和阳光包围的温暖,还在持续着对大神偷偷仰慕的我,更是如此感同身受

  ●这才是 清新

  ●2008.11.14.泰戈尔的诗基本上都读过了,直击心灵

  ●睡前讀物,還是泰戈爾自己翻譯的英文美。「I asked nothing from thee; I uttered not my name to thine ear. When thou took'st thy leave I stood silent. 」

  ●说什么都是苍白嘿 一本书而已却又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

  ●虽然不能平复我的心,但是,我还是觉得挺不错的。

  ●又看了一遍才醒悟过来这是一本表达热烈宗教仰的诗集。想到曾经以为其中几篇是情诗,真是羞愧得想把自己埋起来……

  《吉檀迦利》读后感(一):The song that I came to sing remains unsung to this day

  花了好多时间去找这本书。偏偏要译林的。别的都不要。

  我最爱的诗人泰戈尔的诗。

  译者冰心独特文学功底,将文字翻译地格外美丽

  最爱的那句: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吉檀迦利》读后感(二):吉檀迦利

  在大姐大那里读过整本的

  花我一个语文晚自习

  作文都差点没写完

  老天

  为什么中国没有这种文学天才

  为什么中国没有吉檀迦利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有茅盾冰心梁秋实

  有李煜易安辛弃疾

  而印度呢

  一个泰戈尔

  足够光炳千秋

  《吉檀迦利》读后感(三):吉檀迦利

  假如我今生无份遇到你,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中都怀带着这悲哀苦痛。当我的日子世界闹市中度过,我的双手满捧着每日赢利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让我念念,让我在醒时梦中都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让我永远记得前面还有悠长的长路,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箫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的光临,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悲哀的痛苦。

  《吉檀迦利》读后感(四):你向我走来

  你正轻轻的向我走来,每时每刻,让我感到生命的跃动和荣光。我感到春天鸟雀扇着翅膀,感到春草破土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就好像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独立于世,明自己,也明白天地。

  所谓诗歌,可以让人达到灵魂的完全奔腾和高潮,让人觉得自己是风,是天地骄傲的造物,而不是一个平凡、庸碌的人。

  人这样渺小,却能这样伟大!

  人渺小,所以需要把生命交给神,将自己的所有倾囊奉献,毫无保留的给与自己的爱。泰戈尔的诗歌,不同于中国的古诗,中国古体诗中,没有见过这样的生命和美好。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信仰,古体诗中,比较喜欢李贺,“吾不见,青天高,黄地厚,但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但在泰戈尔心中,死亡,是他到达神的必经之路,是他一生辛劳的归宿。宗教,给人这样的美好,解释了所有的事情,一切的一切,所有生命的来去,都是为了向神的献祭!

  《吉檀迦利》读后感(五):颂歌

  课堂是通常我的阅读地,特别是人多不易被注意的课上。

  这本书是在高三的时候读的,我读的那一版比这一版还老很多,标价1毛几的书,是从父亲的书柜里翻出来的。

  高三的时候顶着放松的借口读了一些诗集和童话书,因为这些书读起来不费事。

  之后这本书我没有再翻看过,只能凭着印象和回忆的沉淀来给予评价。

  纵然泰戈尔在名声和作品都为万人瞩目,但我觉得精华也是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一部分。这本书应该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所有的赞美和情愫,没有指明对象,于是去揣测他在歌颂的到底是恋人、宗教还是国,但最热忱的可以看出,是对国家的感情。

  泰戈尔一直都是用自己热切的感情来塑造美丽的文字,但于我而言,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顺利转化成感人至深的文字。诗歌上的感情依附时而会让读者觉得困惑,在这本书里也是常事。

  或许因为时间和国度的差异,让我触动的地方少之又少。而触动到了的就一直能记在心里。

  我想,在泰戈尔的作品中,最令人信服的还是他的个人魅力,他的虔诚和谦恭,善良又不失洞察力,时而的失望低落带上了人间味。他对于爱人、宗教和国家的感情,是纯真和谦卑的,为爱而低下的身躯,实则比什么都高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