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精选
《幸福,需要等待》是一本由[法]安娜·戈华达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一):厚重的幸福
拿到这本书,就觉得很厚重,有400多页,这一定是一个好长好长的故事。
作者安娜.戈华达,出生于巴黎,是法国百万级畅销书作家,作品不多,却连续15年位居畅销榜,堪称法国文坛传奇,作品热销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千万册。她用蕴含人生哲理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生的觉察和体认。深信,回归简朴生活,散发本性,是一切的救赎,也是心灵的归依之处,这股力量可以抚平人生的痛苦,带来希望,也是开启幸福旅程的良药。
主人公是一个中年建筑师,他定居巴黎,事业有成,但经常出差。在这样的生活里,他缺乏被关心,也懒得关心别人。他和自己的家人找不到共同话题,似乎也不被彼此需要,只是在进行正常的来往,例行公事似的,不远不近地距离。他内心有着无法排解的孤独和迷茫。他有一个叛逆期的女儿,也有个冷漠的老婆,他们彼此不懂得,不理解。在某一天,他得知昔日好友的母亲去世后,他决定离开巴黎,寻找好友,却在旅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幸福。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二):中年人的烦恼:往事留痕;中年人的新生:适当的爱情
前半部像是悬疑小说,你知道这个中年的、成功的中上层阶级的建筑师“ 我冷,我饿,我需要爱。” 他有个不错的建筑师事务所,就在巴黎北站对面;却被俄罗斯的工程搞得身心疲惫;他有个美丽的拒绝嫁给他的同居女友;却目睹她红杏出墙;女友有个美丽的女儿,却随着进入青春期,似乎亲情不再;自己的家庭父母,姐妹,似通常的中产家庭看似和睦,实则麻木。他在父母聚会上收到了儿时好友的一封信,通知他一个人的死亡。他悲伤,崩溃,难过,麻木,种种。让你好奇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对他会有如此的影响。慢慢的,你会明白,他跟那个去世的人似乎应该就是本恩和鲁宾逊太太的关系。是吗?他为了寻回她去见了她的朋友和同事;去见曾经的发小,曾经是毒虫的发小,也是一个伤痕累累不在登台演出的小号手。
而就在这里他遇到了凯特。中年人也能有爱情,他在炉火边对这个奇怪的家庭的女主人一见钟情。后半部是谜底的揭开和中年人的爱情。他离开了女友,女友的女儿要跟他在一起住,他接待了凯特家的大孩子跟继女一起读高中。他成功中产的地位终于有了点儿作用。他老了,山姆和他的继女还是青春无敌的少年..
活到中年的建筑师麻木,不舒服也难以改变,一封信召回了往事的鬼魂;鬼魂带他到了恰当的人的身边。有时在适当的时间遇到适当的人最重要。
除了故事本身,印象最深的居然是主人公随时随地想的是阅读。这本书也适合在昨天那种雨天,开一盏台灯,做一杯咖啡,慢慢看来。
但是,翻译功底不够,像白开水,还有错误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三):幸福,需要等待
看书的时候经常会想起某种状态的自己,情绪不那么好的的时候就小心翼翼地把珍藏着的一些回忆拿出来好好看一看,数一数,看得心满意足了再把这些回忆收好,放回原处,直到下一次情绪不那么好。
生活说复杂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那些类似于遗憾、懊恼的情绪,不过是因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可是转念想想,不够好,就是下次可以更好咯?一想到这样,似乎所有的遗憾和懊恼也不那么不幸了。
这就是人生吧。
幸福,需要等待。
单从这几个字来看就觉得对生活还是要有期待,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取取舍舍之间,再难的事情也终会渡过。
书中的主角夏尔是个处于人生过渡阶段的男子,妻子红杏出墙,女儿非他亲生。即便如此,他还是对女儿视如己出。
夏尔是我们社会定义的那种成功人生,但他依然会因为事业出现瓶颈而胡思乱想,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挫折而感到心灰意冷。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也经常会这样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有让人烦恼的状况出现,一个麻烦解决了另一个麻烦又冒出来,似乎永远都没法干净爽快地过日子。
夏尔也是这样。
不过他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促使他转变的契机就悄然而至——童年好友的母亲阿努克去世。
他决定去寻找童年好友,在这个过程中,他回忆起童年种种的痛苦不堪,带着满身的创伤,却意外地遇见一点一滴打开他心结的女子凯特。
故事中的天涯沦落人在此相遇,二人仿佛天生就是彼此的另一半,慢慢成就出更好的彼此。
书的名字是对夏尔和凯特人生际遇最好的总结,谁生来就幸福美满呢?何况没有挫折的对比,谁又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样子?
漫长的成长中,我们会受到各种人、事、物、语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可幸福不会遗弃任何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所有值得被化为永恒的瞬间都需要被珍藏,所有能换来幸福的等待都值得去坚持。
幸福,需要等待。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四):等待爱情
其实生活难免会充斥着各种不如意,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有人选择了坚持。坚持下去的人可能会失败,但是放弃了的人就注定会失败。书中的主角叫夏尔,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也是一个历经挫折但是也小有成功的人。对于他那并非亲生的女儿,把她当亲生的来养,这种爱的给于也证明他值得获得属于自己的爱。但是突然有一天,他遭遇到了多方面的共同打击,无论是谁都很难独自承受这一切。后来转机出现了,夏尔的童年好友的母亲阿努克去世了,于是他踏上了寻找童年好友的旅程,在途中,他回忆起了那些痛苦不堪的童年往事。直到他遇见了他生命中的那个人——凯特,他们两人仿佛是天作之合,这也是两人共同等带来的幸福。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故事,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也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有每一件事情出现的意义。情感的表现,是在人类文明出现的最初期就出现的,我们可以说,评价这本书的宏观,就是人类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一种很奇妙的出现,正是这种情感的出现,才形成了现在的人类的社会。如果是单个的个体,很难形成现在的人类社会,我们看到的现在的人类的社会,其实是一种集团似的融合,使许许多多的个体得到最终的归宿。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们本身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情感,就是几个人或者说是整个人类集团的存在的意义,无论出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人类的情感都是建立在坚持下去的人的基础上的。就像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一样,那些随着事件逝去的人们,已经永远的没有了生存的意义,已经成为了一种虚幻的过去。
幸福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好的东西往往都会姗姗来迟,也正因如此,人们才会更加去珍惜。一个受伤的人,有时只有另一个受了同样的伤的人才能医治他,在互相治愈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一种依赖感,每天都是新鲜的。爱情就是如此,彼此之间的需要,没有共鸣是不会产生爱情的,哪怕是任何一种感情。我们需要的就是耐心的等待,这不是急于求成的事,就像夏尔一样,当他就要放弃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幸福,使他仿佛找到了天堂。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五):一半一半的人生
安娜·戈华达的这本小说《幸福需要等待》,封面风格跟《更好的人生》很像,都是那种适合在一个无事可做的悠闲下午,捧上一杯茶或者咖啡,坐在铺着阳光的露台上细细品读的作品。
戈华达的小说一向透着淡淡的悲伤气氛,加上她抒情诗意的描写和娓娓道来的叙述,让人的心情一下就能平和下来。
主人翁夏尔因为童年好友的母亲——阿努克去世而从混沌的生活中觉醒过来,开始追查阿努克的死因,这位小时候对他照顾有加的邻居太太。
书的前半部分有条不紊地铺陈着夏尔、阿努克、夏尔的童年伙伴以及他的妹妹四人的关系,一位在外人看来非常成功的建筑师在生活已经应该稳定下来的时候突然掉进回忆的漩涡,伴随着作者感伤的写作方式,而夏尔所处的现实,有着时尚冷漠的同居人和青春期难搞的继女,无止尽的商务旅行、饭店房间,回到家面对的是装潢风格简洁现代却寂静空虚的公寓,用颜色来说明的话,应该是黑白的色调。
所以,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
从童年伙伴的老同事口里得知阿努克的晚况凄凉和真正的死因后,夏尔开始积极起来,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愤怒,决定上路到离巴黎五百公里远的地方,为了质问好友怎么忍心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然后,终于,在故事的倒数三分之一阶段,遇到书背上早早就提到的灿烂的凯特——一个住在颓废的农庄,独力照顾着五个孤儿,和一堆动物的英国女人。
凯特的出场立刻将夏尔生活的色调变成彩色,颓废许久的夏尔也活泼起来,加上孩子们的童言童语,突然间从黑白的悲剧片转换成精彩热闹的迪斯尼动物农庄。
如同《在一起,就好》里,女主终于被接进公寓同住,男主开始为她而重拾画笔,故事被按下快转键。
情节随着主人翁的心理转变而自然地转变着,经过夏尔的犹豫不决以及与自己和解的全过程,结局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夏尔前段的人生就像参与计较得分的竞赛,得按照规则来玩,否则就会出局。
而遇到凯特以后的人生却像最后这场友谊赛,因为不计分而有游戏的趣味,而这不就是人生这场游戏一开始的设计本意吗?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六):过了青春无少年
“幸福会杀死爱情。”
如何说一个人是幸福的,如果说一个人一直一帆风顺,你说他幸福,他也感受不出来。觉得别人幸福的人,大多是自己无法达到的生活状态。我们常对家中的孩子说,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孩子会说,我多不幸福啊,家长管着我,成绩压制我。而当他长大后,才会慢慢回味那段时光,都不需谁去提醒着他。
夏尔,看起来多么成功的人啊,47岁,建筑师,定居巴黎,事业有成。外人看起来这是令人羡慕的生活啊。可他却于家庭疏远,始终无法排遣心中的孤独和迷茫。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个消息——好友的母亲突然去世,这件事使他的生活陷入了一个混沌的状态,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他最终决定离开巴黎,找到儿时的好友,想要打开心中的结,却在那里遇见了奇女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彼此是港湾,寻得彼此身边的慰藉。“幸福会杀死爱情。”因为冒险,爱情变得更加有趣,幸福就像那温水,让人忘了爱情的甜蜜。在人生绝望的时刻,遇见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细腻的文笔,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书中的夏尔,与他一同纠结。复杂的任务关系,回忆录似的文笔,将我们带入到了他的童年。沉甸甸的故事,结局一点点的剥离开,对白占据了大面的篇幅。这本书的治愈能力,似是让读者们发觉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生活,适当的改变,拥有自己的幸福。
觉得唯一的缺陷就是翻译。翻译的太过直白。不知法国文学是怎样的,看不到他的文字之美。读起来有点生涩,没感觉不会阅读下去。
“时间如此坚定又稳当地疾驰,却是狂野疾驰在所有中标刻度之外。改变一生只需要那么一点点时间,领悟那改变却要耗费一生。”珍妮特·文特森的这句话,仿佛是说着自己的故事,但是看着和夏尔是多么的契合,也和我们的生活分别不开。我们总是在寻找着幸福,殊不知幸福在身边,我们珍视着生命的每一天。“面对生活,你已经疲惫得没有力气再生气了,再愤怒了,再咬牙切齿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挣扎,也没有恨,心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片空,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七):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会很幸福。
后来发生的事情,可称之为幸福!
当我看这本书时,是距离考试后不久,积压的一切坏情绪希望都能从这本治愈系小说中得到释放,期待这纾解伤痛的疗效能让体内的累累伤痕随时间愈合。
整本书一开头似乎奠定了一个压抑沉闷的基调,主人公夏尔事业有成,从旁人看来正所谓人人称赞的成功人士。但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掩饰着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他无法处理与家人日渐疏离的关系,无处诉说的苦闷终日笼罩着这个无助的中年男人。一贯认为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笔者的风格自是洒脱随性,这使得文中种种对话试的内容太具琐碎以及跳跃性,略显乏味。后因知童年好友的母亲阿努克意外去世,夏尔想起昔日的生活,陷入痛苦不堪的回忆。此刻笔锋一转,为摆脱这种苦楚的状态,夏尔离开巴黎,等待他的是前方未知的旅途和种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在我看来,小说的后半段,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渴望自己的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体验,遇到一个如我这般的人,或许我们不了解彼此的过去,却因种种伤痕累累的过往有着对生活共同的感触,也期许未来有彼此的陪伴,探寻更加真实而又热烈的人生。是的,我坚信幸福是不期而至的,如今所有苦不堪言的忍受与付出,都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辉煌与日后能与他人侃侃而谈的过往。至此,我坚定不移的相信着。
尤其记得烊烊的那句话: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会很幸福。在当时那个年纪,拖着疲惫的肩膀,对于小小的他而言,眼下的一切付出可能不太能懂,所有的安排似乎并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却比常人愿意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而今,想起过往那般千锤百炼的岁月,确是通往幸福路上最闪耀的辉煌。如今,他眼里的泛泛泪花闪烁:现在,我感到幸福了,那你呢?
我想,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曾经如此热烈而又真诚的爱啊,你不曾想她会在某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突然破碎而不堪一击。那么,就努力过好当下吧,就当做为充满期待的未来积蓄力量,当幸福突然降临之时,也有准备牵起爱人的手走进相知相伴的人生。
从来,我都不怕等,我只怕怯懦的自己没有拥抱幸福的勇气。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八):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需要等待”,没错,想要的幸福不会那么轻易降临,除非你真的足够幸运,大多数人在此之前,都会经历一段漫长而又痛苦的等待,但我想无论要多久时间,无论要历经多少艰难险阻,希望幸福的人始终会执着的等待下去。 作者安娜则创作了一个充满温情,并治愈人心的故事,透过作者细腻的文字,我们也会感受到法国人的天性浪漫。但是法国人喜欢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描绘世间百态,从而思考人生,这也让我们东方人读起来较为不习惯,因为记叙了太多生活琐事,视角的切换也比较快,再通过翻译的直译,一度会让人读不下去,而度过前半段的无趣后,后半段会让人感受到法国文学的魅力,在温情中抚慰伤痛,找到心灵的归宿。 书中主角夏尔,一位47岁的建筑师,在外人看来,他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真是令人羡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虽然外表光鲜,内里的夏尔却充满着孤独与迷茫,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与家人关系日渐疏离,事业进入瓶颈期,生活也已步入中年,似乎一切都在跟他做对,他不知跟谁倾诉自己内心的无助,直到一封信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从信中得知,昔日好友亚历克斯的母亲——阿努克意外离世的消息,犹如打开了命运的大门,让他重新回到了不堪回首的过去。 为了解开心结,让生活回归正轨,夏尔决心离开巴黎,去找寻亚历克斯,在找寻的途中,我们也一点点知道了沉重的往事。青春期的夏尔,对阿努克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却碍于现实,无能为力,所以他逃跑了,埋头学习,考上不错的大学,有不错的工作,逐渐过上大家羡慕的生活,但是内心依旧空虚。家人、朋友给不了他安慰,他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们相处,只能拼命工作,以此麻痹自己,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了十几年,却因为阿努克的离世幡然醒悟。也幸好他清醒了,不再逃避下去,才有机会遇上命中注定——凯特,或许爱情就是这么不期而遇,恰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互相吸引,彼此契合,才能收获幸福。 故事末尾呈现出的美好,犹如一股暖流滑过心间,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会明白,幸福不仅需要等待,更值得等待!幸福像花儿一样,一旦绽放,必将驱走我们内心的荒凉,让我们不再孤单寂寞冷。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九):予安慰的人
相比《幸福,需要等待》的译名,我更偏爱法文直译名《予安慰的人》。生活艰难,人本懦弱,每个人都需要,互相给予安慰,好熬过漫长一生。
主人公夏尔看似是事业顺利、情场得意的人生赢家,实际一直在生活中如履薄冰。一封关于过去的信打破了他苦苦维持的微妙平衡,中年危机彻底爆发,他完全迷失了方向。有句老话叫,男人不会长大,只会老去。夏尔是个四十七岁的老男人,但他内心的小男孩却永远不会消失。年少时,他爱恋朋友的母亲阿努克。当他长大时,却因为懦弱,拒绝了阿努克的示爱。直到阿努克死去,他才开始正视自己七零八碎的生活。他总在逃避,用工作逃避家庭,逃避责任,逃避爱情,看似忙忙碌碌,内心空虚孤独。他是善良的人,希望家人朋友幸福,同时,他也是懦弱的人,需要别人的安慰。
书中的灵魂人物阿努克,在不同人的记忆里映出了不同的影象。在夏尔眼中,她是美丽可爱、充满活力的童年女神。见她的第一眼,他已悄然心动。而当他终于有机会得到她,他却逃开了。阿努克是夏尔的梦,美好到他不敢触碰。而在亚历克斯眼中,她是不称职的母亲,恣意任性,什么也不相信,像个不肯长大的小女孩。懦弱的她一直依赖着他,他被压得喘不过气,只想逃离。当他终于逃开时,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善良的阿努克总是努力给身边的人带来安慰,懦弱的阿努克也需要别人的安慰。阿努克没有那么坚强,当生活一而再地辜负她,她只有选择了死亡。
冥冥之中,死去的阿努克指引着夏尔遇到了凯特。特立独行的凯特是夏尔崩溃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她和阿努克那么像,但凯特更坚强,能在崎岖生活中释放灿烂光芒。她抛下事业和爱情,克服重重困难,独自照顾亡姐的儿女,在乡间造出一片世外桃源。凯特亦非完人,她也有脆弱的一面。伤心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喝闷酒,胆怯的时候,她会躲进自己的世界。庆幸,她遇到了鼓励她的阿努克。庆幸,她遇到了陪伴她的夏尔。
书中每个人都是善良又懦弱的人儿。我始终相信性本善,但活下来,人真的要承受太多。很多时候,我们被不可知的未来吓得什么也不敢做。
所以人才要相互安慰啊。
《幸福,需要等待》读后感(十):等待,幸福其实无处不在
47岁的建筑师夏尔似乎是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事业有成,拥有美貌的情人,可爱的女儿。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夏尔亲眼看到娇美的妻子红杏出墙,女儿可爱却非自己亲生,再加上每日繁忙于琐碎的工作,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看似光鲜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却是极度孤独与无助的内心。直到一封信的到来,得知昔日童年好友的母亲阿努克意外去世,这位自己曾经爱慕却又不敢追求的女人的突然离世唤起了夏尔对于生活的重新思考,他决定离开巴黎,寻找好友亚历克斯,探寻阿努克的真正死因。在这个过程中,夏尔始终带着满身的伤痕,带着童年痛苦的回忆,直到偶然遇见奇女子凯特,夏尔的心结才慢慢打开。
整本小说翻译地很直白,描写也比较随性,充满着浓浓的法式气息,需要细细品读。作者安娜·戈华达用细腻的手法讲述繁琐的生活,展示夏尔的内心世界。
男主角夏尔用尽了半生的时光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凯特,在前半生里,等待与痛苦相伴相生,内心的折磨与煎熬又有谁知晓?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我们总是尽全力将丑陋的伤痛掩盖起来,只展示给世界那一点点伪装的光亮。我们怯于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我,怯于向他人坦露心扉,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样,将自己的灵魂全副武装,不敢付出爱,因为我们害怕,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害怕自己的善良遭受伤害。一边是对于爱和幸福的极度渴求,一边是为心灵建造着厚厚的防护网,让时光在这样的纠结与无奈中渐渐流逝。
也许,很多人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选择去回忆过去,翻看以前珍藏的回忆,感叹眼下的伤悲。可是谁又能保证今天的痛苦就不是为明天幸福所准备的沃土呢?生活原本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幸福,这里的幸福可能是自己所想象的生活,也可能是自己眼中别人的美好生活。尽管我们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幸福的渴望都是一样的强烈。幸福就像一位娇羞的姑娘,总是姗姗来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其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努力,相信自己,美好的生活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