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100字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是一本由吴军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7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一):气势磅礴的浪潮之巅
这本书读来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仿佛自己掌控着世界,看大浪滔滔,云卷云舒。
讲故事的风格虽然平铺直述,但亲切有趣,比很多名校的教授写得都好。
虽然现在只看了一小部分,不能发表太多评价。但已经感受到了看完之后跟大佬们谈笑风生的激动之情。
(先占着坑,看完了回来继续写。。。。。。。。。。。。。。。。。。。。。。。。。。。。。)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二):硅谷简史
“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好坏,其实只要看那些最优秀的人是流进这家公司,还是流出这家公司即可”——吴军 《浪潮之巅》,作者:吴军。这是今年读他写的第4本书,是一本值得精读的好书。 本书让讲解了美国硅谷科技公司的发展历史与兴衰分析,中间还写到斯坦福大学、风投、投资银行、常青树3M和GE、金融危机的故事等。 不仅仅是一本IT发展史还是一本IT版的《大败局》,还广泛的涉及到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不仅是IT行业的年轻人必读书,也是对商业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三):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了解了不少硅谷IT公司的兴衰史,而且思路也开阔了不少。
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一家成功的公司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而一家大公司又是怎样在一次科技革新浪潮中被淘汰的。
书中有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大概意思是,一家过气的大公司,其消亡也是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让资源能够重新分配,让新公司能够成长。
总之一家公司的兴衰史,里也能看到不少人生哲学,值得多刷几次,借用封面的一句话: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四):踏上时代的浪潮
以前从未读过信息技术革命相关的书籍,但这本书却着实打开了我的思路。作者吴军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这些浪潮中的大公司的兴衰以及其背后逻辑,虽然我无法记住每个公司的成长细节,但这种框架式的分析模式以及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却让我记忆犹新。
占据本书最大篇幅的是关于各大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ATT,IBM,微软到今天的Google。从这些经典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商业模式,创始人以及外部环境这几大核心因素的重要性。当然,一个科技公司背后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风投,投行,华尔街)。
废话不多说,上笔记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五):终于读完
在2019年即将到来之际,从2018年7月开始阅读,一直到2018年12月24日平安夜之际,终于完成了本书两册的阅读。记得作者吴军先生说过,他写书的目的是用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信息,向国人介绍历史中的美国和美国的IT科技产业。我也着实在其中看到了这些东西,即使吴军先生所表述的仅仅是一家之言,但也是一位优秀人士,值得我学习。具备有头脑,有远见,有高效的执行力的几个特质,对于一个人的创业是何等的重要,公司所创造的技术产品一定要符合市场发展的形势,太过超前就必然会失败,比如早期甲骨文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网络概念,而市场上人的理念和习惯,以及设备都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太过超前会失败。跟上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节奏,最好呢,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节奏要快一点,这是最好的。这可能就是远见吧。
最后祝大家2019年幸福快乐。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六):看了这本书,打开吴军的书就要看看的模式
给了大大一个惊喜的一本书,首先迫不及待地先推荐下。这本书相信能给大家带来某些方面的提升,而对我而言,是全方面的。在亚马逊自动推荐里看到,写了很多推荐词,现在看来确实实至名归。个人以为,不仅计算机的本科生要读,其他行业领域的人都应该读一下,首先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描述计算机历史的书,书写得很详尽,把计算机带动近代发展的一个历史全部娓娓道来,穿插着科技与经济关联,如何创业,投资,如何看待人类的发展方向,那些大方向和我们生活的关联。从大到小地整体拔高了我们的个人素养。越到后面,在对整个计算机发展史,经融危机等有了相对深入理解后,对后期探讨的下一个Google在哪里的问题,也就有更清晰的认识了。这本书一路的彩蛋非常多,真不是三两行能说完的,也是可以再看的书。全书有点像画家与黑客的升级版,加上本书是中国人原著,在全书的精华和深度上都是上了一个段位。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七):不止一层迷雾啊
小时候的我,总想着了解这个世界,理解出现在身边的东西和那些名词,也自以为长大后就自然知道了,其实并不是,长大只是意味着有更多的主动权更强的理解力和多一点的经历,要想了解,还是得自己主动多看多学,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以及年纪这个数字就能赋予更多的理解。而《浪潮之巅》便是主动多看多学的一本好书,吴军博士有着工科学者的技术背景,Google和腾讯公司的高管经历以及数十家高科技公司的投资经验,无疑让本书不单单是IT史,正如书中所说“我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的读者了解美国,了解科技产业,而不是写一部IT史”,初次读完本书,对经常出现身边的谷歌,阿里,微软等等名词的映像确实不仅限于用到的产品以及网络上科技文章的鼓吹,吹开了一点点迷雾,这对我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收获。
至于理解事件下的浪潮,甚至吴博士的思维方式,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阅读了。
——2月23日2019年 于重庆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八):时代的机遇
从AT&T开始到互联网2.0时代的变迁,起起落落,当中不乏有“狮子”抓住时代的机遇上映蛇吞象,也有沉浸在自己世界里让艺术与产品融合魔术师,商业与技术同时具备的天才极客,还有巨无霸随着时代落幕退出大众视线。如同小说一样上映着临危受命的绝地反击;以及让恐龙顺利转型,让大象跳舞。一个属于偏执狂的时代。
吴军博士用通俗的语言将这一波波浪潮深入浅出的总结出来,时不时与人文历史联系起来,不得不佩服吴军博士的博学视野。本书大部分篇幅都是分析企业在时代变迁中决策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成败有运气成分,也有资本的搅局,而最关键的还是企业中的决策人 ,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格局。投公司也是投人,聪明的人能审势度势,顺着风飞上天,投机短视的人最后落魄下场。
而在下册还有介绍金融资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们和企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与掠夺。看的我回味无穷,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以后有机会或许还会再看几遍吧!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九):备忘录
Chap1. P8 GoogleFinance 职业经理人
6 分家避险, 紫金山竹子大雪压弯了但是很多小竹子并未受影响
道琼斯指数
AT&T 131年 西门子?
Chap2 P30 汉尼拔 军事家
Chap3 P68 盛田昭夫 后面还提到松下幸之助
Chap6 P123~124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
Chap7 P152 关系型数据库 服务器工作站 与PC区别 操作系统 Unix Linux
157 微软的SQL Server服务器
Chap8 P175 程控交换机
Chap9 互联网2.0
Chap9 P234~235
Chap14 P359 马太效应
Chap17 P435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Chap P439 美联储
441 卖空
《浪潮之巅(第三版)(上下册)》读后感(十):历史浪潮已退去,未来机会在哪里。
我在17年就买了该书,一直躺在书柜里没有翻阅,最近翻出来看着还是挺过瘾了的。类似IT行业的纪传体,书里描述了各个公司的生长历程,并用基因的思维解释了为啥巨无霸的微软在互联网上无所建树,而苹果公司始终想单吃整条产业链。以前我觉得仅仅是大公司病这一个原因,越来越大的公司会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分配不均,但相对一些年轻而又巨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效率也还是可以的,但是阿里也照样搞不定社交,腾讯在游戏外的模仿都不算成功,都可以这么解释。吴军老师在19年又再版了这本书,最近听了得到上的5g讲座,IT行业实在是风云变幻,原来的巨头总是不断被挑战,不知道下一个浪潮上会是哪家公司哪个商业模式,不过原书提供了一些下一个Google的很好的思考,结合最近听的信息论40讲和5G小课堂,互联网再现巨头可能性已经不大(该市场份额不大),电信行业可能面临巨大发展,同时在新能源等领域仍有新的机会。这本书最好的地方不仅在于给我们展示了IT历史,而是在叙事的同时告诉我们一些公司兴衰背后的事情、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未知可能性,让我们可以站在新的高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