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殊使命》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特殊使命》经典影评集

2022-04-02 15:16: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殊使命》经典影评集

  《特殊使命》是一部由彦小追执导,李光洁 / 蒋小涵 / 张静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殊使命》影评(一):一堂党史教育课???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怎么看过长篇的.

  昨天中央12台演的一集非常有意思,看了非常长知识:

  上级派人捎来一个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面用简体中文写着:敌人已经全部落网。

  原来我党那个时候就有推广简体中文的计划了????

  《特殊使命》影评(二):套中套的情节设计

  《特殊使命》中主角不仅具有人物的双重身份线索,而且还采取了套中套的情节设计,一方面让电视观众逐渐从限制性视点进入全知视点,为剧中人物的误解和被误解而心急如焚;另一方面,又潜伏了一些未知信息,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曲折离奇,如剧中的国民党女特务欧阳荷最后才暴露其地下党身份,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特殊使命》影评(三):无题

  正常人很难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难受,不过从他名字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向光”代表向往光明,表示自己一直在为“回家”努力。

  这两天在看这部剧,看到一处问题。大概三十集左右,前面是说戴笠已经死了,后面不久一个情节是抗日战争胜利。戴笠是1946年死的,抗日战争是一年前胜利的,这样拍的话是不是把顺序颠倒了。

  《特殊使命》影评(四):众多特殊之处吸引观众

  《特殊使命》讲述了一个“无间道”式的中共特工巩向光因与组织失去联系,单枪匹马在敌人情报系统内部奋战十多年的谍战故事。 该剧以众多特殊之处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形式之特殊,用谍战戏包装,但更着力写人物的命运,这种人文主题,高于以往的国产谍战片套路。剧情之特殊,开篇便设置悬疑,让观众跟随着剧中的线索进行推理、猜测。

  《特殊使命》影评(五):信仰的魅力..

  颇为主旋律的片子,但却拍得不乏人性,很难得。感叹的是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信仰,那样的执着和崇高感让当代的我们甚至有点不可想象。然而看他们的人生,却觉得是那样的坦荡和无悔。虽然我有时也会质疑他们所执着的那个信仰到底是否值得他们为之奋斗一生并矢志不渝。毕竟一切涉及到政治的东西总让我觉得有些复杂和混沌,说白了,有时会让我觉得他们或许不过只是棋子罢了,会觉得那样的耗尽心力真是不值得。但是作为个体,活在彼时彼刻的他们,有着真诚的心灵、热血的精神世界和纯粹的人格信念。我欣赏这样的灵魂。当代的青年缺少这样的品质,因为,我们是没有信仰的一代。

  (写于2008年3月6日23点45分)

  《特殊使命》影评(六):月落乌啼文天祥?山寨啊!

  剧中有个经常出现的道具,在巩向光家的书房中,为张继《枫桥夜泊》的拓片,落款竟然是“文天祥”?

  据本人所知,为该诗书碑的,留存下来的,有文征明及俞樾。多见的为俞樾版(http://frankmonsun.spaces.live.com/blog/cns!CC2FEBE4C6998B5A!23844.entry)。

  剧中的拓片上,用的是俞樾的字体,文征明书时格式,山寨得可以,不知是哪个家伙搞的。

  文天祥与寒山寺有什么关系还真没有听说过,难道他曾经到寺里练过浩然之气?

  《特殊使命》影评(七):向英雄李茂堂同志致敬!

  这么好一部电视剧现在才看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有感而发的除了电视剧本身拍得好以外还有电视剧的原型人物李茂堂的事迹,而最让我痛心的是这么一位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坚持斗争的同志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下,却死在自己同志的猜疑中(1950年被抓--1953年去世)一直到80年代才得到平反昭雪。确实新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对于在敌人后方搞地下工作的同志其实并不是能得到那些在正面战场上和敌人面对面拼杀的勇士们的理解,他们可瞧不起这些搞情报的认为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皮鞋逛逛街跳跳舞,在茶馆或者咖啡店喝喝茶看看报纸,在敌人内部拍马奉承拉点关系搞点小情报,特别是像(关露)这样的女同志还要用美人计打入敌人内部这样的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很多一线战斗的同志不能接受的。其实他们也知道有时候一个情报就可以决定一个战役的胜败,但是到了胜利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往往这些搞情报人员比他们正面冲锋陷阵的人做的官位差不多,这个时候一些错误的思想包括打击报复就出现了。优秀的地下党领导人(潘汉年)生前说过:凡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无论谁都一样。。。多么寒心的总结啊。

  《特殊使命》影评(八):值得看的一部电视剧

  真的很值得去看,虽然我无法表达出我看过之后的所有感觉,虽然剧情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的朋友都会对里面的某几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他的都不说了,就来说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片断吧:

  1、运送那批药品出城的时候曾绕道子午岭,巩向光他就那么站在共产党的界边,看着高山和飞鸟,一切都那么祥和,当共产党走过来的时候他竟然不自觉地向后退,在他的眼里,那是个那么神圣的地方,是他向往了那么久的地方,可是却不能真正逾越。另一边的欧阳在车上,心怕是也向往着那里的,但他们都不能流露出来。

  2、巩向光一开始被共产党当作叛徒,可他用无数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之心,他的唯一愿望就是能够重新入党,秦剑也在积极地帮助他,可是结果是三根金条,用来感谢他为党做的事情,心是多么痛啊,包括秦剑。

  3、秦剑被捕前后是我最难过最震撼的时候,所有人物的本质都被放大了出来。秦剑用自己换取了特派员,在监狱里保护巩向光的身份;巩向光在见到大哥被施以重刑走路不稳的时候反射性的站起来、转过脸、表演审问这出戏;在营救秦剑的过程中,严锟、余沁斋的奸诈,祥子的不坚定放黑枪,欧阳对营救的担心对巩向光对秦剑的保护对祥子的一枪,巩向光心系大哥的安危对延安的向往奋不顾身的想保护大哥一起到河对岸一起回到延安,秦剑的自我牺牲,全部被放大了。秦剑,过了那条河就是延安了,他知道巩向光想要回到延安的强烈愿望,可是为了革命他要巩向光回去,继续作卧底,当他看到那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时候,他选择了自己开枪打死自己,借巩向光的手打死自己,让巩向光再立一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听哥哥的话,把脸转过去。后来巩向光对武平说,说你想问你秦叔是怎么死的你想问我为什么回来,我必须回来,因为你秦叔用生命表达了对我的信任。

  很多男同胞应该最喜欢余雪瑶,这个心里只有巩向光的女人,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的整个世界。可是我最喜欢的女人是欧阳,这个女人是最不容易的,必须坚强必须机警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必须不能暴露身份对自己的同志都不能,最后巩向光恢复了党籍回到了延安,可是她依然还在工作,看她最后穿的那身华丽的衣服,不难想象她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为了革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并且不能公开。

  我想说的太多太多,这部电视剧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我一路揪心看过来的,一路跟着主人公走过来的,我的词语太匮乏,写不好,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触。

  《特殊使命》影评(九):《特殊使命》:比教科书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看《特殊使命》有一种喝了低度黄酒的感觉,开始没多大酒劲,越往后,小凉风一吹,立即上头。是这样的,由于这几年类似的谍战剧太多,作为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内心不自觉得有点抵触,认为这种类型的片子不过还是走的“暗算”式的老套路,不会再给我任何新鲜感。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给我造成了一种俯视的姿态,直接影响到我对这部剧的客观判断。所幸的是,《特殊使命》的“特殊”很快挫败了我的自以为是,用“渐入佳境”这个词形容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和大多数间谍剧不同的是,这部剧的整个线索只有一条,也就是以巩渭平这个地下党员在革命中的命运发展为情节推动力。这个特殊吗?当然!我们在现今绝大多数的电视剧中都会看到两条、三条,甚至更多的主线索。大家(包括观众、导演、编剧、制片方)都觉得,故事要错综复杂才好看,情感要多角恋才有意思,不然戏剧冲突从哪里来?这么多集数内容从哪里凑(集数越多,成本虽然加大,但钱肯定也赚得更多)?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而我想表达的意思只是,单一的线索使故事更为明晰,简单并非是坏事,在这条简单的线索上,再去塑造多样的人物性格将会更专注,更有效一些。好了,我终于绕到我想说的话题上了。个人认为,李光洁饰演的巩渭平这个人物形象是极为成功的。由于线索的单一,本剧大部分的镜头都集中对准在了这个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上,说得套话一点,这个人物向我们展示了如忍辱负重、悲欢离合、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等等多得有点数不过来的内容,可以这么说,一个如此鲜活、丰富、多面的电视形象,是我在大多数国内电视剧中无法看到的,这归功于李光洁的出色表演,也归功于这种单线索的模式。

  另外我发现,在早前,国内文艺作品在塑造英雄人物的方法和意识上,与欧美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我们习惯了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拥有超自然能力的欧美英雄,是因为他们往往是个人主义的,是更人性化的,是具有励志功能的,让我们觉得自己跟他们很近,有亲切感,所以喜欢他们。而国内的那些英雄一般都会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会上升到教育层面,有种强迫性广告的感觉,而且永远是高高在上,离得很远,因此引起一些早已生活在现代化都市里的年轻人反感自然正常。但这些年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大批优秀影视剧的出现,英雄人物通过娱乐这种更容易被青年朋友接受的方式逐渐立了起来,我们非常明显的能触摸到类似于巩渭平这种中共英雄的面部轮廓和内心世界。实在要说到教育,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前提是企求那些个导演多拍出像《特殊使命》这样好看的英雄剧。

  《特殊使命》影评(十):我爱你!等我回来

  画面定格在第40集欧阳荷转身的脸,那眼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复杂情感?不舍、期待、心碎…….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求不得、怨憎会。既生在这红尘中,就难免受那炼狱般的情感煎熬。相爱的人不得不被迫分离,那心碎的滋味终身难忘。在内心的最深处,总难免有那几幅刻骨铭心的分别的画面:毕业时的送别、恋人间的分离。。。。。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生不再有这样的遗憾。在面对爱情上,女人有时候要比男人直接、简单。爱了就爱了,爱情高于一切。送别欧阳荷时,巩向光也有不舍,脚步不由自己的随阶而下,却终于没有说出什么,任心爱的人转身离去。不禁要叮嘱欧阳荷:一定要和巩向光在一起,哪怕做情人也好,甚至也罢,否则就太遗憾了。不管他喜不喜欢我,有什么顾虑,直接对他表白:我爱你!等我回来。。。。。

  1. 电视版《色·戒》。很少有人把电视剧《特殊使命》和电影《色戒》联系在一起。我却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似的。文学作品中,一切背景、情节都是手段,是外衣。剥去华丽的外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哲学的那点本质: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心目中的理想、信念,不惜抛弃一切---爱情,甚至生命。色戒中,爱国女青年王佳芝为了除掉汉奸易先生,现身给自己喜欢嫖妓的同学,放弃了爱着的邝裕民,最后甚至放弃了生命。特殊使命中,爱国男青年巩向光为了心目中的新中国,放弃了自己的爱人王琴,丢掉了妻子于雪瑶的生命,最后连老母亲也不知生死。然而,不禁要问,付出了这么多,得到了什么?余沁斋说,你我都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在整个棋盘中,我们都无法把握自己,也无法摆脱这冥冥定数的摆布,一切不过是政治的需要。但下棋的人可曾考虑到棋子的感受?半个世纪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轰然倒塌,六十年一甲子,六十年一轮回,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只是,数百万当年的热血青年的生命已失去,数百万的家庭妻离子散。善哉!悲天悯人!(据查:巩向光原型之一李茂堂,1950年因为受到诬陷入狱,1953年突发疾病去逝。)

  在最后公园的长椅上,两人相拥而泣,多少年来痛失亲人的伤痛,多少年来内心苦闷的挣扎都已融合,两颗千疮百孔的心紧紧靠近。我替吝啬的导演幻想出电视剧的另一个结局---1950年,战争全面结束,欧阳荷再次从前线回到了渭城,找到巩向光,将他紧紧的拥进怀里,说,我爱你,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对欧阳荷的喜爱也是在每天看电视剧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为欧阳荷,也喜欢上了周扬。到周扬的博客看她的博文,看到的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历史的真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正如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人真正的内心世界----无论是戏里饱经沧桑风情万种的女主角,还是真实世界里阳光开朗的女孩,亦或当年是否真的可以为了信念放弃一切的巩向光的原型熊向晖、李茂堂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在命运的棋局里,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身边约略的景致不断在身后消逝。

  珍惜爱情,珍惜生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