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相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相食读后感精选

2021-04-20 04:33: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相食读后感精选

  《相食》是一本由[日] 田中慎弥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食》精选点评:

  ●很有画面感

  ●欣赏不来

  ●比起第一个获奖的小说《相食》,更喜欢第二个故事《第三纪地层的鱼》,读得很感动。两篇小说都以青少年的视觉来说,细腻敏感不拖沓。

  ●传说鱼是承载着死去人的灵魂到阴间的使者,这本实在很适合这个下着雨昏暗的午后,读的过程感觉自己就像条游弋在污水中的鱼。一二篇风格截然不同,内核完全相同。鱼不知身处污浊的河川,不给予肉体的摧残便不懂痛苦。人不知身处邈远的时光,不给予血缘的挣扎便不解爱恨。

  ●故事很短却很震撼

  ●《共食》里最想看到的远马弑父情节安排给了仁子,多合情合理。远马那么软弱混沌,他的爱恨不过是言语激情。仁子杀人,自己重来月事,显得整个故事都是仁子完整自我的故事,其他人不过是被她随手解救的悲惨小角色,仁子真棒。《第三纪地层的鱼》看哭,好久没见这样懂得克制的温情故事。

  ●《相食》中父亲和儿子,以及父亲的女人之间像重新开始又周而复始的感觉很震撼,文中的意象看似独立却又能联系起来的这种闷在胸口一团红色的感觉令人回味,表面上若即若离的关系却深刻如封存在血液里,这种反差正如它本身,短小却震撼。第二个故事《第三纪地层的鱼》不知为何看哭了,最后信道钓到鱼哭的时候似乎能感同身受。佳作。

  ●两则故事,两段不同的情感。相残的故事十分残暴,但也表达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情感;第二则故事就有点小清新,表达了一种历史对人的束缚感。还有作者肯定十分喜欢钓鱼ớ ₃ờ

  ●146回芥川奖。中规中矩的日式小说。作者试图捕捉“时间”,但略显力有未逮。第二篇更好。

  ●从此,无法直视鳗鱼。

  《相食》读后感(一):中规中矩,或者我太年轻

  乌龙乌龙,昨晚看的时候以为是东野圭吾的小说,看的时候我还说这是东野早期的作品吧,今天想看写作年份,一搜,竟然是田中慎弥的?!说实话我觉得田中的笔力还是不够老道,多次重复的描写这种笔法看的多了,其实很难有新意,就算写得好也就是100分,很难到110分。看这篇小说我一直都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很强的代入感,就像水墨写意画,一切都是画上的剪影,还没有到活灵活现的地步,情节也没什么特别的,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寻常。 唯一还算出彩儿的就是远马和他父亲家暴的描写吧,远马在妓女那的那段,红了眼,没有蔑视,没有愤怒,只有来自本能的暴力。还有鳗鱼头被撕裂的细节,也觉得震撼远马和父亲家暴的轮回。人的一生都在挣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就像家暴,耳濡目染之下,真的能摆脱吗?就像远马尽管那么厌恶父亲吃饭的样子还是一模一样。作者把远马的父亲写的真是太恶心了,抚摸远马的脚,鼓励远马去找妓女,洗漱的头发,一团肉一样的摊在椅子上,爷吐了。 看了这个文集里边的另一个小说,《第三世纪底层的鱼》。非常意识流,出现的基本上都是意象,没有一个连贯的情节,甚至不能说是一完整的故事。没头没尾,能够体会的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我反正是没有看懂,并且觉得有点乏味。

  《相食》读后感(二):【2020/04/24】『在读完的瞬间突然哭了出来』

  【2020/04/24】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日]田中慎弥 相食

  『在读完的瞬间突然哭了出来』

  第146届芥川奖获奖作品,很典型的日式短篇,处处充斥着电影画面的感觉。作者虽然是70后,可两篇文章以少年的视觉作为小说的突破口,竟也通篇充斥着一种元气感。

  第一篇《相食》的映化是菅田将晖主演的,不过一般译成《相残》,想到短篇中所反射出来的儿子对于父亲暴力遗传的神秘性,就觉得《相残》这个翻译更好。日式的俄狄浦斯,最后我还是成为了你。虽然这一篇是得了芥川奖的作品,可是通篇的性暴力和性刺激等我觉得有点无趣。

  但是我不是因为这样的理由喜欢第二个短篇的,也不是因为我热爱河鲜、海鲜,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对《第三纪层的鱼》这样喜爱。它太感人,让我想到了是枝裕和的《奇迹》和《无人知晓》,遗憾残忍的真相中又有着浓浓的深情存在。道信和曾祖父跨时代的生活和发展,因为从未见过父亲,祖父也已过世,所以企图在曾祖父身上追溯本源——我的父亲是什么样是?我又该是什么样的?而对于战后与人性交织的思考,也隐隐地充斥在文字中,这样的巧妙设定又让我很心动。我太喜欢故事最后的情节安排,只是母亲、奶奶和信道三人在一起的闲谈,却在之前的波澜起伏之后,安排了一份克制的温柔——生活还是要继续走下去,没有轰轰烈烈,也暂时品不懂细水流长,却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汇成了生活真正的模样。

  《相食》读后感(三):细微处见微光

  日本文学,初读之时给我的感受难免都是晦涩难懂、十分乏味的。但真正吸引我的东西,也恰巧是隐含在这份无趣文字下一个个柏拉图式真理。

  《相食》看完给我的感觉十分的粘稠,我似乎变成了河里的鳗鱼,浑噩不知度日,但又觉得我变成了雨后的河,腥臭、粘稠、发黑、恶心,我到底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我也不清楚,但或许这份文字地下的什么东西在我的思想里扎根下来了,然后生长又腐败,周而复始。令我惊叹的是这份朴实文字下的深层感染力,明明难以读懂可是又吸引力去读懂的诱惑。

  不断被强调的四大符号:鳗鱼,假手,妓女,河水。“ 弑父与恋母情节以及暴力倾向都被作为基因中的先天因素,在不受拘束的成长过程中得到无限放大,父亲的毙亡与生母的入狱更像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俄狄浦斯情结隐藏在远马成长的轨迹里,而基因绝妙又可笑的精确把控终于在掐住恋人的脖子的手里向身体蔓延开,至于插入妓女身体究竟是谁的灵魂,就难以分说了。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是初生,那么第二个故事便是消亡。生的轨迹里是基因这样的必然展现,死这样的结局也是基因在生命舞台的凋零之舞。这是一个无关战争丑恶的故事,但是透过年老的士兵的生活,又能体会到战争给人带来的掠夺性,人悲惨的一生谱写在战争的惨剧里,一生的故事就像一场荒谬的木偶剧,死的难以言说。更不用说,不义之战。

  我想谈谈基因,这个神奇而可怕的东西。一对对脱氧核糖核酸里精确的保留了父本和母本完整的信息,在人的一生的恰当时刻,准确展现来自父母的性状信号,又恰恰是这份准确表达的信号,让人觉得可怕。该有的不该有的都一块携带来了,连自己也不敢相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优秀的/缺憾的性状特征。可是基因不会思考,只有人会思考。

  远马还会在和千种的性快感里殴打他吗?这不是小说该关心的问题。但是弑父后的远马,是逃过了父亲的影子,还是借此成功穿上父亲的影呢?

  《相食》读后感(四):流动的时间 粘稠的性

  同名短篇《相食》3.5,《第三纪地层的鱼》3,一场非常奇妙的文学体验,单纯从文字看感觉作者受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很大。这篇长评以分析《相食》为主。

  《相食》将夏日、海滨和性的粘稠感注入文字,运用大量的符号意象(被鱼钩戳穿脸的鳗鱼头象征男性的阳具与暴力、街边的河流象征女性的阴部)模糊性的主体;时间在作者笔下具有不稳定性,附着于可见的一切空间事物上(鱼、蜗牛、河流),能量随之改变。初看对于“性”和“时间”两个概念的描述倍感震惊。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主题是俄狄浦斯情结(怎么又是你prpr),文中远马的情结投射并非自己生母,而是父亲的情人琴子,偷窥父亲与其做爱,幻想琴子的身体手淫,当女友千种不能满足他时,琴子作为另一位亲近的女性便成为性幻想对象。这在文中可以看出是传统家庭“父亲+母亲+孩子”结构的崩塌所致,母亲仁子在远马出生一年后便离家以逃离其丈夫圆的家暴,因此远马的行为模式和两性认知很大程度上受父亲影响,父亲对情欲的渴望、对暴力的滥用也潜在地传递给远马(幻想与琴子做爱/用暴力强迫千种服从/跟与父亲有着性关系的妓女上床并且暴力相待),男性生殖器至上的观点已然扎根,连他自己也无法反抗这种对暴力,即对权力和占有的追求。另外文中有提到父亲只打女人,从未对远马动手,远马本人也害怕父亲的暴力施加于他,从弗洛伊德的角度出发可能更像是一种“阉割焦虑”,害怕父亲的报复性伤害,爱与恐惧交杂。在这种爱与恐惧之下,远马本人的弑父心理不断被放大,在父亲伤害自己女友后达到顶峰,最后“弑父”被付诸于行动。而出于护子天性,“弑父”的行动最终由母亲仁子接手,完成这个“仪式”实现“相食”(题目),也就是“自相残杀”。到此为止,俄狄浦斯情结的三角关系结构———个体自身、所爱的客体对象、执法惩罚者———全面崩塌。

  以下是一些文中关于“时间”的摘录:时间原本与河流不同,它始终在流动,厌倦了的话可以迂回或超越,甚至可以停止或者抹杀。可是这里的时间毫不费力地被河流同化,与河流的时间一起一步步缓慢前行。最终河边不知不觉落在时间的后面,把时间的流动同河流的流动完全混淆起来。紫阳花的叶子纹丝不动,仿佛巨大爬虫背脊上直立的刺。夜晚似乎和时间一起凝固了,两支鱼竿比光线明亮时显得更细。即将满潮,鱼竿的顶端随着缓慢的水上下颤动,铃铛还没动静。临近盂兰盆节,依然没有下雨的迹象,天气预报也丝毫没有动静。道路、房屋、大桥、柳树、红毛狗的叫声、分不清是流动还是凝滞的时间,全被热浪烤得变了形,眼瞅着即将融化。河边凝滞的时间照常流逝,由居民分摊的下水道工程,因为河流的一位牵涉到其他地区,市政府迫于民怨大幅增加了预算,工程似乎要提前开工。其他的男人竭尽全力地按住无从捕捉的庞大时间,将其撕成碎片,磨磨蹭蹭地打发工作,或是看甲子园棒球比赛的电视直播。远马凝视着蜗牛的圆壳,自己不是在做梦也没有看走眼,眼前或许就是在河边流逝,时常停滞不前的时间。即使这样想,蜗牛仍然是蜗牛,顺时针螺旋的外壳和一块似乎很有嚼劲的软肉。雨中的河边暗了下来,时间依旧没有停步,它和白昼的光线一起,在雨滴和雨滴之间匆匆滑过。远马看见公寓楼的女人站在河对岸,在雨中好似一团白色的火焰,流逝的时间忽然停顿下来,在公寓楼房间里打女人耳光女人口中涌出的白沫,污物温热的气味全部复苏了,胯下越来越灼热,手也越发地用力。被水拖住的双脚叫远马恶心,他甚至觉得碍事的不是水而是自己的脚。他仿佛在时间之流中逆流而上,寻找父亲和仁子。

  《相食》读后感(五):《第三纪地层的鱼》

  《相食》太压抑离我太远,反而是第二篇《第三纪地层的鱼》勾起了很多共鸣。

  1.“(曾祖父)他当过兵,战后的劳作也把他锻炼得身强力壮,但是上了年纪之后腰部骨折过一次,后来就出不了门了。最近三年他基本都在床上度过,今年入夏之后食欲减退得厉害。祖母说,进养老院要排队,就算排上了每个月也要几十万日元;没病的人有住不了院。夏末,曾祖父的背上出现了紫斑。祖母说,人一长褥疮就活不长了。”

  因为有相似的经历,所以这段突然很有共鸣。

  太爷爷在我没记忆之前就去世了,所以我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不过太奶奶是个活了快一百岁的长寿的老人家,虽然记忆里不记得我们不怎么讲话,但是我对她的印象却很深。太奶奶是个皮肤很白身体很好的老人家,总是穿着靛蓝色的旧式的褂子,妈妈跟我说太奶奶年轻的时候非常漂亮。每天傍晚我放学回家,就会看到她坐在门前的矮凳子上,好像在发呆的样子。小时候我就很好奇,在我去学校的时候,太奶奶一个人在家里都在做些什么,她是在什么事情里消磨一天又一天的呢。

  有一年太奶奶在家里摔了一跤,就像信道的曾祖父一样,腰骨折了,之后好多年太奶奶就一直在床上度过。起初精神还是很好的,但一年一年下来,太奶奶的意识好像慢慢的模糊起来,也很少认出我。我其实不喜欢去太奶奶的房间,那里太暗了,而且太安静了,好像房里和房外是两个世界,只要走进去,时间就凝固不动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还能记起那种光透过小小的玻璃窗映进来,浅灰色混着尘埃的感觉。不知道那几年太奶奶每天都在想什么。

  人生好寂寞啊,好像不管怎样,最后我们都是一个人。

  2.“骑车回家的路上,信道一边用力骑一边想,自己今天为了什么而去医院?身体在前进,思想却仿佛在同一个地方打转,真是可悲。自行车向前疾驰,国道两侧的银行、证券公司的高楼都被抛在身后。这些熟悉的风景变得非常陌生,仿佛比初到的地方更加隔阂。自己连如何看望病人都不懂,对于人们在大楼里做着怎样的工作自然也是一无所知。他们的工作有多辛苦呢?他们计算繁难的账目,经济不景气会被炒鱿鱼,加上人际关系,回家还要教育子女——这些信道都不清楚。虽说也许应该去了解,但知晓一切太过复杂,这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信道虽然一无所知,却感到莫名的恐惧。他隐隐察觉世上没什么事是简单的,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更让人觉得可悲。”

  田中慎弥的这两篇文章都有种无力感。

  3.“母亲说得很直白,信道觉得母亲和曾祖父、祖母虽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自己却和他们双方都有。”

  其实一个家庭里小孩是不是最疲惫的?虽然是一家人,但其实只有小孩子一个人跟家里所有人都有血缘关系。想起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到底亲情是血缘还是陪伴?不论是什么,总归只有小孩子一个人是与大家都不同的。明明是年纪最小最不懂的,但回头看看,在感情上倒是小孩子背负的最多。

  4.“(曾祖父过世了)信道丝毫不觉得悲伤。妈妈说你今天还是去上学吧,明天和学校请个假。这话反倒让信道窃喜。”

  我记得外公过世的那天是星期五,那年我好像五年级。上午上课的时候班主任突然走进来把我叫出去,告诉我家里有事让我自己回家去,路上小心一点。那几年外公冠心病已经很严重,断断续续进了好多次医院,做了好多次手术抢救过好几次。学校离我家大概要走20分钟的样子,我糊里糊涂的一个人背着书包往后走,回去的路上也隐隐约约猜到可能是外公出事了。心里一边不知所措,一边又因为可以一个人独自回家不用上课有点隐隐的开心。

  小时候对于死这件事的感知其实很迟钝,在持续好几天的葬礼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不真实,总感觉下一秒外公就会出现然后跟我说是大家搞错啦,但我幻想中的场景直到最后都没有出现。第一次明显的感觉到“啊,外公真的不在了啊”是他去世了半年还是一年之后的某天,我走到了平时不会走到的后屋,那里原本是外公外婆的房间,外公去世之后外婆搬到了另一个房间住,那个房间就空了出来,只堆了几叠我的旧课本。我站在那个正方形的房间里,房间那么空,除了那几本旧书什么都没有,那一瞬间突然脑袋里涌过好多好多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回忆。

  有时候感觉分离并不是终结而是一种说不清的开端。比起在一起的时候,好像是分离之后太奶奶和外公给我带来了更多东西,比起在一起的时候,好像是分离之后反而更有存在感。啊荒野里有一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人来到世上也许就是为了和某人相连。说到底,家人是一些因为太过紧密反而最无法相连的人吧,但总有分离的时刻,物理距离上远离的时候心灵却渐渐感觉到了彼此的重要,而世界上最大的分离不就是死亡吗?到时候在一起的时候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存在感才会在日子里慢慢浮现出来。

  好像很多事情,人生路上总是会晚一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相食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