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读后感锦集
《无人生还》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人生还》读后感(一):感受
完全想不到的结局,完全想不到的推理过程。在本书之前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推理小说的叙述方式。本书不同与其他推理小说的点在于,本书没有一个“侦探”的角色,从而就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推理,而是从故事外的角度进行整个故事的叙述。最后,整个的过程是从凶手的角度的自我叙述和自我剖析。。。。。。
《无人生还》读后感(二):恐怖至极
这本书已经看过去很久了,一直不敢看第二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当时看时候的感受,那是一种内心的恐慌,对人性的质疑,对人内心的害怕,当年看北野武的《大逃杀》的感觉也没这么恐怖,小说的遐想更多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自我发挥空间。阴沉的天,深邃、无法探知的人心,真的是恐怖至极。
《无人生还》读后感(三):无人生还
真的是……犯罪的灰色地带总要有人去惩戒的嘛~一口气读完,真的很棒,不会卡住读不下去~刚开始已经猜到凶手了,结果他死的时候我是懵逼的…然后就怀疑另个人,直到看到凳子是被摆好的,我又蒙蔽了…虽然感觉线路什么都很清晰,也觉得自己完全知道路线,可是,就是很吃惊,很棒啊~希望灰色地带的罪人,要小心哦~
《无人生还》读后感(四):名副其实的“推理小说女王”
看外文书,最怕翻译得不好。尤其是推理小说,翻译不当的话,就无法体验那种抽丝剥茧、跌宕起伏、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最后结局出人意表的紧张情节。感谢主,这本书翻译得不错,读到第一页已经被他吸引,如果不是工作忙的话,一天就可以看完(我用了一个月),阿加莎不愧是”推理小说女王“,我突然有一种想读完她所有小说的冲动。
《无人生还》读后感(五):《无人生还》阅毕掩卷
来自恶魔的末日审判,最终无人生还。恶鬼自以为是地站在道德的高地,揭露他们逃避的罪行,对他们进行审判,然而这只是为了他自己犯罪有个完美的托辞,即使在谢幕的漂流瓶中也不曾承认自己曾经的罪行。他是为了自身杀戮的欲望而犯罪,是为了完美的犯罪而秀技。他那不惜将自己性命搭上也要完成的完美犯罪的病态心理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无人生还》读后感(六):本来只是想写个短短的内容的,太震撼了。
哇,真的看完以后觉得阿加莎真的是大神。福尔摩斯还有侦探人设扶持,走的是破案style,而无人生是按照时间线走,写着整个谋杀案的过程。全文中超多细节的,看的我忍不住做笔记,很想自己能在读的过程中破案,大半夜看最后的几次案件,真的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躺在床上觉得超害怕的。最后的结局也觉得超意外,没有想到凶手是他。
《无人生还》读后感(七):无人生还读后综述
密室杀人的开山之作。在密封的空间内,随着时间轴的前移,一个人接着一个人死去。死亡的方式依照墙上的诗歌描绘,桌子上陶瓷士兵在不断减少,加上风雨禁锢的孤岛,气氛渲染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待本作,确实有很多硬伤,逻辑不够严密,线索不够鲜明,凶手选定的受害人,已经能从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作案人。
《无人生还》读后感(八):如果把最后的自述信删了
让读者去尽情地猜凶手,不过那样的话读者就太痛苦了,又兴奋又痛苦,像我这样的真相控要难受死了,红楼梦最后四十回已经要难受一辈子了!
或者利用每个人的心理造成多凶手呢,一人杀一人,传递下去,最初的凶手已经在过程中被反杀了,最后仍然是维拉自杀。在每个人房间留下神秘信件,利用猜疑布置任务,各自创造新的杀机。
《无人生还》读后感(九):期望过高
觉得结局好草率,前面铺垫那么多,每个凶杀案那么不可思议,还期待结尾可以呈现一系列华丽的艺术杀人手法,结果后面的解释就是趁人不注意,趁人不注意,趁人不注意。。。回过头看,几乎每次杀人都有太多不定风险因素存在,但却每次都出奇的顺利。
这是我读的第一篇阿婆的小说,不能说不好,只是一直以来期望太高,有些落差。
《无人生还》读后感(十):无人生还
这是一场充满了仪式感的审判。在凶手眼中,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无法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者,不可被原谅,定要受到惩罚。整个故事因为一首童谣的贯穿,从头到尾都营造出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氛。在环境优雅物资充足的孤岛别墅,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困兽之斗,人性最本能最原始的一面表露无遗。真是一场完美的杀人游戏,游戏中最先死去才是最好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