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观后感摘抄
《我是人民》是一部由马小刀 / 本李 / 陈国梁 / 唐彬彬执导,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人民》观后感(一):原来不信命的人,真的能够创造奇迹
知乎上有个提问:
“有哪一瞬间让你为中国激动得热泪盈眶?”
有这么一组数据,让人震撼、动容 ——
1986年,中国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
直到7年前,全国贫困县还占国土面积一半。
再到2020年11月23日这天,所有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示:
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那些扶贫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我是人民》系列剧集中的第二个故事,
讲述的就是一位现代版”愚公“,
用双手带着村民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开出一条路,
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原来不信命的人,真的可以创造奇迹!_腾讯视频这里是九间棚,地处640米高的龙顶山上,
缺水缺电缺粮,洗把脸、喝口水都成问题。
为了打水,村民都经常大打出手。
因为穷,村民甚至下山都会遭人白眼。
“又臭又穷,哪里来的穷猴子?”
被人嘲笑是“山猫野兽”,想争辩,想反抗。
低头看看,自己脚下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
在刘嘉坤30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崎岖不平的山路,阻断了他们求救的路。
“要是路好走的话,就能早点到医院。”
绝望、内疚、遗憾,让他想了很多很多。
“穷不光是侮辱,是命都保不住。”
要想改变这一切,必有一件事——
那就是修路。
母亲不懂他,劝他认命。
“咱生在这个地方,就是命。”
乡亲们冷落他,觉得他在痴人说梦。
“人能斗过天吗?要修你自己修。”
说干就干,哪怕是只有几个人也要走出第一步。
靠天靠地不如靠咱自己,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人啊,不能白活一回。”
受到刘嘉坤的感染,村民陆续加入“移山”的队伍。
这个世代贫穷的地方,终于开始改变。
他们用五个月的时间,
完成了专家认为需要五年的任务。
他们用行动证明 —— 人定胜天。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九间棚已经发展成全国闻名的小康典范,
产业涉及农业、旅游、电商、医药等多个领域。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一句话: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
长大之后才知道另外一句话叫做:
所谓命运,一半在天,一半在人。
而刘嘉坤为什么要修路,要建设,要斗天斗地?
他曾这样回答:
“几百年后,我不想我们的后人埋怨我们。”
大学教授王德峰,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民族,每个中国人都在为下一代奋斗。
也就是为未来奋斗,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跟我们一样伟大。
遥想始皇当年,车同轨,书同文,修长城,统一度量衡,举一朝之力,铸百代格局。
更早的蜀地都江堰,更晚的京杭大运河,每一个都是利在千秋,荫庇后人的浩大工程。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五百年前,我们和西班牙人一样游荡大洋;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一较长短!
五千年了,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着麻将,而另外几家已经换过好多轮了。
这一切,都因为我们从几千年前开始就在为后来人谋幸福。
这种精神至今仍一脉相承,传扬不息:坎儿井、红旗渠、 袁隆平的海水稻……不胜枚举,无一不是望向未来的长期主义,说干就干。
站在今天回头看,中国人在想干的事情上,从没怂过。
当年这个国家一穷二白,千疮百孔,
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世界大赛三连冠;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如今的中国已经强势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有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有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有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还有世界上最快的高铁、最便捷的线上支付……
这70余年,是一场世界瞩目的奇迹。
是一代一代人的不认命,不服输,
是一个个像刘嘉坤这样的人,誓要改天换地,
愚公移山,无惧无畏。
他们在最泥泞的道路,留下最深的足迹。
这些英雄的人民前赴后继,才铸就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
中国人身上究竟有着一股怎样的能量?
战天斗地,无所畏惧。
正如刘嘉坤拼死逆天改命,最终拯救了自己,也改变了九间棚的命运。
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们只是不信命运不信神灵,信的是自己!
“若命运不公,我就要与它斗争到底。”
从远古神话里,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到面对天灾我们众志成城,地震抢险、抗洪救灾、抵御疫情……
战天斗地,其乐无穷!
这种「硬核」的气魄,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不信命的中国人,从来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我是人民》观后感(二):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把我爸关起来,别放他出来!”
深夜,临沂派出所。
一个男孩满脸委屈,举报了他的父亲。
他浑身脏兮兮的,显然流浪了多天。
为什么报警?因为父亲生而不养。
打跑了母亲,如今隔着民警还要揍他。
可能很多人没见过,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孩子,
他们像是老鼠一样东躲西藏,没有爱,没有家。
食不果腹,没有温情,动不动被打骂……
他们一生都在奔跑,却始终跑不过原生家庭家带来的阴影。
《我是人民》系列剧集中的第三个故事,就与他们有关。
在临沂市,有一个孤贫儿童志愿团,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可怜的孩子。
“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不同,有些孩子光是活着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愿天下的孤贫儿童,都能有个家!_腾讯视频开头的那个孩子,叫刘自豪。
在旁人看来,他顽劣任性,脾气不小。
不上学,每天背着麻布袋要找妈妈。
王丽,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团的一员。
这半年来她焦头烂额,为刘自豪忙前忙后。
去派出所接人,带他去吃饭,一转眼又跑了。
在村子里东躲西藏,偷别人的鸡。
她好像走不进这个小男孩叛逆的内心世界。
尽管嘴上会叨叨几句,但从来没停止过关心。
孩子走丢了,比谁都心急,到处找,一刻不停。
自己闺女发烧打针,她两头顾。
对她来说,这两个孩子都是亲的。
已经忘了这是刘自豪的第几次离家出走。
深夜,王丽终于在围墙边找到了他。
那晚下了一场大雪,两人在车里谈话。
刘自豪侧着头不说话,王丽有些鼻酸。
“我上辈子欠你了吗?”
“你一次次地跑跑跑,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
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刘自豪又跑了。
看着散落一地的文件,王丽知道——
刘自豪去找他的生母了。
多年来,刘自豪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生母。
他隔着街,远远地看到妈妈已经有了新的家庭。
他的内心很酸楚,百感交集。
“他们一家可真幸福啊,可我却是个局外人。”
这一次,刘自豪回家了,他再也不跑了。
那袋本来要给妈妈的栗子,他交给了王丽。
他明白了谁是真正在意他,关心他的人。
这些年,他经历了人生中的一场大雪。
但雪化了,他找到了回家的路,格外温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故事原型亲自出演。
爱心人士自发筹资成立了“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近三年来,组织了8000余名志愿者,走遍了临沂的乡村、社区,认真排查。
以“一对一”的形式,帮扶了超过5000名需要帮助的儿童。
志愿者们拿出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给予孩子们陪伴和关爱。
“扶贫、扶心、扶志、扶智”。
为孤贫儿童敞开怀抱,让孩子们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心理研究报告: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会产生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何以为家》里的赞恩,便是最直接的写照:
当其他同龄人正在上学,嬉戏,享受宠爱的时候。他在脏兮兮的家里干活,照顾几个弟弟妹妹。替父母撒谎买药,并去街头贩卖毒品。他骨瘦如柴,饥肠辘辘,还要做成年人的苦力。他还是个孩子,却只能想尽办法活下来。原生家庭的不幸,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很多孩子会因此“反社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感受不到和社会的连接,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他们很小,就染上了不良的习气,用冰冷去对抗外界的一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志愿者用爱帮扶,最大的价值,是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是有人爱他们的。
相当于是用爱,托起了一个个正要坠向深渊的灵魂。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北大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中国潜在受虐儿童已达1000万,高达74.8%的中国儿童(16岁前)遭受过不同形式的虐待。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还有网友这样谈起自己的家庭:
我爸妈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东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锈钢的。那时我就想,以后一定不要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了解、接触、拯救那些家庭缺位、生活贫困的孩子,从而不让他们放弃自我,埋没天赋。
这些就是王丽等志愿者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他们是平凡的人民,是志愿者,是普通社会的一员。
他们也是母亲,是父亲,是精力与爱也有限的常人。
但他们却把自己的爱与善意分享,在这个国度传递。
我们国家越来越少的问题少年和孤贫儿童,离不开他们的奉献。
正如《少年的你》里,小北出身贫寒,早早地被家人放弃。
他出入社会,打架斗殴,装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但警察叔叔没有放弃他,对他不离不弃地拯救。
这样的孩子,能够被悉心守护,就像是在黑夜里看到了星辰。
毫无保留的善意,给了他好好生活的勇气。
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也不是一两家机构可以解决的现状。
但中国有很多人在关注和努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确实,每个人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
可这些人,选择用爱填补别人的童年,照亮孩子内心的阴影。
他们深深相信着,保护好孩子,就是保护了国家的未来。
像王丽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正是因为这些人民,让我们这个国家有了更多爱与温暖。
《我是人民》观后感(三):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得怎样的人
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得怎样的人?
1993年,内蒙古。
在最凄冷的深夜里,38岁的中年男人,
在一辆熄火的桑塔纳车里,痛苦崩溃,失声痛哭。
他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有委屈,有愤愤,有不甘。
这不是一个脆弱的男人,其实正好相反。
这个男人,叫赵志全,
他是鲁南制药的厂长,正在越过一场艰难的“寒冬”。
1992年,这个国家的经济正式苏醒。
某位老人在南海边的谈话,许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写。
它暗涌着很多机会,却也存在着阵痛和危机。
时代浪里淘沙,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模范人物。
他们去创业,去改变,去为一方人民造福。
就像散落在各地的星辰,闪闪烁烁,照亮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自此,食品、医药、汽车、家电等诸多重要行业,焕然一新。
赵志全,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2万元贷款起步,为了给千百万普通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开始了一场一场的“豪赌”。
他用了27年,把鲁南制药建设成为净资产60亿元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造福千万病人。
有人说:在历史的长河里,巨浪喧天,每个个体显得微不足道。
一个人被公开记录的也许只有生与死,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爱,却无人提起。
鲁南制药集团、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纪念馆、舞刀弄影联合出品了系列故事片《我是人民》。
首发之作,讲述的正是企业家赵志全带领药厂越过“冬天”的故事,也折射着那个时代。
这家药厂赌上一切,只为让老百姓吃得起药!_腾讯视频90年代,中国企业纷纷进行公转私经营
那是不寻常的一个年份
鲁南制药,突然陷入“冬天”
业绩下滑、资金短缺、市场占有率骤降
“没钱没技术没设备,最多坚持半年了。”
绝望之际,有高层建议
“不行就裁员吧?”
赵志全愤怒反问:
“裁谁,裁你?”
235名职工的家庭和希望
都被这个男人默默扛在肩上
痛苦和无眠会有,但从不声张
他记得创厂之初,对大家的承诺:
“我们好好做药,一起过上好日子。”
把人裁了?让人怎么过日子!
卖黑心药?那不是卖良心吗!
这不是他的初衷和愿景
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没人帮忙
贷款问了一家又一家,全是不行
路很难走,但不是没有
只剩最后一条——
孤注一掷,前往内蒙
在那场暴风雪的夜晚
这个男人经历了人生中最复杂的情绪
雪大,路滑,车抛锚,人高度紧绷
他急啊,他也怕
万一这次也失败了怎么办?
药厂真的要被困在这场漫无边际的“大雪”里吗
他走出车门,徒步前行
漫天风雪里,他昏沉地睡了过去
还好一位善良的老人打开门,搭救了他
冥冥中像是某种感召
得道者多助
艰难时刻的奇遇,僵局里的灵光一闪
更容易帮你看清自己的内心
老人患有多年冠心病
但吃药的时候,小心摊开白纸
一粒药切开,分成八次吃
赵志全不解,劝说道:
“这样吃是没有用的。”
老人的回答异常平静,让人心疼
“又涨价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在离开内蒙的一路上
赵志全想了很多很多
这位善良的老人
其实是全国很多病患的缩影
为什么办药厂?
不就是看不下去这种人间疾苦吗?
生病了,苦啊
但是吃不起药,更是绝望
那些高昂的重疾药都是进口
贵得要命,老百姓怎么吃?
于是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向全厂职工集资
举全厂之力,造出低价替代品
是为药厂,更为苍生
“这是一场豪赌,但值得!”
为什么做药?
不就是为了为了千千万万个
吃不起进口药的老百姓吗?
怕什么啊?
没人,招人
没设备买设备
没技术学技术
你看,你也别慌
那些需要被看见的人民
总是被这个国家最勇敢的人
保护得很好
两千多年前,有人问:“什么是大勇?”
孟子的回答掷地有声: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影片改编自一段真实历史:
90年代初,我国医药领域的技术起步不久。据卫生部资料表明,当时我国上万个药品专利中,90%以上都为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所有。像心脑血管、肿瘤等危重症领域,几乎被高价进口药垄断。又贵又难买,一对铁钳扼在病人喉咙上。有药,却买不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病痛击败。为了打破这种境地,让国内更多病人吃上好药。赵志全带着鲁南制药全体235名职工,把冠心病专用药欣康给生产了出来。研发成功后,在保持疗效一致的情况下,售价仅为进口药的四分之一。这对于当时国内的病患来说,无疑是一大振奋消息。许多苦于没有选择的病人得救了如今30年过去,越来越多的国产药取代了外国的天价药。进入医保名录的药增多了,审批流程加快了,优秀国产药站稳市场。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赵志全那些良心企业家的愿景。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天价的进口药,可以吃垮一个家庭,吃掉病人仅剩的一点尊严和希望。《我不是药神》里,一位老太太说了这么一段话:
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倾家荡产”这个词总是和“病魔”形影不离。
对他们来说,世上最好的药就是"希望"。
赵志全和欣康,给了冠心病人好好活着的希望。
《越冬》里的冬天,隐喻的是困境。
是赵志全被困在雪地,是他的心陷入迷茫;
是鲁南制药厂岌岌可危,更是千万重症病人吃不起药的死局。
至暗时刻,赵志全顶住了压力。
他和全体鲁南人,出于天下为公的担当、制药人的初心,一起做出了那个正确的选择。
“企业做小了是为自己,做大了是为社会。“
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得怎样的人?
赵志全这样的企业家,太珍贵了。
有人熬夜追剧,有人辗转于酒场、肆意消耗着青春。
而有人为了其他人的安危,时刻奋战,不敢松懈一点。
有些人拼尽全力,是为了让更多人活着。
没有谁能一生遂愿,没有哪一种美好是与生俱来。
现世安稳,不过是过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个时代 ,我们应该怀念怎样的人?
是那些在大冬天,为众人抱薪者;
是那些毕生奋战,为众人谋福者;
是那些翻过荆棘,为希望开路者。
2014年,赵志全先生在工作岗位上病逝。
此前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忍痛工作长达12年,
临终前,他没有将企业留给亲人,
而是把经营权交给了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更能造福社会的继任者,把终生奋斗的事业交给了社会。
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是一种叫义无反顾的决心。
在清明之际,想起了一段话。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正是因为有这些时代楷模,我们才会时常发问自己:
要不要做个善良、纯粹、忠于初心的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这片土地涌现了很多英雄儿女。
他们犹如散落在时代里的明珠,眼里有光,心系家国。
于危难里奔走,历经百转,终铸成民族的风骨。
就像影片里最开始,在雪夜里崩溃的赵志全。
在他离开内蒙的那天,一切都好了,雪融开了一条放晴的路。
“为什么做药?”
“为了天底下老百姓都健康,让他们都吃得起良心药。”
山高水险,不惧。
如真如梦,不悔。
我是人民,为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