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虐哭上亿人:“李焕英”的秘密,终于藏不住了!
?关注“心理严选”,学习更多心理技巧?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也是个花季少女。”
作者 | 时雨
来源 | 心理严选()
“打我有记忆起
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今年春年最大的泪点,贡献给了《你好,李焕英》。
截止到23日,票房已经突破42亿,成功跃居到中国内地票房第五名的位置。
故事的大概情节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了,但我还是想谈谈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
贾玲在接受采访时,有人问她:我注意到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HI,MOM》,为什么中文名却是《你好,李焕英》。
贾玲答:因为希望妈妈不仅是我的妈妈,她也可以是她“自己”。
正如电影中有一句直扎人心的话: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也是个花季少女。”
借着这部影片,“贾玲”穿越20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
和妈妈成为了好闺蜜,也看到妈妈曾经的模样。
她排球打得好,在比赛场上英姿飒爽;她有无忧无虑的烂漫,亦有肆意快活的灵动。
每个妈妈,都曾是这样的鲜活。
她们都曾是“李焕英”,只是在有了孩子那刻,这些青春的光辉渐渐消失在岁月尘埃里,掩埋在“妈妈”这个角色背后。
别人的称呼也随之变成了“多多妈”、“小雨妈”...
为人母,本是一件温暖的事。
只是,当这个角色被施与了压力,被不断告知“你就应该强大,你就应该成为一个好妈妈...”时,她就犹如被套上了一个枷锁。
“妈妈”是皇冠,也是枷锁
人们常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仿佛做了妈妈“刀枪不入”是理所当然。
而“理所当然”这四个字,才是最可怕的。
日剧《坡道上的家》中,真实的暴露了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的困境。
她们仿佛成为了一个“工具人”:
孩子半夜哭了不停,哄也哄不好,被老公指责: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孩子生病了,磕着碰着了,她被众人怒骂:你怎么当妈妈的。
这一个个字眼,把一个新手妈妈从新生的喜悦逼到了失措、自我怀疑,乃至绝境。
她们的苦,述说了,无人听见。
婆婆一脸质疑:当时我不也这样过来的。
丈夫不以为然:别人家也是这样的,忍忍就好了。
留下妈妈一人孤立无援。
似乎在成为妈妈的那刻,她就已经知道该怎么带孩子,就要牺牲一切,把孩子、家庭一切摆在自己面前,一丝怨言都不该有。
“理所应当”的态度,“付出所有”的标签,就像烙印牢牢刻在无数女性身上。
她们藏在柴米油盐里,不断被苛求,被挑剔,被压抑。一直充当“完美妈妈”、“完美妻子”的角色路上奔走着,却唯独忘了“自己”。
把“妈妈”从角色中抽离出来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扮演着许多的“角色”。
是妻子/丈夫,是儿子/女儿,是爸爸/妈妈,是老板/员工..
形形色色的人际网中,亲密的关系是我们羁绊最深的存在。
但也正因如此,它也最容易被伤害。
有句话这么说,人总是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最坏的一面却留给家人。
背后说到底,不就是仗着“亲密”,因此肆无忌惮。
在看完《你好,李焕英》后,我联想到去年春节播出的贺岁片《囧妈》。
讲的也是亲情的故事。
里面徐峥扮演的儿子和妈妈关系很拧巴,两人一张口就是火药味。
儿子总怨母亲的控制,抱怨母亲管他太多,总是转发各种公众号养生文章,微信聊天每条都是60秒的语音。
面对母亲要坐6天5夜的火车,花两万块钱去莫斯科剧院唱一首歌的行为,他是一直非常的嗤之以鼻。
甚至他内心一直觉得,父亲沉迷酗酒,然后酒精中毒死亡,都是因为母亲过度掌控父亲的生活,让父亲痛苦不堪,靠酒精来舒缓心中郁结。
直到后来,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徐伊万从他母亲的口中才得知,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他的父亲除了酗酒,还会家暴。
直到他看到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唱着《红莓花儿开》的母亲时,那刻起,他仿佛才窥探到一个完整的母亲。
她很“强势”,但也有伤口和脆弱,她被时光抹白了鬓角,但在舞台上惊艳了岁月。
这部影片和《你好,李焕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在告诉我们:
我们对妈妈这个角色有着太多的“刻板印象”,觉得她们就该为家付出,操劳,觉得她们总是那样固执、不可理喻。
却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正常人”,去叙述她们的人生故事,理解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其实当我们走进妈妈的世界,你或许会发现一个意外的、光芒熠熠的母亲,也明白其实对方抛开身份,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愿妈妈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女
“希望妈妈可以成为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这是我在影片下,看到最多的评论。
是的,妈妈们的人生,是可以更加丰富和辽阔的。
但是啊。一个人可以活得张扬,灿烂,还需要两部分的“助力”。
一部分,来自亲密的人;
当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是充满爱和自由的。
当妈妈的付出能够被看见,当妈妈被允许做自己,她才不会逐渐被柴米油盐消耗殆尽,而是有足够的能量去孵热自己,把爱传递给身边的人。
第二部分,来自自己。
在很多父母眼中,活着就是为孩子、家庭无偿付出。
但正如董卿所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妈妈的自我牺牲,也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长。(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做的,我想:
作为孩子的我们,可以去听听父母的故事,走进她们的世界,去理解她们角色之外的东西。
而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孩子眼中我们是怎么样的?我们身上有没有什么特质、闪光点是让孩子感到骄傲的?我们可以怎么做,让自己有所成长。
愿每个妈妈,都能成为属于自己的“小太阳”,真正为自己而活,愿每个人妈妈都能被温柔以待。
*来源简介:心理严选(sat),严格挑选生活中的心理学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本文作者:时雨,心理严选主创团成员。
为你推荐【实用商业心理学】
点击关注,与百万用户一起探索商业本质。
点个“在看”,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