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100字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是一本由林夏萨摩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一):坚持自己想要的 加油
虽然这书很庸俗 但是都是大实话
而且我已经意识到这几年的自我挣扎
已经自我实践 找到一定答案
突然很感谢自己这个傻逼的个性
有时候 就是这样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
或许 这种性格叫做执念太深或者叫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但是 我已经不在乎别人如何看我了
直到今天 我也没想到自己想去学会计 也知道找份出纳的工作也不容易 但是 我就是很喜欢 做账那种感觉 那种专注的感觉 可以不去想任何人或事情 世界上仿佛只有我一个人的感觉 我很喜欢 当然 翻译东西也会带来这种感觉 而且让我觉得上天 但是做账或许更让我的性格沉淀起来 学会计教我很多事情 也许是学习日语过于顺利 让我觉得自己很天才 每次说学日语经历感觉别人都有用看宇宙人眼神看我 然后 学习英语又给我带来许多挫败感 然后把他们一个个干掉 真的觉得好爽 直到遇见会计 我感觉 遇到了一个教我人生智慧的东西 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一步步走 没有那么多 来不及 做账这个过程其实很美丽 很多事情 很简单 享受过程就好 还有就是 我感觉 会计会是我永恒的敌人 永恒的老师 我不知道我会走多远 我会走好每一步 这样就好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二):在最好的年纪,做想做的事
二十几岁,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年纪。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见想见的人,身体是最强壮的时候,心理是最热情的时候,对任何事都饱含希望,对任何人都充满好奇,这样的时候,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享受的时候。
当然,一些年轻人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出现焦虑的情况。工作可能不太稳定,伴侣可能没有遇到,自己的雄心壮志可能还不能实现,怀揣着满心的希望和幻想可最终会遭遇失败或者挫折,这个时候,我们便开始着急了。
面对年轻人的焦虑,作者说了,可是,现实的世界不是这样运作的,生活不是看电影,遇到我们不喜欢的情节还能选择快进。我一直都觉得,害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之一。
现在的青年面临着很多压力,工作要找最好的,对象要找最好的,要有房有车又体面的工作,这样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才算是好的生活。就像作者说的,当年,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道撩拨了多少少男少女蠢蠢欲动的心。太多少年成名、春风得意的桥段,常常在我们的耳边和脑海里萦绕,所以,当我们处在一个20几岁的年纪时,我们困惑、迷茫、焦虑、不安……
抱着这样的心态,年轻人就会变得焦躁,想走捷径,想寻找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走呢?就如书中说的,可是很多人都忘记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连胖子的肉都是一斤一斤长起来的。原谅我并不恰当的比喻,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这本书中,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故事和道理,有关于家人的,关于爱情的,也有关于学习和工作。在这本书,你可以找到放松的机会,让自己不要那么紧张,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20几岁,你可以努力,但不要害怕。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三):送给二十几岁的你,一件礼物
阅读完林夏萨摩的这本书,《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我更希望称之为,这是送给二十几岁的我们的一件礼物,这件礼物不同于普通的礼物,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去拆开,慢慢去体会。
二十几岁的我们冲动又勇敢,迷茫又畏惧,所有的情感在这个时间段,同时迸发。所以这个时候的我们,一直都在调整自己的步伐。
勇敢,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信心,对新世界的向往让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恨不得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告诉所有人,现在的勇敢是因为迫切的想奋斗。
迷茫,有多少种生活,就有多少种选择,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这个时候的我们,责任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部分,好像站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几十年后的样子,因为这样的顾虑,所以迟疑不决。
畏惧,二十几岁的人,总是很着急,害怕自己的步伐跟不上自己的梦想,一直畏惧生活的快节奏。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完成所有,理智的思考之后,才会发现,还是在原点。
上天给了二十几岁的我们,硬朗的身体与积极的态度,还赋予了我们青春阳光的面貌与各色各样的情感,这一切的一切,希望我们可以好好享受这个时间段。就如同,作者带给我们的这本书一样,她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二十几岁时最常发生的事情,故事中那些用粉红色字体标注的话,就是作者最想送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的努力要配得上我们的理想,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理想也不是一时就可以实现的。不要因为着急去远方,而忘了脚下的路。现在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以后的路更好走。
二十几岁的时光,是值得珍贵的时光,是成为自己的时光,坚持自己,用积极的正能量来面对这个复杂且新鲜的世界,大胆的接受挑战与挫折,因为青春贵在经历。
作者用温柔且坚定的话语,写下了她送给二十几岁的礼物,也只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都不晚,什么时候调整方向,都不会太迟,只是,你一定要迈出那一步。生活是一部电影,主演很重要,但是在这部剧里,你更需要成为导演!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四):别害怕未知的世界,一切还来得及
这篇文章是由林夏萨摩写的,作者写出了我的心声,不,应该是写出大多数处于我这个年龄阶段人的心声。有点遗憾在我刚进入大学时没去读这篇文章。文章中作者说让我们迷茫的原因之一是根本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想大多数人迷茫的原因大概也是这个,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样子,自己没有考上好的学校,从而自卑起来,没有目标,一天吃了睡,睡了吃,压根就没干过几件正事,看着高中同学们在他们各自的学校里过着充实的生活,而我却是一团糟。这更让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就这样一个学期结束了。我问自己:难道我的四年都是要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吗?不,这不是我要的结果啊,我要改变自己的状态,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之后,慢慢找到目标,努力向前看,我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对自己的未来而恐惧,害怕自己毕业以后一无是处,害怕自己将来的生活会一团糟,其实回过头来好好想想,何必要想那么多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害怕是没有用的,只有你行动起来,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学习、提升自我和学习新技能,活在当下,把现在的每一分钟充实的过好,这就足够了。因为未来的日子是未知的,我们何必去害怕一个未知的世界。就像作者说的,20几岁,怕什么来不及,20几岁正值青春年华,正是需要我们思考自己到底是想要什么的时候。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把自己整理好再出发。 20岁出头的我们更应该要学会花钱,学会投资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和职场竞争力,这才是王道。因为,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最聪明的赚钱方式是在提升能力的同时把钱赚到手。只有你把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包装好了,这样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我很喜欢作者说的那句话:“不是说,你不可以少年立志,而是立志以后,要一点一点地努力,慢慢地进步,直到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立志了我们就该行动起来,一点点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五):读后感:温暖/真实/太散
作者林夏萨摩是我的大学校友,我们在一次校友聚会上认识,她热情有活力,短暂的接触,就能感受到她传递出的光,和对生活的爱。难忘记。她说自己曾出版过几本“滞销书”,我向她要了书名。她一共写了两本书:《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会有一篇读后感。
从书名就能看出来,她写的是情感类文章,甚至还带有点鸡汤的味道。说实话,作为钢铁直男,我不是这类文章的受众。但读完全书,我很庆幸能认识林夏,进而有机会接触到她的文字。
1.温暖。她的文章没有人生道理的说教,没有回避问题的鸡汤,有温度、有力量。人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在她的文章中,我能感受到她对人生的积极乐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她以温暖而细腻的笔端,来排解读者心中的焦虑;以切身的经历和行动,来帮助读者到达梦想的彼岸。她会用“我们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只是为了有一天,在梦想实现以后,能笑着对自己说一句,谢谢我,我不曾放弃我”的话语,来温暖人心;也会将大学生活分为“知识技能篇/人格思维篇/生活能力篇/个人情感篇/规划未来篇”五个篇章,来告诉读者怎么度过大学。
2.真实。我想起今年浙江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与林夏的文章一样,他们都回答了一个世界级的哲学问题:如何面对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与对立。但前者抽象而晦涩,后者具体而通俗。相较之下,我更喜欢接地气的文字。林夏用了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来鼓励读者,用身边朋友的对话事例来论证观点。温暖而真实的文章,就像外婆烧的那碗蛋炒饭,用最简单朴素的食材,做出最直击人心的佳肴。
3.太散。最后,说一个缺点,本书的体例说是散文集,却又有贯穿的主题;说是一本书,却没有明显的框架体系。书中的每个章节应该都是单独的文章,但把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下写的文章拼成一本书,就有点对不起买书的读者了。我想把所有文章内容重新编排,按照认识论、方法论的方法分开可能更好。
用时2 hours,高中果然是写作速度的巅峰。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六):做梦想真诚的守护者
做梦想忠诚的守护者
文/杨熹文
认识林夏的文字,最初是因为那篇《你才20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仿若一个午后的时间,手机里电脑上,各处都留下这篇文章的痕迹,无数迷茫的年轻人在字里行间张望着人生的解答,我却在一遍遍阅读中,惊叹这文字,清爽利落,没有一丝拖沓,带有惹人喜爱的坚定。
后来林夏的文字被越来越广地传播,我渐渐就了解到这样一个女孩子,她曾任数职,做文案,策划,执行,翻译,生活热闹精彩;她坚持写字,哪怕时间有限,也始终心怀梦想,充满能量。林夏这个把生活过得丰盛的姑娘,和她的文字一样,生动并且坚定,在生活的路上,一直是个梦想忠诚的守护者。
这是林夏的第一本书,《20几岁,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收录了很多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写给二十几岁偶尔迷茫困惑的年轻人。在这个鸡汤文字满溢的时代,林夏这样清醒的文字,对在校园里或者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具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在这本书中,林夏用一如既往的利落风格,写成长,写爱情,写梦想,慷慨地把生活中的经历分享出来,耐心地去解释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活里所会遇到的人生难题。
我十八岁到二十二岁读大学的这四年期间,度过了一段非常迷茫的阶段。突然不必再去遵守高中的校园规范,可以穿上喜欢的衣服,把电话放在口袋里,就连谈恋爱也不再有人管,这过量的自由让人过度兴奋。可是我的生活里失去苛刻的规范,失去了为高考奋斗的目标,这样的自由便显得十分多余。我逃课,发胖,在青春里摇摇晃晃,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去向哪里。如今的我时常想,如果那时,我的书桌上能够摆上这样一本书,那么我那些美好的青春,是不是就会用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它白花花地流走?
我后来用了五年时间去拼命弥补那四年里为自己留下的遗憾,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可是当这一刻的你手中拿着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你其实不必像我一般,重复浪费青春的途径。人生有必定要独自克服的艰难,可是阅读和分享,使我们绕过了不必要的荆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为梦想做出努力,让更美好的自己和人生,能够提早一点到来。
林夏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人看见我,那我就站在有人能看见的地方。我一度为这样发自内心的话而流眼泪,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个体,会摔倒,会碰壁,会失误,会差一点点就成功,可是如果一心坚持下去,就终有一天会站在人生的顶峰,俯看不一样的风景。
翻开这本书,去读一读林夏的文字吧,你会发现,那些美好的文字,来自一个梦想忠诚的守护者,也写给更多的,正在守护梦想的人。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七):成长没有快捷键
刚满21岁的时候,我度过了一段“迫不及待”的生活。
一切都怕赶不上,一切都怕来不及。
那时候我正在读研,也刚开始写东西,心里的愿望像肥皂泡一样膨胀,又迅速地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毕业,如果能读博士的话最好了,不能读也要尽快找到一个毕业后可以留任的实习公司。除了帮着导师做课题,写论文,从研一就开始研究博士招生简章,我还投实习简历,看“职场通关秘籍”,恨不得能一脚踏进世界500强,另一脚还能踩上博士录取通知书。
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写出来点击量过百万过千万的热门文章。天哪,我已经21岁啦。张爱玲也不过二十来岁就写出了《沉香屑》等让文坛震惊的作品,萧红彼时也已经写出了《呼兰河传》,而我还是个灰头土脸的女学生,一切都懵然不知,一切都迷茫困惑。别说像她们一样写出流芳千古的著作,我连一篇心灵鸡汤还写不好。在这个成名要趁早的时代,我简直太晚了。
不知道有多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当时的我一样,害怕来不及,害怕被世界和潮流远远地甩在身后。
但是我们都忘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速成”这回事儿,成长也从来没有“快捷键”。
在大多数人都害怕来不及的时候,却只有一少部分人思考如何才能将碌碌无为的每一天都过得充盈丰富。
这就是林夏萨摩在这本书里讨论的话题吧。她提供了价值观,更提供了方法论——如何才能不让计划全部落空,如何同时具备梦想力与执行力,如何才能独立而强大、温柔又炙热地活着。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枪炮和硝烟都已远去,个人的命运终于可以紧握手心,但那么多人仍然深陷困境。这种困境,多半来自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只是很少有人像林夏萨摩一样,看的明白透彻,做的尽力坦荡。
所以如今的我,年岁渐长,心态却越来越平和了。我开始只担心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年龄的增长,再也不用自己的成就去对比艳羡他人的成就,也再也不用每一个清醒的白日去做无谓的梦。
我找到工作,发现职场上没有什么通关秘籍,世界500也需要有人从打印文件、邮寄产品做起。
我继续写作,发现除了少数天赋异禀少年成名的作家之外,大多数作家都用漫长的生命燃烧着才华。他们甘愿过上单调、乏味、规律的生活,牺牲一切放纵来保证写作时的精力。
这其中,没有“速成”,没有“快捷键”,只有日复一日的“工匠精神”——敲击、修正、打磨,直到巨石露出人形,直到画布现出山河。
欢迎你来到二十多岁的世界,我们成长得很慢很慢,但一切都敌不过“死磕”。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八):鸡汤的另一种形式 以及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生
鸡汤的另一种形式 以及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生
----------读《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有感。
最近读心灵鸡汤散文上瘾,买这本书也是偶然间的事情。但是坦白讲,会被林夏萨摩朴实的文字吸引,也是必然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定义,有的人想要一夜暴富,有的人想要一步登天。有的人,想要马上得到一些人的关注,在这个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我们都会变得很浮躁,所以每次看到一些人急吼吼的向前走,内心总会有一种无力感。
我觉得看林夏萨摩的文章,最大的感慨就是她的安静爽朗和乐观。
和别的心灵鸡汤散文不同,林夏萨摩的这本书专注的是她的专业,广告和英语,以及她的工作手记,对我这个普通的路人搬砖狗而言,广告人的心灵鸡汤可能专业性会更强。
所以在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每次安静的阅读,都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整理。
我印象最深的这本书的章节是关于学习英语的一些介绍,林夏萨摩是一个行动力很强并且很有自知之明的妹子,她用自己温柔淡然的语调缓缓的叙述着人生当中小小的不如意和梦想,以及自己朋友和自己经历过的大城市追梦岁月。所以读她的这本书,仿佛就是在和她对话一样,透过文字可以感觉一个人的所思所想,这点小小的共鸣,让我觉得很温柔。
在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工作最忙碌的时期,林夏的文字清醒而通透,她不会给你讲很多大道理,也不会强塞着给你灌输她的人生观,她就像是坐在你对面的一个知心妹子,也不会强硬的给你讲一个人必须要怎么样,就这样通过文字不断的聊天聊天聊天,让你从不同的事例里面自己寻找答案,这种简单柔和的文字框架,让人读起来醍醐灌顶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清醒之感。
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篇章:《姑娘,你不努力你想指望什么》以及《认为自己牛逼,还不是因为自己格局不够大》,其实这两篇文的中心和主旨都是讲成长,但是她的角度很独特,她会告诉你,为什么你安于现在这样稳定的生活?难道你想一直这样浑浑噩噩下去吗?
她用一个个数据和例子打醒你,很多东西不是光打鸡血就ok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尝试,所以说,当我重新整理心情看这两篇文的时候,更有一种别样的感慨。
此外,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以广告人的身份去写自己圈子里面的事情,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心灵鸡汤散文角度的独特性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相比于其他鸡汤散文纯粹的抒情和叙事,林夏在这本书里面展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职场丽人形象,简单浅显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工作当中的琐事,让我这个对广告这个圈子一无所知的小白也懵懵懂懂有了一些概念,这也是这本书很多独特的地方。
总之,林夏萨摩这本书,是一本角度独特的心灵散文,推荐给年轻人阅读,相信你读完有很多新的感悟的。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九):就算是鸡汤,也是一碗浓郁醇香的农家走地鸡汤(不含鸡精)
ummer的文章最初我是在简书上看,那时还没有存活在彼此的微信好友列表里,我每次敲完日记之后翻到热门文章看到“林夏萨摩”四个字都会跟简书上的朋友感叹,看看人家看看自己,同样是写1000字,自己有900字都围绕在最近又吃了什么,最近哪里的东西好吃。
她可能是存在于我妈嘴里的那种别人家的小孩,专业水平挺好,非专业的行业里还能做得不错。一开始我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写的励志类文章都是带着抗拒的心情。我总觉得你又不是我,你是站着以俯瞰角度说话的那个人,世界上又本来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扎在别人身上的针不扎到你身上谁会觉得疼呢,写出来的东西同理。
后来在一个阴雨绵绵丧得泳有上坟心情的早上,我躺在床上把手机颠来倒去玩,最后无聊到打开简书app看看热门文章,她的文章恰好在首页,我也就点进去,看鸡汤这件事我都是满怀恶意的,作为一个没什么朋友的贱货性格,面对鸡汤的时候会逐字逐句地检阅又通篇寻觅逻辑漏洞,颇有给我支点我要翘翻你通篇的论点的意味。
看完之后我很失望。又不甘心地把app界面往上拉点到作者的个人主页里找别的文章,等到我把所有她的文章都看过一遍的时候这种我不想服但是没办法这个脸打不到只能服的心情关注了作者。
推荐这本书的时候,附上自己的人生经验并且一脸我以长者的角度跟你们年轻人讲几个做人的道理是最有说服力的。可惜我在书名里就膝盖中箭跪倒在地,作为20几岁(这可能是我在十八岁之后诚挚承认自己的年龄,毕竟我平时都是说自己十八岁零x个月的)的年轻人,我既害怕来不及,又急功近利。
身边的谁谁减肥几十斤,一下子逆袭成功,变成了励志女神。
身边的谁谁谁每天都能看到凌晨一两点的上海,早上九点的时候打扮精致出现,堪称行业精英。
身边的谁谁谁谁,好看家世好还努力,上藤校像我出门买个小馄饨一样轻而易举。
就连巷子口剪头的王师傅都还有一门洗剪吹的手艺,环顾四周仿佛只有我一个人什么都不会,连嘴都管不好食欲都控制不住,爱喝酒,工作上有时候会出失误,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能力,嘴贱心坏,赚得少又能花,长得丑又想得美。
以前很多文章会用你姐姐的口气告诉你和我, 没关系,就算不好看也会被骑着白马英俊潇洒的王子爱上,毕竟姆们拥有百年难得一见的内在美。什么?如果他没有喜欢你是他瞎。现实是,说真的,美貌是一种天赋,而整洁精致是后天的态度,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的丧,你的破罐子破摔看到你的内在美。
ummer的口气反而更像我妈,有时直白:你看看你这样子谁会要你?你懒成这样你以后怎么办?我不要求你养我你至少能养你自己吧?而尖锐又是一时的,很多温情与关心都潜藏在这些话里面。有时候也会有直白的温柔:没关系,我相信你的。
真是矛盾。
如果一定要把这本书定义为鸡汤的话,我想也是农家走地鸡熬了八个小时只加了一小撮盐,一锅水熬出来只剩下一碗的真材实料,不含防腐剂和鸡精,油都是鸡肉本身熬出来的油,没有添加地沟油。至于到底喝不喝,你没什么大问题又不是七老八十的体虚在日常生活里也不会天天捧着鸡汤喝吧……,贵在适量。
鸡汤虽好,不要贪杯。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十):其实你越害怕越来不及
前一段时间简书签约作者彪悍一只猫写了一篇文章《你不是不努力,你是太着急》,文中写到他的一名读者在一月份看了他的文章,然后也去立了个目标,四个月内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成为一个高薪的英语老师,同时,还要写100篇文章,成为一个作家。
但是后来他的读者说自己很累,每天背单词看美剧练听力,坚持两个月了觉得进步不够大,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看不下去,已经到了特别焦虑的状态。问彪悍一只猫该怎么办。
彪悍一只猫在文中这样说:
1.作家这事儿我没法作出回应,这个词离我太遥远。
2.关于当“高薪英语老师”这个问题,我讲三个积累吧,算是对这位读者大人的回应。
第一,英语积累。我毕竟是读了研究生的,这么多年,英语底子不会特别差,重新捡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儿,而且,我教的是中学生啊,不需要很高的英语水平。
第二,段子积累。我喜欢听段子,老罗语录、袁腾飞讲历史之类的录音一直保存在我的平板里面,自己没事儿的时候也喜欢编段子,,学生很愿意听我的课,因为有趣带劲。
第三,阅历积累。虽然我不是什么男神,但是,我年纪大啊,经历的事情多呀,以我接近三十的高龄,“压制”那些中学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了这三个积累,我的课自然受欢迎。
可能有太多人像文中这个读者一样,看见别人写文章出了名,也准备好好在某个平台写文章,可是写了几篇总是没有阅读量,总是没有人看,慢慢的自己也不愿意往下写了。可是你好好看看那些写文章出了名的作者,有谁是写了一篇文章就出了名并且出了书,他们常常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日子抽时间甚至熬夜到很晚写很多文章才走到了今天。
可能你想说我也想跟别人一样坚持做下去,可是你担心来不及了,因为这个社会有时候你稍微不努力就不小心被别人甩出一条街的距离,有时候你只不过生了一个孩子的时间,你的好朋友又已经升职加薪了,有时候你不小心早睡了一晚上,别人又更新了一篇文章涨了很多粉,得了很多打赏,你时常焦虑,为什么同样的年龄别人总是比你拥有多,为什么你也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所以你不再相信一切都来得及,你害怕你总是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成效,其实你哪里是害怕,你只是太急功近利了而已。
正如林夏萨摩在她的新书《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中所说:害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之一,害怕只会徒增无谓的烦躁和压力,并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更多时候害怕像是任意反弹的弹簧,肆意地搅乱你的生活,往往,你越害怕来不及,就越来不及,你越害怕事情做不好,就真的做不好。
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生孩子带孩子一年没有出来,这一年我的生活重心全在孩子身上,2016年年后出来工作,才发现行业形势已经大变,房地产再不是之前火热的行业,再加上已经与社会脱轨一年。我开始害怕未来,我开始焦虑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完了,看看身边的朋友在我生孩子的时间买了房子买了车,而我却还需要带着孩子到处奔波。
后来我发现担心没有用,老天不会因为你的担心突发善心给你一沓毛爷爷,何不用担心的时间去重新开始。
如果你还在害怕来不及,建议看看林夏萨摩的新书《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这里不仅仅有鸡汤还有纯正的方法论,书中她给出我们害怕来不及的原因:
1.能力与野心不匹配
2.读书太少,经历太少,想得太多
3.要得太多,欲望太重,做得太少
4.落后太多,害怕追不上同龄人
5.根本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6.努力了,但看不到效果,越来越茫然
想问下你是属于哪一种?