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流的读后感大全
《狂流》是一本由二湘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的425图书,本书定价:39.0,页数:2017-10-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流》精选点评:
●我很喜欢
●在这个忙碌的周末,竟然花了好几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这本《狂流》,欲罢不能。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描摹入木三分,三位女主角都是至情至性的人物,命运令人唏嘘无奈也让人充满希望,怡敏的洒脱,林晚的执着还有海婷的按部就班。而历史事件的描写与背景交代,没有像有些小说中那样成为扭转人物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反而成为人物心情的烘托。在身边很多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怡敏、林晚、海婷的影子。甚至是配角的描写也很出彩,比如假胖子和真胖子,玉泉和玉溪。期待电视剧版本。 可能很多人羡慕怡敏和林晚可以跟随心性而活着,但大多数人最终还是活成了海婷的样子。海婷的结局却最让人痛心,我看了介绍发现这是作者对自己同学的追思。看到这本小说,仿佛看到了我和同龄人们十几年之后的生活。辗转流连中,被命运的狂流裹挟着,一路向前。
●非常棒的一本书!文字优美结构精巧,写出了知识女性内心丰富的情感,文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涉及的题材和内容与时代紧密相扣,是一部难得的现代题材作品!期待改编为电视剧!
●命运之神诡秘地布下所有的节点,无知的我们触摸着那一个个节点,却只有等到最后,才会发现那些节点最终构成了怎样的一副人生轨迹拓扑图。
●为了缅怀P大和剑桥镇的生活而作
●种毒似的爱上这类小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青春的故事,而是贯穿了人生十八九到人到中年的故事。时代是不同的,但人生的际遇和命运却又惊人的相似。二湘的技巧高超,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很有共鸣。近年来读的非常喜欢的小说。在奴隶社会追了很久~
●一口气看完,作者很会用意象,每一章开篇的诗选得很赞。但是篇幅跨度20多年,细节上稍显不足,有一些情节显得刻意了。
●挺有意思的。特别是怡敏和假胖子最后在一起的那句'照顾一下老同学。'哈哈。 最后一章给海婷安排的结局有点太狠吧。
●这书吸引我的大概是看见同样时代下生活的那些人的人生境遇和选择,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但看见大家或多或少都在四十不惑的年纪会有些顿悟,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也多少想着几年后的自己是否会有所改变?
《狂流》读后感(一):每一个有情人都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我妈在公众号听完这本书之后,买了实体书推荐给我看。本来只是无聊,没想到在床上趴了一天,看完以后止不住的泪流满面。
一句话介绍书的内容是九十年代的三个北大女生从二十多到四十多岁的学术工作打拼+爱情故事,当然,感情节奏是最主要的决定发展走向的因素。
边看边觉得,原来世界上不止我一个为爱犯傻的人,即使是北大的学生,无论男女,也会为情所困呀~ 我想,没有经历过感情的苦或者足够现实的人,看这本书会很唾弃怡敏和林晚的很多做法,觉得她们拎不清。但有过相关生活体验的人就会知道,人,就是作。
最后让我泪流满面的是婷的去世。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努力的让生活一步步攀升、改善的普通人,甚至为此牺牲了不少自己的情感需求,就像每一个为了生活从不言弃的社畜。经过了多年的隐忍和努力她终于过上了当年的目标生活,也是三个女生中看起来最“正常”的一个,最后却得到了一个飞逝的结果。虽然很戏剧化,但其实人生可能更戏剧化。
这三个女生的生活,在生活里都能轻松找到真实范本。边看边觉得,人生就是很多时候你想怎么努力往哪个方向走,命运很可能不那么推你走。
但那又怎样呢?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狂流》读后感(二):读二湘《狂流》有感
周六的清晨,读完二湘连载的《狂流》。此刻的感受正如齐秦那首歌里唱的那样“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没有人誓言永不分离”。结局让我唏嘘不已,也暗合了主题。
很多年没有追连载小说了,更何况是周更模式的。二湘的《狂流》偏有这样的魔力,让我追了近五十个周末。这期间我经历了怀孕生孩子,并且不少周六的上午是在坐车去北大读书的路途中看完的。有的时候连大家的评论我都没有放过,似乎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人急于知道大家的想法。
文本中的很多情节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源于作者选取的人物具代表和现实性。林晚、怡敏和海婷这三位女主人公从学生时代一直到中年,这期间她们经历了毕业、找工作、恋爱、结婚和生子。这也是千千万万人所行走的轨迹,不同的是作者设定的学校是北大而社会背景是留学热、金融危机和911事件。文中的女主人公亲历911生死事件,也更加确定自己的感情。在金融危机中对她们各自事业造成的影响及当下的选择也展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
文本中一开始我更关注林晚,她陷入的那场师生恋也是多年前我差点就陷进去的。不同的是那时候的我并不懂爱情也不够倔强和勇敢也就和他没有了以后。而林晚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独自承担了那么多,单身母亲这条路从来都不是好走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她有了铭记于心的体会。
怡敏代表了不将就爱情的部分女性,四十岁还单身的她就是现在人们嘴上说的“剩女”,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她是自愿剩下来的,好在她有开明的父母,可以任性多年。在未婚生子的情况下能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不易了。我们大多数人更像是活成了海婷的样子,或者说在海婷身上我更多的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路走来也还算顺利,没有太多的波澜习惯脚踏实地。因要顾忌的较多始终不能任性妄为。
有的时候认识一个人就向开了一扇窗,能够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够让我思考感悟。 见字如见人,二湘的文字就像一股狂流在我心里激荡而过。与二湘虽未蒙面也因为文字而觉得亲切。
《狂流》读后感(三):这是故事,亦是生活(无剧透)
二湘的《狂流》是我一位才华横溢的朋友推荐我读的。那时《狂流》才刚刚开始在“奴隶社会”上连载,朋友就跟我说,这是他读过的最棒的连载小说。果不其然,我还没读完第一章,就被其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每个礼拜六的早晨,我就有了一个新的盼头,期待着《狂流》。
小说写了北大物理系同宿舍的三个姑娘,故事从她们的校园生活开始,经历了留学、海外求职、归国等等。三个姑娘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家庭背景促使她们在面临人生中的诸多选择时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也因此勾勒出了三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作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事记,通过大量的细致描写和严谨的逻辑考究,使得小说极具真实感,我也或多或少从这三个姑娘身上找到了些自己的影子。
二湘的文字细腻、优美,字里行间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自然。无论是场景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还是人物的刻画,都淋漓尽致,无一不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但其实小说更吸引我的是它精巧的结构设计,随着故事的深入,宛若一朵饱满的鲜花渐渐绽放,一层牵着一层,一瓣带着一瓣,散发着芬芳。在作者的笔下,小说高潮一个接一个,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每当我读完一章,总是感叹更新太短,太不过瘾,又要熬上一个星期。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小说的每一章前都配有一首诗,有的是引用的,有的是她自己写的,都是很短很美的诗。给人感觉像是乐曲开始部分的引子,朦朦胧胧,主旋律未起,先带动起情绪,也暗合了这一章的基调,看得出作者对这部小说的用心。
文章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深究的内容和线索,比如人物的名字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位读者自己来探索。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一本好的小说,就宛如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旅程,同时也照进了自己的生活,我喜欢二湘的作品,也是因为在书里找到了共鸣。
我读《狂流》每次总是先读一遍文字,再听一遍语音朗读,然后再到评论区看一看其他读者的感言,前前后后差不多追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直到春日里的某一天,我终于等来了故事的结局,读罢,心中一阵释怀。确实,在这个世上,没有是比时间更令人无可奈何之物。即使没有美好的结局,也应当有珍贵的回忆,其余的就留给时光吧。
令人欣喜的是,二湘的《狂流》终于出版了,前几日参加新书分享会,见到了美丽的二湘,聆听她畅谈创作背后的故事,另外也结识了许多狂友,聚在一起探讨小说的情节,不亦乐乎。愿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喜欢二湘的作品,也愿二湘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最后与各位分享小说第一章《遇见》的配诗: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席慕容, 《青春》
我相信你会爱上这个故事。(还有北大的冬菜包子)
《狂流》读后感(四):《狂流》读后感
在公众号上看到的一本非常棒的小说,断更之后果断的买了下来。果不其然,它拥有让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三个女孩在命运的狂流中没有迷失自己,在世俗的标准下,她们过的或许不是那么好,但是她们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向往,坚强又骄傲。做个敢爱敢恨的人,终其一生,即便有遗憾,也不会后悔! 原来人在爱时真的会丧失理智。林晚这么骄傲,这么优秀的女孩子,爱上了不自由的鸿飞,爱情越来越浓厚,以至于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无法自拔。而鸿飞终究选择辜负林晚,理由看似很充足,不忍心打破现有的平静,或许是没有勇气吧。但是从他的选择来看,他的爱不及林晚,她可是打破了世俗的枷锁,尽其所来爱,这或许也是年轻的资本吧。人心就是很脆弱啊,被最爱的人狠狠的伤了一次,伤口怎能自己愈合。林晚那么小就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当她全心全意的爱上鸿飞时,又一次被辜负,她还敢爱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林晚却掉进生命的狂流,遍体鳞伤。生命中没有一个体贴自己的人,父亲偏心于同父异母的妹妹,丈夫也有曾经的家庭,两人的结合并非那般纯粹,闺蜜远隔重洋,如何能倾诉生命的苦恼。只好一个人默默忍受,点一只烟,有些刺鼻的,带着淡淡清香的烟刺激着嗅觉,薄薄的烟雾之中,群星闪耀,只是人世间的自己,是这样孤独。但孤独有什么不好,或许只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林晚从未后悔,她的内心一片澄清,她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从中走出来。只是狂流席卷,命运无情,林晚终其一生,也没有等来这个契机罢了。 林晚痴情一生,佛学也未能将她解脱。爱了一个人,一生便也只爱这一人,只可惜对方的爱不是一人份的,最终负了林晚,负了这颗痴情的心。命运真的会轮回吗,我本不信,只是看到玉溪再次走上了林晚的路,内心唏嘘不已。或许,大多数时候,不是命运决定了我们,而是性格。林晚她柔软却又坚强,凡事有自己的主意,绝不勉强,也从未勉强。幸福是一生,痛苦也是一生,即使爱而未得,也从未后悔爱过。不勉强自己,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要在世俗的标准下做自己,不被束缚,始终遵循自己内心的向往,这也是林晚和怡敏最像的地方。她们不是没有获得美好的机会,或许只是不屑于这种世俗眼中的幸福吧。眼光很高,也有资本。而海婷则不一样,她是穷苦人家出生,体会过农民的艰辛与无耐,辛福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很难获得,更难舍弃。她一生辛苦操劳,的确实现了阶级跨越,只是过的辛苦些了罢。贫贱夫妻百事哀,海婷和陈迪之间何曾没有过矛盾,没有因为鸡皮蒜毛的小事而争吵呢。好在他们都是温柔善良的人,细心的保护了一直以来的爱情,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可是即使是这么努力的人,命运的狂流也没有放过她,好不容易有了个温暖的家,心爱的丈夫,一双可爱的儿女,生命却戛然而止,命运带走了海婷,只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庭。 怡敏是个洒脱的姑娘,一生敢爱敢恨 ,拿得起也放得下,最终和假胖子在一起,也算是一个好的归宿。她和林晚很像,骄傲而独立,即使一个人,也能抗下生命之重,一生虽为情所困,却没有深陷其中,虽被伤害,却没有丧失爱的能力。怡敏评价盈盈,心里清清楚楚,外面快快乐乐,其实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即使生活不那么如意,也始终以最饱满的姿态面对生活。她生命里的每个男人都出现过两次啊,命运对她似乎没有那么残忍,给了她再次选择的机会。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绝不向世俗的标准低头,这样的一生,即使没有找到自己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呀。
《狂流》读后感(五):小说中的三种生育观才是亮点
一部当代文学作品,除了文辞,技巧,故事,如果在理念,社会变迁的改变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没有思考,没有探讨,起码不算是有突破有新意,只是一个作品。
我最赞赏《狂流》的是:写出现代女性生育观念的巨大变化。
爱情观,婚姻观的改变,有太多太多作品都在写,几乎没有新意出来了。
而生育这个问题,最多探讨到生不生,而为什么要生育的有意识的思考和探讨的作品,起码我还没有看到过。
《狂流》里面的三个女性都有孩子。她们生孩子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心路历程、过程,起码代表了现代女性的三种模式。(一共有不超过五种模式吧?)
1,林晚的私生子玉溪是目的最纯粹的一个生命。她深爱已婚的老师,接受这种命运,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她不是浑浑噩噩、机械地复制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不是为了丈夫公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她纯粹是为了爱,不忍心扼杀所爱之人留下的生命连结,生命延续。
林晚是为了自己生育,没有为谁牺牲和付出。她也做到了为自己和孩子负责。
私生子是私有制财产继承权下对婚姻反叛的一种歧视性叫法,幸运的是玉溪出生的美国没有太多对私生子的歧视。
林晚更多的磨难来自于独自面对的,精力体力付出。
她的孤单和寂寞与是否有私生子其实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求而不得的悲剧。
她的这种选择充满了悲壮,纯粹,高尚。
至于她伤害了另外一个女人,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是非善恶,说起来没完没了。这里不扯!
反驳单亲妈妈不负责任的,前提条件:
想想自己对是否在父母恩爱中长大有没有选择权?
如果你们生儿育女能否保证让孩子在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中成长?
即使是,林晚不想嫁给别人,她也有权利决定孩子的生死,如果她可以尽到养育的责任。
起码,如今那么多的丧偶式婚姻,比林晚这种单亲的遗毒更甚。
在冷战的、吵闹打架的家庭中长大恐怕更不如温馨温暖的单亲妈妈。
2,怡敏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大龄女性婚恋史。年轻的时候爱过,被爱过,却总差一点,即使她没有经历大悲大喜,这些挣扎、波折都是现代大都市知识女性最常见的故事。
毕竟,找到爱情不容易。两个人彼此深爱的概率就更低了,阴差阳错才是真实的人生。
怡敏是三个人里最后怀孕的。她兜兜转转,即使怀孕生子,也不与不够爱的人将就。无论经历多少情感波折,她始终真实面对自己,从来都不向世俗妥协。
怡敏的幸福来得最晚。她是先自我成长,而后才选择了最想要的生活。她从未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大龄未婚也好,结婚也好,都是个人意志,没有接受任何观念的绑架。
她得到了想要的婚姻,她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安排和榜样,都是她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
即使不是传统模式又如何?孩子所要的不过是都爱他的父母,怡敏和老范可以做到。
林晚和怡敏这种女性意识,是已经来到的未来,也是今天大都市的真实描摹。
3,来自湖南贫困家庭的海婷起点最低,最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最低。这是她出生的局限,却不是她努力的上限。
海婷是最典型的凤凰女,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那种女性,她一直非常努力地生活,用吃苦,还有聪明。
后来,她即使在美国成家立业,还是凭借本能为自己在异国他乡生育了三个血缘亲人。
海婷这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出生,还有丈夫没有呵护她,无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带给她的潜意识里的孤单,是她生育的原因。
海婷让人心疼。
深深理解。
也许这是海婷爱自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治愈。
海婷的结局悲惨,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潜意识里的同情和怜悯让她这样处理?好让海婷摆脱过多的辛劳?有意识地写出击中人心的悲剧?
也许,只是作家的潜意识融入在人物里而不自知。
4,玉溪和玉泉的和解是最美好的书写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灵魂。
林晚养育的女儿天然带有母亲灵魂的气息,善良,高贵,高尚,还有一种勇敢,是她这个妹妹首先接纳了缺席的父亲,拥抱了抑郁的姐姐,用她的善良和高贵帮助他们,没有怨恨,没有不平,也没有计算得失。
看这一部分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写这一段评论的时候依然不由自主地流泪。
这种纯净的灵魂,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的确是林晚的女儿。这是《狂流》里最闪光的人物。
And:
这个世界非常公平:
将就的人,得到将就的婚姻;
执拗的人,命运多舛,不容易拥有世俗的幸福。
容易妥协的人,总是在妥协。
在我眼里,林晚求仁得仁,也许辛苦一点,她的满足和幸福岂是只会汲汲于眼前蝇头小利、世俗的温饱安定的人可以理解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所以,我觉得《狂流》最大的亮点是三位女性的生育观。
对这个命题有意或者无意的探讨,我认为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