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锦集
《幸福的最小行动》是一本由刘轩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一):你幸福吗?
幸福的最小行动 你,快乐吗?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靠着网络连上这片信息的海洋,但是,我们要用尽力气,才能阻止自己淹没在这片海洋当中。 检视自己,客观阅人。第一你必须谨慎的敞开心扉,真的渴望理解别人,也别害怕自己,先要接受自己不可能永远都是对的;第二则是当你要阅读别人时,要先保有假设的态度。阅读人顶多只是一种猜测,不一定真实,所以大可委婉模糊一点,绝对好过斩钉截铁的强势论断。 买一套体面的正装,开启深层社交。要给人正向积极的好感,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很多人虽然为人和善,但经常抱怨。抱怨天气,抱怨工作,抱怨小孩,抱怨这个聚会……抱怨很正常,有些时候集体抱怨也算是一种疗愈。但太多负面言语,也很容易造成负面循环。我们也应该发挥直觉力,尽量在社交中减少自己的负面或消极言语,并多用能带来正面,积极,健康,善良的词语。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二):积极心理学➕行动心理学,通俗易懂,作者对所有的拖延和不积极的不快乐的人都很温和,尊重人的本性的基础上还给出方法,可行性非常高,非常棒
我读完了,觉得很棒,很受鼓励。
没有太多的鸡汤,但是有鸡汤的效果,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有的一些困惑,结合心理学层面专业的分析,给予温柔又温暖有效的建议和方法,比如与自己对话,要叫自己名字,同时可以想象下最爱自己的人曾经鼓励过自己的那些话对自己说出来,我觉得这个特别好,觉得特别好。
看完这本书,我对积极心理学和行动心理学更感兴趣了(以前是对分析心理学感兴趣,但是那个学多了就感觉老是在分析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这些问题),觉得积极心理学和行动心理学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大帮助。对于生活实实在在的帮助。
读完这本书,我今天就开始践行100天感恩日记,觉得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觉得我也可以变得越来越积极和快乐的。(看着本书比去看心理医生有用多了,)
同时,我会把这本书放在我身边,当做我快乐的手册,高效能的手册。(现在觉得读书高效方法就读李源的,快乐和积极的心理就读这本,并且开始一点点行动起来咯)
他还有一本心书叫<助你好运>,从心理学层面教你如何有好运气,也想去看看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三):随便写写感受和效果评价
我读完了,觉得很棒,很受鼓励。
没有太多的鸡汤,但是有鸡汤的效果,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有的一些困惑,结合心理学层面专业的分析,给予温柔又温暖有效的建议和方法,觉得特别好。
看完这本书,我对积极心理学和行动心理学更感兴趣了(以前是对分析心理学感兴趣,但是那个学多了就感觉老是在分析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这些问题),觉得积极心理学和行动心理学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大帮助。对于生活实实在在的帮助。
读完这本书,我今天就开始践行100天感恩日记,觉得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觉得我也可以变得越来越积极和快乐的。(看着本书比去看心理医生有用多了,)
同时,我会把这本书放在我身边,当做我快乐的手册,高效能的手册。(现在觉得读书高效方法就读李源的,快乐和积极的心理就读这本,并且开始一点点行动起来咯)
看完这本书后的十天,我推荐给朋友了。然后我又再浏览了一遍这本书讲什么,主要讲的是幸福五要素里积极的关系和积极的情绪。
然后我现在已经连续写感恩日记第十五天了,我的状态真的有变好一些了。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四):小行动,大改变。
称为幸福的最小行动,一点也不为过。书中的最小行动成本是非常低的。
就拿心情不是很好时来举个例子,这个时候可以去做运动,换个姿势,冲凉水澡,晒太阳,听音乐。
书中印象比较深的两部分是用回形针养成好习惯,和克服拖延症。
1.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先从最基本,能轻松完成的任务开始着手。
2.堆栈习惯:把你要培养的习惯,搭配在已经养成的习惯上。
3.设置实施意向:给自己明确何时,何地,如何做某事。
4.用道具记录:用实体的道具记录进度,回形针就可以。
5.莫忘初衷:经常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养成这么习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6.给自己奖励:给自己设置小目标,完成后进行奖赏自己。
7.事不过三:一次只安排三个要做的事,其中要包含会拖延的事。
8.想象未来:想象未来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赋予自己强烈的动机。
9.番茄工作法:设定短时间专心冲刺,之后进行短暂的休息。
10.身体力行:踏出第一步,开始行动才会解决问题。
只学不做等于未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未知。
共勉!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五):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
什么是幸福?对很多人来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有一些人认为赚得大钱就是幸福,一些人则认为平平安安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当然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快速变化,压力巨大的时代。幸福对于人们来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一些报道经常报道很多人得了抑郁症,以及一些人选择了自杀。我们如何应对?
台湾著名作家刘轩这本《幸福的最小行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是一本优化生活效率、提升幸福指数的科学指南。在“刘墉之子”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是哈佛心理学专家、创意广告人、音乐创作人、广播节目主持人,他是《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在“十点课堂”开设的心理学视频课,拥有超过10万人次的订阅量。出版过多本著作。在这本书中,刘轩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实现跨界多彩人生的思维工具与行为方法,刘轩说“不断积累“小改变”,就一定会有“大幸运”。”所谓,小行动带来大幸福。
本书共分为八大行动,从第一步的检视自己,客观阅人。到最后一步用思考改变大脑,跳出负面回路。对于所有人来说,都会和人打交道,那么打交道如何才可以做到最好?对于察言观色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观察,分辨,分析,试探。
如何观察?观察可以说是最快了解一个人的方式之一。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留意对方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也说不出自己为什么讨厌别人。如果要真正懂得阅人,在学习观察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首先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否偏好特定的形象。要以初学者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专注于当下。听起来是很复杂的,但是,只要多练习,就能培养出观察细节。
如何分辨?可以通过观察聊天之人的行为举止来判断,比如翘起二郎腿,咬嘴唇的习惯,可能他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说不定有焦虑。等等。
最后就是分析了。通过各方面的总结,你会不断的缩小各种情况,最终会准确的定位一个人,从而可以更好的与他进行交流,也可以准确的把握对方的心态。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通往幸福的道路之一。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六):以小行动获取大幸福
【幸福的最小行动】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本以为会很枯燥,但是看在作者是刘墉的儿子刘轩所写,我觉得怎样都是值得一看的,因为他除了自带刘墉儿子这个光环,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有多重的身份:他是哈佛心理学专家、创意广告人、音乐创 作人、广播节目主持人,他是《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在“十点课堂”开设的心理学视频课,拥有超过10万人次的订阅量。一个本身就那么有趣的人,写出来的书一定不会差,的确如此。
本书总共八个章节,也就是八个行动。透过八个行动,从外观、聊天、爱情、好习惯等方面,为读者展开了一扇门,点上了一盏灯,让读者更快地跟着行动,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过更好的人生,获取大幸福。
其中,对于我个人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七章----从一枚回形针,养成好习惯。俗话说的好,好习惯决 定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的命运。书中第168页就建议,可以设定视觉测量的方式来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例如要提醒自己记得每天喝八杯水,那么就使用八个回形针,每次喝一杯,就把一个回形针拿出来,这样就明显直观有效。运用道具提醒自己的时候,请记住以下几个重点:一要容易使用,随手就能记录。二最好能让你看到进步或退步,所以画图表,会比单纯的数字更好。三要放在显眼的位置,让你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真的很简单,所以我打算从坚持快步走上班开始来鼓励自己,希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一段时间以全面改变自己。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的。作为一名新手妈妈,要兼顾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所以为了家人拥有更好的未来,必须不断改进自己,务求令自己更快更高效地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不要拖延,定好目标就奋发前进。我相信,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踏出舒适圈,敢于自我挑战,迈向未来,定能拥抱人生的各种精彩,好像作者刘轩那样,拥有多重身份,做一个跨界青年。每次只专注一件事,以一个小行动做起,习惯之后带动另一个小行动,这样点线面的为自己谋取大幸福。加油。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挺不错的书籍,推荐给大家。等我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之后就再次翻阅,继续执行下一个小行动。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七):小幸福哲学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上班,晚上不到星星月亮爬到当空不回家,日复一日的忙碌,身体的累是其次,最累的是心。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没有明确目标的彷徨无助,嘻嘻哈哈之下是孤单到不行的灵魂,一步一步走,可是路却越走越窄,有一种感觉,每一天都瞌睡到极致,可是到了晚上,却不舍得睡,生怕这唯一的片刻安宁就这样悄悄溜走,生活,生下来就是干活,这不是我想要的,翻开刘轩(真的是有才的大帅哥一枚啊)的《幸福的最小行动》,我想顺其自然地生活。
不是很厚的一本书,讲述了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在小时候,大家总会说你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自己也一直这样坚信,慢慢长大,身边的人越来越优秀,可是自己却始终在原地踏步,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自己把自己弄丢了,背着行李去寻找自己,殊不知,向外找不到自己,自己只在自己里面。这么长久以来,我是父母眼中的自己,我是姐姐眼中的自己,是亲戚朋友眼中的自己,可是唯独不是自己的自己。这么做,父母会担心,这么做,姐姐肯定会说我,这么做,亲戚朋友肯定会笑话我,那还是算了,每一次,都这样与自己想要走的路越行越远,知道最后走丢了路,迷失了自己。正如作者说的,首先要“检视自己”,问问身体里面的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那就去过呀!希望,现在还不晚。
语言,或许真的是远古时代的魔法与巫术在当今的变体,它的魔力能颠倒是非黑白,能如春风浸润人心,能如匕首直插人心,我们也越来越依靠语言,甚至更多的时候,语言化身为另外一个自己,谎言、情话、承诺被轻易说出口,语言中的自己可以无所不能,翻云覆雨,现实中的自己却躲藏在其后,安之若素。“我会爱你一辈子”当你说出这句话时,请你确定这不仅仅只是一句语言,而是一种力量与感情。语言是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要被其迷惑,当一句话,其中没有灵魂的时候,那它什么都不是,有些时候,有些事,也远远不是语言就可以解决的,至于需要什么,我想,就是一颗真心。想要幸福,请在你与他人的关系中放入一颗真心!
这本书真的教给我很多小幸福哲学,不再去害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如果是此刻你的能力远不能解决的,那你再烦恼也没有用,不如先洗个热水澡,先睡一觉,明天,说不定就好了,明天不行,后天说不定就会有解决的办法,后天不行,至少我们努力过,总有一天,你会为自己的这种选择感到骄傲与幸福!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八):小行动,大改变
《幸福的最小行动》这本书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我们探讨把追求幸福分解成切实可行的小行动的办法。它的作者是刘轩,不仅是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儿子,更是有着自己的独特标签——典型的斜杠青年,跨界达人。无论是心理学、写作、艺术、品牌经营等等,刘轩都能应付自如。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在《幸福的最小行动》这本书里。
心理学在我们看来都是非常高深莫测的,但是刘轩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的。其实心理学并没有那么高冷,而是非常接地气的。在《幸福的最小行动》这本书中,刘轩就分享了8个思维工具和行为方法,让我们能够把心理学运用到生活中去,优化我们的生活效率,提高幸福指数。
第一,检视自己,客观阅人。保持适当的人际敏感度,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的能力。这可不是教你什么厚黑学啊,而是让你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自在,别人也更喜欢与你相处。比如穿着是很重要的,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其次是走路的姿势,不要驼背,也不要走太快,要自信。再就是通过身体倾斜度可以判断对方是否有与你继续谈话的欲望。如果对方双手抱胸、往后倾斜的话,他是在用肢体语言表示对你的抗拒。这时你就可以思考是不是自己哪句话让他不高兴或者说得不得体。然后调整你们的谈话状态。这里教你一个阅人四步骤:观察——分辨——分析——试探。
第二,准备一套社交时用到的正装。刘轩自己总结了一个PEACE的原则。Positive正面,注意外表和说话方式。Engaging投入,看着对方的研究说话。Authentic真实。Connection联结。Empathy代表同理心。
第三,在聊天中多讲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也都是故事。如果你学会用故事思维来交流的话,会很受欢迎。
第四, 接受自己的特别之处,增加桃花运。爱。就是这么简单。
第五,爱情价值观。规矩会变,爱不会变。盖上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是说要注意尊重对方的隐私。再就是保持爱情的新鲜度。
第六,克服拖延症,驯服你的行乐猴。设定目标,定义规则和时间,悬赏奖励。
第七,养成好习惯。自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又是最让我们受益的。可以找朋友一起挑战目标,也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第八,用思考改变大脑,跳出负面回路。养成冥想的习惯,写下三件感恩的事情。巧用调味剂,比如晒太阳,冲冷水澡,听音乐,锻炼。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九):小行动成就大幸福
关于幸福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个很虚的目标,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一,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转换为行之有效的行动。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幸福的最小行动》中,哈佛心理学专家刘轩试着将“追求幸福”这一看似很虚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行动,指引大众提升幸福指数。
刘轩在书中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一共总结了八个让自己幸福起来的思维工具与行为方法,内容涉及增加桃花运、培养健康的婚恋关系、轻松克服拖延症、积极对抗负面情绪等。刘轩跟他父亲刘墉一样,习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将原本复杂的心理学原理模型一一阐释。比如他用男女朋友间翻看手机解释了心理学中的“确认偏见”,进而提出“带着预设立场查看手机,只会加剧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将原本和谐的关系搞得支离破碎”。
刘轩本身身兼作家、企业讲师、品牌顾问、音乐制作人和节目主持人等多个身份,还获得过《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出版著作12本等等。可以说正是因为充分运用了积极心理学,将每个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小行动,每天都用最小行动来一一实现,他才能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众多领域中频繁切换身份,实现自己跨界的多彩人生。
心理学是一门很玄奥的学科,现代人虽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灵活的运用确实是个难题。即使是哈佛名校毕业的刘轩也曾经在“9·11”事件灾后心理咨询团队中碰过壁,在一段时间内刘轩对心理学也产生过怀疑,甚至得了抑郁症。以至于毕业后选择了广告公司、广播电台这些与心理毫无相关的工作。但他后来发现,他之所以跨界得如此成功,完全是因为心理学这门科学。他才开始认真审视心理学的发展,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围绕着积极心理学的PERMA法则,即积极情绪、链接感与心流、积极关系、意义、成就,来检视生活,查找缺失幸福感的原因所在,每天花心思通过微小的行为转变养成好的习惯,并通过更多的行动与实践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人生的意义。《幸福的最小行动》就是他把多年的实践转化为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读本的成果展示。
***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与其将幸福停留在口头上目标上,不如在每天的生活中将其转化为一次次具体的行动,一步步摸索,一点点进步,在忙碌快速的现代生活中,收获自己满满的幸福!
���>�֖�
《幸福的最小行动》读后感(十):提升幸福的能力
几年前的段子还犹在耳——你幸福吗?不,我不姓胡。幸福这个话题太模糊,现在衡量一个居住的城市,有一个居民幸福指数的指标,于人而言,什么是幸福却没有明确的指标?那就更无从谈起如何实现自己的幸福。
或许你和我一样也有此困惑,那么读一读刘轩的《幸福的最小行动》或许你会有点思路。
如何实现幸福,确实是个太空洞的话题,就好比我们定目标的时候,太遥不可及就失去目标的意义。在《幸福的最小行动》中,贯彻触手可及的原则,我们从理解幸福的最小元素或行动开始,实现向幸福的步步迈进。
什么是幸福?古话说得好,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古人多么有智慧,这三点完美诠释我们内心对幸福的基本要求,对应书中三个要点——成为自己,爱情和社交。围绕着3个中心,刘轩给出了很多微小的可实操的幸福提升办法。
成就自己,是我们获得个人满足的重要渠道,换句话说,是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所需,和个人虚荣感和归属感。我们如何获得这些幸福的基础条件,那么首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状态,从纠正自己的拖延症等不良个人习惯,到培养自己的有益个人习惯,再到树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具体的操作方式有冥想,多种有趣的习惯相互配合练习,还有管理自己的及时行乐猴,通过联合众人力量一起练习等。
爱情上,《幸福的最小行动》不能告诉我们有效的维护或建立爱情的方式,而是从三观角度来告知我们如何统一彼此的共有起点,从认可彼此的金钱观,到警惕潘多拉魔盒的怀疑陷阱,再到通过仪式感等小方法保持爱情的新鲜度。
社交上,刘轩也强调用故事性思维来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和思路,将沟通的故事性比作一个结构紧密的房子,从勘察对方的情绪,到打好自己的感知基础,再到优质的感觉内容加工,最后是进行彼此交心的达成。
说到底,幸福是一种虚幻的词语,但快乐是一种实际的感受,我们如何提升幸福的水平,就是如何在生活各方面获取快乐。除开思维方式的改变,还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来找寻快乐,比如增加锻炼,培养自己的爱好,记录自己的个人小幸福等。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快乐是自己寻找的,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情绪的感知是可以提升的。祝我们都能提升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