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锦集

2021-04-06 00:49: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锦集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一本由傅雷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8.00,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一):一个概论的介绍

  终于看完了,收获:认识了一些画家,并了解了一些著名艺术家的简单生平。还了解了一些流派。不过还需要再读同类型的书巩固加拓展一下。

  也许自己真的不是艺术那块料,与看音乐相关的书一样,有的时候真的看不出来其他人在画或者音乐上感受到的情绪。音乐也就算了,为什么看画家所画人物的表情,所感受到的情绪也是不同的?

  到底是因为这本来就没有定论,还是本来就是别人牵强附会?从根本上来讲,人的表情能够正确反应出一个人的情绪吗?也许我需要心理学相关的阅读。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二):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2019年 第32本

  买书的时候考虑了一下,因为傅雷先生是 1908-1966,而我看这本书最早出版是在1985年,写作时间早很多,很怕有某个时代的印记。

  这本书是名作二十讲,但不是二十作。基本讲述了几位大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而且加入了很多个人的东西,文笔也颇有个人的味道,摘抄一段:艺术的最高的目标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或心灵的意境,或伟大的思想,或人类的热情的使命。

  很多翻译也是很不一样,比如谁知道瑶公特是蒙娜丽莎?总是把大理石说成白石,开始也是不能习惯

  无论如何这都是本好书,只是这本书的装帧不好,因为很多大画中间都在书缝里,看不到的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1. 乔托(Giotto)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单纯而严肃的自白。贝伦森曾说:“绘画之有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的皈依者,自乔托始。”…那么,乔托之被视为文艺复兴之先驱与佛罗伦萨画派之始祖,无论从精神言或形式言,都是精当不过的评语了。

  代表作:《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圣方济各出家》

  个人点评:绘画取材于宗教。

  2.多那太罗(Donatello)之雕塑:一个伟大的天才,承受了他前辈的以及同时代的作家的影响之后,驯服于学派及传统的教训之后…渐渐显出他个人的气禀,肯定他的个性,甚至到暮年时不惜趋于极端而沦入于“丑的美”的写实主义中去。

  个人点评:后期的作品有点走火入魔了。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四):详细介绍了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品

  详细介绍了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品,讲解其艺术风格,技巧及大师生平。

  裸体,在西方艺术上——尤其在古典艺术上——是代表宇宙间最理想的美。它的肌肉,它的动作,它的坚强与伟大,它的外形下面蕴藏着的心灵的力强与伟大,予人以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

  壁画在本质上必须要迅速敏捷地完成,逼得要省略局部,表现大体,尤其是强烈的个性与独特的面目:由此,壁画上的肖像更富特殊的意味,为画架上的肖像所无的。

  依照古艺术习惯,布帛是和肉体的动作形成和谐的。试以披在每个牧人上身的披肩为例,它不但不是随便安放,不但不减损自然的丰度,而且它的或下垂或紧贴或布置如扇形,或用以烘托身体的圆度的各种褶皱,亦如图中一切的枝节一般,具有双重的作用:第一,它们在全部画面上加强了一种画意,它们本身即形成一种和谐;第二,它们又使人体的动作格外显明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五):画笔是情绪的表达

  狄德罗(Diderot)所求于一件艺术品的,首先是动人,动人的可不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如世之所谓艺术 情绪,而是一般人的共同情绪,有如我们在可怜的景物前面,或看到戏院里演到悲怆的一幕,或是读到 一个巧妙的小说家述及可歌可泣的故事时所感到的情绪。

  动人的效果,如何做到呢?

  通过熟悉的人和事。宗教画里面的人物为大众所熟悉,作品可以散发出天然的感动。 通过熟悉的景色的光线。光线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时间,景色代表某种特定的地点。 通过熟悉的氛围。人物和背景的组合,能让人进入一种特定的氛围。 通过文字的说明。在画作上加上带着思考的句子,会给作品特别的定义。

  画作是情绪的表达,喜怒哀乐或者平静优雅,都可以入画。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六):艺术科普读物

  微博十分钟就看不到了,太多东西毫无痕迹的被抹去,太多险恶只存留七秒钟的记忆。想起了刚看过的房思琪。你勇敢一点点,世界就会变好一点微博十分钟就看不到了,太多东西毫无痕迹的被抹去,太多险恶只存留七秒钟的记忆。想起了刚看过的房思琪。你勇敢一点点,世界就会变好一点点点

  微博十分钟就看不到了,太多东西毫无痕迹的被抹去,太多险恶只存留七秒钟的记忆。想起了刚看过的房思琪。你勇敢一点点,世界就会变好一点点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七):书收到了,很喜欢。

  一直都想买一本关于美术名作赏析的书,这次终于心愿达成为自己挑选了一本傅雷先生的大作。傅雷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美术评论家。他对名画佳作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虽然我不是学美术的,但是对拿到这本书仍然充满期待。翻看这本书,彷如在听傅雷先生讲课,听他娓娓道来。对于一个门外汉,我想拿他做入门也是极好的。在书中,你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波提切利,著名的米开朗琪罗,以及拉斐尔、达芬奇等一系列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在这里,你可以畅游在西方艺术的殿堂,俯下身,怀着敬畏之心作回学生,聆听大师的感悟。如果你对艺术感兴趣,又想找一本入门。那选它一定没错。

  再说说书的质量,那自然好的无可挑剔,装订精致,排版优雅,插图丰富。彩色印刷让你不会读着枯燥。有一点可以剧透下的是,因为是彩色印刷,初次拿到手还是会有油墨味。如果你对这很介意,可以考虑拿出去凉一凉,或者重新考虑要不要买。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八):大师之后无大师---向傅雷致敬之作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年轻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时的讲稿,1934年完成,时年傅雷仅有26岁,可谓意气风发,但对西方美学的研究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书中选取了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在美术领域影响巨大的近二十位美术大师及其名作进行赏析。该书稿件写成于1934年,初版于1985年面世,由于其内容的严谨,语言的生动,讲解的深入浅出,深受读者的喜爱,今天市面上已经有几十个版本。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九):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 人就是这样越活胆子越小,教育自家的小朋友要勇于尝试,轮到自己却犹豫不决担心做不好。就拿读书来讲,常被书籍的名声吓破胆,但是勇于尝试之后,耐心读完之时,发觉未曾涉足的领域竟是如此美丽。一次尝试就多一种认知多一种选择,拓展了人生的宽度,也增加生命的深度。 01 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其作品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位大师,不幸的是他喊冤而死离我们而去,后人也只能从译著中弥补遗憾。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十):艺术之美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小小惊艳了一下,选用折封的效果,展开是一副精美的画。全书是彩色修订,选取画作十分丰富,在书里错落有致的展示着,并且每幅画都做了标注,图画和文字相辅相成,既有利于更好地欣赏画作也更有利于理解文字。选用纸张的质量很棒,印制的画作无色差,完美呈现了这些人物、风景,以及名作背后的思想、力量。书中的文字大小适中,空行得当,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我读书有在书中做笔记的习惯,但这本书竟不舍得画它丝毫。

  一直都很喜欢傅雷的文字,全书行文流畅,字里行间里道出画作背景、技巧,以及背后的思想、哲学。傅雷对每个部分的切入都恰到好处,而每一讲都有清晰的重心,并不冗长,读来有如潺潺溪水,时而奔流时而低徊。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便欣赏世界名作,但即便到了大学也未必能了解其中精髓,毕竟这一幅幅画作倾注的是艺术家们毕生的心血。一副好的画值得我们反复琢磨、欣赏,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验,而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选取了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内容之丰富,适于收藏,多读,常历常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