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衰落》读后感1000字
《雄性衰落》是一本由[美]菲利普·津巴多 / [美]尼基塔·库隆布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雄性衰落》读后感(一):短评放不下
在政治正确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鼓吹电子竞技,认为色情理所应当,女权过激而男性的弱势被忽略,还有一大堆问题,女性主动已经是事实了。津巴多和库隆布指出了这个问题,并详细论述了症状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看完书,真的翻新了我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也解开了一直以来隐隐察觉到的怪状带来的困惑,作为男性,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会产生巨大的思维转变,更自知而努力,作为女性,阅读这本书也能充分了解男性在很多事情上到底是怎么想的。满分
《雄性衰落》读后感(二):评《雄性衰落》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吧
书的结构蛮清晰的
社会问题
引起原因
解决方案
以前一直知道色情片、过度游戏有害
但不知道怎么个有害法、它从哪些方面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算是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
就拿色情片来说
它会使观看者形成错误的两性关系认知、影响你与女性自然正常的社交,导致社交障碍。
另外由于它获取相对容易,会降低人的动力与欲望
色情片中展示的性行为往往会夸大,也导致人们对于正常的性行为认知错误(比如做爱时长)
《雄性衰落》读后感(三):一些此时的观点 2016.6.14
“雄性衰落”感觉是两位作者的一个观点,是不是实际的世界趋势还不知道。
没想到电子游戏和AV对人影响那么大,不只是社交影响,还有大脑皮层回路和内分泌的影响。这方面引用的文献很新,涨姿势。
除此之外很多是解释性的文字,而非科学的研究结果。
男友对自己周围的男性做了小范围的调查,发现确实身边大部分男性的闲余时间就是打游戏或者看AV,很是震惊,以为书里说的主要是美国的男性,身边也是。
没有歧视打游戏或看AV,这是人之常情,很正常的行为,只是没想到已经成为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难道雄性真的要在打游戏和AV里衰落起来了吗?
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女权主义。越发觉得女权即人权,我更倾向于人权或平权。不止需要女性觉醒,男性也需要觉醒,或者重新思考自己身为女性/男性,环境、文化、自我对性别的定义和限制。
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别思考,会更好地了解权利、平等、歧视和限制。
有时的政治正确即不能帮女性,也会惹恼男性。
有时候在想,如果雄性衰落了,达到了势均力敌的状态,那基于男性主导的文化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社会规则,会不会因女性崛起而有所改变了呢?好奇
还是那句话:男女之间的差异,其实要远小于同性之间的差异。什么时候不再讨论男女的差异,而讨论人和人之间的权益和平等,所追求的时代就到了
另,感觉翻译不是特别好
《雄性衰落》读后感(四):雄性衰落,雄性真的在衰落?
整本书的套路从开始就已经定下了。先是用各种数据证明男生在学校成绩不佳、男人在职场表现不佳,然后开始长篇大论的分析所谓雄性衰落的各种原因:电子游戏、色情成瘾、单亲家庭、学校教育……
在这本书中,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往的社会都是雄性占据主导,直到某一天,雌性通过努力与抗争,重回两性平等的舞台,雄性于是突然发现:自己衰落了?!
这真的是衰落么?
还有另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往的社会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家庭、社会中充当主导地位。但现代社会,给了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于是女性变了,她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们开始独立、开始既工作又照顾家庭。而相比发展滞后的男性,还是只会主外这一种角色,男性的角色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两性的平等,要等到男性也学会既工作又照顾家庭之后,才会重归平衡。
这真的是衰落么?
也许这本书本身想探讨的就根本不是“雄性衰落”这样的话题。也许文中所列举的不少事实,横向对比之下,发现雄性确实雄风不再,确实不如曾经那么有拼搏、有闯劲了。但是女性似乎也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色情视频的受众,有不少是女性,电子游戏市场,女性也是重要参与者,可能竞技类男性多一点,这个没有数据不瞎说,但是最终为什么衰落的是男性呢?
可能就如大家探讨的那般,男性没有衰落,只是相比之前的社会,男性没有那么迫切的被女性需要了。
《雄性衰落》读后感(五):20203.31笔记
一、症状
高等教育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并且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大。
就业市场 社交中 虚拟世界 身体健康 色情片
二、原因
原因一:单亲家庭,
原因二:学校教育形式内容与男女大脑发育不同
原因三:科技的发展,快乐刺激随手可得。
色情片的泛滥,会让男孩儿形成错误的性知识,尤其是两性交往的知识。这对男孩在两性交往中被女孩所厌恶,这种挫折要么会让男孩去学习所谓的“泡学”知识,要么是更加沉迷于色情片或者虚拟世界中。
原因四:不健康的女权主义兴起和性别歧视。强调了权利平等,但是并不说责任平等。”我想这句话,很多女性可能会不满,但很多男性却会频频点头。诚然,现在社会存在着大量的男女不平等,但是有很多女性追求的所谓的男女平等往往只是权利的平等,而不是责任的平等。
对立统一,相生相灭。
女权运动给女性带来了性解放,而这给男性带来的便是充足的性资源,而在性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男性的生物本能便会觉得不再需要多么的努力,就像你如果能用5块钱买到一杯可乐就不会用十块钱一样。
作为男人你能做什么?
远离色情,多交女性朋友但不谈恋爱,戒掉游戏,以未来时间为导向,专注的干自己的有助于未来生活的事情,放弃电脑外包的记忆模式,多将内容转化为长时记忆,控制体重,追求好身材。
《雄性衰落》读后感(六):让男人回归与社会/女性/责任的连接
本书讨论雄性衰落的症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发人深思。
虽然书中没有明言,但本书其实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变化:漫长的进化过程所形成的男女之间 “男竞女择”的模式,在新的技术时代正面临消解的危机,从根本上动摇男女的配对和相处模式。
对男性而言,“男竞女择”模式带来的压力,既来自男性之间的竞争,也来自女性择偶行为模式的隐秘带来的困扰。而以电子游戏、移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奇幻科技,混合了环境污染、教育失败和经济衰退等因素,正在深刻改变并颠覆这种传统模式。当男性可以从色情网站、约炮群体和虚拟性爱中轻易获得性满足的时候,男性恐怕会慢慢失去对女性的耐心,不再义无反顾地承担现实的挑战和社会的责任,而是躲进游戏和虚拟现实的避风港。
另一方面,从女性的角度看,当男性不再按传统模式追求女性并与女性相处时,必将加重女性的危机感,从而加剧女性之间的竞争。刚看到一篇文章: 英国教育部门从2005年到2014年,统计了30000名14岁的学生群体,结果显示, 英国女孩感到压力的比例上升了3个百分点,而英国男孩同期感到压力比例则下降了2个点!
书中提出:政府、学校、男人、女人、媒体,都需要做些什么,来阻止和拯救男性的衰落。我认为能否逆转趋势不可知。但这些努力至少能缓和技术和文化巨变带来的眩晕感,努力把进化的路径调整到安全的方向。
最后,英文书名《Man (Dis)connected》别有意味,它有这样的含义:让男人回归与社会/女性/责任的连接。
《雄性衰落》读后感(七):小男孩究竟做错了什么?
有没有觉得现在身边的男生都变得很宅,他们吃外卖,沉迷虚拟世界,看A片,却不喜欢现实中的女人。
这是为什么呢?
本书作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童年时期,缺乏对男性气质的培养。
让我们回忆我们的童年,是不是照顾你大部分都是女性,从幼儿园老师,到家里的姥姥和妈妈,谁让爸爸忙着赚钱呢…男性又不屑于教幼儿园这种工作,这让男宝宝在年幼时无从模仿雄性气质。
这是导致雄性衰落的原因一…
二、虚拟世界的乐趣已渐渐大于真实世界。
本来呢,雄性风采就是男性为了征服世界,征服女性,才需要具备的一种气质。
然而,虚拟世界大声后,男人发现拥不拥有男性气质,能不能征服女性,好像都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在虚拟世界里你就是王,可以轻轻松松获得一切。就没必要在现实世界中彰显自己的雄性风采了。
这是第二个原因。
三、这个点就有点奇怪了,作者认为很多年轻人男性气质的缺乏,是因为此起彼伏的你的女权运动。
就是因为社会上大部分都只关注女性是不是在社会上得到了公平对待,而忽视了对小男孩的关注和照顾。
这三点对于不对暂不评论,我来说说作者为了这一观点提出的两个例子。
例子一:女人在强调男人和女人要有平等的工作机会时,他们说的是什么机会呢?
男性在工地搬砖的工作,女性要做吗?
例子二:女人在生了孩子后,在家里照顾孩子,人们认为理所应当。但要是男人在家里照顾孩子,就会被歧视。所以男女平等吗?
《雄性衰落》读后感(八):心理狗回应一下低分萌
没啥说的满分 看完了所有评价,还是回应一下 所有研究都有存在者偏差,拿这个喷研究没有任何意义,他又不是综述。你要喷,请给你的论据,没有一边呆着去。你要觉得肤浅,请给出理由说服我。
熊性衰落就是指60年代到现在的雄性主体性丧失,现实就在那里(如果你读过症状),这就是衰落,想扯到女权或者就是简单的历史进程,gun,他不写女权,你想写自己写去。如果把这玩意看做是正常现象,我不知道啥算衰落。或许是极端历史唯物。
说研究方法,津巴多本人拿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学位,用的研究方法没有问题,心理狗觉得能做访谈的人都牛逼到爆炸,想想访谈法多累啊!
关于建议,可以看看其他学术文章的建议和展望,学术和现实本身就有鸿沟,拿这个喷别人是否可以再回到大学重造一下?自认为津巴多写得很诚恳了。如果你觉得不合理,那只能说你行你上。对于有人说"你凭什么让女人应该干什么干什么",额…放下零和博弈行不行,第一它是建议你当然可以不听,第二他的建议大概率是有用的,你吃亏社会谁理你,不想听没人把你当聋子。
后现代是不是现代性的儿子还不好说,我们完全可以幻想一个健全的互助社会制度的存在,比如那个成年人导师就不错。是有人在瞎混,不是没有好人!
把两性对立扯在语境中的,实质上造成了两性忽视。he和she已经离得很远了,想想你有亲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吗?你有你的青梅竹马吗?你有多了解一个ta,多把ta当一个个体?这世界哪有那么多渣男荡妇,同龄人兄弟姐妹还是多啊…恋爱未启蒙可以瞅一眼《傲慢与偏见》…
有人说太理想了…噢,天…没错好的生活就是符合安娜卡列尼娜效应…人本不仅是政治正确也是客观正确,想喷可以先看看马斯洛。
乱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一句话:正是因为不了解,才会将一切情感都转化为欲望的通货。
《雄性衰落》读后感(九):关于远离游戏与色情的进阶指南
津巴多教授这本书是指出了一些重要的困扰男性的问题,如游戏与色情,然而书的第三部分解决篇显得过于空泛,大而化之。本书只能当作指南来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则需要参考其他书籍。
关于游戏问题我是这么觉得的,无论未来游戏多么吸引人,它终究无法给你带来长久的真实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这种成就感,只能从现实生活的打拼与奋斗中得来。长时间沉溺于游戏带给你的只有更深的虚无与寂寞。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渐渐远离游戏了。
关于谈论色情的危害的书国内基本没有,国人不愿公开谈此类问题。豆瓣上翻了半天找到了一本 《跳出色情陷阱》,这本书的特色在于有一系列问卷,有助于读者更了解自身,可以作为参考。
Your Brain on Porn 一书《雄性衰落》中有提到。此书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详尽地阐释了看片为什么会成瘾,并提供了诸多实际的远离色情方案,是该类书籍的最佳。
How to quit porn 一书有自己独到的见地。 作者是一对夫妻 Brett and Kate McKay,他们一起创立了网站artofmanliness,谈论怎样培养男子气概,成为大丈夫。书的内容取自他们的一系列博客,网址如下: https://www.artofmanliness.com/articles/how-to-quit-porn/ 。文中的建议很有启发性,尤其是作者谈到不要将色情妖魔化:如果你认为色情是一种“瘾”,必须“戒”掉,那么你将极容易失败,相反你应该认为色情是一种垃圾食品,别去吃它就可以了。看到这一条时,我不由得想到了百度戒色神教,又是读佛经,又是白骨观,又是肾虚肾衰竭,其实都是在将色情妖魔化,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雄性衰落》读后感(十):提炼一些观点
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生物学多个领域。书中陈述的事实、案例、统计学依据非常多。更多的是基于现实调查数据的评价和分析,而不是抽象概括性的理论研究。可能这样会让人觉得更加贴近生活,可读性更强。
对我而言,比较大的触动在于,家庭婚姻状态对于子女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这是我在阅读此书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榜样作用,不时地互动,关注和交流,会极大影响他们的认知观念和心理状态。一些从小缺失的东西,比如关注,认可,关爱,或者其他,可能他们在未来付出数十年的代价也很难得到改善。
提炼书中的一些观点:
学校的基础教育以语言为主,而且女老师居多。因此,这种教育环境更适合女性成长。男性通常不容易得到认可,也难以发挥优势。
社会和学校关于性教育的敷衍了事和不切实际,使得未成人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答案,导致色情片成为学习性知识的首选途径。
如果游戏设计得当,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锻炼身体,解决复杂的科学难题,提升危机意识,控制体重,凝聚亲情,缓解病痛感,如此种种。
玩单机游戏且程度适中有助于提升数学、阅读、科学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合作性网络游戏则相反。
大部分玩家玩游戏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躲避责任、时间管理、与真人打交道、面对生活中真正的风险。
在男权女权的问题上,为男性辩护,在很多方面(如受到性侵扰、赢得子女抚养权、参军入伍、缓刑期、犯罪服务项目、服刑期见到家人的可能性),女性的权利是超越男性的,相反,男性的问题得不到重视。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女权主义不能只要求给予女性更多的权利,而对此不负担义务。
目前主流的男性身份认同是事业成功,女性身份认同仍然是颜值担当。这一点尚未改变。
“男人用远离对亲人之爱的方式来爱他们的家庭,而女性是通过与爱同在的方式来爱她们的家人。”
“一个人孩童时期的习惯会伴随其一生。”
可以考虑用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奖励和评价教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