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寻找森林之子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寻找森林之子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27 01:48: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寻找森林之子的读后感大全

  《寻找森林之子》是一本由[日]井田彻治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森林之子》读后感(一):飞机坠地时,也是人类灭绝时

  

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走遍非洲、东南亚、中美洲,通过实地追踪及采访动物研究保护专家,对灵长类生存状况进行调查。 和地球上所有大型动物一样,由于生存环境急遽恶化,灵长类的种群和数量正在迅速减少。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有25种灵长类列入濒危名单。不论生活在哪个地方,它们面临着相似的生存威胁:森林砍伐、矿石开采、猎杀捕捉、人类战争、病毒感染……而地球变暖这个最大的威胁正全面影响所有生物。 当有限的地球资源不足以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时,拥有最高智慧的人类,毫无竞争对手地抢占资源。与灵长类比邻而居的人口大多贫困,特别在非洲。没有解决贫困之前,任何保护措施都较难实施。近期的预测称全球人口数量到2050年将有98亿,2100年达到112亿,这其中非洲人口增长最快。况且,以人类的贪欲,解决温饱后还想要过上质量更好的生活。吃饱了还想长寿,据说棕榈油比大豆油健康,改吃棕榈油;吃饱了还想显年轻,赤湖果提炼的油脂有美容作用,就从赤秃猴嘴里抢夺本属于它们的食物。尽管处于互相隔绝的地理空间,不管在非洲还是在亚洲,人类先祖们都把类人猿称为“住在森林里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畏惧的人们打破古老传统,只把它们看成餐桌上的肉,人吃“人”变得毫无顾忌。 近几十年非洲多国发生的内战,使得曾经建立的国家公园无力看护动物,猎杀行为越来越猖狂。期待保护猩猩同时解决当地贫困的生态旅游策略的实施,人类闯入它们的世界。而当它们不再设防,把人当成朋友时,枪口对上了它们。人类互相争斗的行为,究其根源是抢夺侵占资源。毫无约束的战争,武器杀伤力的提升,不但伤害了自己,消耗巨大的资源,也不可控地殃及完全没有自保能力的周边生物。这世界,人类最疯狂。 更有无知的人,抱着猎奇的心理驯养另类宠物,自以为对宠物的“百般呵护”是爱心是在保护动物,岂知捕获它们的代价是牺牲它的父母家人。在网络上时常会刷到晒宠物或什么动物迷之行为的帖,各种可爱搞笑,网友跟帖也跟得热闹。只看到豆瓣上有一位朋友说也许它们做的这些动作是代表厌恶或害怕。更别提有些买家是拿它们来招揽生意、马戏表演。 作者引用乔治夏勒的一段话“人类能理解自己离不开植物、动物、岩石和水的事实,却很难感知到这一点。我们自发远离了大自然的群体,然后成为统治地球的暴君。可当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彻底胜出的刹那,恐怕也是自身毁灭的瞬间”。作为普通人的我,在梳理完这本书列出的总总危机后,依然会夏天用着空调,冬季吹着暖气,出门开着小车踏踏实实地过着每一天

  《寻找森林之子》读后感(二):当心!下一个危机就轮到人类自己了

小时候看过街头艺人耍猴。那会儿单纯是在看热闹,猴子的表演像模像样,但动作做得不对,耍猴人的皮鞭就抽上来了。猴子疼是一定的,从它们的表情和叫声上就能看得出来——可是它们被绳子束缚着,又能躲到哪儿去呢?

后来知道的东西多了,了解了灵长类的不少知识,知道人类其实也是灵长类的一员,并没有高贵到哪儿去。但现实情况却是,人类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仿佛越来越大,更无论对待其他动物了。而除了人类好像拥有数十亿之众、比较“欣欣向荣”之外,其他灵长类的处境多半已经越来越不怎么样,濒临灭绝者亦有之。

其实,人类本不必自诩,以为自己就有多么了不起,以为自己就可以千秋万代、稳如泰山。殊不知,在人类之前,恐龙曾经称霸地球长达1.5亿年之久,非鸟恐龙不也在6500万年前仿佛一夜间就灰飞烟灭了吗?人类的历史才有多久啊!说长一点,就从最早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算起,不过只有200~300万年的历史;而最早的猿类,顶多追溯到地质学上的渐新世,也就是3500~3000万年前。假如人类无所节制,可持续发展就无法继续下去,最终结局也就可想而知!而且据说,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目前正在进行,甚至有加速的趋势——这其中。人类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可不少!

《孙子·谋攻》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面对潜在的生存危机,人类确实再不能因为认为事不关己,因而有“高高挂起”的想法;假如人类不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包括其他灵长类在内的所有动植物的保护,终有一天,人类肯定无法独善其身!

曾经有一部科幻片,名字是《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讲述了没有了人类的地球逐渐变化的故事——看起来确实挺残酷的!而且可以看到,假如人类真的消失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反而会慢慢恢复到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状态。而正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地球才变得岌岌可危,动物们也朝不保夕。据说,20世纪已经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还有很多濒临灭绝——其中就包括不少人类的近亲,不少的灵长类!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觉得这些都很遥远!

有这些看过的、听说过的知识作为背景,理解和认识《寻找森林之子:灵长类的危机和未来》这本书中所谈到的那些内容也就相对容易一些,也就更加需要切实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灵长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紧迫感。就在这本书中,日本记者井田彻治总结了灵长类动物的当前状况,遍及非洲、亚洲、南美洲主要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现状。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作者认为,森林破坏、不可持续开发、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行径必将导致众多灵长类动物消亡——而将它们逼入生存绝境的,正是另一种类长类,也就是人类自己!

由此,在《寻找森林之子:灵长类的危机和未来》的最后,井田彻治发出了呼吁:“为了不使21世纪沦为‘灵长类大灭绝的时代’,我们这群自称为‘智人’的傲慢灵长类的才智,即将接受严峻的考验。”千万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在耸人听闻、杞人忧天!假如人类还这么无知、这么不以为然,下一个危机或许就要轮到人类自己来面对了!

  《寻找森林之子》读后感(三):灵长类:消失的丛林守护者

  

当我收到《寻找森林之子:灵长类的危机和未来》这本书的时候,看着它的封面的那只黑猩猩,我不禁想到了小时候去动物园时见到的黑猩猩在笼子中向游客丢砖头的样子,也想到了猴山上猕猴之间和谐的上蹿下跳和时而出现的夺食场景。还专门翻出了小时候关于大猩猩的启蒙之书——1994版哈尔罗杰历险记中的第十册《智擒大猩猩》,非洲系列的第五本。里面详尽介绍了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的区别,还有亨特兄弟与大猩猩之间的故事。猴子、黑猩猩、大猩猩都是灵长类的代表,是人类自身最亲近的生物。然而,最亲近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灵长类的现状如何,也许是我们这些受困于水泥丛林的城市化人类所难以想象的。

《寻找森林之子:灵长类的危机和未来》的原名为《霊長類 消えゆく森の番人(灵长类:消失的丛林守护者)》,作者井田彻治曾是日本共同通讯社记者,他的主要关注点是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本书就是他探访世界各处,行遍非洲、亚洲和中南美洲,追寻各种灵长类的踪迹,采访从事灵长类研究和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所得到的成果,在这本书中,全面地总结了灵长类动物当下所面临的危急情况。

这本意义深远的书共分为七章,序章和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灵长类所面临的危机。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书的核心,分别涵盖了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亚洲,南美洲,还介绍了每个地区有代表性的独特灵长类动物。比如卢旺达、刚果(金)和刚果是大猩猩(低地大猩猩、湿地大猩猩等),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是黑猩猩、狐猴等、亚洲是红毛猩猩、长臂猿等等、亚马逊则是猴子生存的家园。从书中得到的信息非常令人惊讶。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灵长类动物,例如大猩猩和猩猩,也已濒临灭绝的境地。很难想象,由于伐木和资源开发,它们所生活的森林和丛林已经接连失去,此外,灵长类动物还被用作伐木工人的食物。人类社会的战乱也会影响到灵长类的生存,比如残酷的卢旺达内战。因丛林肉交易被杀也是灵长类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为满足对灵长类动物的需求(作为宠物饲养、商店的奇观或者作为动物园的核心展品)而进行的无休止的偷猎和走私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残忍的偷猎者通常会杀死整个牧群以俘获幼灵长类个体。这也对灵长类数量的下降起到了极为负面的作用。本书还涵盖了其他各种影响灵长类动物数量的因素。例如采矿活动(包括用作手机电池的钶钽铁矿和锡石矿等)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东部低地大猩猩的重要栖息地破坏。油棕属植物生长范围的扩大、埃博拉出血热、过度开发的生态旅游等都让威胁灵长类生存的事物有增无减。

这本书只有260页,当我怀着极大的兴趣仔细阅读完本书后,不禁对世界各地的灵长类动物的现状感到沮丧。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本是与我们人类最为亲近的生灵——灵长类已经有高达60%的种类濒危,亚洲有73%的灵长类动物面临灭绝风险。如果再恶化下去,21世纪很有可能沦为“灵长类大灭绝的世纪”。研究人员,保护团体,相关国家等进行的保护活动面临很多困难,例如灵长类所在的国家处于内战状态;居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传统不良习俗的负面影响、对经济作物的追求等等也是困难的具体体现。但是还要注意到,保护者的很多努力已经成功,希望更多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能够在物种保护方面有所改善。

在书中最后一章还强调指出,灵长类动物保护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遥远的非洲或南美,还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有关。日本是木材和资源的主要进口国。日本人似乎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不要购买稀有的灵长类动物作为宠物。其实,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首先建设好本国的生态文明,让中国的灵长类动物避免灭绝的悲剧,同时也注重世界的灵长类动物保护,在投资开发时注重保护环境。

书中还介绍了利基的三位天使: 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1903~1972)是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也是“古人类学研究第一家族”——利基家族的开创者。他是古灵长类研究领域的“教父”,为揭示类人猿和早期人类进化的奥秘培养了3位女性灵长类学家,研究黑猩猩的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研究山地大猩猩的戴安· 弗西(Dian Fossey)和研究红毛猩猩的贝鲁特· 高迪卡斯(Biruté Galdikas),她们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的著名学者,被誉为“The Trimates”(利基的天使)。 其中,弗西为保护大猩猩被偷猎者谋杀,献出了生命。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人阅读,并希望人们对保护灵长类动物(以及许多处于危机中的动植物)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书封

相关阅读书籍:

珍妮古道尔:

《大地的窗口》

《和黑猩猩在一起》

弗西:

《迷雾中的大猩猩》

吉姆·奥塔维亚尼 / 玛丽斯·威克斯 :

《 丛林守护天使》

  《寻找森林之子》读后感(四):警钟为谁而鸣-灵长类的危机与未来

  毋庸置疑,灵长类是地球上与人类最为亲近的动物,我们熟知的有体型巨大、身材健硕的大猩猩、和平友好的倭黑猩猩、长臂大眼的红毛猩猩、面部通红的赤秃猴、身轻如燕的长臂猿等,这些灵长类千姿百态,无不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舒适。而如今,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深陷灭绝危机,而将他们逼入绝境的,正是另一种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我们!

寻找森林之子

  在此,首先我们先要明白何谓灵长类?灵长类就是与啮齿目、食肉目、长鼻目并列,同属哺乳纲的动物,而灵长类又是处于众多哺乳类动物中的最高位者,现今的人类,即智人就是灵长类的一种,所以灵长类是地球上与人类最为接近和亲密的动物。

大猩猩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目前灵长类所面临的濒危困境,根据文中描述归纳总结为如下: 1)非法的偷猎和走私 很多国家、机构及个人都有购买小型灵长类作为宠物饲养的需求,有些餐厅甚至用它们来招揽食客,借用姚主席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正是由于人类有些所谓的利益需求,才使得非法的偷猎和走私大行其道。而在实际捕猎过程中,如果要弄到一只幼崽,就不得不杀死许多成兽,这对灵长类的数量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直接影响。

红毛猩猩

  实际上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大都常年处于内战频发和政治动乱的漩涡中,如刚果共和国、卢旺达、印度尼西亚等国,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有些官员和军人甚至会参与违法行为,与偷猎者沆瀣一气,这更有助推了偷猎者的有恃无恐和肆无忌惮。 2)非法狩猎,猎杀作为丛林肉 飞速增加的人口,持续蔓延的贫困以及粮食不足的窘境,导致以类人猿为充饥对象的狩猎问题愈演愈烈。要知道,在灵长类栖息地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村民主要从事砍伐劳作和矿山挖掘的劳累工作,严苛的现实和囊中羞涩的他们很难付得起买肉钱,作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身边仅有的资源入手,狩猎野生动物获取丛林肉就成为他们摄取蛋白质作为对身体营养的补充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此外丛林肉不仅可以作为居民蛋白质的来源,将其熏制后还可出售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因为丛林肉与商业养殖的家禽相比,富含更多铁等微量元素,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因而也更有炒作和卖上高价的噱头。 尽管部分居住地的居民依然遵从不吃类人猿的古老传统,但这种传统在许多地方已被抛诸脑后,矿山开发、森林采伐及社会动荡、贫富悬殊等因素已导致流动人口的增加,地域固有的风俗习惯已不复存在。 3)栖息地的违法砍伐 无论是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森林砍伐,还是当地居民因对耕地的需要而对森林的破坏,都造成了类人猿栖息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毁灭。如在红毛猩猩的两个栖息国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情况尤其严重,据调查由于生产食用棕榈油而大范围急速扩大种植的油棕已经严重破坏了红毛猩猩的生存环境,因此遭到破坏的森林面积达到惊人的15%,而截至到2006年,棕榈油已超过大豆油成为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植物油,由于东南亚种植面积的受限,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将目光投向非洲,而非洲盛产棕榈油的国家全都属于高度濒危灵长类的栖息地,适宜种植油棕的土地与东部低地大猩猩栖息地的重合率则达70%,与倭黑猩猩的栖息地重合率甚至高达100%,可想而知接下来等待类人猿的将会是什么。 矿物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也是造成类人猿栖息地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马达加斯加盛产钛、镍等广泛用于电池制造、电子材料等领域的贵金属,由于近年来手机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使得全球对钛、镍的需求也产生爆发式的增长,而开采该类金属势必将造成的类人猿栖息地的破坏和森林植被的砍伐。 再有就是城市建设对于木材需求量的增大,如2007年前马达加斯加的森林木材出口量为数千吨,但到2009年则已高达3.5万吨,增速令人咂舌,需求的急速增加同样造成了类人猿森林资源的恶性减少。 4)传染病的蔓延 像埃博拉出血热和其他流感等人畜共通传染病的蔓延也是类人猿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出于商业利益和生态旅游的考虑,类人猿与人有了更大更多的接触机会,因此它从人类身上获得传染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5)保护意识的冲突 并非所有的人们都能理解保护类人猿的重要性,目前当地的人口激增现象和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在未完全解决居民温饱问题的前提下,类人猿的保护呼吁无法起到有效的互动和支持。 6)气候突变 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大规模的植物消亡和森林火灾降临对造成类人猿的减少和灭绝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假如全球气候变暖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非洲5200种植物中将有81%到97%的分布范围出现大规模变动,其中25%到41%的植物将会彻底消亡,依赖植物及其种子的灵长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同时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干旱、强降雨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这也将使得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赤秃猴

  所以目前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环境相当不容乐观,作为智人的我们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延续和改善与我们同宗的类人猿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呢,如何在以类人猿为中心,寻找当地居民国家的保护支持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时又兼顾科学研究的方向上做出实质性的行动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将会是独特的挑战。针对类人猿濒危的困境,作者也针对性提出了几点: 1)保护栖息地的河流和森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目前已开展的以类人猿为主题的演讲和生态旅游是最为流行的方法之一,既能为保护类人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形成良性保护循环。 2)环境保护意识和生物保护意识的加深,在碎片化的栖息地和保护区之间建立回廊,通过绿色回廊使被分离的类人猿可以进一步互相交流,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减少近亲交配所带来的基因退化和弱化。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遵守,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减少纸张、食物等的浪费,爱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不止停留在口头,更应落实在行动! 3)出台更多的法律法规,彻底禁绝捕食野生动物的投机性,对于那些捕猎者予以严惩,同时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发力,彻底消灭非法走私和狩猎行为。

山地大猩猩

  而谈到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就不得不提及几位在该领域的资深人士,如黑猩猩的研究者珍·古道尔,她是最早提出黑猩猩会使用工具的专业人士,同时她与山地大猩猩的研究者黛安·弗西、红毛猩猩的研究者贝鲁特·高迪卡斯并称为“利基天使”。古道尔曾于1971年出版她的《在人类的阴影下》,其中与标题同名的章节里曾这样写道:“我们人类应该让黑猩猩活下去,至少要保证它们的进化能够延续。”而之后一节的标题则为:“没有人性的人类”。由此可见,人类自身的活动给黑猩猩的自由蒙上多大的阴影。尽管古道尔已耄耋之年,但她仍在四处奔走,热忱地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黑猩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守护他们的意义,如果不是出于最真挚的爱又是什么呢!

狐猴

  为阻止大型类人猿为首的众多灵长类动物的消亡这一天的来临,人类必须仔细审视我们日复一日视作理所当然的生活,从中找出根本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地解决。否则,当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彻底胜出的刹那,恐怕也是自身毁灭的瞬间,正如“利基天使”高迪卡斯所指出的那样“眼睁睁地看着类人猿走向灭绝之路,就好比看到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一般。”所以为了不使21世纪沦为“灵长类大灭绝的时代“,我们人类必须做出改变,警钟已经长鸣,出路又该如何把握呢?

灵长类得危机与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