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人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是人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4-18 03:00: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人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我是人民》是一部由马小刀 / 本李 / 陈国梁 / 唐彬彬执导,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人民》观后感(一):原来不信命的人,真的能够创造奇迹

  

知乎上有个提问:

“有哪一瞬间让你为中国激动得热泪盈眶?”

有这么一组数据,让人震撼、动容 ——

1986年,中国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

直到7年前,全国贫困县还占国土面积一半。

再到2020年11月23日这天,所有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示:

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那些扶贫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我是人民》系列剧集中的第二个故事,

讲述的就是一位现代版”愚公“,

用双手带着村民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开出一条路,

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原来不信命的人,真的可以创造奇迹!_腾讯视频

这里是九间棚,地处640米高的龙顶山上,

缺水缺电缺粮,洗把脸、喝口水都成问题。

为了打水,村民都经常大打出手。

因为穷,村民甚至下山都会遭人白眼。

“又臭又穷,哪里来的穷猴子?”

被人嘲笑是“山猫野兽”,想争辩,想反抗。

低头看看,自己脚下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

在刘嘉坤30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崎岖不平的山路,阻断了他们求救的路。

“要是路好走的话,就能早点到医院。”

绝望、内疚、遗憾,让他想了很多很多。

“穷不光是侮辱,是命都保不住。”

要想改变这一切,必有一件事——

那就是修路。

母亲不懂他,劝他认命。

“咱生在这个地方,就是命。”

乡亲们冷落他,觉得他在痴人说梦。

“人能斗过天吗?要修你自己修。”

说干就干,哪怕是只有几个人也要走出第一步。

靠天靠地不如靠咱自己,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人啊,不能白活一回。”

受到刘嘉坤的感染,村民陆续加入“移山”的队伍。

这个世代贫穷的地方,终于开始改变。

他们用五个月的时间,

完成了专家认为需要五年的任务。

他们用行动证明 —— 人定胜天。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九间棚已经发展成全国闻名的小康典范,

产业涉及农业、旅游、电商、医药等多个领域。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一句话: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

长大之后才知道另外一句话叫做:

所谓命运,一半在天,一半在人。

而刘嘉坤为什么要修路,要建设,要斗天斗地?

他曾这样回答:

“几百年后,我不想我们的后人埋怨我们。”

大学教授王德峰,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民族,每个中国人都在为下一代奋斗。

也就是为未来奋斗,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跟我们一样伟大。

遥想始皇当年,车同轨,书同文,修长城,统一度量衡,举一朝之力,铸百代格局。

更早的蜀地都江堰,更晚的京杭大运河,每一个都是利在千秋,荫庇后人的浩大工程。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五百年前,我们和西班牙人一样游荡大洋;

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一较长短!

五千年了,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着麻将,而另外几家已经换过好多轮了。

这一切,都因为我们从几千年前开始就在为后来人谋幸福。

这种精神至今仍一脉相承,传扬不息:坎儿井、红旗渠、 袁隆平的海水稻……不胜枚举,无一不是望向未来的长期主义,说干就干。

站在今天回头看,中国人在想干的事情上,从没怂过。

当年这个国家一穷二白,千疮百孔,

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世界大赛三连冠;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如今的中国已经强势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有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有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有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还有世界上最快的高铁、最便捷的线上支付……

这70余年,是一场世界瞩目的奇迹。

是一代一代人的不认命,不服输,

是一个个像刘嘉坤这样的人,誓要改天换地,

愚公移山,无惧无畏。

他们在最泥泞的道路,留下最深的足迹。

这些英雄的人民前赴后继,才铸就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

中国人身上究竟有着一股怎样的能量?

战天斗地,无所畏惧。

正如刘嘉坤拼死逆天改命,最终拯救了自己,也改变了九间棚的命运。

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们只是不信命运不信神灵,信的是自己!

“若命运不公,我就要与它斗争到底。”

从远古神话里,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到面对天灾我们众志成城,地震抢险、抗洪救灾、抵御疫情……

战天斗地,其乐无穷!

这种「硬核」的气魄,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不信命的中国人,从来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我是人民》观后感(二):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把我爸关起来,别放他出来!”

深夜,临沂派出所。

一个男孩满脸委屈,举报了他的父亲。

他浑身脏兮兮的,显然流浪了多天。

为什么报警?因为父亲生而不养。

打跑了母亲,如今隔着民警还要揍他。

可能很多人没见过,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孩子,

他们像是老鼠一样东躲西藏,没有爱,没有家。

食不果腹,没有温情,动不动被打骂……

他们一生都在奔跑,却始终跑不过原生家庭家带来的阴影。

《我是人民》系列剧集中的第三个故事,就与他们有关。

在临沂市,有一个孤贫儿童志愿团,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可怜的孩子。

“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不同,有些孩子光是活着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愿天下的孤贫儿童,都能有个家!_腾讯视频

开头的那个孩子,叫刘自豪。

在旁人看来,他顽劣任性,脾气不小。

不上学,每天背着麻布袋要找妈妈。

王丽,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团的一员。

这半年来她焦头烂额,为刘自豪忙前忙后。

去派出所接人,带他去吃饭,一转眼又跑了。

在村子里东躲西藏,偷别人的鸡。

她好像走不进这个小男孩叛逆的内心世界。

尽管嘴上会叨叨几句,但从来没停止过关心。

孩子走丢了,比谁都心急,到处找,一刻不停。

自己闺女发烧打针,她两头顾。

对她来说,这两个孩子都是亲的。

已经忘了这是刘自豪的第几次离家出走。

深夜,王丽终于在围墙边找到了他。

那晚下了一场大雪,两人在车里谈话。

刘自豪侧着头不说话,王丽有些鼻酸。

“我上辈子欠你了吗?”

“你一次次地跑跑跑,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

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刘自豪又跑了。

看着散落一地的文件,王丽知道——

刘自豪去找他的生母了。

多年来,刘自豪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生母。

他隔着街,远远地看到妈妈已经有了新的家庭。

他的内心很酸楚,百感交集。

“他们一家可真幸福啊,可我却是个局外人。”

这一次,刘自豪回家了,他再也不跑了。

那袋本来要给妈妈的栗子,他交给了王丽。

他明白了谁是真正在意他,关心他的人。

这些年,他经历了人生中的一场大雪。

但雪化了,他找到了回家的路,格外温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故事原型亲自出演。

爱心人士自发筹资成立了“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近三年来,组织了8000余名志愿者,走遍了临沂的乡村、社区,认真排查。

以“一对一”的形式,帮扶了超过5000名需要帮助的儿童。

志愿者们拿出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给予孩子们陪伴和关爱。

“扶贫、扶心、扶志、扶智”。

为孤贫儿童敞开怀抱,让孩子们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心理研究报告: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会产生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何以为家》里的赞恩,便是最直接的写照:

当其他同龄人正在上学,嬉戏,享受宠爱的时候。他在脏兮兮的家里干活,照顾几个弟弟妹妹。替父母撒谎买药,并去街头贩卖毒品。他骨瘦如柴,饥肠辘辘,还要做成年人的苦力。他还是个孩子,却只能想尽办法活下来。

原生家庭的不幸,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很多孩子会因此“反社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感受不到和社会的连接,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他们很小,就染上了不良的习气,用冰冷去对抗外界的一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志愿者用爱帮扶,最大的价值,是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是有人爱他们的。

相当于是用爱,托起了一个个正要坠向深渊的灵魂。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北大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中国潜在受虐儿童已达1000万,高达74.8%的中国儿童(16岁前)遭受过不同形式的虐待。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还有网友这样谈起自己的家庭:

我爸妈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东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锈钢的。那时我就想,以后一定不要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了解、接触、拯救那些家庭缺位、生活贫困的孩子,从而不让他们放弃自我,埋没天赋。

这些就是王丽等志愿者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他们是平凡的人民,是志愿者,是普通社会的一员。

他们也是母亲,是父亲,是精力与爱也有限的常人。

但他们却把自己的爱与善意分享,在这个国度传递。

我们国家越来越少的问题少年和孤贫儿童,离不开他们的奉献。

正如《少年的你》里,小北出身贫寒,早早地被家人放弃。

他出入社会,打架斗殴,装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但警察叔叔没有放弃他,对他不离不弃地拯救。

这样的孩子,能够被悉心守护,就像是在黑夜里看到了星辰。

毫无保留的善意,给了他好好生活的勇气。

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也不是一两家机构可以解决的现状。

但中国有很多人在关注和努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确实,每个人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

可这些人,选择用爱填补别人的童年,照亮孩子内心的阴影。

他们深深相信着,保护好孩子,就是保护了国家的未来。

像王丽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正是因为这些人民,让我们这个国家有了更多爱与温暖。

  《我是人民》观后感(三):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得怎样的人

  

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得怎样的人?

1993年,内蒙古。

在最凄冷的深夜里,38岁的中年男人,

在一辆熄火的桑塔纳车里,痛苦崩溃,失声痛哭。

他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有委屈,有愤愤,有不甘。

这不是一个脆弱的男人,其实正好相反。

这个男人,叫赵志全,

他是鲁南制药的厂长,正在越过一场艰难的“寒冬”。

1992年,这个国家的经济正式苏醒。

某位老人在南海边的谈话,许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写。

它暗涌着很多机会,却也存在着阵痛和危机。

时代浪里淘沙,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模范人物。

他们去创业,去改变,去为一方人民造福。

就像散落在各地的星辰,闪闪烁烁,照亮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自此,食品、医药、汽车、家电等诸多重要行业,焕然一新。

赵志全,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2万元贷款起步,为了给千百万普通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开始了一场一场的“豪赌”。

他用了27年,把鲁南制药建设成为净资产60亿元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造福千万病人。

有人说:在历史的长河里,巨浪喧天,每个个体显得微不足道。

一个人被公开记录的也许只有生与死,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爱,却无人提起。

鲁南制药集团、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纪念馆、舞刀弄影联合出品了系列故事片《我是人民》。

首发之作,讲述的正是企业家赵志全带领药厂越过“冬天”的故事,也折射着那个时代。

这家药厂赌上一切,只为让老百姓吃得起药!_腾讯视频

90年代,中国企业纷纷进行公转私经营

那是不寻常的一个年份

鲁南制药,突然陷入“冬天”

业绩下滑、资金短缺、市场占有率骤降

“没钱没技术没设备,最多坚持半年了。”

绝望之际,有高层建议

“不行就裁员吧?”

赵志全愤怒反问:

“裁谁,裁你?”

235名职工的家庭和希望

都被这个男人默默扛在肩上

痛苦和无眠会有,但从不声张

他记得创厂之初,对大家的承诺:

“我们好好做药,一起过上好日子。”

把人裁了?让人怎么过日子!

卖黑心药?那不是卖良心吗!

这不是他的初衷和愿景

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没人帮忙

贷款问了一家又一家,全是不行

路很难走,但不是没有

只剩最后一条——

孤注一掷,前往内蒙

在那场暴风雪的夜晚

这个男人经历了人生中最复杂的情绪

雪大,路滑,车抛锚,人高度紧绷

他急啊,他也怕

万一这次也失败了怎么办?

药厂真的要被困在这场漫无边际的“大雪”里吗

他走出车门,徒步前行

漫天风雪里,他昏沉地睡了过去

还好一位善良的老人打开门,搭救了他

冥冥中像是某种感召

得道者多助

艰难时刻的奇遇,僵局里的灵光一闪

更容易帮你看清自己的内心

老人患有多年冠心病

但吃药的时候,小心摊开白纸

一粒药切开,分成八次吃

赵志全不解,劝说道:

“这样吃是没有用的。”

老人的回答异常平静,让人心疼

“又涨价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在离开内蒙的一路上

赵志全想了很多很多

这位善良的老人

其实是全国很多病患的缩影

为什么办药厂?

不就是看不下去这种人间疾苦吗?

生病了,苦啊

但是吃不起药,更是绝望

那些高昂的重疾药都是进口

贵得要命,老百姓怎么吃?

于是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向全厂职工集资

举全厂之力,造出低价替代品

是为药厂,更为苍生

“这是一场豪赌,但值得!”

为什么做药?

不就是为了为了千千万万个

吃不起进口药的老百姓吗?

怕什么啊?

没人,招人

没设备买设备

没技术学技术

你看,你也别慌

那些需要被看见的人民

总是被这个国家最勇敢的人

保护得很好

两千多年前,有人问:“什么是大勇?”

孟子的回答掷地有声: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影片改编自一段真实历史:

90年代初,我国医药领域的技术起步不久。据卫生部资料表明,当时我国上万个药品专利中,90%以上都为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所有。像心脑血管、肿瘤等危重症领域,几乎被高价进口药垄断。又贵又难买,一对铁钳扼在病人喉咙上。有药,却买不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病痛击败。为了打破这种境地,让国内更多病人吃上好药。赵志全带着鲁南制药全体235名职工,把冠心病专用药欣康给生产了出来。研发成功后,在保持疗效一致的情况下,售价仅为进口药的四分之一。这对于当时国内的病患来说,无疑是一大振奋消息。许多苦于没有选择的病人得救了如今30年过去,越来越多的国产药取代了外国的天价药。进入医保名录的药增多了,审批流程加快了,优秀国产药站稳市场。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赵志全那些良心企业家的愿景。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天价的进口药,可以吃垮一个家庭,吃掉病人仅剩的一点尊严和希望。

《我不是药神》里,一位老太太说了这么一段话:

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倾家荡产”这个词总是和“病魔”形影不离。

对他们来说,世上最好的药就是"希望"。

赵志全和欣康,给了冠心病人好好活着的希望。

《越冬》里的冬天,隐喻的是困境。

是赵志全被困在雪地,是他的心陷入迷茫;

是鲁南制药厂岌岌可危,更是千万重症病人吃不起药的死局。

至暗时刻,赵志全顶住了压力。

他和全体鲁南人,出于天下为公的担当、制药人的初心,一起做出了那个正确的选择。

“企业做小了是为自己,做大了是为社会。“

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记得怎样的人?

赵志全这样的企业家,太珍贵了。

有人熬夜追剧,有人辗转于酒场、肆意消耗着青春。

而有人为了其他人的安危,时刻奋战,不敢松懈一点。

有些人拼尽全力,是为了让更多人活着。

没有谁能一生遂愿,没有哪一种美好是与生俱来。

现世安稳,不过是过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个时代 ,我们应该怀念怎样的人?

是那些在大冬天,为众人抱薪者;

是那些毕生奋战,为众人谋福者;

是那些翻过荆棘,为希望开路者。

2014年,赵志全先生在工作岗位上病逝。

此前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忍痛工作长达12年,

临终前,他没有将企业留给亲人,

而是把经营权交给了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更能造福社会的继任者,把终生奋斗的事业交给了社会。

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是一种叫义无反顾的决心。

在清明之际,想起了一段话。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正是因为有这些时代楷模,我们才会时常发问自己:

要不要做个善良、纯粹、忠于初心的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这片土地涌现了很多英雄儿女。

他们犹如散落在时代里的明珠,眼里有光,心系家国。

于危难里奔走,历经百转,终铸成民族的风骨。

就像影片里最开始,在雪夜里崩溃的赵志全。

在他离开内蒙的那天,一切都好了,雪融开了一条放晴的路。

“为什么做药?”

“为了天底下老百姓都健康,让他们都吃得起良心药。”

山高水险,不惧。

如真如梦,不悔。

我是人民,为了人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