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读后感锦集
《撒马尔罕》是一本由[法] 阿敏·马卢夫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17-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撒马尔罕》读后感(一):拜鲁集
动荡的乱世,有雄心壮志的野心家,有宗教信仰的始作俑者,也有无欲无求一心做学问的文人雅士。这样的世道枭雄辈出,门徒络绎不绝,百家争鸣之景象,乱中似有序,有条又不紊。战争与和平,颠沛与安稳,死亡与降临,害怕夜幕降临下骇人听闻的暗杀,惊恐光天化日下的奸淫掳掠,一天天诚惶诚恐地来,患得患失的去。可惜历史知识忘到了九霄云外,有点联系不起来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所以有点不知道是在讲史实,还是编纂的故事,最后跳到泰塔尼克号,云里雾里。
《撒马尔罕》读后感(二):前后质量相差很大
本书分成2段,前半段是塞尔柱及阿萨辛(书中翻译成阿煞星)时期,后半段是19世纪末期。前后两段质量相差极大,几乎让我感觉是2个人写的。
前半段故事相当精彩。同时也补齐了较少介绍的阿萨辛历史(我曾经以为刺客信条是描述这段历史的,后来发现不是)。文笔生动,栩栩如生。对塞尔柱时期街头巷尾的生活,贩夫走卒国王将军的描述,都让人信服。
但后半段19世纪虽然离我们更近,但看上去人物单薄,而且细节感反倒不强。这原因让人耐人寻味。也许是因为我们对19世纪更熟悉反倒不容易被艺术处理所欺骗?
《撒马尔罕》读后感(三):其实是波斯的两段历史
虽然本书名为《撒马尔罕》但是几乎写的两段历史却是关乎波斯,前两章主要是撒马尔罕和伊斯法罕,后两章是德黑兰和大不里士。作者文笔很好,庞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轻描淡写的概括,但是又让人能了解那段历史,也丰富了我对波斯历史的认知,同时以《鲁拜集》为引子,说到在西方大受欢迎,间接的展示了波斯文学成就。总体来说非常不错,两段历史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共鸣,一段是异族统治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救赎方式,像元清时代,另一段是革命年代,伊朗被列强划分后如何民主革命自我救赎,像民国时代!言简意赅,值得一读!最后说说翻译问题,总体来说翻译还是很不错的,传达了作者的意思,但是译者对波斯文化了解太少,导致很多出名有共识的波斯地名,人名很奇怪,比如大不里士,雷伊,库姆等地名的翻译,甚至大名鼎鼎的阿萨辛也翻译的是阿煞星,还有前后不一致的翻译!
《撒马尔罕》读后感(四):只有前面一半就好了
如果不是因为要去乌兹比克斯坦,我应该不会读这本书,但这本书中的故事只有很小一部分发生撒马尔罕,大部分发生在更大范围的波斯。说是历史小说,但因为对波斯的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很难辨别到底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哪些是作者虚构的。
将11-12世纪的中亚和波斯与19-20世纪的伊朗通过亚卡姆的《鲁拜集》联系起来,只喜欢前面那个故事,感觉写亚卡姆故事的作者那个时候比较聪明一点,比如说道“布哈拉,开罗、撒马尔罕等,都是绿洲城市,如果稍有疏忽,很快就会被沙漠吞没,它们一直都是沙漠手下留情的产物”,借亚卡姆止口谈科学和诗歌的区别那段,我也觉得蛮睿智的,虽然不是很认同。
后面19-20世纪的那个故事,则充满了西方对所谓“东方文明”的想象,作为东方人读来应不是很舒服,联系到最近漫威的上气和满大人,文化强权就这么回事吧。
《撒马尔罕》读后感(五):海上诗人
这本书涉及诸多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内亚与西亚众多古今地名,比如“苏丹”、“哈里发”、“突厥”、“撒马尔罕”、“巴里黑”等等,一般读者读起来恐怕有稍许费劲。不过幸而本科期间受到了老友艾合麦提江的影响,对伊斯兰世界有了初步了解,读过一些关于中西亚穆斯林的书籍。对这本小说感觉几乎没有历史文化地理诸方面障碍,幸甚。这本小说的美妙之处恐非我只言片语所能传达给大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朋友们自己去读,去理解,去发现生活吧。
于平泉家中
2020/3/28
《撒马尔罕》读后感(六):历史小说
生命的构成包括求知的欢愉和享乐的认知。这是这本历史小说中主角卡亚姆的人生观。 他是波斯天文学家,长期为权贵按月提供星象运势;他是数学家,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解出一元二次方程式的人;他是医生、哲学家,未能躲过中亚混乱的宗教迫害与政治纷争;他还是文学家,他的《鲁拜集》是串起全书的线索,将上半部分十一、十二世纪与下半部分十九、二十世纪编织在一起。 上半部分是卡亚姆的经历,撒马尔罕是地名,现属乌兹别克斯坦,是卡亚姆度过青春岁月的城市;下半部分是一位美国年轻人寻找卡亚姆《鲁拜集》手稿的故事,故事中这部手稿随泰坦尼克号葬身海底。 因为有情节推动,阅读中能理解中亚文化圈中一些由来已久的势力消长,例如阿拉伯人、突厥人与波斯人,例如什叶派、逊尼派与宗教极端组织,例如英美俄在1900年前后的伊朗。只是人名、地名、教派名太复杂,读起来有点糊。 整部书历史与虚构交织,对了解伊斯兰文化有帮助,值得一读。
《撒马尔罕》读后感(七):打卡通向神秘世界的大门
《撒马尔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神秘世界的大门。一段段中东特殊的诗歌,富有韵律又蕴含哲理。为什么是学生?为什么在深山之中?这些新闻中的疑问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明明是同样的信仰,为什么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却格外激烈。仇恨的种子究竟是何时埋下的?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曾经共过患难的难兄难弟,而今你却先富了起来。仍然在阴沟里的兄弟会抱着谁穷谁有理的态度,暗讽:先富起来的人一定是侵占了患难兄弟的财运,一定是采取了什么见不得光的手段。。。 其实,翻译过来是,你什么都如此优秀,令别人无从指摘,别人无法承认自己的失败,便只能以你破坏规则来说事。而所谓规则,不过是一群没走出去的家伙蹲在家里编的框框。 承认别人的优秀很难吗?很难,我只见到过几个人,而他们都成了大人物。记得,曾经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讲到,有个人公开承认某将领的优秀,而这个人本人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走出去,到更阔的世界里,认清自己的不足,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撒马尔罕》读后感(八):没有故事比浓缩的历史更加精彩
《撒马尔罕》让我相信历史学科和理工学科可以拥抱。
本以为宗教色彩的历史故事是晦涩的,但是《撒马尔罕》的可读性和文学艺术性颠覆了我的观点。而且,这绝对是被低估的经典好书。
我爱故事,爱精彩。没有哪个故事会比浓缩的历史精彩。《撒马尔罕》就是这样一个斑斓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历史故事集。
作者以哲学天才、天文学家、著名文学家奥马尔·卡亚姆卡个人史,包括尼夏浦尔的童年、撒尔马罕的年少岁月、伊斯法罕的成名经历为叙述轴,讲述了卡亚姆与撒马尔罕汗王、阿布·塔赫尔的相识,与野心勃勃的宫廷女诗人佳涵相爱,放弃伊斯法罕的塞柱儿帝国委以的重任,在蒙蔽下介绍塞柱儿帝国的敌人哈桑进入帝国王室,导致帝国内乱,以及哈桑创建的恐怖机器阿煞星原委,阿煞星因刺杀宰相尼札姆而引发与“尼札姆学院”互残,而后卡亚姆颠沛流离完成科学研究和《鲁拜集》诗集的故事。
这其中既有王国之间的情仇与吞噬,也有宫廷阴谋与内斗,还有爱情中的形合神离、友谊中的欺骗与相惜以及不同宗教派别间恩怨与复仇。
刻画了思想超脱、博才正直的卡亚姆在面对动荡年代关键节点时的选择,以及时局易主、阿煞星起落之间难推卸的影响。
还描绘出中亚和波斯地区,突厥取代波斯什叶王朝,伊斯玛仪派残暴袭卷带来的新秩序与赛尔柱帝国分庭抗理,蒙古铁骑侵略赛尔柱没落的时代风云。以及中亚和波斯地区当时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的瑰丽成就。
《撒马尔罕》读后感(九):没有故事比浓缩的历史更加精彩
《撒马尔罕》让我相信历史学科和理工学科可以拥抱。
本以为宗教色彩的历史故事是晦涩的,但是《撒马尔罕》的可读性和文学艺术性颠覆了我的观点。而且,这绝对是被低估的经典好书。
我爱故事,爱精彩。没有哪个故事会比浓缩的历史精彩。《撒马尔罕》就是这样一个斑斓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历史故事集。
作者以哲学天才、天文学家、著名文学家奥马尔·卡亚姆卡个人史,包括尼夏浦尔的童年、撒尔马罕的年少岁月、伊斯法罕的成名经历为叙述轴,讲述了卡亚姆与撒马尔罕汗王、阿布·塔赫尔的相识,与野心勃勃的宫廷女诗人佳涵相爱,放弃伊斯法罕的塞柱儿帝国委以的重任,在蒙蔽下介绍塞柱儿帝国的敌人哈桑进入帝国王室,导致帝国内乱,以及哈桑创建的恐怖机器阿煞星原委,阿煞星因刺杀宰相尼札姆而引发与“尼札姆学院”互残,而后卡亚姆颠沛流离完成科学研究和《鲁拜集》诗集的故事。
这其中既有王国之间的情仇与吞噬,也有宫廷阴谋与内斗,还有爱情中的形合神离、友谊中的欺骗与相惜以及不同宗教派别间恩怨与复仇。
刻画了思想超脱、博才正直的卡亚姆在面对动荡年代关键节点时的选择,以及时局易主、阿煞星起落之间难推卸的影响。
还描绘出中亚和波斯地区,突厥取代波斯什叶王朝,伊斯玛仪派残暴袭卷带来的新秩序与赛尔柱帝国分庭抗理,蒙古铁骑侵略赛尔柱没落的时代风云。以及中亚和波斯地区当时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的瑰丽成就。
《撒马尔罕》读后感(十):永远的奥玛尔
ut helpless Pieces of the Game He plays
Upon this chequer-board of Nights and Days;
Hither and thither moves, and checks, and slays,
And one by one back in the Closet lays.
——鲁拜集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