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摘抄

2021-02-15 01:18: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摘抄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一):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这是一本季羡林的小短文集,对于季羡林的title长的让人震撼,初读此书一下就带入到语文课本中。说实话语言方式和内容很难打动我,至少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里面传递出来的对于年老的无奈,以及对于逝者的回忆,还是有些感触的。

  这本书介绍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他心里迟迟难忘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平凡而又记忆深刻,匆匆读过其实没有太大记忆点。里面有很多与名人知己的悼文,看起来很悲伤,让人联想到老年的无奈。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能从里面读到一些比较功力的东西,或者比较刻意的东西,是我不喜欢的。或者笔者的高度远远高于我所能理解的吧。最后对于祖国江河的一些短文,写得很优美,但文字依然像语文课本一样,对于我还是很难打动,仅作小品文来进行回忆吧。

  这本书,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无常,无法抵抗,但人间值得,未来可期。愿你始终保持一种兴致,感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二):我的生活也是明朗又可爱

  买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是,作者是季羡林,想到他的时候,脑海里都是网上的新闻,他在北大帮一个新生看行李,觉得那个画面很好,有一种自家姥爷坐在大门口抽烟的那种感觉。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的名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我之前本也就喜欢这种乐观积极的名字,有文艺又觉得可爱,现在是觉得它大概可以带给我一种向上的感觉,时时拽着自己一点,别让自己掉下去了。之前吃饭的时候跟同学说,现在的我一点也不积极,我只是努力不留遗憾,万一明天就不想活了呢,总不能那个时候再后悔说,书也没看够,景色也没看过,我想对他们好的那些人,做的也不够吧。 看着第一章讲儿时讲故乡讲愁苦,我委实没有什么感觉,毕竟我是一个被宠大的孩子,没什么愁滋味。能想起来的儿时趣事,大概有我用石头砸了姥爷家的苹果树;我在大门上荡秋千,结果垫子被偷跑了;我把姥姥的饭碗又摔碎了一个,挨了骂;姥爷开工资回来,我又有炸鸡骨架可以吃了;我把姥姥存的鱿鱼丝零食,都给吃没了;亲戚的结婚典礼上,我背好的词给忘了;看了一天电视,家里的电线烧坏了。。。应该还有很多,但我暂时就只能想起来这些了。哦,这是看这本书的第一个好处,让我还能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跟父母姥姥姥爷又亲近了一点。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三):读书不止“阅读理解”

  

季老师的这本书真的是太“红”了。首先一点是读这本书,真的能看到季老师在不断抒发强调对祖国、家人、朋友的热爱、感激、喜爱。读这本书可以读到季老师本人,正气、刚正、爱国,不难想象,和这样的季老师交往,必定是真心换真心。其次一点是这本书的“语文”感哈哈,读书后看到某些小伙伴的评论,说是像在读“语文书”“无感”之类的。确实但不全面,在读书时,我也发现了这一点,而且在读的时候,我的脑袋里也不时冒出想要“阅读理解”的冲动,可能季老师的文章带有某种这样的“特质”,但更多地,我认为是二十年的“阅读理解”让我们有了这样的反应思维。

这本书的四部分,从可读性来说,非常好读,在好读易读的同时又能get到季老师在传递自己的思考与想法。与亲人的旧时光带着沉重,带着对过去的惆怅,更带着对当下的认真,对未来的期盼与祝福,对生活的爱;日常的温暖,留恋的地点,是生活的味道,有人,有地,有事,有味儿;点点滴滴忆友,季老以垂暮之年见证了多少文人的离去,这些对一位老人来说,是回忆,很喜欢这部分季老回忆的细节故事,大家都是有“三爱”之人,不过这部分书写风格情感太太太像了,说是写一个人也毫无违和;最后一部分更能见证季老广阔的胸怀,对生活的思考,是一位可爱的老人。

写着写着好像也做了一次“阅读理解”,但次阅读理解非彼“阅读理解”,毕竟读书不止为理解,没有情感也谈不上理解了。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四):这碗大师熬得鸡汤,值得一品(有剧透,慎入!)

  少时不喜读散文,觉得散文多情节单薄,不像小说那样故事起承转合跌宕起伏,仿佛是白米饭和红烧肉之对比。后来长大了,随着经历多了,人生记录薄填满了酸甜苦辣,反倒开始热衷于捡些清清淡淡的文字念。

  这本不薄不厚的散文集,收录了三十七篇精品季氏散文,分为四个章节,忆童年,思念母亲,怀念家人;记京城,梦忆清华,追溯北大;悼师友,从文老舍,乔木实秋;观宇宙,诵读山水,踏破古迹。

  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于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的一个贫困小山村,而他的又是全村中最穷的,所以季老师写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他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高粱面饼,没有钱买盐,就把盐碱地上的吐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诸如此类的困顿,数不胜数,但对于季老师来说,这只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千金,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

  季老师最为难过的,还是小小年纪就被叔父接到济南的读书,他六七岁便离开了父母,离开故乡,对母之念,日夜难眠。后来,季老师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候,他的怀念中,除了母亲,又添了一位祖国母亲。此情此思,深深重重刻在字里行间,感人肺腑。

  季老师自认为“我不是北京人,但是先后在北京住了四十六年之久,算得上一个老北京了。”他的脚步,遍布清华园和燕园,本书的第二章,记载了许多北大清华的旧事,其中一篇还分析了两所名校的不同之处,名家见解,值得广大学子一读。令外,随书还附赠一本小册子《清华园日记》,内容是季老师在清华读书时的日记,短词小语,零零碎碎,“一片天真,毫无谎言”。

  本书的第三章是季老师怀念友人作家。“我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德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在这‘三爱’的基础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益于人,无愧于心。”鸟随鸾凤飞高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季老师的友人,也都是些大家,沈从文、梁实秋、老舍、巴金……都是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的大作家,亦写了和老革命乔木的友谊,怀念之情深切无比。

  最后一章,记载了宇宙山河浪漫。石林、蓬莱风光、黄山行记……“我于此处此地极目楚天,心旷神怡,仿佛能与天地攻长久,与宇宙共呼吸,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不已。我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勤奋劳动,繁衍生息,如今创造了这样的锦绣山河万里。”

  季老师的文字,实属佳作,字字玑珠,行文清淡中不乏韵味,写的是记事记人记景,不像畅销心灵鸡那般直白,却切切实实地能温暖人心,照亮希望,让读者感受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值得一读。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五):接纳从容 发现生活之美

  如果生于100年前,我会怎么生活?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全书共分四章节,分别以回忆往事、北京生活、怀念师友、山河游记为主题,记录了季先生对往事、对人、对物的所感所思,语言质朴、叙事真实、耐人回味。展开此书,如同听季先生娓娓道来,他经历的那些岁月,他看过的那些山河,生活艰难却带着希望,命运困苦但也盈着乐趣。

  一、包容而从容,面对不完美的生活

  季先生生于1911年,当时的中国,“刚刚推翻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季先生的出生地是山东省清平县的一个贫穷小村庄,家境艰苦,在《往日时光难忘》一篇中,记载了季先生童年的琐事和未能和母亲相伴的深深遗憾,本书的书名虽为“生活明朗”,但文中描述的生活窘迫、与亲人分离的不安,在外求学的孤独,让我感到的是季先生所经历的艰辛,唯一能感到温暖的是他婶母和妻子以传统女性的无私奉献守候着家庭和睦。

  细细想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落后、战火纷飞,中国人的生活怎么可能明朗呢?季先生字里行间描述着自己经历的生活,描述着自己的感受,但没有一丝抱怨,生活给了什么,就接受什么、感受什么,是啊,生活本身就是明明朗朗摆在那里,不明朗的,往往是尘世那颗不安的心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季先生也认为,“不完美才是人生”,他以温和的态度、超乎常人的睿智,坚定地走过了动荡的岁月,世事变幻,唯以静心应对,我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怀着包容、从容的生活态度,接纳生活,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

  二、热爱生活,捕捉寻常生活之美

  季先生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级人物,在我看来,如此大人物,每天思考的应该是国家大事和学术专业的事,而《寻常岁月温暖》、《宇宙山河浪漫》两个篇章,记载的是季先生对一些小事物的质朴情感。“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季先生便“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然后到池塘边守候“小荷才楼尖尖角”的美好。对于“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北京小胡同,季先生更是喜爱有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而随着城市化进程,被摩天大楼取代的小胡同在季先生心中永远占着一个地位。看来,大师也和我们一样,对逝去的岁月、醉人的美景都怀着同样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匆匆、忙忙、碌碌,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看上去我们的生活灯红酒绿、丰富多彩,而扪心自问,我们的心灵是越来越丰富还是越来越贫瘠?

  人生无常,无法抗御,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别忘了保持一种兴致,因为生活本来明朗,万物本来可爱,让我们的心原原本本的落下,欣赏万物、感恩所得。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六):历经山河,依然热爱

  曾经我只沉浸于游戏之中,经常去网吧通宵打游戏,然而现在想去也通不了,可能是老了。但是我开始关注生活,虽然也受到过一些感受不到生活的热情,觉得眼前的一切一片昏暗。最后季羡林的这本《生活明朗,万物可爱》。让我开始关注生活的美好,万物的可爱。

  在这本书中,更多的是作者往日的时光、岁月的温暖、知心的师友以及宇宙山河。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知道那时候童年的生活,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感受到了作者的家乡是如何的。但是最触动心弦的还是作者的母亲。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的怀抱,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很短,以及后来作者每每想起之时,都暗悔。但是,最同意的一句话就是“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作者在当时出国留学,后来国内爆发了战争,使作者远离祖国十年。作者从小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所以唯有把情感寄于祖国母亲。一个游子远离母亲,可知思念之情。还有那梦境,每回醒来之时,总是会有那幻影,可是怎样都看不清,只有那依稀的影,想走近却看不清。

  这里还有燕园的风景以及北京的小胡同,更多的是与清华北大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同行的师友,对作者影响深远的良师益友。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如果有良师与益友,那可真是一生福气。或许没有直接影响你,但是间接的影响,也是一种影响。比如,你读他的书,从他的书中有你的所想,学到对你好的知识或者想法,那也是一种良师。

  最后,还是得说说宇宙山河漫漫。有幸看到石林颂还有蓬莱阁,黄山。石林是宇宙的奇观,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石林的称颂,在祖国的大地上,是祖国的胜迹。最使我意外的还是黄山,作者描绘的黄山使我向往。作者从进黄山开始描绘,描绘了那山,那松,更有那神奇的云海,虽在山中却能感受到海,只不过这海在天不在地。游黄山,就像写文章一样,起承转合,处处都是精彩,最主要的还是那怪石,不同的人,会感受出不同的景,就像那云变幻着,这怪石,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发现新鲜的东西。

  生活其实很美好,只是你少有感受,万物总有它可爱之处,只要用心,就能感受那美好。即使历经山河,但我们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七):治愈生活读物

  

近两年读书,很喜欢读散文。比如丰子恺、巴金、冯骥才、朱自清,也有当下的蒋方舟、陆庆屹等。

以“形散神聚”为特点的散文,我觉得是上班族睡前读物的最好选择。文字篇幅不长,却也蕴藏深意。语段优美,陶冶情操。半小时读完,结束时,就刚好睡眼惺忪了。

散文,相比其他文体,我觉得最能带给读者轻松的阅读过程。

一是在于本身较为短小的篇幅,能够“碎片化”阅读,不会有被迫打断故事情节的烦恼。二也是由于散文文字优美,由现实生活而生,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什么距离感,读起来也就更能产生共鸣。

如巴金所说的: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那么,散文的确是作者情感最朴素却又平实的载体了。

读季羡林的这本散文集,也有这种轻松感。

空闲的清晨,或者炎热的下午,随手翻出一篇,就能读起来了。一篇篇写景、写人、写往事、写日常的文章,很生动,没有作者已过耄耋之年的老态、或者任何历经了风雨的沧桑之感,抒发着作者由衷的释然和豁达的生活态度。

比如,这本集子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清塘荷韵》。

叙述了季老在北大公寓楼前池塘种植荷花的经历。从几颗莲子被撒到泥中,迟迟等不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失望,到第三年,出了奇迹似的长出几片圆圆的绿叶。再到第四年,池塘为绿叶所覆盖,荷花的生命力被完全释放。季羡林把这一年年的“荷花养成记”,描绘的栩栩如生,令人欢喜。

好巧,这也让我想起北京如今正值盛夏,前些日子去将府公园,也看到那“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仲夏景色。这文字与实景的一呼一应,感怀“万物可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同时,这篇文章里还有一段妙趣横生的“小猫捞月”的片段,印象很深。季老写到: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它大概以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它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除了日常随笔,这本《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中,还有其余三个章节,分别精选了季羡林追忆往日时光的童年故事、纪念同僚或者作家的几篇追思文章、还有他游历各地的游记。篇篇都抒发了这位老人的一种丰厚的对自然、对万物的热爱之情,轻松自然,没有任何偶像包袱,或者倚老卖老的那种说教。

文章豁达明朗,但其实了解季老的一生,他的经历并不是一切顺遂、事事如意。他出身贫寒,背井离乡数十年,在德国经历了二战,回国又正值内战之时,之后又遭遇了一代人的悲剧文革。

一生起起伏伏,季老却应了罗曼罗兰的那句名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以前觉得这句话,好鸡汤,真夸张啊。但现在通过季羡林的散文,感受到了其中“英雄主义”的无畏和豁达。同时,也为自己经受到了一些挫折,遇到了一点“现实的凉薄”,就垂头丧气,怨声载道,真是感到了惭愧。

季羡林老人的散文还有很多,我读的这一本仅收录了三十七篇。很多经典还未读到,留待更多给到之后苦闷烦恼的时候吧,当一剂“不苦口,却治愈”的良药,成为我书柜里又一本的“治愈生活读物”。

————

谢谢阅读,也许你也愿意读读我的其他文章,可以光临我的公众号:Alice的间隔时光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八):你看,窗外阳光甚好

  这是语文课本以外,第一次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翻开就有一股浓浓的阅读理解味道,似乎是唤醒了学生时代的记忆。 上学时候对阅读理解总有抗拒心理,总觉得艺术作品不正是应该面对不同的读者可以唤起大家不同的感受才是成功吗?不正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想法不同,所以世界上才会有丰富多彩的作品存在呀。偏偏课本试卷一定要把大家的感受统一,像是把咸菜咀嚼到没有味道再发给大家品鉴…… 毕业以后阅读思考更自由了,第一个从课本中走出来让我感受到美的人是林清玄,然后就是这次的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先生生于1911年,逝于2009年。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战争、饥荒、贫困、混乱,曾经离开家乡,泪别父母,也曾经远离故土异乡求学,送别了亲人友人,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交替。老先生的文字读起来像是和一位长辈的对话,端上一杯茶,在萧瑟的秋天里,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前,聆听前人的经验教诲。这里,是季老先生对于国家、对于家庭、对于生活、对于人生、对于生死的感悟。

  一直觉得,长寿的人才最苦。像季老这样长寿的人,一生中需要送别多少人,才能足坚强呢?从母亲、老祖、妻子、老师、友人,一篇篇悼文读着不由得感受到了离别的疼痛……站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一送别,空留自己伫立原地,泪别众人。想到了杨绛先生。当时杨绛先生离世,网友们说“我们仨终于团聚了。”我想季老现在应该可以尽情享受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了吧。 想起季老一生的经历,童年家庭贫困,能吃个白馒头就幸福到上天了。后来离开母亲外出求学,一个年幼的孩子,离开了母亲会有多难过可想而知,以至于母亲一直都是季老心中的痛。再后来,异国求学背井离乡,虽说是躲过了战火纷飞,可心中难免牵挂家人和祖国。慢慢的,随着岁月变迁,开始送别身边的人。我是一个对离别有着严重焦虑感的人,所以这种只有送别份的感受,实在难以想象会有多痛……也正因如此,季羡林老先生再说“万物明朗 生活可爱”似乎更让人觉得坚强了。

  “人生无常,无法抗御。我在极端的快乐中,往往心头闪过一丝暗影: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似乎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得出这样的感慨,没有纯粹的快乐。看到过某网友说“特别高兴的时候不敢张扬,怕被生活看到,被报应。”现在快乐似乎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连开心都变得要小心翼翼,生怕漏了什么。该说是生活压力大了吗?可似乎快乐就是这么回事吧。正因为有悲伤才会有快乐,有离别才会有相聚。只有接受了暗影,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快乐。面对无常,只有接受才能从中得以幸存。所以更加觉得,在送别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耐心守候一池荷花的绽放,欣赏自然的鬼斧神工,珍惜生活中琐碎的小美好。将这一切收集起来,成为日后生活中的糖,这是岁月的智慧吧。

  命运时有残忍,可唯有前进是眼前唯一的道路。学着接受快乐旁边的暗影,接受生命的无常。纵使再艰难,试着咬牙坚持下去,历经风霜之后,依然可以勇敢坚强的热爱生活,便是再好不过了。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九):读季老文章,如沐春风

《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封面

  今年是季老季羡林逝世十周年,《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为纪念而出版的季老的散文集,收录了季老的37篇散文。全书分四章,为“往日时光难忘”、“寻常岁月温暖”、“同行师友知心”、“宇宙山河浪漫”,分别收录了季羡林回忆往日往事,感受当下,悼念或怀念师友,游览宇宙山河的文章。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吐火罗文等12种语言,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他出生于1911年,于2019年逝世,一位98岁的高龄老人,他用90多年的经历,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为文坛注入了力量。

  季羡林的文章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也将陪伴着现在在孩子长大,《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中有数篇也被收录到了初高中语文课本里,如《我的童年》、《怀念母亲》、《清塘荷韵》、《石林颂》等。

  《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散文集中收录了季羡林的13篇之多关于悼念追思亲人师友的文章:母亲的去世给季羡林留下去的是悔,悔自己竟然8年之久未曾回乡探视过母亲,而这也成了季羡林在世时无法完成的心愿,只盼着那不科学的“撞客”是真的,但内心却知道是假的,空留无尽的思念。笔墨之间,深情汹涌而来,让人不禁抽泣,唯愿季老此刻能了却心愿,可时时与母亲相见。

  悼念同行师友的文章,季羡林表达了对师友的怀念和对其过往经历和品质的称赞,也免不了对未能拜访或探视而流露出的遗憾,但我想,正如季老所说,自己的“性格属于孤僻一类,最怕见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几乎是谁都不拜访,天性如此,无可奈何”。不见面不见得情浅,正如古文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季羡林在文章中,不遗余力地歌颂了师友难得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了对师友的敬和情。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散文集收录了季羡林对过往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除此之外便是,季羡林关于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体验,活在当下,体味着身边的点点滴滴。历数每一位有成者,无一不是专注于当下的。读完季羡林笔下的北大、清华、北京的胡同都幻化成了特有的符号进入我们的心中。

  散文集的最后一章选录了季羡林游历过的几处大好河山,让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曾经自己去过的地方,读来深有体会,对季老深感叹服,虽说季老也在文中叹息自己缺少文字来形容眼前的奇景美景,但在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看来,季老对景观的描写真是拿捏得当,美好的文字张弛有度的语句,和眼前的景色是标配。

  读着季羡林笔下的锦绣山河,时不时让人觉得幸好季老曾经来过,观过,不然这壮美的山河,少了他这一位能观懂并能颂出的人,岂不是一大损失。

《清华园日记》封面及其中一篇

  散文集《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之外另有一本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小册,收录了季羡林从1932年至1934年30篇日记,正如季羡林自己所说,“我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一片天真,毫无谎言。”读完,一算年龄,那是正值季羡林21-23岁,原来,季老年轻时也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不知未来方向的努力。读来,倍感亲切。

  散文集《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收录了季羡林的记人、叙事、写景的篇章,读来如沐春风,万千情怀,唯细细品读方能体会。

  《季羡林散文精选:生活明朗》读后感(十):季羡林: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

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评价人数不足季羡林 / 2019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欢喜充满了大千世界。

  ——季羡林

  作者就不多做介绍了,知道这个名字就不用多说,不知道这个名字,说了也是白说,呵呵。

  季羡林结合自已九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写下的对于生命和世事的感悟之作。全部37篇散文,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搭配我觉得是按:童年记忆,青年经历,师友知心,唱颂福祖国,这样一个书序排列的。

  第一部分,往日时光难忘。主要是回忆童年,十分困苦的生活,在季老的笔下也多了一份淡定。早期记忆中的亲人,像母亲,大奶奶,老祖,妻子这些人,童年生活的场景,有些甚至有些许的模糊。毕竟时日已久,老人家年龄也在那儿摆着呢。这些其实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季老能有这样的成就,想必这些记忆中的事和人对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其中包含了一篇在德里和印度的一家人的事。

  第二部分,寻常岁月温暖。世事艰难,亦有美好。主要是北京,清华,北大。到清华上学之后,求学、工作,生活的环境,甚至对生活过的北京胡同也有大量描写。自已选择清华上学,然后在北大工作,对两所学校在学术上的追求,和各自的品格,传统特色,加以解读。“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校有校格。”在这个过程中,自已的历程,自已的成长,对自已的影响。

  第三部分,同行师友知心。师长,朋友的回忆,人生路上多知己。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沈从文,梁实秋,朱光潜,老舍,巴金,多是亦师亦友的身份,很小的事情,每一个人都记录了性格的鲜明特点。 这部分详细展示了季老的交友风格习惯,按他自已的话说:“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优点?),我不喜欢拜访人。”“其实我的性格毋宁说是属于孤僻一类,最怕见人。我的老师和老同学很多,我几乎是谁都不拜访。”但在和这些朋友的交往中,却也看得出来内心是极为热烈的。

  第四部分,宇宙山河浪漫。祖国山河美好,甜蜜生活来之来易。自古以来,文人有写景的传统,像苏东坡写赤壁,岳阳楼记,石钟山记,等等一处地方,在他们笔下变得越发鲜活起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季老笔下,也是闪闪发光,更多多的也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像《星光的海洋》中瞻仰革命圣地,似乎在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读出了一些缅怀的情绪。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当为《在敦煌》,在他的笔下,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拉开在眼前的场景,人物跃然纸上,在他的解说之下,不光像真实看到了一样,还觉得季老在当导游向我们详细的描述中。对比了一下篇幅,这一篇最长。

  很真切,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季老笔下,娓娓道来,不同寻常的味道,生命如此美好。也有很多用词比较讲究的地方,表达的意思非常贴切,超出常人所想,但又足以理解,不得不击节赞叹。引用经典,古诗词,随手拈来,很有功力,语气又很随和,像个老爷爷和你聊天一样,唠唠家常。

  一句话概括:小事活泼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小景优雅从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