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粉世家》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金粉世家》读后感100字

2022-03-14 15:58: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粉世家》读后感100字

  《金粉世家》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1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粉世家》读后感(一):书前的序,实在是太差劲!

  “难得一见没被女人唾弃的,是《啼笑因缘》中的樊家树,最终却被毒打成疯,折腾到了精神病院里。”看到序里的这句话,就有点懵圈了。想问问,这个写序的何什么三皮,到底读没读过张恨水,就在序里胡说一气。连《啼笑因缘》都没读过,还来写关于张恨水的序么?而且,这本书的编辑也没看出来么?这本书最大的败笔就是那个序,真是让人不舒服。买书不能光看样子,还得选择名社,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提醒。

  《金粉世家》读后感(二):《金粉世家》—豪门没落的牺牲者们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金家这几个公子哥会变成这样,和金家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金总理自不必说,从书中就可以看出,国务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管束这些儿女。那么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金太太身上,可金铨在世时,金太太也常常是溺爱偏护这些儿女,只要他们不是做出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来,都是视而不见,有的时候还帮他们解围,对于他们的德行的培养也就更不用说.所以这金家倾覆她有很大的责任。但是最最不争气的当数这几个公子哥了,吃喝嫖赌,娶小妾,养戏子,热衷交际,听戏跳舞,夜夜笙歌,燕西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在成长,让他独树一帜,努力上进也是不太可能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金粉世家》读后感(三):对有些人来说,爱情是全部的东西,而有些人不是

  曾经以为那个给了自己所有欢笑的男孩是最佳的婚姻伴侣,却不曾想到他带来的失望同样那么多。

  于冷清秋而言,最大的悲剧其实倒不是所托非人,黯然出走。而是从见到金燕西的那一刻开始,命运就已经逐渐向不可逆的结局倾斜而去。

  张恨水之所以被称为“大师”,被不仅仅是创造出了金冷一对孽缘情深,更是在于设立二者人物在不同性格处境下对待婚姻和爱情完全相悖的理念所导致故事的“必然”发展。别林斯基说过: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故事主人公所面临的灾难也好、自我选择也罢,都是一切因果相加之后得到的唯一路径,而抛开电视剧版对结局的美化表达,原著中对二人的细节处理则完全展示了这段婚姻必将灭亡的种种条件,即无论我们如何去分析和改造这对恋人都无法逃脱开情如死灰的悲剧。

  从主线上来看,单单用一个“齐大非偶”并不能完全阐述冷清秋在嫁入金家后的情绪波动。其实不仅金燕西一人因为从小的娇惯所导致风流成性,冷清秋在所谓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即使有意识地按照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标准内自我约束,但本质上来说同样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艺女性,也就是说这两人归根结底都没有做好为自我负责的成年准备,金燕西追求美色,冷清秋热衷幻想,两人的阶级差距远没有思想意识差距显露的那么明显。

  从冷在新婚夜晚依旧想要考究金的诗词功底也能看出,女方在这一场门户有别的婚姻模式中,在意的并不是阶级落差,而是臆想中的爱情状态,但这一点略显“端着”的做派,金少爷并不能看穿,甚至于根本不想思考。

  冷清秋在婚姻关系始终处于下风状态吗?其实也不是。金家几位姊妹对待这个新成员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接纳,但冷清秋骨子里的矜持态度并不助于让她被容纳在贵族圈子里。我们其实可以站在冷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场繁华:接受过先进思想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对于权力政治理念始终表示抵触情绪,而在这样的当口,有一个富家少爷极尽能事地去讨好和爱护自己,这样一种冲破规则的爱情方式在自己看来非但不轻佻盲目,更代表着自己的先进理念得到了认可和承担,所以我在这一刻已经无需在意他人的非议和自我的保护,爱情就是全部东西,和那些传奇的故事一样让我迷恋至死。

  张老爷子曾经表态,自己正是因为喜欢那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所以才为自己起好的笔名。那么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他所创造的故事都在描绘一种人力有尽时的悲切,这也与我们所讨论的悲剧“必然性”不谋而合。

  金家的衰败加速了两个少年人的分离,因为离开高层的保护伞后,他们都会发现自己于现实中太过渺小。金燕西痴迷于爱的过程,冷清秋高估了婚姻的本质,即使在那场大火的前夕,冷依旧是保持着高傲和自矜的,她天然的认为自己的尊严并不能因为爱情所低头,所以她尽力地将金燕西往外推,以实现她自我的完整性。

  回头来看,金燕西变了吗?并没有,她追求冷清秋是源自于好奇和新鲜,即使到婚姻那一刻依旧是爱着的,但我们又可以肯定,他的爱并不在于对方是谁,而是那股感觉来自于谁。这种幼稚的选择方向原本来说是可以控制的,但冷清秋并不着力于此,她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中,认可这种世界中心归于自己的判断。所以说,男孩一分心,女孩就撒手,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他们只为自己活着。

  《金粉世家》读后感(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安徽潜山有位叫做张心远的年轻人,因为这句南唐后主的《相见欢》,感悟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为自己改名张恨水,当他开始投身文字之间后,开启了被鲁迅称之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时代,《啼笑因缘》、《金粉世家》这样的作品是那些动辄百万字的现代言情不能比的,张恨水为民国时期的读书人奉上的不仅仅是一本又一本的小说,而是新青年与旧传统思想汇聚与摩擦的爱恨情仇,民国时期是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代,张恨水的小说集浪漫主义文学色彩与凄婉缠绵的爱情融为一体,甚至上升到家国天下等战争与政治色彩这样的时代背景,怎能少了众多粉丝的拥戴,从少帅张学良到到总统夫人宋美龄都是他的粉丝,算得上是文坛大家了,解放后,他与老舍先生并称为京味文学双子星,直到未名湖的悲剧刊登于传单上上,直到被他拿来买早点时无意中发现后,第二天与世长辞的张恨水,用一生的时间写下了三千万字的文学作品。

  《金粉世家》是很早就看过的小说了,是初中还是小学时看的,因为年头有点长,我是记不清楚了,家里也有几本张恨水的小说,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无论是印刷方面的原因,还是纸张装帧的问题,都不很适合收藏,这套作家榜经典文库系列的出版,让我感到万分惊喜。当然了,收藏一套书,首先是要看内涵,这套书从内容上就很适合收藏了,前有作家榜新做的序,后有张恨水自作的尾声与序,可谓是内涵满满。虽然有人说,反正小说内容都一样,什么版本不版本的,可惜你错了,我手里这套《金粉世家》,从装帧上来说,绝对是珍藏版的,没有夸张的成分,这样一套三本书,印刷纸张不是普遍采用的漂泊的纸张,采用的纸张是护眼模式的,扉页插图更是造价不菲,书脊装订非常有特色,翻阅起来没有新书的生硬感,这样的装订方法让我对这套书爱不释手,恨不能把家里满满一书柜的书都换成这样的装订方式才好,唯一让我稍微有点不满的是扉页插画的内容,人物形象过于脸谱化了,看过电视剧的人可能会感觉很熟悉,对于我这样不喜欢电视剧的人来说,扉页插画里人物形象的具象化了,对没有看过电视剧的读者来说,这样具体的人物不如一个侧脸或是一个背影来的有意境。当然我也就是个人这样认为的,没有任何贬低男女主角的意思,电视剧里男女主角的粉丝们不要来拍我啊。

  拉拉扯扯的写了这样多的内容之后,我发现,对这本书的评价还只字未提,罪过罪过,《金粉世家》这本书自然是很受读者欢迎的,从这本书以报刊连载的方式问世后,六年时间从未断更,唯一停止更新的结尾文,是以张恨水的小女儿突然病逝停止更新了一天,这样悲痛万分的心情之下,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怨不得张恨水的作品悲情部分偏重,如果是我处于那样的环境,可能也会稍稍的虐一虐读者才能释放一些现实环境带来的压力,张恨水的文笔很有特点,文字清丽,爱情凄婉,各种各样的人物从形象到心理描写清晰可见,章回体的文章目录很有时代韵味,文中时常会有格律诗与骈文的内容,虽然张恨水笔下的人物里,新青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这样的文字风格,很充分的证明,他依然算是旧文人。至于这本书里的那些人,追求爱情的金燕西与被爱情蒙蔽的冷清秋,爱的时候奋不顾身,齐大非偶的婚姻只不到一年就烟消云散了,金燕西少了点担当,而冷清秋又稍稍矫情那么一点,可不就如烟花那样灿烂一时么。所以说,爱情是两个人的问题,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问题,一时的冲动能理解,但愿步入婚姻的男男女女们能好好的经营自己的婚姻,不要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才好。

  《金粉世家》读后感(五):永不褪色的爱情经典——《金粉世家》

  (摘录大放送)

  “怀金悼玉,金粉红楼,人们把《金粉世家》当成民国的红楼来读,冷金的情缘恰似宝黛的聚散,而金家的盛衰又何尝不似贾府的起落,说到底,人生便是无端的相逢,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人生便是无端的相逢

  自颐和园那次的一瞥,燕西便对清秋展开了疯狂的追求,那时候,以至于吃饭穿衣以至梦寐间都是记念着清秋。而在遇到清秋前,燕西却是专情于秀珠,拜倒在秀珠的石榴裙下,秀珠怎样说,他就怎样好,绝计不反抗。说到底,燕西是见一个,爱一个。

  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俩人闪婚。于清秋而言,从前觉得金家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如今也成了这屋子的一个主人,心中自是无限欢喜。新婚夜里,燕西许下承诺:你放心,我绝不能让你有什么为难之处,灯在这里,我要是有始无终,打不破富贵贫贱,将来我遇着水,水里死,遇着火,火里。。。。。。

  于是,趁着在一场线路引起的大火中众人忙乱之际,清秋带着刚生下不久的孩子逃走了,没带走金家任何的东西。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金粉世家》读后感(六):总在寒冷清秋

  听着许巍的新专辑《无尽光芒》,曲子的音韵很美,只是觉得词还是差了点意思。和读这本书的感觉有点相似。

  燕西想着法儿靠近清秋,住在清秋隔壁,隔三差五的送衣服送首饰,说话又得体,又生的栩栩如生(就想用这个词)。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在情窦初开的年华,怎么禁受得住,不久便陷进去了。燕西找机会和秀珠生了几回气,便不大来往了。燕西的几个兄弟也是一贯的秉性,吃喝嫖赌的功夫是样样俱全,几个姐妹倒是有点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几个嫂夫人也是厉害的角色。大嫂的泼辣,二嫂的精明,三嫂的势利,角色分明。

  燕西的父亲算是比较正派的,但妾也娶了几个。上梁不正下梁歪,几个儿子也是继承了优良的传统,一大家子的男人没有一个是柱梁。因为意外,清秋怀孕了。不久便因此结婚了。

  那样大的园子,那样富丽堂皇的气派,清秋初见的时候也是有一点憧憬。谁料想,不久燕西便早出晚归,日夜颠倒,浑身酒气。因为家境的缘故,因为秀珠是三嫂的亲戚,所以不如意的事情也很多。

  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点点滴滴的泪水撒了多少,心也就冷了几分。 不久金总理中风而亡,家室一下子便中落了。燕西没有工作,又惯了大手大脚,还常和秀珠、一堆伶人厮混。 回到家中也没有一点好脸色,没事便跺脚发狠,真真是无情!

  故事到这里也差不多是死局了,各自分飞。

  书籍的前半部读起来倒是轻快,后半部读起来稍有点突兀。一个个好好的人,变得面目全非实在有点难以理解。不知是不是恨水先生后面生活的不如意,痛失爱女让他心灰意冷,所以落得一个如此的结局。

  小说中最有灵魂力的人便是清秋。有同理心,谦让,自尊自爱,但是在感情生活里犯了错,这一辈子都走的万分艰难了。年少时的青涩懵懂,往往容易被表象冲昏头脑,以为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将来生活中的一切。但仅凭一厢情愿的感情,并不能维系多久,孩子也不是什么保障。燕西是爱过清秋的,不然也不会做如此贴心的事情,但是年轻人的激情并不能长久,特别是那样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很多选择,往往都是风险和机遇共存。

  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片段,讲的是玉芬投资的故事。有点类似现在的庞氏骗局。看来有些事情自古皆然,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段,只是利润熏了心,便变得和猪一样蠢了。

  世上太多的东西看起来富丽堂皇,里面却早已溃烂了。依靠着别人,须料想到有大厦将倾的一天。改用大鱼海棠里的一句话,如果活着不开心,再锦衣玉食有什么意思呢?

  《金粉世家》读后感(七):把婚姻当作希望的人,注定要失望

  《金粉世家》读后感(八):更那堪,冷落清秋——金粉之下的民国悲剧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笔名恨水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对于张恨水的笔名,在当时有人曾调侃道,不如改名为张恨男。有此一说实在是因为在张恨水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大抵落不得什么好下场。虽然不过是一句戏言,却也传递出了张恨水的创作倾向,而小说《金粉世家》或许就是这种倾向的最好体现。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金粉世家》恰恰是前一种。

  《金粉世家》讲述的是一桩美好爱情的悲剧,也是一个大家族没落的辛酸。故事开始于尘埃落定以后,彼时,冷清秋带着孩子辛苦的过活,显赫一时的金家烟消云散,张恨水在讲述之前,就已经把最后的结局展现给了所有的观众。

  很难说张恨水不是有意为之,即便是悲剧,也大可以将悲凉落在最后面,让欢愉和美好不打折扣的呈现出来。总之,《金粉世家》从开篇起便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其爱情如何甜美迷人、其家庭如何花团锦簇,所有的一切都是云烟。

  带着这种先知先觉的悲悯去打量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不得不感叹一句造化弄人。只是因为偶然的一瞥,金燕西就将冷清秋记在了心头。缘分若浅,一面之后也就随风散了,奈何缘深。

  于是机缘巧合、兜兜转转之下,金燕西寻到了冷清秋,开始了他的追逐。金燕西的追求不可谓不贴心、不殷勤,这份贴心和殷勤到底打动了冷清秋,扪心自问,若是有如此小意逢迎兼且帅气多金的大家公子追求,很难会有人毫不动心。一点动心变成十分心动,一方追求终成两情相悦。

  故事若是在此处完结,便是有许多不美,也能称得上花好月圆。可惜张恨水必要将故事讲完。于是前文埋伏着的种种不美不断扩大,金燕西的风流、冷漠在两个人结婚后愈加明显,于是花好月圆变成了破镜难圆。

  单只从爱情论起,张恨水已然用这一波三折、起承转合拿捏住了读者的心。但《金粉世家》所讲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一桩爱情。

  有人称《金粉世家》是民国版的《红楼梦》,只从这一点评价便可知道,《金粉世家》以爱情做主线,但爱情绝不是故事的全部。

  除开爱情,张恨水还在小说里描述了官宦世家中的公子、小姐们的交际和生活,连带着的也描写了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仆人、交际花、普通百姓的人生。张恨水的作品在后来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的美誉,与这种对当时社会的全景式描写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张恨水的书写了解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里各式各样的人物。

  除却这种对社会百态的写照,张恨水还通过金家的败落写尽了世态与人情。于此同时,金家的离散与没落同样展现出了悲剧之感,这种悲剧感与金冷二人爱情的幻灭相叠加,共同构成了小说整体的悲凉调性。

  但这种悲剧在某种意义上却又是不值得同情的。金冷二人的爱情本就不对等,除开家世身份,即便在热恋期,金燕西也不曾专注一人,他的拈花惹草是当时的大家公子固有的封建习气,这种习气在民国开放自由的气氛中,演变成了所谓的恋爱自由、身心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自私的,当恋爱归于婚姻,自由受到束缚,不肯委屈自己的金燕西便好似换了个人,从前的温情通通给了别人,留给冷清秋的只有冷。

  想要评判冷清秋,到底觉得不忍,她不过17岁的年纪,贪恋着帅气公子的追求,进而迷失在爱情中,自然是情有可原。更何况在爱情幻灭后,冷清秋舍弃了富贵,寻求独立自主,她的做法正是现代独立女性应有的选择,即便有之前的种种迷失,冷清秋依旧当的起她的名字,也受得起他人的尊重。

  不值得同情的还有家族的悲剧里。金家的几位公子靠着父辈的荫庇,在政府的机关在担任要职。但他们对事业毫无热情,每日不过打牌饮酒、呼朋唤友、招妓取乐。这样的人身居高位,也只能是民国乱世了。这样的乱世,这样的家庭,也就不难看到金总理病逝后金家的分崩离析了。这种分崩是注定的,不过或早或晚而已,于金家众人而言,这确乎是大悲剧,但于外人看来,或许这种分崩才是公平、才是正义。

  《金粉世家》为张恨水带来了更高的声誉,赢得了更深远的影响, 而我们在今天也依旧能够从这金粉之中碰触到那个特殊年代。但除却这些,对于我们而言,小说带给我们的,让我们一直惦念的或许依旧是,更那堪,冷落清秋。已然足够。

  《金粉世家》读后感(九):金粉下的冷落清秋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笔名恨水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对于张恨水的笔名,在当时有人曾调侃道,不如改名为张恨男。有此一说实在是因为在张恨水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大抵落不得什么好下场。虽然不过是一句戏言,却也传递出了张恨水的创作倾向,而小说《金粉世家》或许就是这种倾向的最好体现。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金粉世家》恰恰是前一种。

  《金粉世家》讲述的是一桩美好爱情的悲剧,也是一个大家族没落的辛酸。故事开始于尘埃落定以后,彼时,冷清秋带着孩子辛苦的过活,显赫一时的金家烟消云散,张恨水在讲述之前,就已经把最后的结局展现给了所有的观众。

  很难说张恨水不是有意为之,即便是悲剧,也大可以将悲凉落在最后面,让欢愉和美好不打折扣的呈现出来。总之,《金粉世家》从开篇起便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其爱情如何甜美迷人、其家庭如何花团锦簇,所有的一切都是云烟。

  带着这种先知先觉的悲悯去打量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不得不感叹一句造化弄人。只是因为偶然的一瞥,金燕西就将冷清秋记在了心头。缘分若浅,一面之后也就随风散了,奈何缘深。

  于是机缘巧合、兜兜转转之下,金燕西寻到了冷清秋,开始了他的追逐。金燕西的追求不可谓不贴心、不殷勤,这份贴心和殷勤到底打动了冷清秋,扪心自问,若是有如此小意逢迎兼且帅气多金的大家公子追求,很难会有人毫不动心。一点动心变成十分心动,一方追求终成两情相悦。

  故事若是在此处完结,便是有许多不美,也能称得上花好月圆。可惜张恨水必要将故事讲完。于是前文埋伏着的种种不美不断扩大,金燕西的风流、冷漠在两个人结婚后愈加明显,于是花好月圆变成了破镜难圆。

  单只从爱情论起,张恨水已然用这一波三折、起承转合拿捏住了读者的心。但《金粉世家》所讲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一桩爱情。

  有人称《金粉世家》是民国版的《红楼梦》,只从这一点评价便可知道,《金粉世家》以爱情做主线,但爱情绝不是故事的全部。

  除开爱情,张恨水还在小说里描述了官宦世家中的公子、小姐们的交际和生活,连带着的也描写了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仆人、交际花、普通百姓的人生。张恨水的作品在后来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的美誉,与这种对当时社会的全景式描写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张恨水的书写了解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里各式各样的人物。

  除却这种对社会百态的写照,张恨水还通过金家的败落写尽了世态与人情。于此同时,金家的离散与没落同样展现出了悲剧之感,这种悲剧感与金冷二人爱情的幻灭相叠加,共同构成了小说整体的悲凉调性。

  但这种悲剧在某种意义上却又是不值得同情的。金冷二人的爱情本就不对等,除开家世身份,即便在热恋期,金燕西也不曾专注一人,他的拈花惹草是当时的大家公子固有的封建习气,这种习气在民国开放自由的气氛中,演变成了所谓的恋爱自由、身心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自私的,当恋爱归于婚姻,自由受到束缚,不肯委屈自己的金燕西便好似换了个人,从前的温情通通给了别人,留给冷清秋的只有冷。

  想要评判冷清秋,到底觉得不忍,她不过17岁的年纪,贪恋着帅气公子的追求,进而迷失在爱情中,自然是情有可原。更何况在爱情幻灭后,冷清秋舍弃了富贵,寻求独立自主,她的做法正是现代独立女性应有的选择,即便有之前的种种迷失,冷清秋依旧当的起她的名字,也受得起他人的尊重。

  不值得同情的还有家族的悲剧里。金家的几位公子靠着父辈的荫庇,在政府的机关在担任要职。但他们对事业毫无热情,每日不过打牌饮酒、呼朋唤友、招妓取乐。这样的人身居高位,也只能是民国乱世了。这样的乱世,这样的家庭,也就不难看到金总理病逝后金家的分崩离析了。这种分崩是注定的,不过或早或晚而已,于金家众人而言,这确乎是大悲剧,但于外人看来,或许这种分崩才是公平、才是正义。

  《金粉世家》为张恨水带来了更高的声誉,赢得了更深远的影响, 而我们在今天也依旧能够从这金粉之中碰触到那个特殊年代。但除却这些,对于我们而言,小说带给我们的,让我们一直惦念的或许依旧是,更那堪,冷落清秋。已然足够。

  《金粉世家》读后感(十):前半生浮华若梦,后半生冷落清秋

  插花于案,风晴雨露,那一抹幽幽的冷寒便让人流连忘返,只一眼,便勾起他的思念,漫过他的心田。

  鹰飞云端,九州山峦,那一丝金色的光环便让人眼花缭乱,只一探,便掠过她的眉眼,穿透她的感官。

  冷清秋是一个让人如此着迷的女人,她爱浪漫却又喜欢伤感,虽出身贫寒却冷傲的让人感叹。她本是一朵盛开在水中的花,食着纤细的养料,阴柔且娴静。

  金燕西是一个拥有绝对自信的男人,他任性却又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虽纨绔却会潇洒的面对所有的困难。他本是一抹挥洒在人间的光,照亮着每一寸土壤,温暖却明亮。

  偏偏是这样的两个人,于此世间相遇,创造着如初雪般的纯情!

  《金粉世家》有着深沉也有着飘逸。就像是墨浸纸宣的自然,又像是被时光打磨的砂纸,一切都太过经典!细细回想,慢慢品味,那浮华若梦的一生,有着百花盛开,有着莺飞蝶舞,冷清秋的灵动才情和纯真美丽,金燕西的玩世不恭和浑然天成,最后的最后,却是一场空门,又怎能让人不叹?真真是空荡荡,白茫茫,金粉便衰亡!

  《金粉世家》有着不一样的大气。它不单单是一部贯穿着爱情线索的小说,它从前半生的浮华若梦写到后半生的冷落清秋,从个体的爱情得失到大家族的荣辱与共,体现着复杂的人性和历经风霜的细腻感情。

  《金粉世家》如梦似幻却有种真实的感官。看罢思绪万千,心生感慨,也许我们借书入梦,我们身在张恨水先生创作的梦境当中,做着各色的梦,又能够将情相互串联。在这种虚幻的桎梏之下,我们拼命挣扎,却依旧如池中鱼,镜中月,笼中鸟,大梦一场过后才发现,书中那些朝气蓬勃慢慢暗淡,如繁星陨落,百花凋零,又岂能觉得不悲,又岂能不为其长叹!

  读过《金粉世家》的人或许总能在回忆时,仿佛被冰水蔓延至五官百感。人生也许如此,万物皆是瞬时,相遇和分离只是一时之间,快乐和悲伤只是一念之转,生是瞬时,死亦是瞬时,辉煌也好,衰败也罢,不过如昙花一现,终究会完结!

  多年之后,小楼街巷擦肩,总期待着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不想没有执手相看泪眼,没有初见时那般热切。时间真是有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将人狠狠的捅成重伤却又能让人慢慢疗养。

  不怪生活叫人失望,只是我们索求太多。冷清秋和金燕西却总是幸福过,哪怕这幸福没能靠着曾经的激情燃烧走到平淡度日,但好在他还有着她的照片,她还有着他的孩子!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作为一个女人,冷清秋经历了太多,不管她是否选择沉默或者能够看破,那清新的校服总归是变成了艳丽的旗袍,那单纯的脸庞终究是熬成了岁月的苍茫,唯有那一滴眼泪,藏进心底,始终没有落下,却有人替她落下!试问,谁能看着那样鲜活的生命被如此折磨、蹂躏?

  燕,终归是要南去的,他不能冻死在北方!于是,曾经初见的回眸,结束却没有一个相望,便如此散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去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屋檐下秋叶已凋零悲欢离合总多情伊人何处总在寒冷清秋

  多年之后,如果金燕西再次吟诵这首诗作,是否会有一个穿着蓝衣黑裙的女生如曾经那般出现?只是,没有如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