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芒种》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芒种》影评摘抄

2021-04-21 03:39: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芒种》影评摘抄

  《芒种》是一部由张律执导,刘莲姬 / 金博 / 朱光玄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芒种》精选点评:

  ●最讨厌的一种

  ●刻意

  ●蓝色风筝,灰色老鼠,红色泡菜,白衣女人

  ●目光清冷

  ●要么握手,要么绝望。

  ●我又相信镜头语言了。故事人物略略金基德了。太早猜到结局了,伤。

  ●

  ●

  ●很多人不了解小县城,本片的长镜头和少对白都是配合小县城那种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的,与《小武》中的身份焦灼不同,本片切入到了小县城的内里,把它的欲望和压抑,期待与无奈,孤独与愤怒表现的很到位。

  ●和如今的张律艺术造诣不在一个层次上。一开始还在笑调度太刻意了,到后来全忘了,简直不要太好看,调度也越来越强。中国女性电影浓墨重彩的一笔。

  《芒种》影评(一):我看《芒种》

  最近发现了一位导演:张律。这是网上关于他作品的介绍:“张律的电影主题涉及到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少数民族,他通过影像语言表现出了朝鲜族特有的创造性文化。他导演的电影横跨蒙古、中国、朝鲜、韩国以及东亚国家等地,分解了各国之间的无数个界限,反省了对异族的排斥,电影内容贯穿了东亚地区的近现代史,承载了被触发的漂泊式思维。 他通过极少台词和手持式镜头、横跨等方式视觉化,用开放的空间表现出了属于周边的漂泊式人物的空间,利用中心和周边转换的场面效果,创造出了被排斥的视线 。”

  今天看了他2006年的作品《芒种》。大量长镜头。故事有着类似金基德式的残酷。不过,比金基德拍的更悠扬,更含蓄,更干净,不突兀。女主角很端庄,但直到影片最后才给了一个面部特写。她木然的表情,与开放的结尾,让人无话可说,无计可施。

  现实主义题材是有力量的。我们习惯的了欣向荣的假象。这些假象与强烈的真实现实形成了对照。没有电影作提醒,人们很容易忘记。

  《芒种》影评(二):高贵的冻鲜肉

  朝鲜族题材够边缘生活单调,自然提炼了人的关系简化了空间,男女关系无非女主内男主外,女人是男人最后的依偎,男人是女人最大的野心,一个男人有权利就能主治女人一个女人有男人就能主治另一个女人,情欲是女人制衡男人最大的武器,社会发展的结局是女权社会瑞典就是典范,男人打破了平衡卖淫成了非法因为它太危险,孤立无援的女人就成了冻鲜肉。

  女主奋力照顾儿子,有儿子生活才有落实儿子是生活最后的答案,人有了希望才会高贵,女主嘴上说不在乎自己身份,但偷情是不时之需,和卖淫有区别,女主鄙夷不请自来的男人,打了脸便高贵的逃离,但偷情却祸害了高贵的面目,结局落得不堪。

  儿子的死是折翼的小鸟,儿子拿着油漆到处喷不是撒野,是对权力的向往在划分地盘,暴露不安分的天性,儿子问母亲什么时候回家乡母亲没有答案,儿子又问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还是没有答案,母亲罩不住儿子的野心,所以只能拦腰折断,儿子死了不突兀,女主家其实就是一个大泡菜坛子,防鼠疫的鼠药就是佐料,所有人的死都是引火自焚,收拾了局面却没了希望的女主到处游荡,丢了高贵没了灵魂沦为一块冻鲜肉。

  《芒种》影评(三):電影《芒種》—— 一個被侮辱和傷害的女人究竟能報復到什麼程度

  今日惊蛰,却想起十年前在罗马看过的一部以节气命名的电影——《芒种》。当时罗马做了一个中国文化节,其中有电影单元,除《芒种》外,还看了王朔导演,冯小刚主演的《我是你爸爸》以及关于刘晓东的纪录片。

  《芒种》是少数时隔多年却依然能清楚记得故事情节的电影,今日重看,十年时间过去,这部电影传达的信息却似乎凝固,看完后那种压抑的绝望情绪与十年前一模一样。

  炎夏,一名32岁的朝鲜族单身女性崔顺姬带着儿子在某个汉族与朝鲜族混居的边疆小城卖泡菜,暂时安家在火车站旁的平房,隔壁住着四位来自全国的性工作者。她每天推着三轮车卖泡菜,遇到三个对她感兴趣的男人:一个食堂汉族管理员,一个朝鲜族已婚男子,一个即将结婚的汉族警察。她拒绝了以食堂供货为诱饵想和她发生关系的食堂管理员;在三轮车被城管没收的沮丧中,选择给了由于熟悉的乡音带来安全感,给她一点安慰的朝鲜族男子作情人,然而当他们被捉奸在床时,男子告诉老婆他们是性交易关系,于是她被抓到派出所,此前助她办理流动营业执照的警察在看守期间找她发泄完性欲把她放了。不久,儿子由于意外死去,她所有生的希望破灭。故事的最后,警察结婚找她预订宴席上的泡菜,她却在泡菜里加了很多老鼠药,导致婚礼现场多人中毒,而她则离开居所,一个人恍恍惚惚的走向炎热的原野。

  这是一部绝望的电影,充满现实的荒谬感,女主角除了和工商所帮她办执照的女办事员一起微笑过外,从始至终僵着脸,几乎所有镜头都低着头,貌似驯服,眼神不甘,身体紧绷。

  她处境逼仄:鲜有同族、失去丈夫、想听到乡音都难,邻居是同样处于下层、随时被流氓欺负被警察拘留的性工作者,在办好执照之前,连谋生的三轮车都随时有被城管没收的危险。

  她资源有限:做泡菜的手艺,姿色尚存的身体。

  她活着的唯一希望与寄托:儿子。

  她的绝望是层层递进的,从派出所出来后她的表现是哀莫大于心死,然而儿子需要养育,她必须得活着,当儿子没有之后,她也失去活着的理由,找了个机会,让一群无辜的人为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陪葬。

  男女关系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一种关系,尤其当女性处于下层、孤立、弱者地位的时候,犹如一个不带刀的人与怀揣武器的人比武,最后换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凌辱。

  无耻也是武器。

  无耻还是无耻者的护身符,她觉得他无耻,他觉得是她自己贱。

  食堂管理员伤害她最少,明明白白的表示让她用身体交换一条安稳的供货渠道,她也明确拒绝了,交易失败,还打了他,保住了自尊。

  第一次绝望来自同族已婚男子,她以为自己在谈恋爱,对方却只当不花钱嫖妓。为了不被老婆精神拷问提上裤子还要对老婆补上一句:“我给钱的。”让自己脱困的同时,直接把她送进派出所。

  “以为给自己托底的人,一脚把自己踹进阴沟。”

  第二次绝望来自小警察,小警察最开始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助她办理了流动经营执照,免她遇到城管执法车惊惶逃跑之苦,让她心里生出欣喜的安定感,并买了电视庆祝。她对他是心存感激甚至尊重的,然而,当这个她敬重的好人对她提出了与其他男人一样的要求,并在事后对她一脸嫌弃冷漠之后,她心底的暖意渐渐冰冷,本来就不多的“生”之欲也慢慢熄灭了。

  “寒冬里遇到一团火光,以为可以取暖,却把自己烧成重伤。”

  不是所有的恨都因为爱而不可得,许多恨来自于被掠夺的资源、被践踏的自尊。

  第三次绝望来自于儿子的意外死亡,孤单的告别后,崔顺姬依然在麻木的卖泡菜,然而她的生命之舟已无所依凭。

  绝望的爆发来自小警察未婚妻告诉她他们婚礼的信息,并委托她做泡菜,望着一脸幸福的姑娘和仿佛不认识她的小警察,她估计在想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

  大哉问。

  邻居小姐妹警告她同族男子不是一个好人,她苦笑着说:“也许你崔姐也不是一个好人呢。”女人的弱点,无非是贪一点依赖,贪一点爱。

  她唯一做错的就是在男子已婚的情况下做了他的情人,然而已婚男子在把她送进派出所后依然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半胁迫她发生关系的警察也即将有一个盛大的婚礼。而她有什么呢?一望无际的孤独日子,给她唯一希望的儿子死了,泡菜生意看起来既让她发不了财,也不能带给她爱情与家庭,她的身体与灵魂随时可能被践踏,如果她付出真情,可能被践踏得更甚。

  “做好人除了被伤害外一无所获,为什么我不能做一次坏人?”“做好人有意义吗?”“他们如同对待畜牲一样对待我,为何我不能这样对待他们?”

  于是她往泡菜里倒入老鼠药,将小警察的婚礼变成了一场惨剧。

  投毒,自古以来就是女子报复最常见的方式,然而这次几乎不考虑后果的报复,伤及了许多无辜。作为一个没有社会关系支撑的独身女人,她甚至没有能力向直接伤害她的同族已婚男子和小警察报复,不是不想,是不能。由于身体力量的悬殊,女人能够直接报复殴打男人无非恃爱行凶,她很明白在这两个男人眼里她只不过是挥之即去的发泄对象,他们对她根本谈不上爱,想要快意恩仇,她只有选择这种迂回的、不计后果的报复。

  这部影片的震撼与压抑,来自它的“真实感”,场景与演员都充满日常感,全片唯一的败笔可能是几个性工作者喝多了在火车前唱歌的片段,打破了这种“日常”的荒谬。可圈点的镜头很多,比如广场舞大妈们歌舞升平的热闹片段与女主角内心的孤独凄冷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比如小警察铐着崔顺姬的镜头让人跳戏到北野武的《玩偶》,比如低镜拍摄中,四个姑娘在蓝色窗口闲话家常,非常小津安二郎感的温和场景,聊的却是何时她们能持证营业。虽然皮肉营生,她们向往的却还是和寻常女子一样的结婚生子,未来安稳幸福的生活。

  谁不想做个好人?谁不想获得尊重?谁不想有幸福的家庭?谁甘心就这样被侮辱和欺负?

  突然想起港片里大佬们在烧杀抢掠之后虚伪的道歉:“发生这样的事,我也是不想的。”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面对日常生活的无常,想努力活好一世的都是没有刀的人,唯一希望的是,你碰到的那个人也没带着刀。

  《芒种》影评(四):发现新大陆似的看到了《芒种》

  不得不说,现在才看这部电影,我真的是孤陋寡闻了一点。

  《芒种》

  第一次看这位导演的片子,所以必须普及一下个人经历:

  张律,中国朝鲜族导演。2000年底开始从事电影行业。2001年,以短片《十一》入围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环节。2003年,以作品《唐诗》参加了包括瑞士洛迦诺、北美温哥华、伦敦以及香港电影节在内的几大电影节。2005年,以影片《芒种》参加法国戛纳(Canne)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获影评人周刊的法国独立电影发行协会(ACID)奖,并获得韩国釜山电影节设立的惟一竞赛单元— “新潮”单元的亚洲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意大利佩扎罗(pesaro)电影节新导演单元竞赛大奖。2006年获法国维苏尔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单车奖”、 比利时布鲁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瑞士黑色电影节青年评论家奖。

  故事讲述了某个北方荒凉的小城中,朝鲜族女人崔顺姬和她得儿子相依为命,以卖泡菜为生。与同是朝鲜族的已婚男人发生关系,事情败露后男子无情的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妻子称两人只是买卖关系。被抓入警察局之后又与即将结婚的警察发生关系,之后警察对她冷漠得像不认识,一切都只是想占有她得身体发泄欲望而已。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崔顺姬的四个做妓女的邻居,他们乐观活泼对自己的处境自省而无法改变,最终被警察抓走。崔顺姬的儿子意外死亡,一切的矛盾和压抑的内心终于爆发,于是将放有老鼠药的泡菜送到警察结婚婚宴现场,酿成惨剧。

  影片的第一场戏便是崔顺姬站在9宫格的窗子里望着外面,之后拉上窗帘。这样的构图在整部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在窗子里或门框里做着自己的事情,镜头只是远远的记录着。人物的命运和和生活轨迹就像被这种框束缚住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任何出口,小人物的命运就是这样满是枷锁。

  整部影片一直在为最后十分钟做铺垫,寻找情绪爆发的合适的借口。

  首先,崔顺姬关于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被逐渐颠覆。汉文化的统治下,少数民族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被逐渐吞噬的时代中,孤立无援,更加被边缘化。但她仍然是一个有尊严,并且极力想要维护住自己民族文化的人,她教她的儿子韩语,她在女民警提出让她教跳舞的时候欣然答应,只有这个时候内心才感到一丝自豪。最后被抓到警察局,警察问名字时,她回答了名字和并强调朝鲜族。她是一个生活在异乡的漂泊者,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记自己的身份,是一个自省又自尊的女性。

  她的民族身份无所依靠让她内心压抑又焦虑,但更重要的是她的情感和情欲找不到出口。崔顺姬在家看到一只老鼠吓得尖叫,只能靠7、8岁的儿子去处理,她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儿子被冤枉打破了人家的窗户,她只能自己搬凳子去修理,面对别人一大家子幸福和睦的在吃饭场景,她一个单身女人一直弯腰道歉,回家后也只是她和儿子无言以对的沉默的吃着饭菜。这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渐渐吞噬着她,她内心渴望被人照顾,于是当同样是朝鲜族的男人出现时,出于民族认同感或是深深的寂寞,她还是跟这位已婚男子在一起了。事情被对方妻子发现后,男人无情的抛弃了她,并将责任推卸说与她在一起是花钱的,并不是情人关系,崔顺姬不仅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屈辱,还被抓进派出所。

  在派出所与警察发生了关系,导演用十分有趣的构图:一个房子的两扇门,一扇是审问室,旁边就是一间卧室,警察拉着崔顺姬从审问室出来进入卧室,没有任何挣扎或反抗。一方面出于心灵受伤,更重要的是出于当时的处境,崔顺姬并没有其他选择。这个镜头结束后,便是崔顺姬骑着卖泡菜的车在荒凉的路上。暗示着发生了这一切,她也没有办法改变生活轨迹,仍然卖泡菜为生、仍然与儿子相依为命、仍然无依无靠。

  四个妓女这一条线索的描述充分的体现了中下层生活者对性的态度。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困境,生活在物质上都能维系,但精神上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压抑扭曲,因此性工作者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男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欲望出口。但整个社会对她们的认同程度与她们的被需要程度并不成正比,一方面她们总是被来来往往的车辆接走,另一方面人们又不耻鄙视她们的行为和职业。妓女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很清楚的,当被小孩子问到为什么别人会说他们是鸡的时候,她说鸡什么什么不好,你不也喜欢吃鸡肉嘛。这句话深深的表明她内心对自己的身份十分自省,但又不甘于社会人群在“使用”她们的同时而虚伪的给自己贴上道德标签,鄙视歧视这个职业。除此之外,她们是片中唯一乐观、活泼的人群,与其他人的沉默寡言和冷漠不同,她们在遇到困境时总是将自己置身事外,对这种处境无可奈何于是被迫接受,并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麻痹自己使自己忘记。例如妓女被打之后,走回台球厅,顿了两秒拿起球杆继续打球,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是习惯了被生活强暴,而是无法走出此环境只能继续如此的生活。

  导演更戏谑了一种情感上扭曲的道德观念:找情人是不被允许,而“花钱的”就是可以被原谅的。已婚的朝鲜族男子在事情败露后对自己妻子的解释,竟然成为推卸责任的一种方法,充分的阐释了女性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悲剧。

  在对崔顺姬的许多细节描写上,直接看出了这个女人的转变。比如从害怕老鼠到能自己拎起老鼠尾巴,从站在路边看着跳秧歌的大妈走过到与他们擦肩而过却头也不抬。这一系列转变都是在困境中从努力挣扎到绝望放弃的过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固定镜头、长镜头表现出得真实感,干净的构图突出的荒凉感,片中铁路、工厂、瓦房和不断出现的“蓝色”元素相得益彰。时而响起的“我们唱着东方红·····”的曲调,跳秧歌的大妈,都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的一切欣欣向荣的假象,于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更加格格不入。

  对于儿子的死因导演毫无解释,仿佛只是要给崔善姬一个爆发点,又仿佛是高告诉观众:没有原因,只因为这个女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悲剧。就像崔善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轨迹一样,悲剧的发生也完全不在预料之中。最后一个镜头也是亮点之一,从崔善姬的背后拍一个长长的跟镜头,貌似是本片唯一的运动镜头,崔善姬穿过铁轨,穿过大堂,最后来到一片绿油油的空旷的草地,于是我们终于在这部片子中看到了唯一的明亮的色彩,然后片子结束了。崔善姬去了哪里她的命运又将走向何处都不必交代,只是告诉我们她走向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绿色象征的生机又或许是在沉重和压抑的最后对我们心灵的一点抚慰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芒种》影评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