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之血的读后感大全
《根部之血》是一本由[美]帕特里克•菲利普斯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根部之血》读后感(一):Parasite at the root
2021年3月22日-3月27日——六天——这算是我阅读速度的最快记录了。对于一本三百页左右的书,《根部之血》从一开始就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佐治亚州福赛斯县。1912年,在该州的一个叫奥斯卡维尔的小村子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案件的发展就像一颗大树正在生长的枝杈一样蔓延至了整个佐治亚州,甚至动用了国民警卫队。案件的要素包括一个被杀害的女孩,一个被屈打成招的男孩及其同伴,一群近乎疯狂的民众,以及其他一些“闲杂人等”。这初看起来无非就是一宗冤假错案,但却因为他们的肤色而变成了一场疯狂的“闹剧”。
刚开始读这本书,有个对我来说很大的槽点: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作者会经常使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绍一个看起来跟本故事关系不大的人,导致书读起来有一点点脱节,不够连贯。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在后记中作者所感谢的人几乎都是前文提到的人——那些占很大篇幅——他们的亲属及后代。由于本书的内容发生在100多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好多亲历者已经离开人世,仅存的一点文字资料也是“杞宋无征”。作者为了还原出事件的原貌而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资料收集。在书中占用大篇幅介绍某人的信息或许也是对给与他帮助的那些人的一种感谢和致敬吧。
回到内容。在这场闹剧中我们除了同情那个白人女孩及其家庭,以及那个黑人男孩和他的“小伙伴”,还有那些因此事件被迫离开家园的非裔美国人。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余下的那些“闲杂人等”,即政客和投机者。本书的后半部围绕“全白县”叙述了非裔美国人获取权利的故事。跟100年前一样,政客和投机者无时无刻都在扮演着“搅拌机”的角色——搅乱本来就浑浊不堪的池水——从中获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
《根部之血》 让我真真切切认识到了种族歧视到底有多残酷多可怕多可憎。它就像一颗带血的脓包,随时随地就会爆裂开向你我展示它那血腥肮脏的本来面目。种族歧视固然可怕,但更怕的是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许没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就不会发生书中那一系列可怕的事情。套用我们的一句老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根部之血》读后感(二):震耳欲聋的沉默
对历史记录研究越多,我越意识到,网络正在成为某种望向过去的哈勃望远镜。只要你足够仔细、足够长久地通过“镜头”观察,那么原本遥远、模糊的历史事件就会像明亮的星星一样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帕特里克·菲利普斯(Patrick Phillips)
作者成长于佐治亚州的福赛斯县,一个到了1997年白人人口比例高居99.3%的地方。而其发端就在于1912年当地的埃伦·格赖斯(Ellen Grice)遭遇黑人强奸者“暴行”和梅·克罗失踪案。
这两个事件,犹如一把火,点燃了“种族清洗”的导火索。
1912年,离南北战争和林肯总统解放黑奴刚刚过去了50多年,虽然黑人成了自由人,但是南部诸州仍旧实行种族隔离的《吉姆·克罗法》(在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公园、墓地、剧院、餐馆等场所对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施行种族隔离制,剥夺非洲裔美国人选举权等权利)。
上至当政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下至福赛斯县治安官心里都对黑人充满了深深的歧视。而很多普通白人的心中也充满了恐惧,恐惧曾受自己祖先压迫的黑人会对他们进行报复。
黑人自由以来,他们再不是白人主人的财产。他们可以种地可以找工作,自由的黑人和自由的白人一样在劳力市场上竞争,他们必然分走了一部分的工作机会;于此同时,一部分黑人甚至积累了财富,购买了土地田产。
福赛斯县白人曾经驱逐过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的克罗基印第安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和矿产,得到了不少的经济实惠,那么跟随祖辈和父辈的脚步,再一次驱逐黑人,又有何不可呢?不少平日里定期上教堂且有体面职业的白人拿出了武器,白天对黑人施以私行;晚上则用纵火、投放炸弹等手段逼迫黑人在几天之内甚或连夜出逃。黑人留下的财产、田地等在被证实是“无主”的田地后更名到了白人的名下。
几乎每一个白人都自觉自愿地维护了“种族纯洁”的福赛斯县。一旦发现有黑人越界进入福赛斯县,就竭尽所能地把黑人赶出去,无论他/她(们)是开着货车来送货的、经济考察团的司机、来露营的小学生,还是偶尔来湖边郊游的青年,统统都被“请”了出去。
鉴于这种情况,1987年民权运动者在福赛斯县进行了“兄弟会游行”。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吸引到了亚特兰大,福赛斯县的本地人口被外来人口大大超越,因此本地人口曾经固有的“种族观念”和臭名昭著的旧名声随着亚特兰大郊区的繁荣一点点淡去,福赛斯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关于1912年种族清洗活动的记忆在福赛斯县已经被成功地并彻底地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了。任何了解1912年发生的那些罪行的人都希望看到反思、道歉甚至是真相和和解的表现,然而他们得到的只是震耳欲聋的沉默!
《根部之血》读后感(三):当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在福赛斯县变本加厉……
先来举几个例子吧。在今天的美国,类似的规定一般来说无疑会让人觉得诧异,认为这些情况不可能发生在美国——但事实上,在1960年代之前的美国,这些都是美国很多在州的层面上堂而皇之写在明面上的法律法规:
比如,在阿拉巴马州规定,由任何运输公司所经营所有车站应该为白人和有色人种提供分离的候车室或空间,以及分离的售票窗口。佛罗里达州明文规定,所有白人和黑人,或白人与四代内有黑人血统者之间的婚姻应被永久禁止;任何未婚的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或白人男性和黑人女性,若同居在同一个房间,应各自处12个月以下徒刑,或罚款500元以下。密苏里州规定,有色学童出席白人学校应是非法的,白人学童前往有色学校也是非法的。奥克拉荷马州规定,委员会有权对白人与有色种族间的钓鱼、划船和沐浴进行种族隔离……
不要以为亚伯拉罕·林肯发布了《解放奴隶宣言》、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彻底废除了奴隶制之后,美国黑人奴隶的命运就得以改变、改善,不要以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甚至是1968年4月被暗杀之后美国种族隔离主义就逐渐“寿终正寝”了!还记得2020年以来发生在美国的BLM运动(Black Life Matters)吗?法律层面上的种族隔离或许已经得到了纠正,但深深根植于美国人内心深处的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其实远未消除,并且会不时上演令人错愕的一幕又一幕!
熟悉了这些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再来看美国人帕特里克·菲利普斯所写的《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或许可以稍微不那么震惊一些——很多例子,或许不过只是一种种族隔离或者种族歧视,而发生在1912年秋天,由一起白人女孩遇害案点燃的美国佐治亚州福赛斯县的驱逐非洲裔美国人行动,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种族清洗事件了,即使称之一种种族恐怖主义也丝毫不为过,几乎可以与后来的纳粹受害犹太人相提并论。
1912年9月9日,佐治亚州福赛斯县的白人女孩梅·克罗被拖进了路边的树林,头部受了重伤,并最终死亡。发生这样的恶性案件之后,要做的当然是找到凶手并且将他们绳之以法。但在福赛斯县,却不仅发生了采用私刑处死黑人青年、以法律名义对两个黑人青年处以绞刑的事件,更是由此引发了暴力恐吓、驱逐非洲裔美国人的行动,黑人被迫离开当地,财产被极不合理的低价出售甚至被侵占、掠夺,时至百年之后还企图将当年的暴力侵占行为合法化!即使到了1987年,在福赛斯县还发生了一次旨在抗议仍在执行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和平游行被暴力终止的事件!
在《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这本书中,帕特里克·菲利普斯用大胆的叙述和诗一般的语言揭露了一种到21世纪仍在持续影响美国的种族恐怖主义。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切的一切,堪称触目惊心!更为可怕的是,类似的一切,直到今天在美国其实阴魂不散!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确实依然任重而道远……
《根部之血》读后感(四):不要寄希望于转变这些人的想法
读完这本《根部之血》,越来越感觉到不要指望那些人去转变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变强,变得更强,超过他们,才能保护自己。
一、扑朔迷离的案件
案件并不复杂,说它扑朔迷离,只是因为没有人去查,甚至没有人关心凶手到底是谁。案件的大致经过就是:一名白人女性被性侵和伤害,最终不治身亡,一名黑人男性被认为是嫌犯(同时还牵扯出几名同犯,显然也都是黑人),福赛斯县的白人们开始了对黑人的私刑、驱逐……但是,直到所谓的“嫌犯”被执行绞刑,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犯了罪。难道对一个案件来说,罪犯、犯罪经过这些不应当是理所当然要被搞清楚的么?但是没有人关心,总之那些白人就认为是黑人的罪,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让他们从这里消失……
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克儿时居住在这里,对于周围没有一个黑人的疑惑让他发现了福赛斯县这个已经不愿意被人提起的秘密,通过大量的资料和调查,为我们还原了现在能还原的这段历史。这本书按照时间脉络向我们叙述着这段往事,作者文笔细腻,记录了围绕着这件事前后百年的点点滴滴。窥一斑便可知全貌,推荐大家来读。
二、这些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让我不懂的是,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在原本的印象中,西方是发达的,西方人思想是开放的、进取的。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福赛斯县的一部分白人来说“ 他们对于有乘客乘坐火车从亚特兰大来此这件事的感觉是更多是担忧而非欣喜。铁路线可以给镇上哪些有钱有势的人带来商业机会,但同时也会让福赛斯县陷入各种各样的竞争,并接触到大城市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纷繁复杂。对于很多谨慎小心的山地人来说,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是要被抵制,而非欢迎的”。对于另一部分所谓的上层白人来说“ 这就是当时人们的臆想程度,即便像迪斯·哈里斯这样属于上层社会的白人也会把两个抓松鼠的男孩当成嗜血的黑人入侵者。他们的家人很可能又穷又饿,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去抓松鼠,而白人却错误地认定他们意图‘抢劫,甚至是杀人’”。整本书中让人觉得可笑和匪夷所思的地方太多太多,可能是我无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如果这种思维和想法作为他们的文化传承下来,那么现在,我也便是无法去理解他们了。
三、不去正视历史
所以,之后他们是怎么想的?看看作者如何说:“ 我认识的所有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几乎都还在用“黑鬼”这样的蔑称来指代黑人。我在那里生活的整个期间,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仅限白人”还是有效的当地法律。在很久之后的今天,直到远离了这个地方,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很多白人想象中的美国长大的,而是在近似于实施种族隔离的南非那样令人恐惧、与世隔绝的世界里长大的。”所以这些只是被遗忘了,遗忘的理由就是,没有必要再去“刺激”,让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就好了:“ 92岁的老罗伊·奥特维尔是本县最显赫的大家族之一的家长,他的话概括了绝大多数居民的心愿,那就是让那些要求终结福赛斯县种族隔离以及清算历史的人别再计较这些事了…即便是在夜骑者第一次恐吓福赛斯县黑人居民的行动已经过去75年之后,奥特维尔依然死守着只有时间和耐心才能给这个县带来种族融合的观念,他相信游行只是一种没有必要的刺激…即便是那些留在家中、没有参加集会的福赛斯县居民也大多数是支持福赛斯县防卫联盟的。”
但是,不去正视历史,怎么会保证历史不再发生。你们只是遗忘,但是你们并不觉得这是错,所以若干年后,如果有同样的情况,历史又会重演。
四、是要等着你们自己去纠正么?
当然我们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在事情发生了75年后,另一部分白人想要去纠正这种错误,组织游行、成立协会,通过和平和谈判的手段去解决当年的问题,想要给黑人恢复他们应有的权益。不去讨论成功或者失败,我只是想说75年已经过去了,黑人在这个地方已经被不合理对待了75年。所以,谁能寄希望于美国式的英雄出现去纠正他们自己的错误。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中美会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的几句话:“ 我们在国内的领导能力还有一个标志,那就是不断追求,如我们所说,建立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而这种追求,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承认我们的不完美,我们会犯错,我们会逆转,我们会后退。但纵观历史,我们所做的就是公开、公开、透明地面对这些挑战,而不是试图忽视它们,不是试图假装它们不存在,不是试图掩盖它们。有时这是痛苦的,有时是丑陋的,但每一次,我们都走出来了,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好、更团结。 ”所以,指望你们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在伤害了别人几十年后去纠正?对于你们,我只想说,我不寄希望你们去纠正,我只想自己变得更强大,让你们不敢来伤害我们。
五、有点偏激了
我知道这篇书评写的偏激和幼稚了,只是对最近的一些事、看的一些书和一些电影的有感而发。但是,最近看到的让我深刻地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不断地进步,变得更强才能不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