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的温柔》读后感锦集
《神性的温柔》是一本由【印】泰戈尔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一):The Religion Of Man
The Religion Of Man 神性的温柔,如果是一个没有很多经历的年轻人,除非是天才,否则写这类型的书籍,我是主观上不认可的。作者是在1930年即出生后的第69年才将自己的感悟,关于哲学上的‘‘人的宗教’’整理成书。就如睿智的作者所写,这本书对于某些读者来说,可能仅仅是蜻蜓点水的兴趣。不过深入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还是会体会到更多触及心灵与宗教的思想价值。 阅读本书,没有被说教的感觉,更多的是去主观思考。第二章开头的故事,小女孩即兴编了个剧本,要我做其中的主角。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开头,生命确实也仿佛如此。读这书,感觉读起来很舒缓,读过看待一些烦恼也变得淡然,任何人,都无法回溯时间,将自己与众人隔绝。民族之间可以共存,人与人认知不同也可以友好共存,会有矛盾和冲突,更多的是谅解与包容。 写美丽的诗的人,他的思想心得读起来很舒畅美好。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二):内心安定的力量是生活智慧的宝库
最近我看了《神性的温柔》,这本书不是说宗教,只是说生命,人生路上的一切及整个世界的变化。神说了很多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回答了很多我们一直想不通的东西。如果你初看此书看几页可能不太懂,别把它放下来,有空的时候慢慢看。我已全部看完,不过一年后再看可能又有不一样的领悟。
哲学,其实是人生旅途上的医药箱。生活中不时困扰我们的坏情绪、负能量,它们很多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有害的信念。这本书带你把内心阴郁的念头拿到理性的阳光下,学会反思和改善你的心智。《神性的温柔》传播着哲学对人性的乐观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把握自己的生活。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照顾好自己的灵魂,这是我们的责任。
书里没有艰深的哲学理论,更像老朋友一样和你聊一聊生活并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次遇见更好自己、练习美好生活的哲学之旅:书里,也许你会巧遇令人终生受用的哲学金句。在人的心灵中得到的安定力量才是我们生活智慧取之不尽的宝库。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三):神性之人性
在提到泰戈尔时,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诗歌成就过于强势所以可能堙灭掉他的另一种身份。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不矫情无诗歌,可能感性方面会占生命的主要成分。但说,拿到这本书后,可能会改观。他很理性的伸着用缜密形容都不为过的方式,像人们娓娓道来人的本质、情感、成就等等方面。哲学般的诗人,形象更加立体,在理性层面加入感性因素,更让人欲罢不能。或许神性的温柔,就在于在众生万物中选择了人类,给人类赋予了多种的可能。既可以用音乐来抒发情感,也可以用意志力来实现自我,更可以用无限的智慧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探索有别于生物的灵性。实现从自我到整体,从整体到世界,从世界再实现永恒。从得到舍,从不愿松手到学会放手,矛盾两极端,各生万物,相互对抗又相互持恒。好不美好。如果说有点说的多,那就抛个缺点吧,这本书并非心灵鸡汤,不会快餐式的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或者简易时效,哲学深度介于中层,前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确有很深的逻辑性。建议静心精心阅读。最后跟大家分享书中的一句话:人类虽然平凡,但我们愿意不断追寻,即便得为此付出毕生心力,乃至献上生命,在所不惜。。。。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四):神性的温柔
《神性的温柔》是一部泰戈尔的思想集,沉淀了其一生的思考智慧,于世人、于生命、于艺术都是极大的慰藉。读泰戈尔的诗集不禁对这位百年前诗人肃然起敬并激动不已。在我看来他是位真正的诗人。他的诗不在乎形式内容从那些优美的词句里我看到了一个美好宁静的世界。虽然和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但当我翻开书本那些跳跃出来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在某些时候和诗人的灵魂有某些契合点。
对与自然爱情生和死宇宙等诗人有其独特的思考虽然刚开始对有些写得晦涩的文字无法理解其根本意思但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我发现不同阶段的自己读他的文字会有着不同的意外收获。 也许书写就是如此难以把内心的感情表达准确也不能完全取悦别人但首先要取悦自己并且是真诚的。 我喜欢那真诚平实的诗句中洋溢出的细微的快乐 而在这些细微的快乐中体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深刻的罕见的生活哲理所以他不仅仅是诗人也是哲人。 细细读来泰戈尔的诗句中犹如看到了他的灵魂仍旧在这世界上闪动着正如他自己在一首诗中的疑问 ,“不知百年后还有谁在采摘这些花朵 。”那些文字犹如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远方呼唤也犹如一朵花的香气经久不衰四处飘逸。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五):神性即人性
神性的温柔,这样一本大师的著作,总是会让人带着虔诚进行翻阅和思考。神性,实则探讨的是关于人性的哲学。本书大量的篇幅阐明了作者关于人、关于爱、关于人性、真善美、奋斗、自由等等,自身和时间和物资世界的关系,一本倡导人性、倡导爱的著作。
我们各自生活的世界,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完美,不舒适,不和谐,我们在各自世界行走的愈久,我们就与难以自明生命的意义,我们越会沉迷其中,难以参透格局。我们似乎忘了生命的意义,我们似乎忘了美,忘了善,忘了满足,忘了真正的爱。
阅读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升华自己的过程,泰戈尔用自己的思想来撬开读者的世界,送来一缕久违的振奋的阳光。人,要有爱,还应该懂得爱,心与心的共鸣给我的喜悦,即使面对种种限制和困难,我们依然要努力践行善行实现爱,这份爱足以接纳我们所有的悲苦。我们需要对生命进行思考,对人性进行思考,短暂又漫长的一身我们应该留下些什么,我们需要获得些什么,我们需要践行些什么,生命的历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努力朝向“永生者”迈进的历程,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信仰,我们可以塑造最美的人性,我们可以拥有至善至真至美,我们可以让自己圆满!
神性即人性,来自人类本身深沉美好的人性!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六):神性的温柔
以前,只知道泰戈尔是位诗人,而当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写到“有别于清新质朴行云流水的诗歌,而是用典雅考究的文字解读人、灵性、生命”,很是好奇,特别想知道诗人是怎么思考宇宙、天地、万物生灵的。在思考人类的产生中,感觉泰戈尔是从社会科学层面去阐述宇宙诞生、生命出现在天地间的,他将人类的进化讲的是如此“教科书式”,然而,优美的文字里又带着文人的气息,不得不说他将社会科学同宗教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讲述。也许为了回应这种方式,附录里又收录了泰戈尔与 爱因斯坦关于“现实的本质”的探讨,他们有共鸣,也有分歧,而这场世纪之谈启发百年之后的我们,更多的对宗教的思索。在中国,对宗教的思考,可以说大众接受度远远不及哲学,然而,宗教,在泰戈尔看来,却是代表人类永生的灵魂。宗教简单说来,远古时期的图腾可以是一种宗教,复杂点,有神明、有信徒、有思想内涵、自成体系,是一种超越个人存在的能量,它的产生,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缺陷,如果人人都完美,还需要什么宗教来约束人的行为,更不会有千百年来人类对宗教的追随。从这个层面上讲,宗教存在于人类对其的信奉,人类成就了宗教,宗教也成就了人类。
泰戈尔这本关于生命、关于宗教的思考,细细读来,直击心灵,值得一读。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七):真正伟大的力量是心灵的自由
泰戈尔更多以诗人的身份为人所熟知。
曾经特别心仪他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悲观一点理解,比之雪泥鸿爪,飞鸟之无痕则更近于虚无,个体生命的渺小不言而喻。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人的精神意识如飞鸟展翅遨游太虚,自由而没有边界,则境界之高远又远非我辈凡夫俗子所能及了。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与灵性的演讲集,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距离今天已近百年。然则,大师对于人类思想行为进行的思索与观照,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替我们提问,我们献上祭品敬拜的神究竟是谁?也替我们回答:其实当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更深厚的连接,有了一体感,内心的满足就会出现,也自然能体会到无限了。他所预言的,‘如果我们用源源不绝的财富去填补心灵的空虚,智慧越来越缺乏团结和再创造的能力,最后使整个人生都一片废墟’,今日不幸得到印证。
这本书不是诗而胜似诗。当张若虚写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他追问的是哲学命题。泰戈尔不仅思考了人类的起源、进化,还用诗性的语言阐释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与中国诗人异曲而同工。宁愿相信,‘所谓自由,就是不被自我和外在事物所绑架,用占有去制造狂喜’是一种神性的指引,让人类前进的脚步更坚定,方向更明晰。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八):读泰戈尔,读懂你的世界
特别喜欢泰戈尔的诗句。每次读到他的诗句时,便将我带至一个对人、对灵性、生命的深入思考。
如果你此时此刻,对人生目标比较迷茫了,请你轻轻地翻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神性的温柔》一书,带你恢复内心的灵性。从中看到泰戈尔对人的信仰、对自然的感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想想,一个诗人,69岁了,还在思考人生,用清新质朴行云流水般的诗歌来思考“人的宇宙”“伟大的心灵”“人的满足”……
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小说家、思想家泰戈尔的一生,享有着史诗般的地位,在他的世界里看到我们看不见的那部分自我,看到了我们的命运。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信仰所在吧。
《神性的温柔》一书的编辑很用心,从编排,到装祯,到印刷,都特别精致别雅,书中还附了10张珍贵的泰戈尔的画作。将整本书升华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最后,我还是要感谢这本书的编辑,带我们再一次去敬畏这位伟大的诗人!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九):自由的高度
在买回这本书之前,我一定不会想到,我书架上第一本泰戈尔的书居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这本归类为哲学思想的作品。
书籍封面呈现暗蓝紫色调,仿佛是一隅飘着云朵的夜晚天空,“神行的温柔”几个大字与看似无序的线条悬浮其上,冷色调的背景与暖色调的文字相互衬托,形成一种惊艳的视觉效果。
全书以宗教开篇,以宗教为大背景讲述其与人类发展、成长的息息相关;中间部分篇章阐述的内容则是渐渐倾向于以人为中心,由“人”的存在引发对于宗教、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的思考与感悟;接近尾声,文章延伸至人的宗教、心的自由和灵魂的升华。整本书中都贯穿了作者关于“人的宗教”的论断,愈接近结尾,内容的升华愈加鲜明。
最初的阅读是有一种抵触心理存在的,个人感觉,开篇的几篇文章讲述“宗教的人”多余“人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过于浓重。如果是一名无神论的读者,首先在观念上可能会得不到呼应与认同。但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很快会发现,由此作引,越向后,讲述的核心越贴近“人”的本质属性,由“人”出发,感悟宗教、生命、哲学、社会,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全书收尾,落在了心与灵魂的自由上,于是在合上书本的时候,那种超脱的感觉,便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自由的高度。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十):神性的温柔
神性的温柔书的封面设计的很有神秘感,蓝底红字富有诗意感,排版合理,配图精美,书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泰戈尔对人,灵性与生命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人来到这个世界,从生到死,走完或完成了整个人生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吧。一个人,无论种族国度,无论是男是女,无论生命的长短,无论其职位的高低,无论从事何等的职业,都将如此的度过这一历程。有人说:生命其本身是并无意义的,偌大的世界有很多的生命,可以说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当生命赋予了人,便注定会有意义了。因为人为了生存,为了活着过好,便自然有了为生命不息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便富有了生命的意义。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则各有不同。只有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才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而富有真实的意义。那么,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生命的真谛就是:同世相处,与时俱进,不息奋斗,生活在真实中,随遇而安。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才能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作为人只有生活在真实中,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永恒的境界。这里“真实”的含义是:真就是不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份之想。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的境界。由于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由于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而知足常乐。由于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是好日。最重要的是: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烦恼。这种生活,已经超越了意义,而意义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